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同源”艺术思想在明清山水画中的体现

来源 :大众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ven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系统梳理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发展脉络,阐述了笔墨语言由唐末、五代荆浩提出气、韵、思、景、笔、墨,笔、墨作为独立的审美客体,在绘画中开始出现,并且不断传承.到了两宋文人绘画肇始,文人意趣独占品鉴,“诗、书、画、印”结合,形成系统的文人画系统,融合绘画与书法的边界,书画一体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元代赵孟頫明确提出“书画本来同”.明、清董其昌、四王、四僧,相继出现,将笔墨融入绘画形式之中,不断延续传统,并且推陈出新并且形成系统、稳定的笔墨语言的独立审美体系;而随着笔、墨的确立,绘画空间也逐渐开始由唐宋的空间造境、营造丘壑,向明清的笔墨语言转换.
其他文献
乡镇文化站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服务于农村群众文化需要的重要阵地,其能够发挥良好的文化宣传效用,丰富农村地区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农村地区带来经济增长以及文化服务全新动力.因此,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中,乡镇文化站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更好地以文化服务育人.
与以往农村题材电影相比,《一点就到家》体现了融合美学的创作新特点.影片在叙事主题上构建了都市类型叙事与乡土情感书写的结合,打破了历史沿袭下来的城乡二元对立结构;在喜剧风格上打通了青年亚文化与主旋律导向的审美路径,探索了乡村扶贫题材电影与商业化结合的新路子;在人物塑造上融合了传统农民与新生代农民的形象,彰显出该形象独特的文化内涵.影片体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既重要又复杂,数字化技术在馆藏文物保护中则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文物保护工作更便捷、更有秩序、更高效.为此,文章探讨了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的四点策略,以供参考.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似乎没有传统意义上刚毅果敢的硬汉形象,但是如果我们进行文本细读,不难发现,年长侍者可以看作是隐性的硬汉,他懂得以柔克刚.文章通过结构主义理论中二元对立的叙事方法对年轻侍者、老年顾客与年长侍者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详尽地展现年长侍者的硬汉做派,启发读者感悟硬汉的价值,热爱生命,与此同时葆有一种对有序、干净、光明的世界的向往.
陆机的《文赋》是文学批评史上十分重要的文献,它第一次系统地讨论了创作问题,对后世的文学批评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其对“言意之辩”的讨论和“诗缘情而绮靡”的提出都代表着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学批评和文学写作终于部分脱离了政治教化的从属地位,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即鲁迅所谓的“文学自觉的时代”.但文学史家的论述显示出一个理论错位的问题,当我们谈论“文学自觉”的时候,我们所用的究竟是哪一套话语体系?而《文赋》在明代受到了尖锐的抨击,这又如何影响了当代的学者对《文赋》的评价以及背后隐藏的对魏晋
《春桃》是五四代表作家许地山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细读文本可探究许地山对于女性独立、男女恋爱观念的态度:对于把恋爱自由看作洪水猛兽、主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恋爱观,许地山予以直接批判;面对于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婚恋自由、女性独立的现象,许地山予以真挚的肯定.
歌曲《两者》由吴青峰作词,蕴含了词作者关于情感的思考.精神分析理论诞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并不断发展完善,它密切联系着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呈现出跨学科的魅力,被广泛运用于医学、文学、语言学、影视学等领域的分析.文章从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模型和神话—原型批评层面,探讨歌词《两者》所抒写的内容情感.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了对“世界文学”概念的理解,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文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语境,各民族文学都具有各自的主体性,并和谐共处,努力使得文学世界共和国异彩纷呈;另外,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文学作为一种理想愿景,也需要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基础上,从想象的理想愿景走向具体可操作的实践形态.
洛夫克拉夫特作品中呈现的是非人类中心的命运观,这种命运观拒绝神灵的救赎与操控,其核心是宇宙的混乱无序和人类的微不足道;而《克苏鲁的呼唤》作为他的关键作品,有力地证明了他既质疑传统的西方文化中以人类为中心的命运观念,否定人类的主体性,也强调他对以人类为中心的命运观念的反人文主义批评,突出人类在辽阔的宇宙中应当保持的谦卑姿态.
泥塑作为一门传统的民间工艺,大都是门内师(重庆方言——家族内父子相传).民间泥塑工作环境差,从事泥塑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饥饿.文章通过田野调查,了解手艺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解读重庆合川民间泥塑非遗原生形态,通过分析民间泥塑的工艺过程来梳理民间泥塑非遗的生存、传承和延续之道,以个案研究探索当代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