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需要经历不同的时期。在学生时期,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受教育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良好发展,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笔者作为一名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管理工作者,结合多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深刻体会到,一定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建平台,要为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
一、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差异
中国教育的先祖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但是目前的教育体制过多强调共性,相比较而言对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关注过少。近年来,随着各大学、高中的不断扩招,不少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在不断下降,来校就读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上不了高中或本科的学生,他们的文化课功底比较差。但他们需要受教育,需要有一技之长,同时教育对他们也应一视同仁,也应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搭建一个平台,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些孩子虽然文化课功底较差,但他们并非无用之辈,通过2年~3年的职业教育,大部分走上了实现自我的岗位。还有不少逐渐走上了领导岗位,有些成了优秀的企业家,有些同学,在离校之前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所以,只要是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就必然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不承认学生个性,不尊重学生的正当选择,把学生“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社会“零件”,那是对人才的扼杀。社会需要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社会在前进,人人要生存,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一味地追求高学历、无节制地发展大学本科教育,我认为应慎之又慎。而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转变办学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
二、一把尺子量“成功”,掩盖了孩子的个性发展
有的孩子不善于接受系统教育,文化课功底不好,但这部分孩子大多心灵手巧,不是在体育方面有特长,就是在艺术方面有特长。让他们在专业技能方面得以发展,学到一技之长,使他们的人生道路得以拓展,这何尝不是成功?有人认为上了大学才是成功,这是绝对的偏见,上海中学生韩寒高二自动退学,不上大学成了自由作家,发表了很有影响的长篇小说《毒》《三重门》等,难道这不是成功?高尔基、毛泽东没有上过大学,成了世界伟人,他们不仅是人才,而且是难得的奇才。
近年来,自上而下人人高谈素质教育,社会呼吁素质教育,然而差一分上不了高中、大学的学生比比皆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仍然是升学率,真可谓“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学校是素质教育的基地,如果學校全面放开搞课改,而教育行政部门仍用单一的指标评估学校,升学仍以文化课分数为最终判定标准,就业应聘仍以学历为唯一衡量标准,那么素质教育在学校又将如何进行?多年来的社会实践反复证明,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来自社会,来自社会实践的锻炼。所以,职业技术学院特别是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学生,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要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当今社会与时俱进,这样他们一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三、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
学校是教书的地方,更是育人的场所。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才最有生命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为不同个性的孩子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是改革开放后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事业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生存的不竭动力。
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为了方便学生读书,让固定图书馆与流动图书馆交替开放而且实行超市式全天候开放,使同学们随时都能看到书。计算机上网接口随处都有,就连教室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强调教室的多功能性、灵活性与变通,教室不在是一间间固定不变的学习场所。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实验室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验设备不再是演示设施,很多都是半成品,方便学生探索。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索、求知的氛围。
21世纪的学校,办学格局更加开放和灵活,学校如同一个“学习超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特别是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需要,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从何处学习、怎么学习、学习的进度等。在未来的教学进程中,学校要将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探索精神的培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可能的环境和条件,这才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四、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再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孩子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获取信息,传统的授课方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让不少人不进大学校门就完成了高等学历教育,这一平台的搭建为有个性的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这种教育方式还远远不能满足孩子、家长、社会对教育的需要,各种教育平台的搭建需要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随着基础教育规范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数量明显不足,提高教师素质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教育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法规和规章。有关人士指出,在基础教育建设和发展中,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关键所在,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为使有个性的孩子得到健康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各种高科技、健康有益的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才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平台传授给求知者,我们的教育事业也才能适应时代的挑战。
