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呋喃西林溶液的处方与配制方法,以提高其稳定性。方法 按改进的处方组成、配制方法制备呋喃西林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呋喃西林的含量,通过留样观察法对呋喃西林溶液作稳定性实验。结果 改进法制备的呋喃西林溶液稳定性好,放置6个月以上不析出棕红色沉淀。结论 改进后的处方科学,配制方法操作简单、准确,能够很好的控制呋喃西林的质量,切实地解决了临床实际应用的难题,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呋喃西林溶液;处方;制备方法;稳定性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50-02
呋喃西林溶液主要用于多种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耳、鼻、皮肤疾病,常用于腔道冲洗、湿敷及皮肤感染,是临床应用多年、效果确切的外用制剂,但在大量配制及储存过程中,特别是秋冬低温季节,常易析出棕红色沉淀,从而影响质量及疗效,本实验对原处方及配制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留样观察法进行了稳定性考察,现报告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UV-91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呋喃西林、氯化钠、苯甲酸钠;可控温电冰箱;DG-1多功能恒温箱。
2 处方及配制方法的改进
2.1 改进处方 呋喃西林0.2g,氯化钠8.5g,苯甲酸钠2g,纯化水加至1000ml。
2.2 制备工艺 取苯甲酸钠、氯化钠溶解于20%量的热纯化水中,加热至沸腾后加入呋喃西林,并在配制过程中充分搅拌,使完全溶解,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3-5分钟,加纯化水至全量,搅匀,冷却至常温,过滤,取样测定其含量,合格后分装,经100℃流通蒸汽30min灭菌,即得。
3 含量测定方法
精密量取本品2ml,置5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ⅣA),在375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6H6O4N4的吸收系数(E1%1cm)为790计算,即得。[1]计算:C6H6O4N4%(g/ml)=Ax0.03165(g/ml)。
4 稳定性考察及结果
4.1 改进法与原制备方法对呋喃西林溶液澄明度影响的比较 按原《中国医院制剂规范·西药制剂》第2版[1]的处方、配制方法(A组)及本文改进的处方、工艺(B组)分别配制呋喃西林溶液各50瓶(每瓶500ml),再将各组的每10瓶分为一小组,分别在0℃、5℃、10℃、15℃、25℃的冰箱或电热恒温箱中观察一周,后取出观察各溶液的澄明度,见表1。
5 讨 论
5.1 处方及配制方法 《中国医院制剂规范·西药制剂》第2版[1]的处方为呋喃西林0.2g,氯化钠8.5g,苯甲酸钠1g,纯化水加至1000ml;具体配制为取呋喃西林、氯化钠、溶于适量热纯化水中,滤过,自滤器上加纯化水使成1000ml,搅匀,灌封,灭菌,即得。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呋喃西林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较低(通常为1:4000-5000(g/g))而使呋喃西林的溶解较为困难,同时我们观察到呋喃西林溶液在低温贮存条件下(如秋冬季节)易析出结晶或棕红色沉淀,我们便依据盛国荣的研究[2],增加助溶剂苯甲酸钠的使用量为0.2%,并改进配制方法,另考慮到呋喃西林在临床还常用于腔道冲洗,为保证溶液卫生学合格,我们在测定呋喃西林溶液含量合格分装后,将其经100℃流通蒸汽30min灭菌,但考虑在加温灭菌后,呋喃西林易分解,浓度出现下降的因素,建议应酌情增加呋喃西林的配制投入量。
5.2 澄明度影响的比较 呋喃西林溶液遇光,色泽会逐渐加深,一般应在密闭、避免光条件下保存,但我们还发现呋喃西林溶液在低温贮存条件下(如秋冬季节)易析出结晶或棕红色沉淀,本文便通过试验1对A、B两组呋喃西林溶液的澄明度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改进组仅在0℃出现1瓶结晶,而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组在0℃、5℃、10℃分别出现了3、2、1瓶结晶,因而显示改进的处方及配制方法在澄明度方面优于原处方及工艺。
5.3 有效期的考察 我们以改进的处方及配制方法制备了三批次的呋喃西林溶液,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考察(试验2),数据显示:呋喃西林溶液稳定性好,在避光、密闭、室温环境中有效期可保存6.0个月以上,因而改进后的处方科学,配制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国医院制剂规范·西药制剂[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7-10.
