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数学与现实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景出发,结合其已有知识来设计发散思维的学习实践与探索活动,使学生从生活熟知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让他们切实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用数学能够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依托现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开展“生活数学”教育。
【关键词】生活化 创新
一、创设自主探究情境,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要求着眼于学以致用,数学知识本身较为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故要善于用课本中的例子为背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把课堂训练材料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系。如可以这样来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教学内容:如果将6个苹果平均分给小丽和小强,让学生用竖手指来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数,学生很快伸出3个手指。紧接着提出现在要将1个苹果平均分给小丽和小强,请问该如何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数呢?这时,学生被难住了,有的犹豫得伸出弯着的1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道是每人只分到半个苹果。教师进一步提问,能否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呢?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二、注重实践活动,思维训练“生活化”
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结合生活实践,营造一种愉悦、平等而又活跃的智力活动氛围,使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创新性思维自然而然地得到训练。诚然,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创新性是一种内在隐性的心智活动,需要辅之以外在显性活动与操作技能。因此,教学过程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获得知识,最终达到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强化创新意识的目的。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的内容时,例如这样一题“”,学生不是很理解“减100时要加上2”,不妨尝试让学生做收银员和顾客,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假设一位学生(顾客)带了182元钱去超市买了两箱牛奶,花了98元。结账时付给收银员一张100元钞票(对应着182减去100),另一位学生(收银员)找回2元(对应着再加上2),这样“多减去的2应该加上”就显得容易理解了。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高,参与面广,有了具体的实际生活经验作支撑,抽象的数学运算经过梳理和提炼后,使学生更易理解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三、合理选组教材,应用题训练“生活化”
应用题训练“生活化”要求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让学生先知悉生活中的一般经验和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模拟文具店情境,标上“橡皮4块6元,直尺5把10元,自动铅笔3支9元”。问:老师只带了11元想买4支自动铅笔,带的钱够吗?能帮老师想办法吗?为奖励优秀的学生,请帮老师设计一个购买文具组合方案。这样,大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机智与欲望,学习兴趣高涨,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四、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日常生活“数学化”
入情才能入理,激情方能启思。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认识到“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养成生活中事事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能主动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尝试着探知新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实际背景,了解其应用价值。将数学教学注入日常生活这个大课堂,激发其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生活中常会遇到:计程车费、每月电话费、水电费的分配、外出购物等,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数学问题走进生活,构建数学生活的美好乐园,使学生在愉悦的生活情境中乐学、在兴趣中实践,用已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调动学习积极性,创造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了,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大量使用习惯性思维训练学生模仿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强弱与知识的“质”成正比例关系,有“疑”才有“思”,有“思”才启“新”,质疑是创新的突破口,故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务必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知识的“量”与“质”、“接受”与“质疑”、习惯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其中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生活数学”的实施强调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教师的学习指导定位应适度把握在“导向、激趣、气思”上,努力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和事物出发,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实践、探索,不仅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运用数学知识,更是利于其获取知识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真正“自主而创新的思想家”。
(作者单位:常州市花园小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生活化 创新
一、创设自主探究情境,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要求着眼于学以致用,数学知识本身较为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故要善于用课本中的例子为背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把课堂训练材料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系。如可以这样来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教学内容:如果将6个苹果平均分给小丽和小强,让学生用竖手指来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数,学生很快伸出3个手指。紧接着提出现在要将1个苹果平均分给小丽和小强,请问该如何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数呢?这时,学生被难住了,有的犹豫得伸出弯着的1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道是每人只分到半个苹果。教师进一步提问,能否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呢?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二、注重实践活动,思维训练“生活化”
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结合生活实践,营造一种愉悦、平等而又活跃的智力活动氛围,使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创新性思维自然而然地得到训练。诚然,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创新性是一种内在隐性的心智活动,需要辅之以外在显性活动与操作技能。因此,教学过程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获得知识,最终达到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强化创新意识的目的。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的内容时,例如这样一题“”,学生不是很理解“减100时要加上2”,不妨尝试让学生做收银员和顾客,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假设一位学生(顾客)带了182元钱去超市买了两箱牛奶,花了98元。结账时付给收银员一张100元钞票(对应着182减去100),另一位学生(收银员)找回2元(对应着再加上2),这样“多减去的2应该加上”就显得容易理解了。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高,参与面广,有了具体的实际生活经验作支撑,抽象的数学运算经过梳理和提炼后,使学生更易理解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三、合理选组教材,应用题训练“生活化”
应用题训练“生活化”要求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让学生先知悉生活中的一般经验和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模拟文具店情境,标上“橡皮4块6元,直尺5把10元,自动铅笔3支9元”。问:老师只带了11元想买4支自动铅笔,带的钱够吗?能帮老师想办法吗?为奖励优秀的学生,请帮老师设计一个购买文具组合方案。这样,大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机智与欲望,学习兴趣高涨,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四、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日常生活“数学化”
入情才能入理,激情方能启思。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认识到“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养成生活中事事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能主动从数学思想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尝试着探知新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实际背景,了解其应用价值。将数学教学注入日常生活这个大课堂,激发其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生活中常会遇到:计程车费、每月电话费、水电费的分配、外出购物等,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数学问题走进生活,构建数学生活的美好乐园,使学生在愉悦的生活情境中乐学、在兴趣中实践,用已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调动学习积极性,创造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了,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大量使用习惯性思维训练学生模仿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强弱与知识的“质”成正比例关系,有“疑”才有“思”,有“思”才启“新”,质疑是创新的突破口,故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务必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知识的“量”与“质”、“接受”与“质疑”、习惯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其中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总之,“生活数学”的实施强调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教师的学习指导定位应适度把握在“导向、激趣、气思”上,努力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和事物出发,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实践、探索,不仅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运用数学知识,更是利于其获取知识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真正“自主而创新的思想家”。
(作者单位:常州市花园小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