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趣中见出思想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0936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军的画,胜在意趣,胜在思想,他的作品都融入了个人的理想以及对人文的思考,在自由、轻松的意趣中,扎扎实实地存在着值得人深思的冷静和严肃。
  关键词:理性 严肃 精神享受 意趣 愉悦
  第一次看到中央美院教授广军名为《过场》的作品时,感觉那画画得实在太过很简单:三栋房子一座桥一个人。仅此而已。时间、地点、人物,画面似乎都给出了,颜色也还算热闹,可不知为何此画却令人惶恐。
  画面中,天似乎快要黑了,只有一个穿着戏服的人站在桥上。其实桥上的人都是真实的过客,桥,可能是地球上唯一喧嚣繁忙却没人安家落户的地方。作为过客,人可以是桥的过客,也可以是生命的过客。
  而《过场》,更让人加深了寒意!它能使人想起一句话:人生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演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演员,只不过,有的人顺从自己,有的人取悦观众。然而画中这个人,已然没了观众,孑然一身,他是在顺从自己吗?广军为这位游离在戏里戏外之人安排的想必不是白天,因为大白天的桥上怎么可能就此一人呢?当所有喧嚣沉入桥下的流水后,才应了那句“曲终人散”。繁华后的没落,热闹后的冷清,每天上演的难道不是物是人非吗?终于轮到你盛装出镜,却不料早已时空转换,你站在桥上,何去何从!上妆容易卸妆难,十八般武艺学到手,空余恨,是哪般难?
  出人意料的是,广军笔下的人物满脸都未见“悲愤”二字,或理解,或接受,或坦然。人生,有很多事情,让人很无奈。那些想不通的人或事,不如淡然視之。我们真实地活着,但真实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场心痛。人生或许是花非花,雾非雾,看淡者优雅。人生看淡了,不过是无常;事业看透了,不过是取舍;爱情看穿了,不过是聚散;生死看懂了,不过是离合。珍惜瞬息万变的此刻,淡淡去接受无常的现实。
  广军的一位学生曾说:“广爷的画是抽象、意象的,早期像日本版画家栋方志功,教我们也是承载这个理念,我在广爷那里幽默轻松地学会了抽象看世界,并再轻松地传达给我的学生。听广爷讲课真是如沐春风。”也有人说:“《过场》中的‘桥’又非指‘桥’,‘过场’在京剧中有说法,借来表现,好玩又好看!广爷说什么也是好玩!好玩的一个时尚老爷子。”
  但《过场》中那分悲凉、理性,甚至是严肃,那是好玩好看掩得住的。
  广军教授曾说:“当画家的条件是,修养加上自己的说话方式和自己得心应手的方法手段,去表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本科生四年画的像了,但不是艺术家,培养了会画画的手,不用脑子画,重要的是练脑,有想法;艺术家有很多奇思妙想,画亲身感受的、感兴趣的、让自己感动的东西,投入地去画,你感动观众才会感动;画家要做杂家……”有这样见地的画家、教授,怎么可能只懂幽默、好玩呢?
  前不久,看到广军有文章写道:“画画能画到自己得意,实在是很快乐的事,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而艺术唯一要做的就是应该创作出别样的‘生活’来。这‘生活’是属于‘精神”范畴的,人们尊崇你的艺术创作,原因是因你提供了‘精神的食粮’给他。虽然,你有本事把东西画得让看的人想去摸,但他们只不过获得了些微的情愿接受蒙蔽的感觉和一点惊异、一点不屑。这可算不上大的‘精神享受’,只有当你将他们带进非自然的、非正常的境界里,他们才可能体味到获得物质以外的一种愉悦。”
  广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广军还有一幅画是这样画的:碧蓝天下,有着黄灿灿屋顶的中式建筑群却被墨蓝墨蓝的植株在悄悄环围。画面给让人的第一感觉是明朗,但立刻被暗黑处涌动的不安和不祥扼住了。明亮和灿烂,拥有最方正的模样,那是规则的隐喻吗?暗黑和病毒,蠕动着最柔软、多变的躯体,它能从蚕食继而鲸吞吗?画面令人窒息,把人带入一个冷魅、暗流涌动而不安的境地。可是画面左上方竟有一个风筝!但那风筝究竟是广军给我们安慰,还是警示?那风筝以一种奇怪的姿态“立”在天空,这样的飞行阻力是最大的但又觉得它不会掉落,因为它挺胸昂头;难道它只为定格在高空吗?它是在传递信息吗?还有控制风筝的那条线在哪里?抑或,根本没有什么线?那风筝就是一个古老的希望!
