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十年多,这是一次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改革于一体的全面变革。随着课程教材的全面使用,课程改革的效果逐步显现,但矛盾和问题同时开始暴露,有些问题源于课程内部,包括由于教师对新教材的不适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些是非课程因素所致,这些矛盾和波折是改革中的必然现象。
而教师们对新教材的感受最真切,以他们的视角比较新旧教材,能从实践层面更真实地认识新课程,更及时地发现新课程的优势与不足。教材中 “主题图”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让学生和老师难以理解和把握,而静态的主题场景也受到地区、学生认知的局限,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一些无关信息也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抑制了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在河北省保定市课程改革十年的时间来看,由于一线教师认识的误解和操作的偏差.“主题图”使用的误区颇多,主要存在着“弃置不用”、“随意更换”、“本末倒置”、“机械使用”等四大误区,一些主题图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发不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主题图失去了其应有的数学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课程目标的有效成。
基于此,本课题组成员在保定市范围内展开了应用“主题图”进行教学的
现状调查,从中可以得到更多有益的信息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保定市小学数学教师为总体样本,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小学数学教师500人,最后得到有效样本300人,教师总体情况见下表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性别比例和学历层次与当前小学教师中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具有代表性;平均教龄15.8年,说明被调查教师代表了学校教育中的中坚力量,对数学“主题图”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提高了本研究的适用性;而大多数教师来自乡村,使得本次研究更多的带有乡村学校数学教学中的特点;在被调查教师中,还有15%的教师是非专职数学教师,让我们的研究也能够得到一些其它学科老师的意见,使研究对象范围更加广泛。从参加过培训的级别来看,大多数老师参加过县级以上的培训,说明大部分教师教师经验丰富,自身素质高使得本次的调查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自编问卷,采用现场发放问卷和回收问卷的方式施测。收集上来的数据采用平均数的方法进行处理。对每个问题进行频数和百分比统计。
(2)现场访谈法。在回收问卷的同时,对每位教师单独访谈,以了解问卷中无法涉及的重要信息。
(3)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的小学数学进行“主题图”教学的文献资料,采集并分析相关研究资料与成果。尤其是对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有效应用策略的概念论述论著与文章,进行深入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新教材的认同性。从教学的角度而言,许多教师认为课程标准是虚的,教材才是实的,因为教师认识新课程的理念、内容与教学方法是以教材为主渠道。在他们眼里教材就像剧本,这出戏改成什么样了,关键在于剧本的变化。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认为新教材突出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占94.9%,认为不太突出的仅占1.8%。调查教师认为新教材中“主题图”的设置与老教材相比很重要的占92.3%,一般的占4.9%,此次调查说明教师对于新教材中“主题图”的使用满意度较高。调查教师认为“新教材中课后练习设计”的设计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占95.3%,注重迁移运用和能力培养的占87.8%,注重拓展的占96.8%,而认为教材中统计与概率领域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领域进行教学时困难的有79.6%,几何与图形领域和数与代数领域进行教学时困难的仅为11.3%,由于是新领域的教学,更多教师不熟悉教材的编排特点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多。教师认为新教材有不足还应加强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教材有些内容偏难。有的知识面涉及广,难点也多(如低年级中“时间”“人民币的认识”);“数列”“立体图形”的渗透学生较难理解;由于题型开放,条件隐藏,有的题目增加了无关信息,低年级学生识字又少,增加了题目的复杂程度。
(2)有些形式上的多样化反而华而不实,冲淡了数学味;个别题目重形式不重培养技能,训练不够扎实。
(3)教材编排有的地方不太合理,知识跳跃性较大。
(4)教学目标难把握,由于开放与灵活,教师对有些内容的编写意图难以理解,心中不踏实;虽然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对课本作二次开发,但“不要把我们普通教师都看成特级教师”
(5)有些教材要求组织的活动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人民币的认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体验较少,农村家长又不太配合)。
(6)由于教学资源缺乏,班额大,无法体现新教材的优势,学生易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个别班级半数以上的学生适应困难,后进生丧失学生数学的信心。有些教师认为新教材是为高素质教师和优等生编写的。
2.对新教材的把握水平与使用效果。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19.5%的教师认为自己能按课标要求把握教材,73.3%认为能基本把握,4.7%认为不能把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是如何选择的”的调查中,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的教师占43.5%,偶尔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的占53.5%,基本不为学生提供拓展的数学学习内容占13.5%。在“您对教材整体顺序和内容的处理是怎样的”,结合实际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的占93.5%,利用教参、教辅充实教材内容的占83.5%。从中我们感到,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虽感压力大,但都在努力去适应教材,并且努力体现教材的新要求。因为教师理解的课程改革是一种一致行为,是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大多数教师对教材的不适应主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试图调整自己的适应能力,而少有教师怀疑教材甚至改革本身是否有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感到自己是弱者,而要达到课程改革的推动者所期望的“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这样境界的教师还为数不多。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手段单调、内容贫乏。由于数学教学以“主题图”为主线贯穿始终,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独立地设计和开发课程,以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实施课程,因此对教师的课程开发和课程运作能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回答“您在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进行“主题图”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策略”时,有70.5%的教师选择“联系生活,创设情境”,选“老师精彩讲解,学生认真倾听”的有67%,选“开展活动,鼓励探究”的占5.8%;从中可以看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突出表现就是手段单调、内容贫乏,课程实施方式与手段远远无法满足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开发与实施的需要。
