Dc-投射模的若干注记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ai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同调代数的方法,研究了关于半对偶模C的Ding-投射模的若干性质,给出了相关模类之间的联系,并证明了Pc(R)是DPc (R)的内射余生成子,其中DPc(R)表示所有Dc-投射R-模组成的类,Pc(R)表示所有形如C(×)P(P为投射模)的R-模组成的类.
其他文献
渤海是我国唯一半封闭型内海,是我国近岸海域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海区之一.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渤海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不断重视,其水质恶化势头得到遏制,但由于缺乏陆海统筹、部门区域联动的控制机制,制约了减排措施的有效实施.而构建支撑陆海协同监控和评价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措施.本文以莱州湾为典型应用场景,通过构建陆海污染源多级监测和评价分析系统,实现高精度多级陆海联动的入海通量监测评估、污染源解析、海域水质变化和入海排污响应分析等主要功能,进而为阐明渤海水质变化和陆源排污关系,建立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
建立测定药物中吡拉西坦的吸收光谱法.在酸性溶液中,吡拉西坦与氯膦酸偶氮III发生显色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在可见光区666 nm和615 nm(正吸收)及538 nm(负吸收)处的吸光度与吡拉西坦的浓度服从朗伯-比尔定律,线性范围为0.03~2.84 mg·L-1,检出限为0.026 mg·L-1(538 nm)和0.028 mg·L-1(615 nm、666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κ)为5.87×104 L·mol-1·cm-1(538 nm)、3.34×104 L·mol-1·cm-1(615 nm)
本文基于2017年8月和2018年8月渤海山东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数据,对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两个航次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04种,其中,主要种类组成为多毛类46种,甲壳类30种,软体动物15种,棘皮动物5种.调查海域底栖动物优势种类以个体偏小的种类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bescens)、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lata)和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为主.2017年调查海域大
渤海是半封闭型内海,陆源污染是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以海洋本身为空间范围进行污染防治仍是末端控制的方法.以陆海统筹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理论为基础,将渤海污染防治的空间范围延展到入海河流,构建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机制,实行海陆一体化的污染防治战略,有利于解决渤海的环境问题.流域-河口-渤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机制可以从污染防治协调管理、总量控制、科学规划和生态补偿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
为定量评估近岸海域开发利用水平及沿海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对海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以辽东湾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运用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内梅罗指数和主成分指数对近岸海域水质环境进行了评价;基于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了近岸海域开发利用水平、经济产业结构等对海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贡献率.结果 表明,大连和葫芦岛近岸海域水质环境显著优于辽河口附近的盘锦、营口和锦州;海洋功能区和海水质量指数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性,但不同功能区之间差异性不显著;海域开发利用水平和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及内梅罗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沿海城市人均GDP和
渤海三面环陆,优越的地理条件一度使环渤海的围填海活动趋于白热化.虽然围填海造地拓展了大量的土地空间,却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首次提出渤海海域禁止开发任何围填海项目,并要求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本文结合大连金普新区实践经验,提出了统一围填海遗留问题界定标准、强化监管、跨部门协调、开展多样化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和构建全过程监管体系等要点,为今后我国围填海遗留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Riccati变换和Philos型积分技巧构造出的不同的函数,建立了一类三阶半线性中立型微分方程的一些新的振动准则.
期刊
本研究于2019-2020年对辽宁滨海(环渤海)湿地开展了春迁徙季、秋迁徙季、繁殖季和越冬季的鸟类多样性调查,共监测到鸟类150种,隶属于16目38科,其中,留鸟25种,夏侯鸟26种,冬侯鸟26种,旅鸟7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1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种.调查显示:调查区内鸟类多样性的季节差异明显,春、秋迁徙季,鸟类种类与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季,越冬季鸟类的种类数量均最少,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最低.空间分布显示,盘锦地区鸟类种类和数量均最多,达到78种,473084只;营口地区
本研究采用2019年渤海四个季节表层的氮磷营养盐数据,对渤海氮磷营养盐浓度、N/P和富营养化状况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 表明:DIN和PO4-P的季节分布明显不同,DIN平均浓度表现为秋季最高、冬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低的季节分布特征,而PO4-P平均浓度最高值出现在秋季,其他季节浓度相近;空间分布上,DIN及各组分(NH4-N除外)均呈现近岸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受河流输入影响显著,虽然在近岸海域如辽河口出现PO4-P的高值区,但PO4-P各季节分布变化较大,并在秋、冬季节出现渤海中部浓度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