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敦,是一个无可抵挡的诱惑。
永远沉浸在薄雾中的青石街道,贝克街上一掠而过的黑影和神秘的枪声,大侦探正面着壁、紧锁眉;树影剪得棱角分明,几何对称的深深城堡里,罗切斯特先生是不是在踽踽独行?下一场含情脉脉的雨,黄色雨伞下的风衣一角,不急不缓的平版调子说出“CAN I HELP YOU”……所以有一天,当我背起行囊,包里只装着雨伞和相机向你奔去的时候,请不要惊讶。
沿着Tube,一路向东,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正如黄油之于面包,地铁是伦敦人生活的必需。伦敦有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早在1863年便开始通车,也是伦敦引以为豪的名片。迎来送往,“UNDERGROUND”向很多想亲近伦敦的人打开了一扇窗子。一百多年过去了,如今6个区域、11条线路、密密麻麻的地下网络基本上可以送你到达伦敦的任何地方。伦敦人为它起了一个昵称叫“管子”(Tube)。
即兴地从一个小小的入口缓步而下,却是宽阔的别有洞天。陈列各种彩色玩偶的商店,满目琳琅的各种小吃,还有循着花香和书气就可以找到小店,在一个个的摊铺前驻足徘徊,还未踏上伦敦的地面,心就已经沦陷。
伦敦的地铁通道是地铁艺人们的“国家剧院”,音符撞在光滑的墙壁上叮咚回转,余音绕梁。地铁里有很多有才华的演出者,或是想要锤炼胆识,或是为了行为艺术,他们在地铁的一个个小角落站驻。长笛或者排箫,木吉他还是电贝司,也许只是一个摆在身前的小提琴盒子,清扬的音乐在管道里被拉伸得格外空灵。路过的人放慢脚步,用同样虔诚的态度在盒子里放下钱币。不是施舍,没有人在施舍,停下的脚步只是为了一个敲动心门的音符。
一路走着,我一路想着那音乐。性格不温不火的英国人似乎总是对音乐有着独特的喜好。当美国人还荡漾在音乐剧和乡村民谣里的时候,英国岛上已经有了一群喜欢披头士,热爱摇滚的文艺青年。而当电音、摇滚、R&B渐渐把节拍越调越快,音乐已经变成了一种声嘶力竭的呐喊的时候,阿黛勒轻轻一句“rolling in the deep”,降伏众生。有人说,英国人做音乐也是带着一副颐指气使的态度。看着地铁站里从容不迫、彼此谦让客气的英国人,我想带着一点这样的态度也是好的。
从海德公园站上来,抬头可见海德公园,它是伦敦最知名的皇家公园。在1066年以前,曾是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个庄园,现在已经对普通游人开放。东北角有一座大理石拱门,原先是白金汉宫的宫门,现在迁至海德公园门口,也成为了一处独特的景致。穿过石拱门,一径向西,白石子的路,两旁绿茸茸的草毯。夏天正盛,草色绿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倒像是一块巨大的泼油画布,深深浅浅的绿在视野里蔓延开去。
如果把亚马逊森林比作地球的“肺”,那么海德公园不仅是伦敦人的“肺”,更是他们的“心”。在中心城区这寸土寸金的地方,有这么一大片奢侈的绿色的伦敦人是多么幸运。每天早上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人来公园晨练,呼气吸气间,整个人似乎也融入到了城市的血脉中。阳光照得很好的时候,总会在公园的长椅上发现很多人。整个下午,或是静静地读一本书,或是与三五朋友闲聊,时间在这里变成了极慢的绿色,与湖鸟为伴无所事事的一个下午,是对疲惫心灵的最好犒赏。
一个世纪以前,住在海德公园附近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常常到这里,在飞鸟翔集的湖畔散步,在温暖的公园长椅上坐下,严肃地讨论一些影响了下半个世纪历史的问题。今天,世界各地的人来到这里,沿着他们曾经走过的小径,坐在他们曾经坐过的长椅上,或许一阵清风吹过叶子的时候,你也能感受到伟人们的气息。
穿过著名的“演讲角”,有各种肤色、年龄的人,为不同的事情在慷慨陈词。我到的时候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正在激动地演说,要大家善待小动物。在伦敦的公园里,经常会看见松鼠,见到人也并不闪躲,还会跳到游客的脚边主动索求坚果。
在与海德公园相连的肯辛顿花园(Kensington Gardens)也是一样,肯辛顿宫前平静的圆湖上,有红嘴的白鹅和蓝翎的野鸭成群结队地游弋。红墙黑瓦的肯辛顿宫是乔治时代的建筑朴实自然,比起皇宫,倒更像是会在BBC影像上看到的英国教员楼。在这座干净雅致的英格兰味十足的府邸里,黛安娜王妃度过了与查尔斯王子分居以后的时光,直到在巴黎意外亡故。如今,肯辛顿宫中桃花依旧,可是在这里生活过的王戚们已经不见影踪。见证过百年王朝尊贵辉煌和腥风血雨的肯辛顿宫,你到底藏匿了什么秘密?
