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国巴黎口译理论中的“脱离语言外壳”的理论认为,翻译的过程是通过翻译原文将源语翻译成译语的过程。因此,口译作为一种交际行为,应该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源语的形式。本文着重从中到外的中英翻译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然后,本文就提高翻译能力的对策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释意理论;脱离语言外壳;汉英交替传译;代码转换
作者简介:王文静(1995.9-),女,汉族,甘肃白银人,硕士学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专业17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1
一、“脱离语言外壳”对译语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著名翻译学家、翻译理论家赛来丝科维奇创立了翻译的解释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翻译是解释性的。在翻译中,译员不应追求简单的语言单位的对等,而应追求意义上的对等。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赛勒斯.科维奇和列代雷。释意理论认为,口译分为三个步骤:第一、译者首先要听到具有一定含义的源语,然后对源语进行理解;第二、放弃源语中使用的单词,同时记住源语表达的意思;第三,运用目的语充分表达源语的意义,使之能被受众接受。这三个步骤的核心是脱离语言外壳。除了语言外壳之外,它是理解源语言的意义并用目标语言表达的阶段。(勒代雷,2001:187)
在交替傳译过程中,与语言外壳分离的核心是把握源语的意义。在交替传译中,意义是译员需要理解把握的内容,同时它也是在译员听完源语的表达之后,唯一可以存留在脑海中的内容。(勒代雷,2001:17)翻译者之所以能记住源语的意义并在翻译中表达它的原因,是因为他在词义消失时记住了意思,也就是说,他去掉了源语言的形式。
从语言外壳到目标语言,翻译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忠实于源语和目标语的正确表达。
忠实于源意义体现在翻译的准确性上。对于解释来说,精度是衡量其成功的重要标准。口译不是词语的口头翻译。它的目的是解释和解释的意义,准确地为他人讲话(鲍刚,1998:5)。口译作为联系双方交流顺利进行的一种工作,其对讲话人意图的准确表达是口译成功的前提条件。在汉英口译中,译员的困难往往来自于对源语背景知识了解不够、中文的理解能力不够等原因,从而影响了口译的效果。
另一方面,翻译从语言外壳到目标语言的重要性体现在目标语言的惯用表达的影响上。以汉语为母语的译员在口译时常常受到汉语结构的影响,在表达上往往带有中式英语的特点,使听众感到难以理解。
二、支撑性对策
在口译工作中,口译时的听力、翻译技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译员也更需要在平时进行大量的联系和积累,夯实基本功。文章的这一部分将着重讨论在口译过程之外,译员应该如何更好地提高基础能力。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扩展专业领域知识、提高中文的理解能力以及提高英文的表达能力。
1.扩展专业领域知识,加强知识储备
勒代雷是翻译学派的代表,他强调语言知识在口译实践中的重要性。译者不仅在翻译中运用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在任何时候都被调动起来,从而重构大脑中的明喻和隐喻的整体,即词语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勒代雷,2001:26)。在口译过程中,如果译员对源语所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就能更好地进行脱离语言外壳的操作。在进行听辨的阶段,译员所面临的心理压力相较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的译员来说要小得多,同时在听辨阶段,理解原文所花费的精力也相对小得多,从而能更容易的将源语信息转化为目标语。对于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的译员来说,在源语消失后,留在记忆中的不是源语所要表达的含义而是词语,源语的意义相对模糊,译员因此就更加倾向于进行字对字的翻译。
因此,译员想要提高自己的释意能力,就必须在平时多花费精力广泛的了解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译前准备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很多情况下在译前的准备往往做不到非常充分,而且很多情况下译员在译前是拿不到相关资料的。因此,为了更好地解释口译,译员需要大量积累,以便充分调动语言的知识,使其在口译过程中能更好地脱离语言外壳。
2.提高中文理解能力
在口译过程的三个阶段中,最重要的就是听辨阶段,如果在听辨阶段译员没有听清楚或者没有理解源语,后面的转换和表达阶段也就无从谈起。许多译员重视积累和提高英文基础,却忽视了中文的学习,往往会造成许多口译当中的失误。中文的理解能力不足,往往会在听辨阶段,不能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造成脱离语言外壳的失败,或者是在脱离语言外壳之后,在第三个阶段即目的语表达阶段不能正确的表达原文含义,与原文含义相去甚远。因此,译员想要提高脱离源语外壳的能力,必须提高相应的中文理解能力。
3.提高英语表达水平
在汉英交替传译中,译员的译语往往太过于贴近母语,造成以译入语为母语的受众理解上的障碍。要么译员没有意识到自己表达的问题,要么译员意识到了自己表达的问题,一时想不到更好地表达方式,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译员的英文表达水平不够。
参考文献:
[1]鲍刚. 1998. 口译理论概述[M]. 北京: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勒代雷. 2001. 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 刘和平, 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 版公司.
