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曝北京有一种“井下生存方式”。多处的地下井被占领,有人已经在井下“生活”了20年。哪个社会都可能有无家可归的赤贫者。但住在井下的人们,往往并不是好逸恶劳不负责任的人。他们虽然像蝼蚁一样生活在地下,但并非简单地活命。他们是劳动者,他们在城市打工,挣钱养家。特别地,一位井下父亲说,他打工给孩子挣学费,孩子能上学,他就心满意足了,尊严什么的无所谓。这就是说,他们屈辱地活着,但有梦想,并肩负着我们共同的未来。
但这种生活方式却不是城市所允许的。当“井下生存方式”成为公共话题,就有人开始施工,用水泥封死井盖了。井盖封死是不好的,以后检修地下管网还得再敲开。这也不符合城市建设的惯例,世界上恐怕很难找到一个城市的井盖是封死的。但我们却不得不封,一是有人表示“井下生存”影响城市形象,另外不难想到,这也涉及人身安全(夏天可能有雨水灌进去,冬天有可能蹿出甲烷气体)。
中国的大都市聚集了大量财富,也产生了浮华的生活方式。中国的城市在设计的时候,就公开表示首先考虑的是形象和高品质,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不在预设之内,更没有“贫民窟”的概念。你会看到,在“旧城改造”之后,贫民聚居的地区突然变得“高尚”,贫民的简单营生陡然不见,而那些原本收入较低、过着简单清贫生活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在繁华的背后,哪里还有他们的经济地位所能兼容的生活方式?
在中国的大都市,大多数工薪阶层如果不是靠户籍带来的优惠和城市原住民的老底,生活会很不轻松;如果没有户口又不是城市原住民,即便是受过良好教育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的“高端人才”,也很难在经济上被城市接纳,更别说为数庞大的进城农民了。中国有一半人生活在城市,另一半人仍然是纯粹的农民,靠土地的产出生存。从中国农民平均的土地拥有量和农产品的价格,不难估算他们的收入状况。由此也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能接受城市“井下生活方式”,因为这比老家好多了,说不定他们的乡亲正羡慕他找到一口“地下井”呢。
如果庞大的贫困人口和城市的富裕之间很容易融合,那么,更庞大的贫困后备军就会蜂拥而至,直到城市接受不了,不得不采取限制措施。这就是当前的中国城市。这就是为什么劳动者被逼到地下去生存。经验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比登月还难的是过于悬殊的经济地位之间的融合。原因是,登月的道路是一个统一的力场,适用同一套程序,而不同的社会阶层却被规定了不同的利益模式,不能运行通用的软件。
各阶层的利益平衡发展,差距不至于过分悬殊,既符合可持续和稳定的目标,更是公平正义的需要。“井下生存方式”提示我们,中国的贫困和富裕一样触目惊心。
但这种生活方式却不是城市所允许的。当“井下生存方式”成为公共话题,就有人开始施工,用水泥封死井盖了。井盖封死是不好的,以后检修地下管网还得再敲开。这也不符合城市建设的惯例,世界上恐怕很难找到一个城市的井盖是封死的。但我们却不得不封,一是有人表示“井下生存”影响城市形象,另外不难想到,这也涉及人身安全(夏天可能有雨水灌进去,冬天有可能蹿出甲烷气体)。
中国的大都市聚集了大量财富,也产生了浮华的生活方式。中国的城市在设计的时候,就公开表示首先考虑的是形象和高品质,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不在预设之内,更没有“贫民窟”的概念。你会看到,在“旧城改造”之后,贫民聚居的地区突然变得“高尚”,贫民的简单营生陡然不见,而那些原本收入较低、过着简单清贫生活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在繁华的背后,哪里还有他们的经济地位所能兼容的生活方式?
在中国的大都市,大多数工薪阶层如果不是靠户籍带来的优惠和城市原住民的老底,生活会很不轻松;如果没有户口又不是城市原住民,即便是受过良好教育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的“高端人才”,也很难在经济上被城市接纳,更别说为数庞大的进城农民了。中国有一半人生活在城市,另一半人仍然是纯粹的农民,靠土地的产出生存。从中国农民平均的土地拥有量和农产品的价格,不难估算他们的收入状况。由此也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能接受城市“井下生活方式”,因为这比老家好多了,说不定他们的乡亲正羡慕他找到一口“地下井”呢。
如果庞大的贫困人口和城市的富裕之间很容易融合,那么,更庞大的贫困后备军就会蜂拥而至,直到城市接受不了,不得不采取限制措施。这就是当前的中国城市。这就是为什么劳动者被逼到地下去生存。经验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比登月还难的是过于悬殊的经济地位之间的融合。原因是,登月的道路是一个统一的力场,适用同一套程序,而不同的社会阶层却被规定了不同的利益模式,不能运行通用的软件。
各阶层的利益平衡发展,差距不至于过分悬殊,既符合可持续和稳定的目标,更是公平正义的需要。“井下生存方式”提示我们,中国的贫困和富裕一样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