五、正确处理“个性”与“惩戒”的关系
有个性的孩子在某些情况下总会有超长的发挥,做出的事情往往令持有传统观点的人认为是“越轨”“不可思议”或是“叛逆”等等。这些孩子往往是小错不断,大错不犯。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老师,怎么正确对待这样的“越轨”或“叛逆”,是多年来教育工作者深感头痛的事情。是任其发展、是纠偏还是给予惩戒?笔者认为,在正面引导的前提下予以纠偏为妥,任其发展不加节制地放任自流或动辄给予惩戒都有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惩戒作为教育手段是不合适的。特别是在学生管理方面,惩戒不如其他方法有效,惩戒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教师惩戒学生的行为可能制约学生智能的发展,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而师生关系紧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时的心境,造成有个性的学生说谎、厌学、逃学,产生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教师惩戒学生行为可能阻碍学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一个经常受到教师惩戒的学生可能成为班集体的“弃儿”,同时其自尊性可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对他人产生排斥或敌意。实践中不难发现,经常受到惩罚的学生容易产生胆怯、压抑、冲动、自卑、孤僻、自暴自弃、缺乏热情和责任性不强等不良性格特征;单纯的惩罚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行为,更不能增进学生的自律。单纯的惩罚行为只能使受惩罚者表面上屈从,而内心对惩罚更加逆反、对抗、泄私愤、报复甚至产生攻击行为,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教师惩罚学生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习上,学生会因为反感惩罚自己的教师而厌恶该教师的课业,丧失对该门课的学习热情或主动性;在自我认识上,学生会产生错误的自我概念,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下降;在人际关系方面,导致与同伴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等。
基于以上情况,教育学生时纠偏是需要的,放任自流是不可取的,必要的惩戒一定要恰到好处,将单纯的惩戒作为教育手段或方法是不适宜的。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应该这样:(1)讲道理,摆事实。以理服人。更多地采取讨论的方式,以平等的姿态与其对话,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予以尊重和理解。(2)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让其产生自信,心悦诚服地进行自我澄清。(3)说服教育与惩戒相结合,达到扶正祛邪的效果。(4)针对学生的“越轨”行为,依法行使惩戒权。惩戒只针对其行为,而不针对学生个体,即惩戒学生的越轨行为,对事不对人。(5)针对学生的“越轨”行为,要出于善意,要从教育的目的出发,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惩戒是为了帮助他。是恨铁不成钢的善意之举。
一、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差异
中国教育的先祖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但是目前的教育体制过多强调共性,相比较而言对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关注过少。近年来,随着各大学、高中的不断扩招,不少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在不断下降,来校就读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上不了高中或本科的学生,他们的文化课功底比较差。但他们需要受教育,需要有一技之长,同时教育对他们也应一视同仁,也应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搭建一个平台,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些孩子虽然文化课功底较差,但他们并非无用之辈,通过2年~3年的职业教育,大部分走上了实现自我的岗位。还有不少逐渐走上了领导岗位,有些成了优秀的企业家,有些同学,在离校之前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所以,只要是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就必然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不承认学生个性,不尊重学生的正当选择,把学生“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社会“零件”,那是对人才的扼杀。社会需要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社会在前进,人人要生存,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一味地追求高学历、无节制地发展大学本科教育,我认为应慎之又慎。而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转变办学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
二、一把尺子量“成功”,掩盖了孩子的个性发展
有的孩子不善于接受系统教育,文化课功底不好,但这部分孩子大多心灵手巧,不是在体育方面有特长,就是在艺术方面有特长。让他们在专业技能方面得以发展,学到一技之长,使他们的人生道路得以拓展,这何尝不是成功?有人认为上了大学才是成功,这是绝对的偏见,上海中学生韩寒高二自动退学,不上大学成了自由作家,发表了很有影响的长篇小说《毒》《三重门》等,难道这不是成功?高尔基、毛泽东没有上过大学,成了世界伟人,他们不仅是人才,而且是难得的奇才。
近年来,自上而下人人高谈素质教育,社会呼吁素质教育,然而差一分上不了高中、大学的学生比比皆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仍然是升学率,真可谓“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学校是素质教育的基地,如果學校全面放开搞课改,而教育行政部门仍用单一的指标评估学校,升学仍以文化课分数为最终判定标准,就业应聘仍以学历为唯一衡量标准,那么素质教育在学校又将如何进行?多年来的社会实践反复证明,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来自社会,来自社会实践的锻炼。所以,职业技术学院特别是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学生,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要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当今社会与时俱进,这样他们一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三、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