再向南是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Royal Albert Hall),本名中央艺术科学大厅,但被维多利亚女王改名为皇家阿尔伯特艺术科学大厅,显然是为纪念阿尔伯特亲王。海德广场最南端的阿尔伯特纪念碑也是维多利亚女王所建,据说为修筑纪念碑,女王不惜动用近一半的国库库存,甚至为此与议会大动干戈。中国人不喜欢维多利亚,因为给国人心口留下重创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但是这个坚持为亡夫保持一身缟素,甚至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女子,还是让我动容。
再往南,是有着一串博物馆的博物馆路。最先的科学博物馆,从早期的蒸汽引擎到最新近的太空工业科技,像是一本翻开的活物历史书。向东是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The Victoria & Albert Museum),可以看到很多不仅在白金汉宫中,甚至在本国的展馆里也看不到的珍品,比如乾隆宫廷瓷器,圆明园的雕花漆椅等,游览圆明园的缺憾在这里可以补足了。
最后,是哈罗德百货公司(Harrods),虽然以购物出名,但这里却不是所有购物者的天堂。天价的鞋子、皮包,银光闪耀的餐具,香奈儿、古奇的高贵味道,富妞儿们一个个为之癫狂,而如我辈的小贫民就只能默默地在晶晶亮的巨大橱窗前“WINDOW SHOPPING”。
如果逆向行走,从海德公园东门出,没出几步,便可见白金汉宫。白金汉宫建于1703年,因白金汉公爵而命名,最早称白金汉屋意为“他人的家”。自从维多利亚女王迁居于此后,白金汉宫成为英国皇室的居所。和许多其他的地方一样,白金汉宫现在也已经对游人开放。皇宫正门上方,如果看到悬挂着皇室旗帜,则表示女王正在里面,如果没有的话,那就代表女王外出。白金汉宫门前每天十一点有皇家卫兵交接仪式,头戴闪亮头盔,一身红色戎装的骑兵队神气地策马而过,场面热闹又壮观。 白金汉宫正对着的圣詹姆斯公园,原本是圣詹姆斯宫的鹿园,17世纪时查理二世聘请法国景观设计师重新造景,19世纪初在英国著名建筑师的进一步美化之下,成为伦敦市中心最美丽的公园。从这里看树影掩映中的白金汉宫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从伦敦的一个公园转到另一个公园,古树宫墙湖水野鸭,一式一样的搭配,却总是看不腻。曾经有一个摄影师,只拍伦敦的古树,各种时间和季节,从不同的角度按下快门。奇怪的是,每张照片看起来都是那么不同。秋有秋的色彩斑斓,春有春的风姿绰约,冬天又露出一种凛凛的风骨。江南人有唱不尽的秦淮景,伦敦人有看不尽的梧桐树。
Tips:
比较好的安排是白天看博物馆晚上看外景。但是伦敦博物馆大多会有一两天开门到很晚,例如肖像馆周4、5开门到晚上9点,大英博物馆周五部分展厅开到八点半,事先可以到网上查好。另外大英博物馆每周2、3、4会有大学教授做的免费“开眼”讲解(eyes opening),也会有机会亲手把某些展品拿在手上把玩。
伦敦地铁最古老的部分已经有超过一百五十岁的年纪了,而今天的贝克街站就属于其中的一部分。站台座椅上的宣传海报,生动地描绘了1863年这个站台刚刚启用时的情景,被称为伦敦地铁历史的博物馆。贝克街站不仅以他的古老闻名,更因为一个小说里的虚拟人物,每年络绎不绝的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这里,寻觅一个叫221B的门牌。
