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话雕塑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ao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与佛教相互依存,也是人类文明史发展的语言产物,它赋予了人们借物抒情的方式,是对社会现实与理想的曲折反映。同时,也对雕塑艺术赋予了更加丰富的色彩和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雕塑;理想化身;曲折反应;世俗化;完美统一
  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识码:B
  1.雕塑是悲惨世界理想的化身
  首先,雕塑的发展初期是新石器时代,它主要是以实用工具的用途出现,如陶、玉器、青铜器等。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雕塑艺术慢慢脱离了这种单一模式。再加上佛教传入我国,它逐渐成为一种以宗教为主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在我国秦汉时期,这门艺术进入了大放光彩的一个崭新阶段,如秦代“秦始皇兵马俑”,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我国汉代以后,特别是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入,又因统治者对佛教的推崇,盛行在山崖陡壁上开凿洞窟,建庙筑寺。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及山西云冈北魏大佛等,这个时期的雕塑以气势宏伟、精致完美为特点,是我国古代雕塑的一个艺术高峰时期。
  但由于这个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在现实中充满了悲苦和灾难,处在悲惨世界中的广大民众,其生存、理想、都成为一种奢望而无有出路。于是,人们便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宣扬因果报应上,认为生前要忍受苦难,安于现状,死后则一定能够进入天堂,这为雕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佛教与雕塑的结合对当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是他们精神寄托所在。因此,这些佛教雕像所显示出的宁静、洒脱、飘逸和充满智慧的神态,实际上集中寄托了当时人们美好的愿望和理想。
  2.雕塑在盛唐时期是对现实的曲折反映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宗教始终是从属于和服务于政治的工具,它经常被帝王和官府所支配管辖。在我国盛唐时期,这种宗教的等级更加明显,如君臣有序的职守关系,排列有序的地位关系,雕塑类型也逐渐变得多样化了。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大佛雕像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有筋骨凸显的勇猛天王、力士,也有和蔼可亲的菩萨、弟子等。多种雕塑形式的出现,则把人们对世间的幻想和人间现实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另外,这个时期的佛像其造型风格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北魏雕塑的秀骨清像、婉雅俊逸的风格,在唐代佛像中已经明显消失,代之以体格健壮、身躯丰满的形态出现,具有了更多的人情味和亲切感。在奉先寺的唐代大佛雕像中,其中人物不仅身躯伟岸,而且面容庄严典雅,表情温和亲切动人。中国盛唐时期的雕像,都具有一种不离人间又高于人间又接近人间的艺术特征。
  3.雕塑在宋代后进一步世俗化
  在北宋时期,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后期,宗教艺术进一步世俗化。其主要原因是佛教中的禅宗压倒了其他佛教派别。一些人认为,不必出家也可成仙,不必牺牲自我也可苦练成佛,人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何必远去南海呢?因此,雕塑的发展成就了从天国到人间、从佛到凡的大幅度转变,出现了更加接近人世,完全世俗化的形象。如麦积山石窟165窟的宋代塑像观音佛,这个佛像除了衣着与普通人稍有不同,其造型完全是优美的妇女形象了。此外,山西大同华严寺的辽代佛像,其中合掌露齿的胁侍菩萨像面部丰满,体态婀娜,合掌微笑时面相秀丽妩媚,俨然窈窕淑女的化身。
  雕塑艺术发展到明清时期,可以说中国的佛教造像更世俗化了,已经完全注重了个性形象的刻画。比如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世、不同性格,以及人物喜怒哀乐的内心活动都有了微妙表现,如有些雕像看上去似佛非佛,似僧非僧,有文武,有老少,刻画得细腻传神,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山西平遥双林寺的十八罗汉雕塑群,正是这个时期作品的完美体现。
  纵观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虽然只能说是宗教艺术的发展体现,但宗教艺术更是借用了或者说离不开雕塑这个灵魂为依托,虽然说宗教是幻想,但又曲折地反映了现实。从寄托着当时人们理想的丰富多彩的佛教造像来看,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极为丰富与宝贵,其中不少作品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今天我们通过对古代雕像艺术的历史研究,旨在倡导后人应当珍惜这种古老而又伟大的艺术遗产,从而加深对我们祖国的热爱,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 易.浅谈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语言特点及发展[J].大观周刊, 2013,(6):23-23.
