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开展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对于改善地区能源需求结构和节能减排,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阐述了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结构关联关系的主要国际国内研究情况,得到了较好的研究思路,利用协整理论及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理论展开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结构动态演化机制,并就此提出了能源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能源需求;结构动态演化;机制研究
1区域经济合作的动态演化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战略的推进曾经如火如荼。在地区政府层面甚至一度如日中天,有关泛珠三角区域的学术研究和政策研讨也是方兴未艾。但是,这种区域合作形势的背后实际上自其一出现起就存在重重隐忧,毕竟区域经济合作进程自身的运行规律是逻辑自洽的。当不存在发育良好的市场机制的时候,如果政府出面解决市场机制缺失或不完善问题,用政府职能发挥出类似市场机制的作用,填补因为市场机制不完备而留下的制度空白.可能会加速经济发展。譬如政府通过现代经济发展因素的引入,刺激并强迫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趋于解体,采取强制性的行动来完成制度变迁.并克服制度變迁中的搭便车问题。但是,政府层面的干预效应和影响多是双重的,有时可能会产生诸多负面效应。尤其是中国政府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任期政绩冲动与发展战略调整往往会带来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被干扰甚至中断,进而导致上届政府的决策给下届政府留下很多发展隐患。而且在此之前,泛珠三角地区已经具有相对比较成熟稳定的小珠三角模式。尚在积极发展涵盖粤港澳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大珠三角”模式。如果处理不好,三个“成长三角”之间必然互相影响,抓不住区域合作的重心。
其实,政府与市场是区域整合中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光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显然就不会有泛珠三角区域今天的快速发展形势,背后越来越起支撑作用的变量还是市场机制与经济利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战略自然有针对咄咄逼人的长三角等地区合作形势的考虑,然而与长三角地区稳妥渐进的诱致型整合模式而言,泛珠三角的区域经济整合则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烙印。从根本上说,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的产物,在一个区域经济体系中,发展的进程是趋向均衡还是极化取决于扩散效应占据优势还是回流效应占据优势。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共同的利益诉求会把分散的各方凝聚到一起。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就是要为区域合作各方提供一个有效的利益交换和利益补偿的平台。哪个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对参与方更加有利与合适,他就会更愿意参与和推动该合作体系的建设进程.这实际上是一个合作契约的自由选择过程。2009年1月8日国务院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其中将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纳入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则时下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面临的尴尬问题与不确定因素势必将会有所缓解。作为一种相对开放松散的区域合作组织体系,未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成员可能会有所变更,不能排斥会有成员的增减和进退。其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市场统合不仅需要合作的核心圈层,也需要外围圈层。然而,只要核心紧密圈层成员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保持相对稳定.并通过扩散效应逐渐外延。另一方面,外围圈层的次区域经济合作能够深化与推进,形成次区域的经济增长极,这反而会推动未来泛珠三角区域更有力的经济整合。国内的区域融合应该与市场统合协调并进。所以,当前泛珠三角区域存在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现象不是国内的区域分割和制造区域大战.而是在认同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梯度和地区差距的基础上,实现国内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和过渡战略。
2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效率及资源环境关系研究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表现为能源强度的下降,但与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对我国当前能源消费的现状,其效率提高的源泉、动态发展的轨迹、区域差异等问题都值得关注。从研究文献来看,目前有关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结论。采用动态经济学的最优控制技术,建立了可再生能源的不考虑生产成本及考虑生产成本可持续发展模型,讨论了效用贴现率、能源生产成本、能源自然增长率对均衡状态能源存量、能源价格、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建立了同时考虑能源资源耗竭、环境阀值限制与环境治理成本的可持续增长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方法讨论了模型的平衡增长解。从不同角度刻画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认为我国地区间能源消费强度的差异与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工业化程度、地区经济重型化程度存在直接关系,尤其是地区经济重型化程度的提高将会显著增加地区经济能耗强度。