还未及走出地铁站,就已经感觉到大侦探的气息,圆形的隧道里,彩色的大侦探侧影贴纸拼接,阴影做成的巨大福尔摩斯剪影,还有印着不同剧情的彩色瓷砖,每隔几步就可见。每个福尔摩斯迷到了这里,都会抑制不住地举起相机试图捕捉到大侦探的蛛丝马迹。
顺着人流来到街上,刚出地铁口,便见大侦探手擎烟斗,肃然地站在那里,表情凝重,望着远方,伦敦穿街过巷夹着薄雾的风轻轻撩起他的一个衣角。逆着光线看过去,恍惚间,愕然以为见到了本尊,临近了才发现原来是等身铜像。下面有小小的箭头指示“福尔摩斯故居”的方向。
有人把真实事迹写成小说,有人把小说变成真实。所谓的“福尔摩斯故居”当然从未有一位叫福尔摩斯的先生住过,直到1990年它才变成一个具体的圆点,出现在伦敦地图上。白色和黑色是它的基本颜色,维多利亚式的雕花装饰让三层小楼显得古典又庄重。和唐宁街10号一样,窄窄的门前面站着披挂整齐的警察,用字正腔圆的伦敦音对我说“福尔摩斯先生请你上去”。房间很小,站在原地就可以把每个角落尽收眼底。银质的刀叉餐具,烛台,写字台上散乱摆着的信笺,还有壁炉里的炉火……每样东西都精巧细致,直教人以为主人刚刚转身出去,而你就是穿上了多啦A梦魔力鞋,误闯入小说里的孩子。
从221B再走过几步,便是伦敦最群星荟萃的地方,而最传奇的一位便是杜莎夫人本身。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创建人杜莎夫人,从管家的女儿到皇室教师,从塑像制作师到全球知名的女性逃过了断头台厄运还为皇室友人制作过死亡面具,杜莎夫人的一生就像一部好莱坞巨著。现在,杜莎夫人的蜡像立在蜡像馆门口,欢迎每一位造访的客人。蜡像馆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蜡像在努力地做得像真人,而又有真人扮成蜡像,鱼目混珠地站在中间,就在你以为抱住了一个蜡像亲切合影的时候,蜡像却突然转过脸来冲你做一个出其不意的鬼脸。最严肃不过的,是伦敦人;顽皮古怪的,亦是他们。
转过街角便可见伦敦第二大的皇家公园,摄政公园。日暮渐渐西沉的黄昏时分,在公园中间的露天剧场中选一把椅子坐下。中间的一小块空地就是舞台,蓝天绿叶就是小舞台最好的布景。没有华丽的灯光,没有高级的升降台,演员们却是一流的专业。比起大名鼎鼎的莎翁剧场,这里倒如邻家小妹一样的平易亲切。在这里看上一场《仲夏夜之梦》,算是为劳碌奔波一整天的暴走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吧。
Tips:
在伦敦去很多地方可以使用2for1打折券,比如去福尔摩斯博物馆,甚至坐火车。可以在网上提前下载、打印出来,坐火车的时候凭优惠券和火车票上车。
有人说“如果厌烦了伦敦,你就厌烦了生命”,我是相信的。
到了伦敦,不在泰晤士河上坐一次游轮就太可惜了!从威斯敏斯特开始,直到格林尼治,伦敦的主要景致沿着泰晤士河星罗棋布,所以坐游船便是搜罗伦敦美景最快速又直接的方式。大本钟是英国最古老的哥特式钟塔,塔顶尖尖,又多用纵深的线条,使它与旁边的议会大厦相得益彰。当时是为了纪念修筑钟塔的工匠本杰明而起名“本”,今年六月,为纪念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大本钟正式更名为伊丽莎白塔,可不知大家是否叫得惯。旁边是议会大厦,听说里面华美非常,但是只有每年8月到10月的时间对游人开放。
与议会大厦隔街相望的是威斯敏斯特教堂,它是英国最杰出的哥特式建筑,也是所有英国王储的加冕之地。知道威斯敏斯特还是因为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印象最深的当然是牛顿墓和无名骑士墓。可是单单这样说又似乎对它有点不公平,这里还长眠着伊丽莎白一世、莎士比亚、达尔文等等伟大的人物。东方人会把祖先埋葬在山清水秀又少人打扰的地方,而西方的教堂三尺以下的石板下便躺着曾经了不起的人物。后辈走在镂着墓志铭的石板上也并不觉得冒犯。
