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端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大数据等,对社会金融模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影晌。出现了既不同于普通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当前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称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聯网金融模式”。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机构支付系统和个体移动支付方式统一;文件处理和风险评测通过云端技术进行,市场信息不对称趋势显著走低,资金供需双方在资金期限匹配、风险分担等融资条件付出的成本也较为低廉。市场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无金融中介状态,都是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显性成效。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模式
目前,存在两类金融传统中介在资金供需双方之间进行金额融资、期限和风险收益的匹配:一类是大众商业银行,对接着间接融资模式;另一类是资本市场(股票和债券市场),对接着直接融资模式。这两类融资模式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也需要大额度且不可压缩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金融机构的利润、税收和薪酬。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现在金融行业的职能分配和专业素养被渐渐弱化,表现出被互联网及其部分数字技术替代的弱势。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概述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潜力已经初现锋芒,目前主要体现为手机银行客户端和线上P2P融资。这种新金融模式意味着难以估量的机遇和巨大挑战。于政府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可被用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促进民间金融的明朗化,更具有普惠意义,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金融类法律法规挑战。对业界而言,互联网内部金融模式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商业契机。
互联网金融究其本质是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在资金融通、支付等功能方面对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影响的一种崭新的金融模式。当前互联网金融搭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为支付方式质量的提高也卓有成效。过去18年间,类似的影响已经发生在书籍、食品零售等方面。
二、互联网金融业务形态分析
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相比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来说,犹如是一个强劲的青壮年,速度快巨来势猛。在具体的业务形态上,总结欧美日等国的经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
传统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个人理财业务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这些业务互联网化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传统金融业务通过与互联网技术数字信息升级,即现代人普遍开始接受的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应用软件;传统金融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的完美结合,产生的新产品比如:余额宝、京东钱包、悟空理财等新型货币型基金;另外还有一个则是为传统金融业务创造新渠道,例如各大商业银行自家研发的手机客户端。
在这样的模式践行中,传统金融对原本固化思维基础设施、刻板方式进行了改良升级和再创造,这样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传统金融的服务水平,而且也牢牢加固了金融业务的安全性,为整个金融行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第三方支付
当前,消费者对于第三方支付的字眼一点也不再陌生,而商家对于“码商”“码农”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互联网金融之中尤为外显性的功能,就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第三方支付功能,特别是当下移动支付设备兴起的热潮期,大众对于第三方支伺需求为促进第三方支付体系的完善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这样一个由数字化和信息化包裹的大时代、大体系中,支付模式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独立支付,即第三方支付机构前端连接着消费客户,后端连接着交易银行,并且根据业务需求量提供多个银行借口,且在此过程中由只接受国内银行渐渐发展到将国际银行也纳入其中,而这个功能是原本传统业务当中代替银行的支付功能。第二种模式则是在前一模式的基础之上,依托由出资机构搭建的互联网交易平台,承担业务保障,可以更加安全的进行更多的资金资本化运作。
三、互联网金融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1)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升级的影响
简易操作化是传统金融业务模式在互联网平台深入发展而满足的更多新颖业务需求的主要需求。在互联网金融这一模式下,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业务流程的简化和优化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使得传统金融业务便捷性更加显著、服务范围更加辽阔。
(2)第三方支付平台对金融业的影响
第三方支伺所指的是在买卖双方中增加一个中间媒介,买家的付款不是自接转到卖家的账户,而是先转到中介,等到买家确认收到商品后再由中介将韧页转至买家账户。当前,第三方支付的规模日益庞大,作为对传统支付业务的补充,第三方支伺在短时间内已经拿下整个支小!业务5%的市场份额。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本质思考
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与更新对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阿里支个!宝、腾讯微信红包和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是在互联网技术下催生出来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比传统金融模式在信息的采集与消化,产品支落司成本等方面有着不可多得的天然优势,可以为老百姓带来更快、更便捷的服务和更低的成本。互联网金融模式想要稳健的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高效发展,必须要回归到促进经济的轨道中来,与传统金融模式相辅相成,共同保障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凤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金融论坛,2015,20(01):3-6+65.
[2]杨东.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路径[J]中国法学,2015(03):80-97.