三、建议与对策
通过此次使用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进行“主题图”的调查,教师们感受到教材在知识的编排上与以往相比更加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教材形式设计符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整套教材的编写中都采用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充分注意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新教材“主题图”设计的非常精美,插图多,图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暗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这些图作为一个情境线索,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用数学。
2、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一个显著的不同是,旧教材对知识的讲解非常具体、非常细,而新教材大部分只出现情境问题,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课本上讲述的很少。所以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科书的呈现形式,改进栏目设置、图文搭配、版面设计等方面,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科普小品等)呈现教材内容,适当设问、留白、引导,加大探索空间,安排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教科书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3、教师认为习题的设置少、难度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练习题设计应体现两“活”。一是贴近生活;二是开放灵活。纵观新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你会发现:所有的练习题改变了以前旧教材中传统的题目,新教材中的练习题不但图文并茂,而且题目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有些是常用的。这样的练习题设置学生有很大的兴趣去研究,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4、在运用“主题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承认,由于一些教师自身素质的缺陷和以传统数学教育价值观审视新教材、新课堂,可能使教材的不足放大了。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所谓好教材,不是专家一厢情愿即可,适应大多数学生,同时面向教师群体的现状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当然,完善教材,使其既保留传统优势,又恰当体现新课程理念,这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改善自己的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基金项目:本文系《小学数学中“主题图”的有效应用策略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
而教师们对新教材的感受最真切,以他们的视角比较新旧教材,能从实践层面更真实地认识新课程,更及时地发现新课程的优势与不足。教材中 “主题图”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让学生和老师难以理解和把握,而静态的主题场景也受到地区、学生认知的局限,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一些无关信息也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抑制了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在河北省保定市课程改革十年的时间来看,由于一线教师认识的误解和操作的偏差.“主题图”使用的误区颇多,主要存在着“弃置不用”、“随意更换”、“本末倒置”、“机械使用”等四大误区,一些主题图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发不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主题图失去了其应有的数学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课程目标的有效成。
基于此,本课题组成员在保定市范围内展开了应用“主题图”进行教学的
现状调查,从中可以得到更多有益的信息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保定市小学数学教师为总体样本,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小学数学教师500人,最后得到有效样本300人,教师总体情况见下表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性别比例和学历层次与当前小学教师中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具有代表性;平均教龄15.8年,说明被调查教师代表了学校教育中的中坚力量,对数学“主题图”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提高了本研究的适用性;而大多数教师来自乡村,使得本次研究更多的带有乡村学校数学教学中的特点;在被调查教师中,还有15%的教师是非专职数学教师,让我们的研究也能够得到一些其它学科老师的意见,使研究对象范围更加广泛。从参加过培训的级别来看,大多数老师参加过县级以上的培训,说明大部分教师教师经验丰富,自身素质高使得本次的调查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自编问卷,采用现场发放问卷和回收问卷的方式施测。收集上来的数据采用平均数的方法进行处理。对每个问题进行频数和百分比统计。
(2)现场访谈法。在回收问卷的同时,对每位教师单独访谈,以了解问卷中无法涉及的重要信息。
(3)文献研究法。查阅有关的小学数学进行“主题图”教学的文献资料,采集并分析相关研究资料与成果。尤其是对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有效应用策略的概念论述论著与文章,进行深入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新教材的认同性。从教学的角度而言,许多教师认为课程标准是虚的,教材才是实的,因为教师认识新课程的理念、内容与教学方法是以教材为主渠道。在他们眼里教材就像剧本,这出戏改成什么样了,关键在于剧本的变化。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认为新教材突出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占94.9%,认为不太突出的仅占1.8%。调查教师认为新教材中“主题图”的设置与老教材相比很重要的占92.3%,一般的占4.9%,此次调查说明教师对于新教材中“主题图”的使用满意度较高。调查教师认为“新教材中课后练习设计”的设计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占95.3%,注重迁移运用和能力培养的占87.8%,注重拓展的占96.8%,而认为教材中统计与概率领域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领域进行教学时困难的有79.6%,几何与图形领域和数与代数领域进行教学时困难的仅为11.3%,由于是新领域的教学,更多教师不熟悉教材的编排特点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多。教师认为新教材有不足还应加强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教材有些内容偏难。有的知识面涉及广,难点也多(如低年级中“时间”“人民币的认识”);“数列”“立体图形”的渗透学生较难理解;由于题型开放,条件隐藏,有的题目增加了无关信息,低年级学生识字又少,增加了题目的复杂程度。