远远地就可以看见世界第一大摩天轮——伦敦眼。夜幕里的伦敦眼格外美丽,上面的彩灯每晚不尽相同,据说会根据节日和季节变化。远远地望上去,河水和夜色连成一片,倒像是神仙落下的珠玉手环散落在这中间。
泰晤士河上有86座桥,最著名的无非两座,之一是见证了大不列颠王朝浮尘百年的伦敦塔桥,另一座便是滑铁卢桥。电影《魂断蓝桥》正是发生在这里并且以他命名,一座桥,因为一对男女的爱情故事而变得与众不同。
倘若不走水道,会有机会走进查令十字街,去寻觅《查令十字街84号》中的小小书店。“查令十字街84号,我欠了它太多,如果你有机会路过它,请你代替我亲吻它”,几十年,几百封信,两个隔着大西洋的朋友,一段铭记一生的友谊,一个意味悠长的遗憾。总有事情不会按照预想的发生,开始之前请不要犹豫。
著名的特拉法加广场,国家画廊和国家肖像馆也都在查令十字街上,彼此相隔几步之遥。 Tips:
泰晤士河上的船有两种,一种是游船,这个观光大巴票就是包括的,可以坐到船顶上观光,速度较慢;另一种是公交船,要单买票,甚至不包括在day travel card里面,速度比较快,看风景只有在船尾。坐船通常可以从大本钟附近一直坐到格林尼治。
2012,没有一个年份能让伦敦的东区更激动了。
这里曾经被看成是贫民窟和难民营,很多逃难的人,漂洋过海来到这里,就定居了下来。在柯南·道尔笔下,雾中伦敦最危险的白教堂,也是在东区。但是现在,“开膛手杰克”百年前的故事已经远去,关于他的身世之谜,引起的更多的是好奇,而不再是人心惶惶。在网路上输入“Jack the Ripper Tour”,甚至可以找到很多专门组织的夜游白教堂、追寻犯案足迹的旅行团。
东区,东起自利物浦街站,西至塔桥,很多人把伦敦东区人称作Cockneys,即在圣玛丽勒博教堂金钟的钟声中出生的人。今天的东区已经不再是阴云笼罩的魔鬼的集结地,先是一些年轻的艺术家把工作室搬到了这里,这里迅速变成了和北京的798一样的“艺术圈”。而后,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伦敦碗、奥林匹克公园、奥运村等重要建筑也都选择在了东区。伦敦的东区,已经准备好了接受改变!
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将会是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场馆。因其形状上宽下窄,酷似一个汤碗,所以也被戏称为“伦敦碗”。看过“伦敦碗”设计图的人都惊呼和北京鸟巢的相似。北京的鸟巢,伦敦的汤碗,倒是从此在奥林匹克史上留下一段佳话。对于很多人关心的,奥运会过后奥运场馆的去留,设计师什亚德说,因为“伦敦碗”的聪明之处在于八成的座位都可拆卸,所以奥运过后将会拆掉上层,变身一个小型的足球场。
博物馆奇妙夜
走过了南肯辛顿的一串儿博物馆,文艺范儿们是不是还是觉得不过瘾呢?东区也有很多精彩的博物馆:儿童博物馆(Museum of Childhood)不仅是儿童的天堂,成人也可以在这里拾起童年的回忆;白教堂美术馆(Whitechapel Gallery),因为“开膛手杰克”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方,如今已经变身为宽敞明亮的现代美术馆一座。上面两座博物馆都是免费的。而丹尼斯世家博物馆(Dennis Severs House)虽然收取门票,但是因为整座府邸没有通电,游客们可以在夜幕时分,体验秉烛夜游博物馆的特别乐趣!这座博物馆有个绰号叫“时间胶囊”,在周围的漆黑一片里,小心时间倒回到十六世纪哦!
