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叙述了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展示数学材料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并通过用美的观点审视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持久不衷的学习热情,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62(2012)08(a)-0114-01
著名教育家徐利治告诫我们:“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富有美感的智力活动,兴趣和美学价值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强烈的心智活动带来美的愉悦和享受是推动学习的最佳动力”。作为青春年少,向往美好明天,憧憬美好未来的学生们,注重美的教育尤为重要。
数学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它的美无处不在,不仅以绚丽多姿的结构形式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以灵活多变的数学方法独具美的活力。数学美是数学科学本质力量的感性和理性的显现,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它是一种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仅有形式的和谐统一美,而且有内容的严谨深刻美;不仅有逻辑抽象美,而且有创造应用美;不仅有公式理论的概括简洁美,而且有命题的准确清晰美。就此谈谈本人的点滴体会:
1 挖掘数学之美
数学美是一种自然的、真实的美,不像艺术美那么外显,是隐性的,教师的任务是挖掘、提炼美,并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美的元素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体悟知识之美的真谛。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时,为了展示它的稳固美,做一个三角形支架模型和一个四边形支架模型做比较,学生会发现:当三角形的三边一确定下来,它的形状,大小就固定下来了,而四边形的四边确定后,它的形状还会发生变化,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总结出这个重要性质,而且兴致很高地用其解释一些生活实例。又如,等腰三角形有自身两边的匀称美,若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折叠,则直线两旁的图形重合,由此,让学生发现它的一些性质: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是轴对称图形等。这样,通过对称美的展示,学生在趣中获知。还有如各类数学符号,是最简洁明了的文字;几何定理的叙述,语言精练,形式整齐;黄金分割体现了宇宙间最和谐的比例之美,广泛应用于生产、雕塑、绘画和书法之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善于观察、发现、比较、积累,数学之美无处不在,处处在。
2 感知数学之美
在教学中,创设美的教学情境,用一切有效方法和手段营造一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数学与艺术交融,教师与学生共鸣的学习环境。用活泼多样的形式,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如几何的起源、现实中的优美图案等,揭示数学的内在美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用“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正缓缓地离开地平线”这样的语言引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学生以高昂的激情投入学习,加上图形的直观形象,学生很顺利地得出直线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从而认识到数学的活泼、生动、朴实美。又如,让学生用尺规作图作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结果交于一点,使学生看到各种三角形都是如此而并非巧合,感受到了一种奇巧之美。同样,三条角平分线、三条垂直苹芬线、三条高也分别交于一点。还如,计算(a+b)(a-b)。通过变形成(a+b)(a-b)(a-b)。这样的形式,再用两公式计算就较为简便,体会到公式的简洁之美。趁此,给出一道证明题,已知:3a2+3b2+3c2=(a+b+c)。求证:a=b=c。
在浩如烟海的数学知识体系中,把这样和那样的数学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到数学本身并非枯燥无味,而是其乐有趣。让学生在感知美,享受美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知识,快乐健康成长。
3 用现代教学手段重现数学之美
用现代教学手段,让数学美可视、可感、可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最大限度地直观化、具体化、表象化,而且能使文字、符号与声音、图象相结合,使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简单的结论充实化,静止的画面动态化,让学生更深切地感知数学美,激发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得到更好地发展。
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认知能力有多种多样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识、感知,运用、探讨数学之美,既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又以此为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各种美的认识,真正做到以美的力量感染人、熏陶人、净化人,滋润人,让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体悟人生之美好,生命之珍贵,让美常驻学生心田。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62(2012)08(a)-0114-01
著名教育家徐利治告诫我们:“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富有美感的智力活动,兴趣和美学价值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强烈的心智活动带来美的愉悦和享受是推动学习的最佳动力”。作为青春年少,向往美好明天,憧憬美好未来的学生们,注重美的教育尤为重要。
数学作为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它的美无处不在,不仅以绚丽多姿的结构形式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以灵活多变的数学方法独具美的活力。数学美是数学科学本质力量的感性和理性的显现,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它是一种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仅有形式的和谐统一美,而且有内容的严谨深刻美;不仅有逻辑抽象美,而且有创造应用美;不仅有公式理论的概括简洁美,而且有命题的准确清晰美。就此谈谈本人的点滴体会:
1 挖掘数学之美
数学美是一种自然的、真实的美,不像艺术美那么外显,是隐性的,教师的任务是挖掘、提炼美,并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美的元素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体悟知识之美的真谛。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时,为了展示它的稳固美,做一个三角形支架模型和一个四边形支架模型做比较,学生会发现:当三角形的三边一确定下来,它的形状,大小就固定下来了,而四边形的四边确定后,它的形状还会发生变化,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总结出这个重要性质,而且兴致很高地用其解释一些生活实例。又如,等腰三角形有自身两边的匀称美,若沿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折叠,则直线两旁的图形重合,由此,让学生发现它的一些性质: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是轴对称图形等。这样,通过对称美的展示,学生在趣中获知。还有如各类数学符号,是最简洁明了的文字;几何定理的叙述,语言精练,形式整齐;黄金分割体现了宇宙间最和谐的比例之美,广泛应用于生产、雕塑、绘画和书法之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善于观察、发现、比较、积累,数学之美无处不在,处处在。
2 感知数学之美
在教学中,创设美的教学情境,用一切有效方法和手段营造一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数学与艺术交融,教师与学生共鸣的学习环境。用活泼多样的形式,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如几何的起源、现实中的优美图案等,揭示数学的内在美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用“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正缓缓地离开地平线”这样的语言引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学生以高昂的激情投入学习,加上图形的直观形象,学生很顺利地得出直线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从而认识到数学的活泼、生动、朴实美。又如,让学生用尺规作图作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结果交于一点,使学生看到各种三角形都是如此而并非巧合,感受到了一种奇巧之美。同样,三条角平分线、三条垂直苹芬线、三条高也分别交于一点。还如,计算(a+b)(a-b)。通过变形成(a+b)(a-b)(a-b)。这样的形式,再用两公式计算就较为简便,体会到公式的简洁之美。趁此,给出一道证明题,已知:3a2+3b2+3c2=(a+b+c)。求证:a=b=c。
在浩如烟海的数学知识体系中,把这样和那样的数学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到数学本身并非枯燥无味,而是其乐有趣。让学生在感知美,享受美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知识,快乐健康成长。
3 用现代教学手段重现数学之美
用现代教学手段,让数学美可视、可感、可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最大限度地直观化、具体化、表象化,而且能使文字、符号与声音、图象相结合,使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简单的结论充实化,静止的画面动态化,让学生更深切地感知数学美,激发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得到更好地发展。
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认知能力有多种多样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识、感知,运用、探讨数学之美,既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又以此为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各种美的认识,真正做到以美的力量感染人、熏陶人、净化人,滋润人,让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体悟人生之美好,生命之珍贵,让美常驻学生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