(2)有些形式上的多样化反而华而不实,冲淡了数学味;个别题目重形式不重培养技能,训练不够扎实。
(3)教材编排有的地方不太合理,知识跳跃性较大。
(4)教学目标难把握,由于开放与灵活,教师对有些内容的编写意图难以理解,心中不踏实;虽然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对课本作二次开发,但“不要把我们普通教师都看成特级教师”
(5)有些教材要求组织的活动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人民币的认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体验较少,农村家长又不太配合)。
(6)由于教学资源缺乏,班额大,无法体现新教材的优势,学生易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个别班级半数以上的学生适应困难,后进生丧失学生数学的信心。有些教师认为新教材是为高素质教师和优等生编写的。
2.对新教材的把握水平与使用效果。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19.5%的教师认为自己能按课标要求把握教材,73.3%认为能基本把握,4.7%认为不能把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您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是如何选择的”的调查中,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的教师占43.5%,偶尔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的占53.5%,基本不为学生提供拓展的数学学习内容占13.5%。在“您对教材整体顺序和内容的处理是怎样的”,结合实际增加或删减教材内容的占93.5%,利用教参、教辅充实教材内容的占83.5%。从中我们感到,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虽感压力大,但都在努力去适应教材,并且努力体现教材的新要求。因为教师理解的课程改革是一种一致行为,是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大多数教师对教材的不适应主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试图调整自己的适应能力,而少有教师怀疑教材甚至改革本身是否有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感到自己是弱者,而要达到课程改革的推动者所期望的“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这样境界的教师还为数不多。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手段单调、内容贫乏。由于数学教学以“主题图”为主线贯穿始终,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独立地设计和开发课程,以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实施课程,因此对教师的课程开发和课程运作能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回答“您在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进行“主题图”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策略”时,有70.5%的教师选择“联系生活,创设情境”,选“老师精彩讲解,学生认真倾听”的有67%,选“开展活动,鼓励探究”的占5.8%;从中可以看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突出表现就是手段单调、内容贫乏,课程实施方式与手段远远无法满足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开发与实施的需要。
三、建议与对策
通过此次使用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进行“主题图”的调查,教师们感受到教材在知识的编排上与以往相比更加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教材形式设计符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整套教材的编写中都采用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充分注意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新教材“主题图”设计的非常精美,插图多,图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暗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这些图作为一个情境线索,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用数学。
2、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一个显著的不同是,旧教材对知识的讲解非常具体、非常细,而新教材大部分只出现情境问题,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课本上讲述的很少。所以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科书的呈现形式,改进栏目设置、图文搭配、版面设计等方面,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例如科普小品等)呈现教材内容,适当设问、留白、引导,加大探索空间,安排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教科书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3、教师认为习题的设置少、难度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练习题设计应体现两“活”。一是贴近生活;二是开放灵活。纵观新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你会发现:所有的练习题改变了以前旧教材中传统的题目,新教材中的练习题不但图文并茂,而且题目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有些是常用的。这样的练习题设置学生有很大的兴趣去研究,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4、在运用“主题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承认,由于一些教师自身素质的缺陷和以传统数学教育价值观审视新教材、新课堂,可能使教材的不足放大了。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所谓好教材,不是专家一厢情愿即可,适应大多数学生,同时面向教师群体的现状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当然,完善教材,使其既保留传统优势,又恰当体现新课程理念,这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改善自己的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基金项目:本文系《小学数学中“主题图”的有效应用策略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