奥运以外,东区兜兜转:砖块街上大淘宝
每逢周日,伦敦最火爆的市场当属砖块街(Brick Lane)上的一些著名的二手市场。手里端着一杯老式咖啡或是杜鲁门啤酒,穿行在星期日自由市场和斯毕塔菲尔德旧货市场(Spital fields)的各色肤色人流中间,不需要亲自出手,只是看看周围的人操着各种语言,或是询问,或是讨论价钱,然后高高兴兴地成交,心里也是愉快的。
河畔酒馆约会狄更斯
沿河的两岸向来是酒家兴隆的地方。这里的酒馆以啤酒而闻名。如莱姆豪斯的一些,早在16世纪就已经开门营业,传说曾经是海盗们和走私者聚会畅饮的地方,查尔斯·狄更斯也曾是这里的常客。而现在,酒馆仍然保持着当时的风格,昏黄的瓦斯灯、古老的切斯特菲尔德沙发,甚至连店员都穿着那个时期的服装。或许一个猛转头,你会发现狄更斯正坐在后面也有可能。
Tips:
离奥林匹克公园最近的车站是中央线和Jubilee线的斯特拉福德站;若乘坐码头区轻轨的话,则需要在Pudding Mill Lane下车。
永远沉浸在薄雾中的青石街道,贝克街上一掠而过的黑影和神秘的枪声,大侦探正面着壁、紧锁眉;树影剪得棱角分明,几何对称的深深城堡里,罗切斯特先生是不是在踽踽独行?下一场含情脉脉的雨,黄色雨伞下的风衣一角,不急不缓的平版调子说出“CAN I HELP YOU”……所以有一天,当我背起行囊,包里只装着雨伞和相机向你奔去的时候,请不要惊讶。
沿着Tube,一路向东,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正如黄油之于面包,地铁是伦敦人生活的必需。伦敦有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早在1863年便开始通车,也是伦敦引以为豪的名片。迎来送往,“UNDERGROUND”向很多想亲近伦敦的人打开了一扇窗子。一百多年过去了,如今6个区域、11条线路、密密麻麻的地下网络基本上可以送你到达伦敦的任何地方。伦敦人为它起了一个昵称叫“管子”(Tube)。
即兴地从一个小小的入口缓步而下,却是宽阔的别有洞天。陈列各种彩色玩偶的商店,满目琳琅的各种小吃,还有循着花香和书气就可以找到小店,在一个个的摊铺前驻足徘徊,还未踏上伦敦的地面,心就已经沦陷。
伦敦的地铁通道是地铁艺人们的“国家剧院”,音符撞在光滑的墙壁上叮咚回转,余音绕梁。地铁里有很多有才华的演出者,或是想要锤炼胆识,或是为了行为艺术,他们在地铁的一个个小角落站驻。长笛或者排箫,木吉他还是电贝司,也许只是一个摆在身前的小提琴盒子,清扬的音乐在管道里被拉伸得格外空灵。路过的人放慢脚步,用同样虔诚的态度在盒子里放下钱币。不是施舍,没有人在施舍,停下的脚步只是为了一个敲动心门的音符。
一路走着,我一路想着那音乐。性格不温不火的英国人似乎总是对音乐有着独特的喜好。当美国人还荡漾在音乐剧和乡村民谣里的时候,英国岛上已经有了一群喜欢披头士,热爱摇滚的文艺青年。而当电音、摇滚、R&B渐渐把节拍越调越快,音乐已经变成了一种声嘶力竭的呐喊的时候,阿黛勒轻轻一句“rolling in the deep”,降伏众生。有人说,英国人做音乐也是带着一副颐指气使的态度。看着地铁站里从容不迫、彼此谦让客气的英国人,我想带着一点这样的态度也是好的。
从海德公园站上来,抬头可见海德公园,它是伦敦最知名的皇家公园。在1066年以前,曾是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个庄园,现在已经对普通游人开放。东北角有一座大理石拱门,原先是白金汉宫的宫门,现在迁至海德公园门口,也成为了一处独特的景致。穿过石拱门,一径向西,白石子的路,两旁绿茸茸的草毯。夏天正盛,草色绿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倒像是一块巨大的泼油画布,深深浅浅的绿在视野里蔓延开去。
如果把亚马逊森林比作地球的“肺”,那么海德公园不仅是伦敦人的“肺”,更是他们的“心”。在中心城区这寸土寸金的地方,有这么一大片奢侈的绿色的伦敦人是多么幸运。每天早上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人来公园晨练,呼气吸气间,整个人似乎也融入到了城市的血脉中。阳光照得很好的时候,总会在公园的长椅上发现很多人。整个下午,或是静静地读一本书,或是与三五朋友闲聊,时间在这里变成了极慢的绿色,与湖鸟为伴无所事事的一个下午,是对疲惫心灵的最好犒赏。
一个世纪以前,住在海德公园附近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常常到这里,在飞鸟翔集的湖畔散步,在温暖的公园长椅上坐下,严肃地讨论一些影响了下半个世纪历史的问题。今天,世界各地的人来到这里,沿着他们曾经走过的小径,坐在他们曾经坐过的长椅上,或许一阵清风吹过叶子的时候,你也能感受到伟人们的气息。
穿过著名的“演讲角”,有各种肤色、年龄的人,为不同的事情在慷慨陈词。我到的时候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正在激动地演说,要大家善待小动物。在伦敦的公园里,经常会看见松鼠,见到人也并不闪躲,还会跳到游客的脚边主动索求坚果。
在与海德公园相连的肯辛顿花园(Kensington Gardens)也是一样,肯辛顿宫前平静的圆湖上,有红嘴的白鹅和蓝翎的野鸭成群结队地游弋。红墙黑瓦的肯辛顿宫是乔治时代的建筑朴实自然,比起皇宫,倒更像是会在BBC影像上看到的英国教员楼。在这座干净雅致的英格兰味十足的府邸里,黛安娜王妃度过了与查尔斯王子分居以后的时光,直到在巴黎意外亡故。如今,肯辛顿宫中桃花依旧,可是在这里生活过的王戚们已经不见影踪。见证过百年王朝尊贵辉煌和腥风血雨的肯辛顿宫,你到底藏匿了什么秘密?
