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与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对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的容量管理,对比2种方式早期治疗效果,在治疗及时性方面为患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AH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28)。试验组采用重症超声监测指导,对照组采用PiCCO监测指导,对比2组患者72 h内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的情况;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28 d死亡率、生存曲线、6 h复苏达标情况及3 h内能进行容量监测的例数;2种监测方法在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血容量指标比较情况。结果:72 h 2组NT-proBNP、CVP、MAP、乳酸清除率、Scv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25)。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对照组大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3 h内能进行容量监测的例数,试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6 h容量达标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28 d死亡率、生存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试验组治疗前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指标小于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全心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 fraction,GEF)指标小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容量指标对比:试验组治疗后下腔静脉呼吸异变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每搏量(stroke volume,SV)高于治疗前,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每搏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高于治疗前,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 diastolic volume,GEDI)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重症超声与PiCCO对AHF患者的容量管理临床研究,两者均能准确地评估容量和预测容量反应性。但比较PiCCO,重症超声明显缩短了治疗过程的延迟时间,在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及时操作监测,且其属于无创操作,在治疗中可反复进行检查,实时进行容量的管理,可以减少一定的操作和治疗风险,比如导管相关性感染、肺部感染等问题,提高AHF患者的早期救治能力。但是,PiCCO和重症超声对患者不能降低其死亡率,故需进一步研究其他综合性治疗方案减少患者的死亡风险,提高AHF患者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