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巧解古诗鉴赏题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WL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江苏实施新高考,新高考中诗歌鉴赏主要从理解、分析综合来考查,以唐宋诗词为主,分值是8分。2009年古诗鉴赏分值由8分提高到10分,增加的2分主要是加强了鉴赏能力的考查。面对新的高考,不少学生感到古诗鉴赏越来越难,难就难在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如何去理解,如何去表述。其实鉴赏,就是对作品的感受、分析、评价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是对作品的意境、情感、思想的再创造。因此要解决好古诗鉴赏题,就要能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作品的中心,弄清各类手法,而寻找好突破口是解决好古诗鉴赏题的不二法门。具体归结为下列三步:
  
  一、明确对象。从景物上寻找突破口
  
  古人说过“诗言志”,“言为心声”。诗歌的创作总是作者心志的表露,是作者情感的显现。而作者要创作诗歌,总要借助一定的形象来表情创意,所以弄清楚所写的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才能真正的理解作品,把握其中心。
  1,找准人和事,直接从诗歌中人的所思所想和言语举止来把握诗歌的主体情因。
  如例1: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
  从第三句不难看出,诗人一个人,约了一个朋友来下棋,时间已经过了夜半,但是左等右盼却不见朋友的踪影,心情显然是十分的焦急。因此家家雨就显得更加的烦闷,处处蛙更是多么的恼人,无聊之中只得拿起棋子闲敲桌子,乃至震落了油灯的芯花,足见诗中人物的无聊之极。
  2,辨明景和物,从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来品评诗歌特有的内在情感。
  如例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短短二十个字,却包含了落日、苍山、寒天、白屋、柴门、犬吠、风雪、归人等八种事物。我们可以设想:诗人独自奔波于荒山之中,寒风刺骨,大雪纷飞,四周黑洞洞的,哪里是归宿?好容易走到投宿人家的篱笆旁边,听到汪汪的狗叫,方知主人归来。虽然天气恶劣,家境贫寒,但有了家,也就有了归宿有了依靠。主人夜归拨动了诗人的心弦,于是更怀念起自己的家了,诗人的所感所想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品评意境,从情感上寻找突破口
  
  意境是作品中特有的一种境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体味意境,就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领略作品的艺术特色。
  1,作品的意境有的朦胧,有的明朗,有的直露。有的含蓄,这就要我们去好好体味,细细咀嚼。
  如例3: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建德江一带,风景优美,诗人的笔致也是那么清新。但我们仔细品味之后,就会发现作者所流露的并不是喜悦之情。移舟停泊。足见并非一日;她处荒寂之地。已知无处可投;暮霭苍烟,前途渺渺,未免又增添许多异乡飘零的愁闷,“客愁”而说“新”,自然还有旧愁;逐日奔波,旧憨未尽,泊舟荒渚,新愁又生。有不少茫茫身世的感慨。诗人独立船头,茫然四望:在莽莽的旷野里,只有上面一个蓝灰色的天空,下面一片黄褐色的大地,无止境地向远方伸延;在极远的地方,稀稀的有些树影;天地是这样寥廓,自己却孑然一身,没有朋友,没有亲人;近处船舱之外,江水清冽,只有月亮来相亲近。这种寂寞的境况不问可知了。旅途的孤独凄凉,蕴涵在字里行间,我们只有细细品味。才能真正体味出诗歌的意境,才能切实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什么样的景,显现什么样的情,什么样的情,才会写什么样的景。作者常常借助一定的景物,设定特有的场景,创造出特定的意境,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
  如例4: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傻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这首诗是回忆李白的,诗中写到了庾开府,写到了鲍参军,还写了渭北和江东。作者要写的是李白,但如果直接说他如何如何,相当难表达。诗中正是借与庾开府、鲍参军的比较,从而写出了李白的诗像庾开府那样清新,像鲍参军那样俊逸,对李白的诗作出了很高的评价。而“渭北”是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是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春天树”“日暮云”是平常景物。地名的交代,景物的揭示,正是思念之情的表露。
  