再向南是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Royal Albert Hall),本名中央艺术科学大厅,但被维多利亚女王改名为皇家阿尔伯特艺术科学大厅,显然是为纪念阿尔伯特亲王。海德广场最南端的阿尔伯特纪念碑也是维多利亚女王所建,据说为修筑纪念碑,女王不惜动用近一半的国库库存,甚至为此与议会大动干戈。中国人不喜欢维多利亚,因为给国人心口留下重创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发生在维多利亚时代。但是这个坚持为亡夫保持一身缟素,甚至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女子,还是让我动容。
再往南,是有着一串博物馆的博物馆路。最先的科学博物馆,从早期的蒸汽引擎到最新近的太空工业科技,像是一本翻开的活物历史书。向东是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The Victoria & Albert Museum),可以看到很多不仅在白金汉宫中,甚至在本国的展馆里也看不到的珍品,比如乾隆宫廷瓷器,圆明园的雕花漆椅等,游览圆明园的缺憾在这里可以补足了。
最后,是哈罗德百货公司(Harrods),虽然以购物出名,但这里却不是所有购物者的天堂。天价的鞋子、皮包,银光闪耀的餐具,香奈儿、古奇的高贵味道,富妞儿们一个个为之癫狂,而如我辈的小贫民就只能默默地在晶晶亮的巨大橱窗前“WINDOW SHOPPING”。
如果逆向行走,从海德公园东门出,没出几步,便可见白金汉宫。白金汉宫建于1703年,因白金汉公爵而命名,最早称白金汉屋意为“他人的家”。自从维多利亚女王迁居于此后,白金汉宫成为英国皇室的居所。和许多其他的地方一样,白金汉宫现在也已经对游人开放。皇宫正门上方,如果看到悬挂着皇室旗帜,则表示女王正在里面,如果没有的话,那就代表女王外出。白金汉宫门前每天十一点有皇家卫兵交接仪式,头戴闪亮头盔,一身红色戎装的骑兵队神气地策马而过,场面热闹又壮观。 白金汉宫正对着的圣詹姆斯公园,原本是圣詹姆斯宫的鹿园,17世纪时查理二世聘请法国景观设计师重新造景,19世纪初在英国著名建筑师的进一步美化之下,成为伦敦市中心最美丽的公园。从这里看树影掩映中的白金汉宫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从伦敦的一个公园转到另一个公园,古树宫墙湖水野鸭,一式一样的搭配,却总是看不腻。曾经有一个摄影师,只拍伦敦的古树,各种时间和季节,从不同的角度按下快门。奇怪的是,每张照片看起来都是那么不同。秋有秋的色彩斑斓,春有春的风姿绰约,冬天又露出一种凛凛的风骨。江南人有唱不尽的秦淮景,伦敦人有看不尽的梧桐树。
Tips:
比较好的安排是白天看博物馆晚上看外景。但是伦敦博物馆大多会有一两天开门到很晚,例如肖像馆周4、5开门到晚上9点,大英博物馆周五部分展厅开到八点半,事先可以到网上查好。另外大英博物馆每周2、3、4会有大学教授做的免费“开眼”讲解(eyes opening),也会有机会亲手把某些展品拿在手上把玩。
伦敦地铁最古老的部分已经有超过一百五十岁的年纪了,而今天的贝克街站就属于其中的一部分。站台座椅上的宣传海报,生动地描绘了1863年这个站台刚刚启用时的情景,被称为伦敦地铁历史的博物馆。贝克街站不仅以他的古老闻名,更因为一个小说里的虚拟人物,每年络绎不绝的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这里,寻觅一个叫221B的门牌。
还未及走出地铁站,就已经感觉到大侦探的气息,圆形的隧道里,彩色的大侦探侧影贴纸拼接,阴影做成的巨大福尔摩斯剪影,还有印着不同剧情的彩色瓷砖,每隔几步就可见。每个福尔摩斯迷到了这里,都会抑制不住地举起相机试图捕捉到大侦探的蛛丝马迹。
顺着人流来到街上,刚出地铁口,便见大侦探手擎烟斗,肃然地站在那里,表情凝重,望着远方,伦敦穿街过巷夹着薄雾的风轻轻撩起他的一个衣角。逆着光线看过去,恍惚间,愕然以为见到了本尊,临近了才发现原来是等身铜像。下面有小小的箭头指示“福尔摩斯故居”的方向。