学校是教书的地方,更是育人的场所。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才最有生命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环境、为不同个性的孩子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是改革开放后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事业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生存的不竭动力。
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为了方便学生读书,让固定图书馆与流动图书馆交替开放而且实行超市式全天候开放,使同学们随时都能看到书。计算机上网接口随处都有,就连教室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强调教室的多功能性、灵活性与变通,教室不在是一间间固定不变的学习场所。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实验室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验设备不再是演示设施,很多都是半成品,方便学生探索。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索、求知的氛围。
21世纪的学校,办学格局更加开放和灵活,学校如同一个“学习超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特别是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需要,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从何处学习、怎么学习、学习的进度等。在未来的教学进程中,学校要将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探索精神的培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可能的环境和条件,这才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四、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再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孩子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获取信息,传统的授课方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让不少人不进大学校门就完成了高等学历教育,这一平台的搭建为有个性的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这种教育方式还远远不能满足孩子、家长、社会对教育的需要,各种教育平台的搭建需要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随着基础教育规范的不断扩大,教师队伍数量明显不足,提高教师素质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教育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法规和规章。有关人士指出,在基础教育建设和发展中,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关键所在,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为使有个性的孩子得到健康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各种高科技、健康有益的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才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平台传授给求知者,我们的教育事业也才能适应时代的挑战。
五、正确处理“个性”与“惩戒”的关系
有个性的孩子在某些情况下总会有超长的发挥,做出的事情往往令持有传统观点的人认为是“越轨”“不可思议”或是“叛逆”等等。这些孩子往往是小错不断,大错不犯。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老师,怎么正确对待这样的“越轨”或“叛逆”,是多年来教育工作者深感头痛的事情。是任其发展、是纠偏还是给予惩戒?笔者认为,在正面引导的前提下予以纠偏为妥,任其发展不加节制地放任自流或动辄给予惩戒都有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惩戒作为教育手段是不合适的。特别是在学生管理方面,惩戒不如其他方法有效,惩戒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害。教师惩戒学生的行为可能制约学生智能的发展,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而师生关系紧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时的心境,造成有个性的学生说谎、厌学、逃学,产生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教师惩戒学生行为可能阻碍学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一个经常受到教师惩戒的学生可能成为班集体的“弃儿”,同时其自尊性可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对他人产生排斥或敌意。实践中不难发现,经常受到惩罚的学生容易产生胆怯、压抑、冲动、自卑、孤僻、自暴自弃、缺乏热情和责任性不强等不良性格特征;单纯的惩罚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行为,更不能增进学生的自律。单纯的惩罚行为只能使受惩罚者表面上屈从,而内心对惩罚更加逆反、对抗、泄私愤、报复甚至产生攻击行为,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教师惩罚学生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习上,学生会因为反感惩罚自己的教师而厌恶该教师的课业,丧失对该门课的学习热情或主动性;在自我认识上,学生会产生错误的自我概念,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下降;在人际关系方面,导致与同伴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等。
基于以上情况,教育学生时纠偏是需要的,放任自流是不可取的,必要的惩戒一定要恰到好处,将单纯的惩戒作为教育手段或方法是不适宜的。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应该这样:(1)讲道理,摆事实。以理服人。更多地采取讨论的方式,以平等的姿态与其对话,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予以尊重和理解。(2)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让其产生自信,心悦诚服地进行自我澄清。(3)说服教育与惩戒相结合,达到扶正祛邪的效果。(4)针对学生的“越轨”行为,依法行使惩戒权。惩戒只针对其行为,而不针对学生个体,即惩戒学生的越轨行为,对事不对人。(5)针对学生的“越轨”行为,要出于善意,要从教育的目的出发,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惩戒是为了帮助他。是恨铁不成钢的善意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