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民工荒”越来越受舆论关注,大学生“薪”同农民工的话题也备受社会关注。据调查,45%的高校应届毕业生认为“大学生的薪酬比农民工低或持平”是正常的,薪酬高低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全国各地都有“薪”同农民工的大学生,这很容易让人心生疑惑,知识还是财富吗?当大学生“薪”同农民工的时候,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调查篇
◎工资不如农民工 大学生如何成就事业梦想?
最近,随着新一轮“民工荒”的出现,以及毕业生节后求职旺季的到来,“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的说法引发不少大学生求职者的共鸣。面对用人单位开出的低“价码”,仅够维持基本生活,买房似乎遥遥无期,大学生能否凭借“知识就是财富”的信念,去成就自己的事业梦想。
大学生发愁:工资不如农民工
网络管理员月薪2 000元,客户服务经理月薪1 900元,行政文员月薪1 700元……2月26日~27日,“2011成都春季特大型招聘会”在成都新会展中心举办,记者现场走访多家招聘企业发现,多数企业对大学生开出的“价码”不高。
23岁的徐乐戴着眼镜,又瘦又高。记者在招聘会上见到他时,他往一家房地产公司投简历。“准备跳槽了,我现在的工资还赶不上公司里初中毕业的保安员。”徐乐对记者说。
徐乐在大学里学的是信息管理专业,去年本科毕业后,在成都的一家物流公司工作。他告诉记者:“刚入职的几个月,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营业网点的仓库管理,包括清点货物和对货物称重量、量宽高。干的都是小学生都能干的活,每个月挣1 200元。”
转正后公司把徐乐安排到人事部门工作,日常工作包括制定员工考核办法、核算工资福利,帮员工办理入职、转正、离职手续等,每月工资2 200元。而公司的保安员是初中文化,每月能挣2 400元。“现在有些发愁,以我的这点工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成都买房子。”徐乐皱着眉说。
毗邻成都的眉山市仁寿县是四川省人口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在仁寿县满井镇,记者见到了41岁的农民工黄彬,他穿一件黑色皮夹克,面容整洁。黄彬告诉记者,凭着一手木工活儿,他目前在当地建筑工地打零工,一天能挣两三百元,平均每月能挣五六千元。
记者采访发现,如此高薪在农民工当中并不少见。满井镇金塘村村民黄华已经在外打工12年了,目前在一家装修公司贴瓷砖,每月工资4 000多元。
农民工拿高薪是供需关系使然
针对部分农民工工资比大学毕业生高的现象,成都人才市场进行的招聘会现场抽样调查显示:受访人群中,45%的求职者认为“正常,这是市场供需关系所决定的”;有35.5%的求职者认为“无所谓,发展前景不同,高校毕业生的成长空间可能更广阔”。
“调查结果反映出大部分求职者能够以理性的心态,看待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薪资差距问题。”成都人才市场副主任薛驰说,大学生和农民工两者是平等的劳动者,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劳动者薪酬的多少,不能片面以学历高低作为依据。
最近一段时间,不断有企业来到仁寿县招募农民工。仁寿县劳动局就业中心主任刘刚说:“2003年以前每年过了春节,我们都要求企业招些农民工进去。从2004年开始,很多企业主动带着岗位来找我们帮忙招人,就这样企业还招不满人。”
仁寿县有农村劳动力67万人,其中转移输出52万人。劳动部门认为,近年来,当地劳务输出总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加之四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本地工业园区发展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农民工工资水平持续走高。
对此,薛驰认为,目前,能够挣到高薪的农民工毕竟是少数,他们大多有比较熟练的技能,如木工、装配工等。一方面,企业对这类农民工的岗位需求很大;另一方面,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又相对较少,因此这些农民工工资高于大学生并不奇怪。
“知识就是财富”仍是事实
改革开放之初,有一句颇为流行的顺口溜是“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的就是“脑体倒挂”现象,即相同条件下脑力劳动者取得的报酬低于体力劳动者。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学历、高收入的“白领”“金领”越来越多,“脑体倒挂”现象一时间消失了。如今,“脑体倒挂”重新出现了吗?