有人把真实事迹写成小说,有人把小说变成真实。所谓的“福尔摩斯故居”当然从未有一位叫福尔摩斯的先生住过,直到1990年它才变成一个具体的圆点,出现在伦敦地图上。白色和黑色是它的基本颜色,维多利亚式的雕花装饰让三层小楼显得古典又庄重。和唐宁街10号一样,窄窄的门前面站着披挂整齐的警察,用字正腔圆的伦敦音对我说“福尔摩斯先生请你上去”。房间很小,站在原地就可以把每个角落尽收眼底。银质的刀叉餐具,烛台,写字台上散乱摆着的信笺,还有壁炉里的炉火……每样东西都精巧细致,直教人以为主人刚刚转身出去,而你就是穿上了多啦A梦魔力鞋,误闯入小说里的孩子。
从221B再走过几步,便是伦敦最群星荟萃的地方,而最传奇的一位便是杜莎夫人本身。杜莎夫人蜡像馆的创建人杜莎夫人,从管家的女儿到皇室教师,从塑像制作师到全球知名的女性逃过了断头台厄运还为皇室友人制作过死亡面具,杜莎夫人的一生就像一部好莱坞巨著。现在,杜莎夫人的蜡像立在蜡像馆门口,欢迎每一位造访的客人。蜡像馆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蜡像在努力地做得像真人,而又有真人扮成蜡像,鱼目混珠地站在中间,就在你以为抱住了一个蜡像亲切合影的时候,蜡像却突然转过脸来冲你做一个出其不意的鬼脸。最严肃不过的,是伦敦人;顽皮古怪的,亦是他们。
转过街角便可见伦敦第二大的皇家公园,摄政公园。日暮渐渐西沉的黄昏时分,在公园中间的露天剧场中选一把椅子坐下。中间的一小块空地就是舞台,蓝天绿叶就是小舞台最好的布景。没有华丽的灯光,没有高级的升降台,演员们却是一流的专业。比起大名鼎鼎的莎翁剧场,这里倒如邻家小妹一样的平易亲切。在这里看上一场《仲夏夜之梦》,算是为劳碌奔波一整天的暴走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吧。
Tips:
在伦敦去很多地方可以使用2for1打折券,比如去福尔摩斯博物馆,甚至坐火车。可以在网上提前下载、打印出来,坐火车的时候凭优惠券和火车票上车。
有人说“如果厌烦了伦敦,你就厌烦了生命”,我是相信的。
到了伦敦,不在泰晤士河上坐一次游轮就太可惜了!从威斯敏斯特开始,直到格林尼治,伦敦的主要景致沿着泰晤士河星罗棋布,所以坐游船便是搜罗伦敦美景最快速又直接的方式。大本钟是英国最古老的哥特式钟塔,塔顶尖尖,又多用纵深的线条,使它与旁边的议会大厦相得益彰。当时是为了纪念修筑钟塔的工匠本杰明而起名“本”,今年六月,为纪念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大本钟正式更名为伊丽莎白塔,可不知大家是否叫得惯。旁边是议会大厦,听说里面华美非常,但是只有每年8月到10月的时间对游人开放。
与议会大厦隔街相望的是威斯敏斯特教堂,它是英国最杰出的哥特式建筑,也是所有英国王储的加冕之地。知道威斯敏斯特还是因为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印象最深的当然是牛顿墓和无名骑士墓。可是单单这样说又似乎对它有点不公平,这里还长眠着伊丽莎白一世、莎士比亚、达尔文等等伟大的人物。东方人会把祖先埋葬在山清水秀又少人打扰的地方,而西方的教堂三尺以下的石板下便躺着曾经了不起的人物。后辈走在镂着墓志铭的石板上也并不觉得冒犯。
远远地就可以看见世界第一大摩天轮——伦敦眼。夜幕里的伦敦眼格外美丽,上面的彩灯每晚不尽相同,据说会根据节日和季节变化。远远地望上去,河水和夜色连成一片,倒像是神仙落下的珠玉手环散落在这中间。
泰晤士河上有86座桥,最著名的无非两座,之一是见证了大不列颠王朝浮尘百年的伦敦塔桥,另一座便是滑铁卢桥。电影《魂断蓝桥》正是发生在这里并且以他命名,一座桥,因为一对男女的爱情故事而变得与众不同。
倘若不走水道,会有机会走进查令十字街,去寻觅《查令十字街84号》中的小小书店。“查令十字街84号,我欠了它太多,如果你有机会路过它,请你代替我亲吻它”,几十年,几百封信,两个隔着大西洋的朋友,一段铭记一生的友谊,一个意味悠长的遗憾。总有事情不会按照预想的发生,开始之前请不要犹豫。