  是的,希望!然而,希望与忧虑是分不开的,从来没有无希望的忧虑,也没有无忧虑的希望,它们就像物体和它的影子一样,是双生的。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希望,对一个人来说就是勇气和动力,对一个民族来说就是延续和发展,对一个国家来说就是存在和壮大。给人以希望就是在精神方面给人以坚强的支撑,人的希望有多大,精神力量就有多强大!
  是释然,是揪心,是期冀,是怀疑,是希望——这是广军这幅画给人们的印象。
  广军既善于营造真实的虚幻场景,又可将人强力带入其中。他有这样一幅画,画的是,雪后的夜晚、高耸的城门楼、低矮的民房,主基调是冷的、暗的。然而这样一幅画却给人以童话般的温暖。那洞开的城楼门正如恶魔的嘴,让人时刻有准备逃走的感觉——高大的未必能佑护;黑色的树,似已枯槁,枝枝桠桠却还在努力划破夜空,如黑森林里被施了魔法的邪恶代表——让人会警惕后背处可能有黑鸦掠来;低矮的民房里那一抹暖橘色的光,即是心安所在——矮小的未必不能给人安慰。尤其是民房前停着的那辆自行车,一下把人从迪斯尼般的童话中拉回现实。那抹暖橘色里,必是一处爱意暖暖的“家”!家是什么?是一束温暖的阳光,可以融化掉归来者身上的风雪;是一盏暖灯,可以照亮夜行人晚归的路程;是一个港湾,可以遮蔽屋外的风雨!它不是高大、严肃、方正、刻板,只要你心所向,它必照亮你、温暖你。
  读广军的画,总是让人不安。如他的一幅静物画,画的是一个雕饰有鱼纹的盆里盛着五个梨。出人意料的是,盆中的每一个梨都在“尽妖娆”,每个梨都躁动不安,都想拼命表现自己。那种不安分、那种“性感”,只有在广军的笔下才能见到。
  盆上的图案是鱼,鱼或多或少代表着些不安分、感性——鱼水之欢、鱼水深情、鱼传尺素、鸢飞鱼跃;而此刻盆上的鱼,却似一条死鱼,鼓着眼,不得动了。鱼游釜中,灭亡在即。两相对比,这画难不成是一个警语?
  在现实社会中,还有很多人实践着所谓“成功可以不择手段”的信条,某些聪明人“成功”的部分现实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孔子说:“君子固穷。”在一个道德要求不高的社会中,道德并不能有助于我们成功,甚至可能会让守道德的人落到非常困顿的地步。鲍鹏山教授说过,道德就像一件棉袄,当我们穿上它走在人生的荆棘林中,有的人一心只想着尽快到达目的地,棉袄被树杈荆棘刮破也不管,最后,虽然到达了“成功”的目的地,但是身上道德的棉袄已残破不堪。
  从画中,每个人都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警语。
  广军说,生活的“真实”跟艺术的“真实”不一样,但是,往往还要吊在这个“真实”下面,像小猴子吊在母猴子肚皮底下一样。……创造得意之作的办法只有一个——在生活中发现“元素”。“元素”可能什么都不是,不一定是个场景,也不必有情节,它是不完全的,有时还不合理,它也许只是一种关系,是含在石头里的“金子”,是飘逸的“魂灵”。把这“元素”再“镶嵌”到设想的“生活”上去,给“魂灵”找到一个归宿,就可以完成一次新的艺术创作。……“元素”的一个特质,是平常。所以,一旦抓到“元素”就大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了”,就可以画出人们不曾看到或意想不到的东西。“元素”最能体现艺术创作的绝佳状态——自由。而只有得到了自由,才有达到得意境地的可能。“元素”在于发现,能随时发现,就能不断有所创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广军的画,胜在意趣,胜在思想,他的作品都融入了个人的理想以及对人文的思考,在自由、轻松的意趣中,扎扎实实地存在着值得人深思的冷静和严肃。
其他文献
摘要:瓦尔特-本雅明是19世纪欧洲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的身份多重、涉猎甚广,要了解他的思想必须从他的著作入手。尽管他的文章观点多重、风格各异,但常常具有一种细察入微的敏感性—一对未来世界的预见。本文选取本雅明著作中的这一特点,以《单向街》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为例,简要阐述了作为文学家和批评家的本雅明的思想在今日仍能带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敏感性 忧郁气质 膜拜价值 诗人神学家  如果要
摘 要:《受害者》是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第二部作品,其主人公利文撒爾认为,世界是荒诞的,它压抑和束缚着现代人,个体的命运由神秘的力量掌控,个人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他人是物化的结果,人类是动物的映射。因此利文撒尔对他人冷漠,和朋友家人关系疏远。  关键词:《受害者》 异化 社会关系  索尔·贝娄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多从犹太移民的视角出发,展示美国的社会文化,探索现代人的精神危