  [2]吴为山.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类型[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3,(4).
其他文献
摘 要:政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要推动者,本文分析了重庆市黔江区和奉节县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做法,提出政府应切实理清自己的文化职能,并担负好这个职责。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政府主导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及特点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被各群体
期刊
摘 要:大众传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大报纸也会不遗余力地使用各种方法去塑造自己的形象,宣扬自己的主张,以吸引更多的忠实读者。本文通过新年献词的语言使用,帮助读者解读新闻媒体如何运用各种话语策略来建构自己的形象,宣传自己的理念。  关键词:新年献词;话语;话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话语作为术语,既包括口语,又包括书面语,它既抽象又具体(田海龙,20
期刊
摘 要:在终身教育理论的引导下,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而如何应对因学员数量增长带来的教学质量问题,实现成人高等教育规模、教学质量、发展效益的协调发展,是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教学督导作为促进教学改革与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理论基础;教学督导;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备受国
期刊
摘 要: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搭建了基本素质教育平台,融通一、二、三、四课堂,整合学生教育管理资源,紧密围绕“培养人”的总目标,形成了部门联动、课堂融通的工作模式,在学生素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我校素质教育考核体系。  关键词:素质教育;部门联动;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1.学生活动是素质教育平台的核心部分  我校按照“153+X”的建设思路搭建学生素
期刊
摘 要: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张扬个性,充分展示,体验成功和快乐,收获成长。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听《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指出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也举例说明老师是怎么样让课堂充满生命力的。  关键词:关注;学生;构建;生命;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我和张老师一起去参加党睦镇
期刊
摘 要:诵读是语文课堂常用的教学手段,它既是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语感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各类文体的教学实践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高中文言文教学长期存在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现象,针对长文、难文的教学更是困难重重,本文阐述的正是运用课堂多种形式的竞读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其有效落实读音,加深对课文理解,强化背诵,从而进行一系列实践探索。  关键词:竞读;文言文教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性科学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教育部专门发布了《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科学地指导幼儿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当然幼儿的教育离不开游戏教育,科学开展幼儿游戏教育十分关键,本文就《指南》下的幼儿游戏教育展开论述,以开启幼儿的智慧之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策略;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指南》中指出了
期刊
摘 要:翻转课堂为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在课堂上这用这一理念进行教学。 本文尝试将所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用于英语教学中,并以《新编实用英语》Book2第八单元Section4“Applying for a Job”部分的教学设计为例分析说明,以便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英语教学;教学设计  
期刊
摘 要:黄振定的《翻译学论纲》对我国的翻译学研究具有学科示范意义。本文简要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特点,通过评述该书对中国翻译学建设的贡献,指出作者在处理翻译研究问题时采取的科学态度、辩证方法、学科精神等都是可供翻译人员借鉴的。  关键词:翻译学;概念澄清;理论融合;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B  一、引言  当代翻译学理论研究日趋多元与杂合,传统观念与理论思考频遭挑战,在中
期刊
摘 要:《叫魂》描述了乾隆时期三方主体在一场巫术危机中的博弈,其中弘历代表了专制权力,官僚体系代表了常规权力,而底层民众代表了社会权力。本文致力于展示在叫魂危机中三个权力主体的表现和他们之间的博弈。  关键词:叫魂;博弈;权力主体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  一、叫魂——权力博弈的舞台  1768年,正值乾隆盛世的顶峰时期,可是一场叫魂危机却从春天蔓延到秋天。从富庶的江南地区开始,这场危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