[2] 盛国荣.苯甲酸钠对呋喃西林的助溶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6):264.
【关键词】 呋喃西林溶液;处方;制备方法;稳定性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0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150-02
呋喃西林溶液主要用于多种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耳、鼻、皮肤疾病,常用于腔道冲洗、湿敷及皮肤感染,是临床应用多年、效果确切的外用制剂,但在大量配制及储存过程中,特别是秋冬低温季节,常易析出棕红色沉淀,从而影响质量及疗效,本实验对原处方及配制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留样观察法进行了稳定性考察,现报告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UV-91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呋喃西林、氯化钠、苯甲酸钠;可控温电冰箱;DG-1多功能恒温箱。
2 处方及配制方法的改进
2.1 改进处方 呋喃西林0.2g,氯化钠8.5g,苯甲酸钠2g,纯化水加至1000ml。
2.2 制备工艺 取苯甲酸钠、氯化钠溶解于20%量的热纯化水中,加热至沸腾后加入呋喃西林,并在配制过程中充分搅拌,使完全溶解,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3-5分钟,加纯化水至全量,搅匀,冷却至常温,过滤,取样测定其含量,合格后分装,经100℃流通蒸汽30min灭菌,即得。
3 含量测定方法
精密量取本品2ml,置5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ⅣA),在375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6H6O4N4的吸收系数(E1%1cm)为790计算,即得。[1]计算:C6H6O4N4%(g/ml)=Ax0.03165(g/ml)。
4 稳定性考察及结果
4.1 改进法与原制备方法对呋喃西林溶液澄明度影响的比较 按原《中国医院制剂规范·西药制剂》第2版[1]的处方、配制方法(A组)及本文改进的处方、工艺(B组)分别配制呋喃西林溶液各50瓶(每瓶500ml),再将各组的每10瓶分为一小组,分别在0℃、5℃、10℃、15℃、25℃的冰箱或电热恒温箱中观察一周,后取出观察各溶液的澄明度,见表1。
5 讨 论
5.1 处方及配制方法 《中国医院制剂规范·西药制剂》第2版[1]的处方为呋喃西林0.2g,氯化钠8.5g,苯甲酸钠1g,纯化水加至1000ml;具体配制为取呋喃西林、氯化钠、溶于适量热纯化水中,滤过,自滤器上加纯化水使成1000ml,搅匀,灌封,灭菌,即得。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呋喃西林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较低(通常为1:4000-5000(g/g))而使呋喃西林的溶解较为困难,同时我们观察到呋喃西林溶液在低温贮存条件下(如秋冬季节)易析出结晶或棕红色沉淀,我们便依据盛国荣的研究[2],增加助溶剂苯甲酸钠的使用量为0.2%,并改进配制方法,另考慮到呋喃西林在临床还常用于腔道冲洗,为保证溶液卫生学合格,我们在测定呋喃西林溶液含量合格分装后,将其经100℃流通蒸汽30min灭菌,但考虑在加温灭菌后,呋喃西林易分解,浓度出现下降的因素,建议应酌情增加呋喃西林的配制投入量。
5.2 澄明度影响的比较 呋喃西林溶液遇光,色泽会逐渐加深,一般应在密闭、避免光条件下保存,但我们还发现呋喃西林溶液在低温贮存条件下(如秋冬季节)易析出结晶或棕红色沉淀,本文便通过试验1对A、B两组呋喃西林溶液的澄明度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改进组仅在0℃出现1瓶结晶,而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组在0℃、5℃、10℃分别出现了3、2、1瓶结晶,因而显示改进的处方及配制方法在澄明度方面优于原处方及工艺。
5.3 有效期的考察 我们以改进的处方及配制方法制备了三批次的呋喃西林溶液,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考察(试验2),数据显示:呋喃西林溶液稳定性好,在避光、密闭、室温环境中有效期可保存6.0个月以上,因而改进后的处方科学,配制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国医院制剂规范·西药制剂[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7-10.
[2] 盛国荣.苯甲酸钠对呋喃西林的助溶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