摘 要:长篇小说《南方的秘密》描写了民营企业家周大顺的个人沉浮史,借由他的人生经历,折射出过往四十年间中国社会的飞速变化和复杂万象。作者刘诗伟对时代变迁的描绘和世间百态的揭露,都不是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完成的,而是运用了大量的叙事技巧,来建造一个故事的迷宫,埋藏下许多“秘密”供读者自行发掘,引发读者回味和思考。其中,以人物名字映射或呼应人物命运或性格、以首尾呼应的数学术语或数学难题喻示主人公思想变化,
晋商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存在,近年来颇受学术界和文化界的青睐。这样一个地域性很强的言说话题,山西省这个地处黄河流域的古老省份,自然也成为不可或缺的研究背景。作为一个客居山西多年的异乡人,我对山西这片土地充满着好奇,时间越长,这种好奇感越强烈。虽然同属华北地区,山西的民风民俗与河北、山东、河南迥然不同。我身边多有晋人朋友,就我个人印象,无论是晋南还是晋北的,他们大都淳朴厚道,重情重义。但是,我也感受
摘 要:《大秦帝国之纵横》是二十一世纪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翘楚之作,该剧讲述了战国中期秦惠文王在位时如何主持秦国进行内外征伐邦交的故事。一方面,剧作在情节叙事上,以战争故事与人物故事交织叙述的方式,展现出平衡舒适的叙事美感;另一方面,剧作在人物叙事上,准确把握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度”的问题。整部剧在叙事文本上呈现出“中和之美”的独特叙事风格。  关键词:历史正剧 大秦帝国 影视叙事 中和之美  
摘 要:乐生恶死、崇尚养生是魏晋竹林时期士人心理的重要特征,其中蕴含着该时期士人的宇宙意识与个体意识。在此共同语境中,诗人阮籍所秉持的生命伦理呈现出了某种超越性,他试图通过追寻宇宙之上无限的至道之所在,以实现其对人的限度的超越,从而实现精神“永生”。  关键词:阮籍 竹林七贤 魏晋时期 生命伦理  乐生恶死、崇尚养生是魏晋竹林时期士人心理的重要特征,其中蕴含着该时期士人的宇宙意识与个体意识。在此共
摘要:本文主要在萨特的介入理论视野下,对张平的《抉择》进行再解读,并对作家与知识分子、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张力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介入”理论 萨特 现实主义 知识分子  当下,现实主义创作思潮在国内有回暖的趋势。201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中,周大新的《天黑得很慢》、杨少衡的《铿然有声》、张柠的《三城记》、李凤群的《大野》、张平的《重新生活》从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触及时下社会的诸多问题,比如说老龄
2000年夏天,一个朋友去北大听课。   傍晚,他走在校園的人流里,前面慌里慌张走来一个推自行车的男生。   戴着很厚的眼镜,穿着朴素,面相普通,走在人群里东张西望,好几次险些撞到别人,像是丢失了什么,又像是做了什么错事,总之是一副精神恍惚的样子。我这个朋友远远地看到他,有点害怕,可往往就是这样,害怕什么,它却扑面而来。推自行车的男生仿佛预先掌握了一条接近他的路线,一拐一绕,来到了朋友面前,一
摘 要:D.H.劳伦斯是著名的英国作家,被福斯特称为20世纪最富有创造力的小说家之一。《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通过对机械化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混乱、压迫与恐慌进行描述,体现出他对社会生态失衡的忧思以及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失望与否定。  关键词:《恋爱中的女人》 工业文明 压迫 失衡  “贯穿D.H.劳伦斯艺术生涯的一个核心主题是对现代理性——工业文明的否定,对自然和本能的复归和向往。”这种反工业化的情绪
一  马上就是清明节了,天空开始变得阴沉,似有下雨的嫌疑。远在大山深处的吉光屯也被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下,路上行人来来往往,似乎还未曾感到那种阴沉的气氛,也不曾觉察到灾难的即将到来。  “那个一心想要吹熄灯的不肖子自从被关进庙里小屋后,咱们清静多了,”一个戴了圆框眼镜,头发很是稀少的人颇为欣慰地说道。  “是啊,咱啊再也不用操心他去吹熄灯了,”旁边跷着二郎腿的方脑袋接过话头。  “让那狗日的把灯给吹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