[3]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14(08):3-9.
[4]俞林,康灿华,王龙.互联网金融监管博弈研究:以P2P网贷模式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2015(05): 126-139.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模式
目前,存在两类金融传统中介在资金供需双方之间进行金额融资、期限和风险收益的匹配:一类是大众商业银行,对接着间接融资模式;另一类是资本市场(股票和债券市场),对接着直接融资模式。这两类融资模式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也需要大额度且不可压缩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金融机构的利润、税收和薪酬。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现在金融行业的职能分配和专业素养被渐渐弱化,表现出被互联网及其部分数字技术替代的弱势。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概述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潜力已经初现锋芒,目前主要体现为手机银行客户端和线上P2P融资。这种新金融模式意味着难以估量的机遇和巨大挑战。于政府而言,互联网金融模式可被用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促进民间金融的明朗化,更具有普惠意义,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金融类法律法规挑战。对业界而言,互联网内部金融模式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商业契机。
互联网金融究其本质是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在资金融通、支付等功能方面对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影响的一种崭新的金融模式。当前互联网金融搭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为支付方式质量的提高也卓有成效。过去18年间,类似的影响已经发生在书籍、食品零售等方面。
二、互联网金融业务形态分析
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相比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来说,犹如是一个强劲的青壮年,速度快巨来势猛。在具体的业务形态上,总结欧美日等国的经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
传统金融业务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个人理财业务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这些业务互联网化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传统金融业务通过与互联网技术数字信息升级,即现代人普遍开始接受的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应用软件;传统金融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的完美结合,产生的新产品比如:余额宝、京东钱包、悟空理财等新型货币型基金;另外还有一个则是为传统金融业务创造新渠道,例如各大商业银行自家研发的手机客户端。
在这样的模式践行中,传统金融对原本固化思维基础设施、刻板方式进行了改良升级和再创造,这样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传统金融的服务水平,而且也牢牢加固了金融业务的安全性,为整个金融行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第三方支付
当前,消费者对于第三方支付的字眼一点也不再陌生,而商家对于“码商”“码农”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互联网金融之中尤为外显性的功能,就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第三方支付功能,特别是当下移动支付设备兴起的热潮期,大众对于第三方支伺需求为促进第三方支付体系的完善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这样一个由数字化和信息化包裹的大时代、大体系中,支付模式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独立支付,即第三方支付机构前端连接着消费客户,后端连接着交易银行,并且根据业务需求量提供多个银行借口,且在此过程中由只接受国内银行渐渐发展到将国际银行也纳入其中,而这个功能是原本传统业务当中代替银行的支付功能。第二种模式则是在前一模式的基础之上,依托由出资机构搭建的互联网交易平台,承担业务保障,可以更加安全的进行更多的资金资本化运作。
三、互联网金融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1)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升级的影响
简易操作化是传统金融业务模式在互联网平台深入发展而满足的更多新颖业务需求的主要需求。在互联网金融这一模式下,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业务流程的简化和优化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使得传统金融业务便捷性更加显著、服务范围更加辽阔。
(2)第三方支付平台对金融业的影响
第三方支伺所指的是在买卖双方中增加一个中间媒介,买家的付款不是自接转到卖家的账户,而是先转到中介,等到买家确认收到商品后再由中介将韧页转至买家账户。当前,第三方支付的规模日益庞大,作为对传统支付业务的补充,第三方支伺在短时间内已经拿下整个支小!业务5%的市场份额。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本质思考
互联网科技的进步与更新对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阿里支个!宝、腾讯微信红包和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是在互联网技术下催生出来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比传统金融模式在信息的采集与消化,产品支落司成本等方面有着不可多得的天然优势,可以为老百姓带来更快、更便捷的服务和更低的成本。互联网金融模式想要稳健的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高效发展,必须要回归到促进经济的轨道中来,与传统金融模式相辅相成,共同保障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凤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金融论坛,2015,20(01):3-6+65.
[2]杨东.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路径[J]中国法学,2015(03):80-97.
[3]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14(08):3-9.
[4]俞林,康灿华,王龙.互联网金融监管博弈研究:以P2P网贷模式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2015(05): 12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