  三、分析技巧,从手法上寻找突破口
  
  诗歌的创作自然离不开一定的技巧。无巧不成书。诗歌更是如此。诗人正是通过一定的技巧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有了一定的技巧,诗歌才能生动,形象,耐读。
  1,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想象联想、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典故运用等等。
  如例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怀念家乡兄弟们的作品。这时诗人初到长安,生活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一切是那么的生疏。心情自然是寂寞的,因此时常怀念家乡的温暖。特别是“每逢佳节”,别的人热热闹闹过节去了,诗人心里就更加寂寞凄凉了。于是加倍地想念家中的亲人了。但诗人并没有直接去写自己如何如何地思念,而是写“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显然并非是眼前之景,是诗人想象中虚构出来的情节,却说得像确有其事似的。诗人的高妙就高妙在这个地方:明明是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不说自己想念,而说家乡兄弟们在节日中怀念自己。正是这个想象的运用,把“倍思亲”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2,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夸张、对偶、拟人、互文等。
  如例7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昊,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玉在古代是宝,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而以白玉为最贵。白玉做的壶是晶莹洁白的,但谁能把心贮放在玉壶之中?在热血沸腾的胸膛里能有冰块似的心吗?这都是世界上不可能有的事。把冰一样的心贮放在白玉做成的壶中,真是“表里俱澄澈”,纤尘不染了。多么生动多么形象,作者巧借这个比喻,表明自己的心迹。他藐视庸俗的功名利禄,不愿同流合污,用这个奇特的想象,来表达很难表达的感情,使人一读就能理解,而且根据各自的想象,去补充它,丰富它。所以就这几个字,却含有无限的内容,这就是诗人所以出奇制胜的地方。
  3,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而记叙则是记述事情的过程,描写是为了突出诗中的形象,议论和抒情是点明题旨,揭示形象。这在现代文中学得比较多,是不难理解的。
  其实,诗人的创作并不是一种方法单独运用,常常是多种方法同时进行,因此,要真正理解诗歌内容,必须仔细辨别,多方考虑,才能把握其特点。
  如例8: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作者要表达的是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的伤感情绪。而词中没有一句是直写的,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1)借代修辞:“绿”代指叶,“红”代指花,而“肥”和“瘦”则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2)设问修辞:一问一答,层层拓展,步步深入;(3)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正是这些绝妙的表达技巧的运用,才使得这首词生动,形象,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他文献
1.2019年4月16日,美国拉斯维加斯,Robert Baldwin Jr.的枪支收藏在家中密室。Robert的父亲送给他一支22口径的步枪当做6岁的生日礼物,那是他的第一支枪。  枪支暴力是美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30日,2021年美国已发生169起大规模枪击案(不包括作案者,死亡人数超4人即为大规模枪击案)。反复上演的枪击犯罪事件,也屡次引发美国社会对枪支管控的热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注释】  1.迂:曲折,迂回。 2.患:令人忧患的形势。 3.发:奋发。  【译文】  争取战争的主动权最难的地方,就是能将迂回的路线变成直的,把令人忧患的形势变成有利的形势。同时,使敌人的路迂回难走,再用利益去诱惑他,从而使后出发的我军却比敌人先到达战略要地,这就是懂得运用迂回计策的方法。  【小故事】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父亲,不能正常工作生活,走路还得靠拐杖支撑着。母亲年轻时被拉煤车撞倒,过重的伤势让她不能长时间站立。现实是冷酷的,身患残疾的父母给她的就是这个既残又贫的家。她的到来,父母的心里也没感受到一丝暖意。因为,扶养她成了父母最大的负担。  出生于贫寒中的她,最渴望得到温暖。然而残疾的父母不能给她许多,相反,还要她来安慰和照顾。  父亲行动不便,一个人呆在家里寂寞,她就充当父亲的耳朵,将在学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我们的历史教学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正在越来越多地被重视,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师自身因素,更注重考虑学生的因素,这是值得高兴的。但是,在好多课堂上,当一些非预设性的情景出现时,教师的处理就不那么相同了,结果或尴尬或精彩。布卢姆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能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学是动态的,是不能完全加以设计的,它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不
牵牛花又叫喇叭花,是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植物。它有一根又细又长的茎,看上去非常瘦弱,必须依靠纏绕在其他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如果你能仔细观察的话,看看它缠绕在竹竿上的细茎,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牵牛花都是沿着顺时针方向(右旋)向上攀爬的,而另一种缠绕植物蛇麻藤则恰恰相反,它是以逆时针方向(左旋)朝上生长的。这是为什么?这个看上去很简单的问题却很难回答。   虽然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已经有科学
徐金才,江苏省邗江中学校长、党委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扬州大学教育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纪念改革开放30年全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30人,全国百名教育管理杰出人物,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十佳卓越校长,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  他在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管理改革创新、
前一阶段,我校各学科组正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组内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教学大比武主要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即参赛老师采用不同方式上同一内容的课。这种形式有助于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我听了几节这样的课,与参赛老师进行了一些交流,有几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我们的课堂教学究竟要带给学生什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地位究竟该如何确立?同样的教材处理方式的不同,孰是孰非,究竟如何判断?教师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站
老屋门前有一条长长的乡间小路。   晴日里,它沐浴着温暖又亮丽的阳光,斑驳的点点光影投落在它那有点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路边不起眼的小草也舒展在细碎的阳光里,为小路增添了生机勃勃的气息。从远处望去,小路仿佛披着一层轻盈又灿烂的金色轻纱,向着远方无限延伸。   雨天时,它眷恋着那丝丝落落的小雨点儿。一小滴一小滴的雨点轻轻地落在小路上,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用手慢慢拂去它身上的灰尘。雨雾中,一切变得朦朦胧
新课程理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的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进行转化。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抓住教与学的各个契机,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而不能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晕头转向,却没有教学效果
(淮安市教研室 江苏 淮安 223000)    英语教学中的文章,特别是优秀英语语篇,不仅是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材料,而且是提升学生精神品味的重要载体,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非常大的作用。不可否认目前中学英语应试教学的倾向极为严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语言教学忽略人文价值及人文底蕴的渗透。英语教师应该通过优秀英语语篇的欣赏教会学生怎样去关心社会,帮助他人,怎样用心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  优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