利用 EMD 方法分别对 1953-2006 年间我国人均耗能值及万元 GDP 能耗值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并构建动力学模型,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必须“开源”,加快发展核电,另一方面“节流”,即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才能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四、评述及对策述上述作者分别构建不同的计量经济模型,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效率及资源环境关系,发现不同地区能源消费的差异是与经济增长、资源环境存在重要的关系,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能源需求结构水电、火电、核电、石油、天然气及未知的能源等多维能源需求结构参数,而区域经济增长既与能源需求结构有关,又与资源、环境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有关,采用传统的多元线性计量经济模型难以获得真实的系统结构模型。此外,能源需求结构涉及到参数间的多重共线性,即使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也难以满足参系数的最小方差性,因而所得模型失效;区域经济增长与需求结构关系模型的历史数据难以获得较全,加上现有的经济运行体制及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一般的时间序列计量经济预测方法难以解决不同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结构关系模型。分析发现可以从几个方面解决上述不足之处:根据能源需求结构的不确定性,构建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结构的计量经济模型及突变模型,可以成功地解决能源需求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为区域经济提供了能源结构调整决策依据;模糊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系统模型映射能力与泛化能力,其模糊技术可有效地解决能源需求结构的不确定性,用模糊神经网络、非线性时间序列技术及协整理论开展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结构关系研究,构建区域经济增长与水电、火电、核电、石油、天然气等多维能源需求结构关系模型;根据区域经济的内生增长机理,拓展区域经济增长 Solow 模型,可以成功地解决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本积累路径、产出路径、消费路径及技术路径的关系问题,为区域经济提供了节能降耗的经济决策依据;应用突变理论、非线性协整理论、系统动力学构建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结构、能耗利用效率、资本积累路径、产出路径、消费路径及技术路径的动态演化机制。
结束语
因此,在能源效率、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处理的对象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家整体宏观数据,还应该对省域级微观个体数据的关联性及其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从区域角度来系统研究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情况,从而为我国若干年乃至长期制订节能减排等方面有效调控政策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和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等.2007.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9.
[2]陈秀山,张可云.2003.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385.387
[3]丹尼尔.w.布罗姆利.2006.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M].上海人民出版社:24.25.35.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能源需求;结构动态演化;机制研究
1区域经济合作的动态演化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战略的推进曾经如火如荼。在地区政府层面甚至一度如日中天,有关泛珠三角区域的学术研究和政策研讨也是方兴未艾。但是,这种区域合作形势的背后实际上自其一出现起就存在重重隐忧,毕竟区域经济合作进程自身的运行规律是逻辑自洽的。当不存在发育良好的市场机制的时候,如果政府出面解决市场机制缺失或不完善问题,用政府职能发挥出类似市场机制的作用,填补因为市场机制不完备而留下的制度空白.可能会加速经济发展。譬如政府通过现代经济发展因素的引入,刺激并强迫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趋于解体,采取强制性的行动来完成制度变迁.并克服制度變迁中的搭便车问题。但是,政府层面的干预效应和影响多是双重的,有时可能会产生诸多负面效应。尤其是中国政府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任期政绩冲动与发展战略调整往往会带来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被干扰甚至中断,进而导致上届政府的决策给下届政府留下很多发展隐患。而且在此之前,泛珠三角地区已经具有相对比较成熟稳定的小珠三角模式。尚在积极发展涵盖粤港澳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大珠三角”模式。如果处理不好,三个“成长三角”之间必然互相影响,抓不住区域合作的重心。
其实,政府与市场是区域整合中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光靠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显然就不会有泛珠三角区域今天的快速发展形势,背后越来越起支撑作用的变量还是市场机制与经济利益。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战略自然有针对咄咄逼人的长三角等地区合作形势的考虑,然而与长三角地区稳妥渐进的诱致型整合模式而言,泛珠三角的区域经济整合则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烙印。从根本上说,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的产物,在一个区域经济体系中,发展的进程是趋向均衡还是极化取决于扩散效应占据优势还是回流效应占据优势。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共同的利益诉求会把分散的各方凝聚到一起。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就是要为区域合作各方提供一个有效的利益交换和利益补偿的平台。哪个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对参与方更加有利与合适,他就会更愿意参与和推动该合作体系的建设进程.这实际上是一个合作契约的自由选择过程。2009年1月8日国务院颁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其中将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纳入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则时下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面临的尴尬问题与不确定因素势必将会有所缓解。