[3]刘和平. 2006. 法国释意理论:质疑与探讨[J]. 中国翻译(4):34-43.
关键词:释意理论;脱离语言外壳;汉英交替传译;代码转换
作者简介:王文静(1995.9-),女,汉族,甘肃白银人,硕士学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专业17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1
一、“脱离语言外壳”对译语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著名翻译学家、翻译理论家赛来丝科维奇创立了翻译的解释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翻译是解释性的。在翻译中,译员不应追求简单的语言单位的对等,而应追求意义上的对等。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赛勒斯.科维奇和列代雷。释意理论认为,口译分为三个步骤:第一、译者首先要听到具有一定含义的源语,然后对源语进行理解;第二、放弃源语中使用的单词,同时记住源语表达的意思;第三,运用目的语充分表达源语的意义,使之能被受众接受。这三个步骤的核心是脱离语言外壳。除了语言外壳之外,它是理解源语言的意义并用目标语言表达的阶段。(勒代雷,2001:187)
在交替傳译过程中,与语言外壳分离的核心是把握源语的意义。在交替传译中,意义是译员需要理解把握的内容,同时它也是在译员听完源语的表达之后,唯一可以存留在脑海中的内容。(勒代雷,2001:17)翻译者之所以能记住源语的意义并在翻译中表达它的原因,是因为他在词义消失时记住了意思,也就是说,他去掉了源语言的形式。
从语言外壳到目标语言,翻译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忠实于源语和目标语的正确表达。
忠实于源意义体现在翻译的准确性上。对于解释来说,精度是衡量其成功的重要标准。口译不是词语的口头翻译。它的目的是解释和解释的意义,准确地为他人讲话(鲍刚,1998:5)。口译作为联系双方交流顺利进行的一种工作,其对讲话人意图的准确表达是口译成功的前提条件。在汉英口译中,译员的困难往往来自于对源语背景知识了解不够、中文的理解能力不够等原因,从而影响了口译的效果。
另一方面,翻译从语言外壳到目标语言的重要性体现在目标语言的惯用表达的影响上。以汉语为母语的译员在口译时常常受到汉语结构的影响,在表达上往往带有中式英语的特点,使听众感到难以理解。
二、支撑性对策
在口译工作中,口译时的听力、翻译技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译员也更需要在平时进行大量的联系和积累,夯实基本功。文章的这一部分将着重讨论在口译过程之外,译员应该如何更好地提高基础能力。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扩展专业领域知识、提高中文的理解能力以及提高英文的表达能力。
1.扩展专业领域知识,加强知识储备
勒代雷是翻译学派的代表,他强调语言知识在口译实践中的重要性。译者不仅在翻译中运用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在任何时候都被调动起来,从而重构大脑中的明喻和隐喻的整体,即词语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勒代雷,2001:26)。在口译过程中,如果译员对源语所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就能更好地进行脱离语言外壳的操作。在进行听辨的阶段,译员所面临的心理压力相较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的译员来说要小得多,同时在听辨阶段,理解原文所花费的精力也相对小得多,从而能更容易的将源语信息转化为目标语。对于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的译员来说,在源语消失后,留在记忆中的不是源语所要表达的含义而是词语,源语的意义相对模糊,译员因此就更加倾向于进行字对字的翻译。
因此,译员想要提高自己的释意能力,就必须在平时多花费精力广泛的了解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译前准备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很多情况下在译前的准备往往做不到非常充分,而且很多情况下译员在译前是拿不到相关资料的。因此,为了更好地解释口译,译员需要大量积累,以便充分调动语言的知识,使其在口译过程中能更好地脱离语言外壳。
2.提高中文理解能力
在口译过程的三个阶段中,最重要的就是听辨阶段,如果在听辨阶段译员没有听清楚或者没有理解源语,后面的转换和表达阶段也就无从谈起。许多译员重视积累和提高英文基础,却忽视了中文的学习,往往会造成许多口译当中的失误。中文的理解能力不足,往往会在听辨阶段,不能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造成脱离语言外壳的失败,或者是在脱离语言外壳之后,在第三个阶段即目的语表达阶段不能正确的表达原文含义,与原文含义相去甚远。因此,译员想要提高脱离源语外壳的能力,必须提高相应的中文理解能力。
3.提高英语表达水平
在汉英交替传译中,译员的译语往往太过于贴近母语,造成以译入语为母语的受众理解上的障碍。要么译员没有意识到自己表达的问题,要么译员意识到了自己表达的问题,一时想不到更好地表达方式,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译员的英文表达水平不够。
参考文献:
[1]鲍刚. 1998. 口译理论概述[M]. 北京: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勒代雷. 2001. 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M]. 刘和平, 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 版公司.
[3]刘和平. 2006. 法国释意理论:质疑与探讨[J]. 中国翻译(4):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