著名的特拉法加广场,国家画廊和国家肖像馆也都在查令十字街上,彼此相隔几步之遥。 Tips:
泰晤士河上的船有两种,一种是游船,这个观光大巴票就是包括的,可以坐到船顶上观光,速度较慢;另一种是公交船,要单买票,甚至不包括在day travel card里面,速度比较快,看风景只有在船尾。坐船通常可以从大本钟附近一直坐到格林尼治。
2012,没有一个年份能让伦敦的东区更激动了。
这里曾经被看成是贫民窟和难民营,很多逃难的人,漂洋过海来到这里,就定居了下来。在柯南·道尔笔下,雾中伦敦最危险的白教堂,也是在东区。但是现在,“开膛手杰克”百年前的故事已经远去,关于他的身世之谜,引起的更多的是好奇,而不再是人心惶惶。在网路上输入“Jack the Ripper Tour”,甚至可以找到很多专门组织的夜游白教堂、追寻犯案足迹的旅行团。
东区,东起自利物浦街站,西至塔桥,很多人把伦敦东区人称作Cockneys,即在圣玛丽勒博教堂金钟的钟声中出生的人。今天的东区已经不再是阴云笼罩的魔鬼的集结地,先是一些年轻的艺术家把工作室搬到了这里,这里迅速变成了和北京的798一样的“艺术圈”。而后,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伦敦碗、奥林匹克公园、奥运村等重要建筑也都选择在了东区。伦敦的东区,已经准备好了接受改变!
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将会是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场馆。因其形状上宽下窄,酷似一个汤碗,所以也被戏称为“伦敦碗”。看过“伦敦碗”设计图的人都惊呼和北京鸟巢的相似。北京的鸟巢,伦敦的汤碗,倒是从此在奥林匹克史上留下一段佳话。对于很多人关心的,奥运会过后奥运场馆的去留,设计师什亚德说,因为“伦敦碗”的聪明之处在于八成的座位都可拆卸,所以奥运过后将会拆掉上层,变身一个小型的足球场。
博物馆奇妙夜
走过了南肯辛顿的一串儿博物馆,文艺范儿们是不是还是觉得不过瘾呢?东区也有很多精彩的博物馆:儿童博物馆(Museum of Childhood)不仅是儿童的天堂,成人也可以在这里拾起童年的回忆;白教堂美术馆(Whitechapel Gallery),因为“开膛手杰克”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地方,如今已经变身为宽敞明亮的现代美术馆一座。上面两座博物馆都是免费的。而丹尼斯世家博物馆(Dennis Severs House)虽然收取门票,但是因为整座府邸没有通电,游客们可以在夜幕时分,体验秉烛夜游博物馆的特别乐趣!这座博物馆有个绰号叫“时间胶囊”,在周围的漆黑一片里,小心时间倒回到十六世纪哦!
奥运以外,东区兜兜转:砖块街上大淘宝
每逢周日,伦敦最火爆的市场当属砖块街(Brick Lane)上的一些著名的二手市场。手里端着一杯老式咖啡或是杜鲁门啤酒,穿行在星期日自由市场和斯毕塔菲尔德旧货市场(Spital fields)的各色肤色人流中间,不需要亲自出手,只是看看周围的人操着各种语言,或是询问,或是讨论价钱,然后高高兴兴地成交,心里也是愉快的。
河畔酒馆约会狄更斯
沿河的两岸向来是酒家兴隆的地方。这里的酒馆以啤酒而闻名。如莱姆豪斯的一些,早在16世纪就已经开门营业,传说曾经是海盗们和走私者聚会畅饮的地方,查尔斯·狄更斯也曾是这里的常客。而现在,酒馆仍然保持着当时的风格,昏黄的瓦斯灯、古老的切斯特菲尔德沙发,甚至连店员都穿着那个时期的服装。或许一个猛转头,你会发现狄更斯正坐在后面也有可能。
Tips:
离奥林匹克公园最近的车站是中央线和Jubilee线的斯特拉福德站;若乘坐码头区轻轨的话,则需要在Pudding Mill Lane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