作为一种相对开放松散的区域合作组织体系,未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成员可能会有所变更,不能排斥会有成员的增减和进退。其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市场统合不仅需要合作的核心圈层,也需要外围圈层。然而,只要核心紧密圈层成员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保持相对稳定.并通过扩散效应逐渐外延。另一方面,外围圈层的次区域经济合作能够深化与推进,形成次区域的经济增长极,这反而会推动未来泛珠三角区域更有力的经济整合。国内的区域融合应该与市场统合协调并进。所以,当前泛珠三角区域存在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现象不是国内的区域分割和制造区域大战.而是在认同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梯度和地区差距的基础上,实现国内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和过渡战略。
2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效率及资源环境关系研究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主要表现为能源强度的下降,但与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对我国当前能源消费的现状,其效率提高的源泉、动态发展的轨迹、区域差异等问题都值得关注。从研究文献来看,目前有关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结论。采用动态经济学的最优控制技术,建立了可再生能源的不考虑生产成本及考虑生产成本可持续发展模型,讨论了效用贴现率、能源生产成本、能源自然增长率对均衡状态能源存量、能源价格、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建立了同时考虑能源资源耗竭、环境阀值限制与环境治理成本的可持续增长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方法讨论了模型的平衡增长解。从不同角度刻画中国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认为我国地区间能源消费强度的差异与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工业化程度、地区经济重型化程度存在直接关系,尤其是地区经济重型化程度的提高将会显著增加地区经济能耗强度。利用 EMD 方法分别对 1953-2006 年间我国人均耗能值及万元 GDP 能耗值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并构建动力学模型,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必须“开源”,加快发展核电,另一方面“节流”,即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才能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四、评述及对策述上述作者分别构建不同的计量经济模型,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效率及资源环境关系,发现不同地区能源消费的差异是与经济增长、资源环境存在重要的关系,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能源需求结构水电、火电、核电、石油、天然气及未知的能源等多维能源需求结构参数,而区域经济增长既与能源需求结构有关,又与资源、环境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有关,采用传统的多元线性计量经济模型难以获得真实的系统结构模型。此外,能源需求结构涉及到参数间的多重共线性,即使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也难以满足参系数的最小方差性,因而所得模型失效;区域经济增长与需求结构关系模型的历史数据难以获得较全,加上现有的经济运行体制及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一般的时间序列计量经济预测方法难以解决不同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结构关系模型。分析发现可以从几个方面解决上述不足之处:根据能源需求结构的不确定性,构建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结构的计量经济模型及突变模型,可以成功地解决能源需求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为区域经济提供了能源结构调整决策依据;模糊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系统模型映射能力与泛化能力,其模糊技术可有效地解决能源需求结构的不确定性,用模糊神经网络、非线性时间序列技术及协整理论开展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结构关系研究,构建区域经济增长与水电、火电、核电、石油、天然气等多维能源需求结构关系模型;根据区域经济的内生增长机理,拓展区域经济增长 Solow 模型,可以成功地解决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本积累路径、产出路径、消费路径及技术路径的关系问题,为区域经济提供了节能降耗的经济决策依据;应用突变理论、非线性协整理论、系统动力学构建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结构、能耗利用效率、资本积累路径、产出路径、消费路径及技术路径的动态演化机制。
结束语
因此,在能源效率、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处理的对象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家整体宏观数据,还应该对省域级微观个体数据的关联性及其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能从区域角度来系统研究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情况,从而为我国若干年乃至长期制订节能减排等方面有效调控政策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和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等.2007.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9.
[2]陈秀山,张可云.2003.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385.387
[3]丹尼尔.w.布罗姆利.2006.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M].上海人民出版社:24.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