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近几年增长最快的阅读板块,财经书常常在一座书城占据半层,而最近,两字的书名又似乎大受青睐,如《执行》、《领导》、《跨越》、《成长》、《定位》、《出位》等等,对此,图书观察家忧虑地评断说,这意味着图书市场整体的跟风,是财经书的市场泛滥。从两个字的书名看,苏小和的《局限》似乎并无出众之处。但如果因此忽略此书,实在可惜了。
中国的商业变革是国家亲自下场的利益博弈,利益集团把这场变革弄得颇具诡异和戏剧色彩,这种先天不公平却具有必然性的商业规律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本土商业文化模式。而苏小和多年来从事的正是这一主题的研究,从《逼着富人讲真话》到《过坎》,再到现在的《局限》,这种研究正逐步走向深入。
《局限》34万余字,在“公权力泛滥引发企业悲剧”、 “企业宏大叙事之死”、“民营企业的妥协姿态”、“非主流企业的游戏技巧”等8个主题下,放置了嘉利来、红豆、扬子江药业、百度等17个企业案例。这些颇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聚焦了穆军深陷潜规则的无奈、唐万新壮志未酬的焦灼、顺驰儿戏般的现代管理方式、扬子江药业的次优选择之路,等等,集中反映了中国本土企业纷繁复杂的生存困境,进而指企业家的智慧短板。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小和不仅在为中国企业的生存做一些档案性的记录,他也赋予了这些案例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使自己用细节逼近企业家的焦虑的同时,又能从一线的现实中抽出身来,向前向后、向上向下、向远向近,目光犀利地打量它们,从而完成理性、独特、客观的深度剖析。
也许很多人对苏小和的判断颇具微辞,在他们看来,商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悖论和两难的选择,构成商业的艰难之处。于是面对某个商业难题,一种解决方案很可能引发更多更大的难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苏小和提出的解决方案可能同时把企业引向更大的危险。但问题是,我们必须在这种风险游戏中做出选择。苏小和显然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在《局限》中,我们能够看到苏小和正极力使他的专业调查缜密,他下结论的姿态也显得十分小心,从而使他的怀疑、批判和药方能够站得住脚。比如顺驰中国日后的贱卖就印证了他很早以前对顺驰中国的判断。由此,苏小和指出的中国当前企业问题的制度困境和解决路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企业观察家和财经作家的身份之外,苏小和还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诗人。悲天悯人的气质和自由独立的思维方式深深地渗透到他对中国本土企业命运的观察和思考中,因此,《局限》在客观、冷静和焦虑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良心和责任。《局限》原来拟命名《用于实验的一代人》,这句话后来成为前言的标题,也定下了全书的总基调。这句充满诗意的话语,不仅反映了苏小和的历史判断,更生动地体现了我们的时代困境和制度无奈。在这个一切都可以称为“实验”的年代,在我们这个复杂又多难的国家通向自由经济的实验过程中,很少有企业家能最终成为大器,他们不过是“用于实验的一代人”。
书中,苏小和忧心忡忡地写道,在这样的时代里,谈论企业的长远战略,寻求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多么奢侈的话题。我写下这些寂寞的文字,体会到了某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苏小和并未多虑,很多企业家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深陷在一片沼泽之中,他们自以为是,沾沾自喜,他们不知道,死亡和猎手注视他们很久了,并一直在寻求适当的时机准备随时下手。
中国的商业变革是国家亲自下场的利益博弈,利益集团把这场变革弄得颇具诡异和戏剧色彩,这种先天不公平却具有必然性的商业规律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本土商业文化模式。而苏小和多年来从事的正是这一主题的研究,从《逼着富人讲真话》到《过坎》,再到现在的《局限》,这种研究正逐步走向深入。
《局限》34万余字,在“公权力泛滥引发企业悲剧”、 “企业宏大叙事之死”、“民营企业的妥协姿态”、“非主流企业的游戏技巧”等8个主题下,放置了嘉利来、红豆、扬子江药业、百度等17个企业案例。这些颇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聚焦了穆军深陷潜规则的无奈、唐万新壮志未酬的焦灼、顺驰儿戏般的现代管理方式、扬子江药业的次优选择之路,等等,集中反映了中国本土企业纷繁复杂的生存困境,进而指企业家的智慧短板。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小和不仅在为中国企业的生存做一些档案性的记录,他也赋予了这些案例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使自己用细节逼近企业家的焦虑的同时,又能从一线的现实中抽出身来,向前向后、向上向下、向远向近,目光犀利地打量它们,从而完成理性、独特、客观的深度剖析。
也许很多人对苏小和的判断颇具微辞,在他们看来,商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悖论和两难的选择,构成商业的艰难之处。于是面对某个商业难题,一种解决方案很可能引发更多更大的难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苏小和提出的解决方案可能同时把企业引向更大的危险。但问题是,我们必须在这种风险游戏中做出选择。苏小和显然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在《局限》中,我们能够看到苏小和正极力使他的专业调查缜密,他下结论的姿态也显得十分小心,从而使他的怀疑、批判和药方能够站得住脚。比如顺驰中国日后的贱卖就印证了他很早以前对顺驰中国的判断。由此,苏小和指出的中国当前企业问题的制度困境和解决路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企业观察家和财经作家的身份之外,苏小和还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诗人。悲天悯人的气质和自由独立的思维方式深深地渗透到他对中国本土企业命运的观察和思考中,因此,《局限》在客观、冷静和焦虑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良心和责任。《局限》原来拟命名《用于实验的一代人》,这句话后来成为前言的标题,也定下了全书的总基调。这句充满诗意的话语,不仅反映了苏小和的历史判断,更生动地体现了我们的时代困境和制度无奈。在这个一切都可以称为“实验”的年代,在我们这个复杂又多难的国家通向自由经济的实验过程中,很少有企业家能最终成为大器,他们不过是“用于实验的一代人”。
书中,苏小和忧心忡忡地写道,在这样的时代里,谈论企业的长远战略,寻求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多么奢侈的话题。我写下这些寂寞的文字,体会到了某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苏小和并未多虑,很多企业家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深陷在一片沼泽之中,他们自以为是,沾沾自喜,他们不知道,死亡和猎手注视他们很久了,并一直在寻求适当的时机准备随时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