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并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运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100例运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即可,而治疗组的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必要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00例运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显效69例,有效26例,治疗总有效率95%,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运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而言,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必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慢性心力衰临床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极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身心健康均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而言,运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方式是极为安全和有效的,然而,近些年来有些患者却出现了疗效欠佳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为患者的合并房室传导或室内传导的延迟,导致患者室壁运动的不同步,从而致使其心脏功能进一步退化[1]。为了进一步研究并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护理方式,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2008年12月~2012年5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并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与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现将详细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2月~2012年5月运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100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成,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以及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对照组的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即可,而治疗组的患者则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外加必要的护理干预,其具体的干预措施如下:⑴心理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病程较长、对患者产生较大影响的一种慢性疾病,在治疗之前,患者已经长时间的服药了,其心理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早已失去了信心,甚至出现了绝望的心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式,患者对其并没有相当的了解,而在心理上难以接受。所以,在患者治疗之前应该先给予其必要的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该项治疗方式的主要优点及注意事项,最大限度的消除患者的顾虑,从而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息。⑵常规护理:在患者治疗之后,应该加强对患者心脏、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并运用心电监护仪了解患者心脏起搏器的起搏功能,以便及时的对于患者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⑶并发症的护理:①出血或者囊袋血肿的护理方式: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的症状,则应该运用500g的沙袋来进行压迫止血,并密切的观察患者切口处的皮肤颜色以及温度等情况,并及时的给予处理。②局部感染的护理方式:对于出现局部感染的患者,则可以在术后3天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并注意患者切口部位的变化,观察其局部疼痛的程度[2]。③电极脱位的处理:术后应该保障患者的绝对休息,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肢体活动,术后一直运用心电监护的方式监测其心脏的具体情况,一旦发生问题便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以免延误病情。此外,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出院指导对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進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00例患者中,显效69例,有效26例,治疗总有效率95%,而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显效48例,有效37例,治疗总有效率8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的数据统计情况分析,见表1。
  讨论
  慢性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
  在现代的临床中,慢性心力衰竭已经成为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多发性疾病了,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而对于运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方式来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进行护理的重点则在于重视相关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常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护理,并为患者做好出院的指导工作,以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3]。
  本项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69例,有效26例,治疗总有效率95%,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由此可见,对于运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方式来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外加运用必要的护理干预不仅非常的安全和可靠,且具有相当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数据对比分析[例(%)]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的单纤维肌电图(SFEMG)改变、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MND患者进行伸指总肌SFEMG检测,测定颤抖(用MCD表示)和肌纤维密度(FD),并与年龄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结果:MND组较对照组颤抖明显增宽,FD增加(P<0.001);病程与MCD值和FD值无相关性;单纤维肌电图对MND的检出率(89%)大于常规肌电图(70%)(P<0.05)。结
期刊
  糖尿病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感染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合并腹腔实质脏器感染多较隐匿,症状多不典型,容易漏诊。糖尿病合并肝脓肿及肾脓肿局部症状多不典型,而全身中毒症状较重。近年来糖尿病合并肝脓肿及肾脓肿的发病率渐增高。本文对近几年收治肝脓肿及肾脓肿患者作简要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2型糖尿病并肝脓肿患者20例,合并肾脓肿5例,其中男18例,女7例
期刊
  胃癌是人体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肝癌,居第3位。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方法,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是外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胃癌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37~74岁,平均66.8±7.6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上消化道钡餐,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健康教育后两组治疗依从性,血压达标率的变化。结果: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血压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规范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延缓或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依从性  多年来在门诊治疗和随访高血压病患者,发现有很多患者
期刊
  近两年来,随着我院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由于手术中需要安置截石位并头低脚高位,随之也会产生一些与体位有关的并发症。近年文献报道:由于体位不当致诸如腓总神经,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肌综合征或小腿筋膜综合征,臂丛神经损伤,骶尾部皮肤破损等2,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而关于此手术体位的改良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为防止体位并发症的发生,在体位安置过程中进行了改良。选择临床中用两种
期刊
病历资料  患者,女,60岁,因“头晕2天”就诊,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有“支气管哮喘”病史10余年,对“氨茶碱、地塞米松、青霉素、阿司匹林”过敏。当天10∶12门诊给予“胞磷胆碱(原名:胞二磷胆碱)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在输液约3分钟时,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继而呼之不应,医护人员立即停用胞磷膽碱组液体,收住院抢救。查体:R 0次/分,P 0次/分,BP 0/0
期刊
肺结核病是一种以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肺结核病需要长期规律全程治疗,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是有效控制结核病和减少肺结核病复发的关键。有研究表明,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其中复治患者治疗依从性更差[1]。针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在结核病门诊开展了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12月收治老年(≥60岁)涂阳
期刊
磷霉素为广谱抗生素,临床常用于敏感的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因其不用做皮肤过敏试验,因此经常被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使用。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遇到过敏反应数例,其中有2例较严重过敏反应,现整理如下以供同道借鉴。  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26岁,因发热1天来诊。当时查体:T 38.6℃,神志清,精神好,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略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率96次/分,腹部查体无异常。门诊给予磷
期刊
关键词 丁香油过敏  病历資料  例1:患者,男,48岁,因右上后牙腭侧鼓疱来就诊。诊断为右上6根尖周脓肿。当时去腐、开髓、冲洗后,丁香油棉球安抚、引流,患者回家后第1天电话随访感觉良好,鼓疱已消失,无不适。第2天患者主动打电话诉说自感口内黏膜粗糙,并伴有面部麻木肿胀感。要求患者来诊,见患者右侧颊部明显肿胀,口内右侧颊部明显充血发红,成簇小水疱,腭部及舌下亦可见散在水疱;右颌下及颏下淋巴结有明显肿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出院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家庭访视对出院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按出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家庭访视,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影响。6个月后对两组遵医率及生化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试验组遵医率及生化指标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在住院期间均接受DM系统的治疗与健康教育,由分管护士在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