实际上,“知识就是财富”依然是颠扑不破的事实。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的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抽样调查显示:在受访的420户企业员工年薪中,就能够反映平均水平的中位数来看,2010年博士年薪为9万元,硕士7.2万元,本科4.4万元,大专3万元,高中中专技校类2万元,初中及以下1.8万元。
成都市人社局副局长张钟庆说:“受访人群中,博士及以上学历最高年薪达37万多元,比同类的硕士研究生高出约10万元。学历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学历、技术等级越高,收入也相对较高。”
记者在招聘会上了解到的情况印证了这一点。以一家网络公司招聘的软件测试工程师为例,初级岗位年薪在5万元左右;中级岗位对学历和工作经验的要求较高,年薪也涨至7万~12万元;高级岗位年薪达15万元。这家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应届毕业生和仅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开出的薪酬水平不会很高。随着他们工作经验的积累,薪酬肯定会增长。”
成都人才市场副主任薛驰认为,大学生接触的多是书本知识,与技工相比,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缺乏与企业“讨价还价”的余地很正常。在求职时和工作中,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必急于求成,而是要展现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通过几年的历练,大学生如果能够在分工的领域独当一面,薪酬自然会稳步提高。(据新华网 陈 健/文)
声音篇
◎人社部部长:中国大学生整体工资水平高于农民工
针对有关中国刚毕业大学生薪酬不如农民工的言论,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3月10日在北京予以回应称,“这个问题不能做出这样的判断”,“目前中国刚毕业大学生整体工资水平高于农民工”。
尹蔚民是在当日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做出以上表述的。他说,不排除个别岗位和个别情况,农民工的薪酬水平会比较高。根据有关调查,2010年中国农民工工资水平约1 670元。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珠三角和长三角“民工荒”现象,迫使一些企业为农民工提薪。有报道称,不少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低于农民工。
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尹蔚民曾在3月8日表示,中国大学生在大城市找工作比较难,生活成本较高;到中小城市或基层,工作比较好找,但是相应的薪酬待遇相对较低。
尹蔚民部长说,中国今年高校毕业生有660万人,总量压力非常大。他同时表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较好,近几年数据显示,每年高校毕业生离开高校时的就业率在70%~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能达到90%以上。(据中国新闻网 黄 瑞/文)
◎人大代表把脉“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现象
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李建保,谈及“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现象时表示,目前国内高校的部分课程不太强调社会实践,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现任海南大学校长的李建保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给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让高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受教育者及其家长对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前瞻性地调整专业、学科和课程。
“实践课程的特点是成本高”,李建保认为,要建立受教育者、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慈善部门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合理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和民间联合开发研究的经费进入教育系统以及大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
李建保坦陈,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不公平竞争,甚至出现“官爹就业”等现象。建议国家出台《学生就业法》或就业管理实施条例以保障大学生就业公平。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陕西省委副主委赵超直言,当前所谓的“大学生就业难”是假性的“就业难”,本质是教育和市场需求脱节。他表示,高校应淡化行政化色彩,在课程设置上,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其更多的自主权,让高校根据市场需求组织教学计划。
“就业难最重要的是改变当前的择业观,并不是像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的那样,必须去研究机构、政府机构、大专院校等才是就业。”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大学副校长邵峰晶介绍说,她自己的一个孩子正在读硕士,他会尊重孩子的职业选择。(据中国新闻网 张冬冬 郭金超/文)
◎“大学‘薪’同农民工”现象愈演愈烈 专家呼吁激励政策
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技术能力,所学知识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使他们只能拿农民工的工资。追根溯源,大学生“薪”同农民工,是职业技术教育从中小学到大学的缺失。
大学生回乡创业是实现农村“智力外流”向“智力循环”转变的有效途径。如果部分大学生成为回乡创业的主体,不仅可以弥补本地经济建设所短缺的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其创业行为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力量。
最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的争论比较多。媒体提到,很多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毕业后因为激烈的社会竞争无法找到期望的工作,反而与进城务工的父兄汇流,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混同,工资相差无几。为什么这些出身农村的大学生,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只能“薪”同农民工?如何来破解这个难题?
很显然,初中毕业或者未毕业刚出门打工的农民工是享受不到月薪3 000元待遇的,那是给熟练技术工人开的价;同样的道理,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技术能力,更由于大学的培养结构还偏重学术型、远离市场需要,导致大学生所学知识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只能拿农民工的工资。追根溯源,大学生“薪”同农民工,是职业技术教育从中小学到大学的缺失。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却不能很好地与之对接,因此导致了目前一方面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另外一方面许多企业寻找不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员,出现了“用人荒”。
如果在农村的教育体系中,让农村的孩子从小能够得到一些技术上的培训,能够学习专业的技术,我想这些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再进一步学习到更专业的技术,其就业技能就会大大提高。毕业之后,鼓励这些农村毕业的大学生到制造业领域就业,成为“制造业白领”,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还能扭转我国制造业处于受制于订单、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困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提高制造业的利润率。
所以,我认为,要解决大学生“薪”同农民工问题,必须有新思维,大力培养为我国制造业服务的职业技术人才,扭转目前人才培养扭曲的结构。
我在欧洲访问时,丝毫没有感到工人与大学教授有多大的差别,他们的工资差距很小。一个卡车司机,年薪照样可以拿到10万欧元,收入丝毫不比大学里的教授工资低。德国的小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要学习各种技术类课程,小学毕业后,大家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属“智识教育”,主要是学习文化课程,之后进入学术型大学深造;另外一类进入技术型学校深造,属“技术教育”,主要学习各种职业技术,之后主要进入高等技术型学院深造。这两个轨道各自运行,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学技术的人丝毫没有感到自己低人一等,进入学术型大学学习的人也没有感到自己高人一等。德国的制造业发达,某种程度上与这一“双元制”的人才培育体系有着很大关系。
“大学生‘薪’同农民工”的出现,也与出身农村的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太高,不愿回到基层、回到农村有关。但换一个角度想,现在的农村是否为接受这些大学生回村创业提供了条件?目前大学生不愿返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政策激励引导。
大学生回乡创业是实现农村“智力外流”向“智力循环”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农村生源大学生,这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宝库。如果部分大学生成为回乡创业的主体,不仅可以弥补本地经济建设所短缺的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其创业行为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力量,既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空间,也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此外,回乡创业也利于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减轻农业土地压力等。
我国富起来的村庄大都有一个见过世面的“返乡创业”的领头人。我曾对部分“超级村庄”的领头人进行过调查,发现这些人都有如下特征:年轻时一般都当过兵,或者打过工、做过生意,大都在外见过世面,扩大了眼界、长了见识,也知道了外界需要什么,当然还有可能积累了一定的人脉。然后他们回到家乡,充分利用家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自己创业,最后成就了一番事业。大学生在外受到良好的教育,增长了见识,如果用好了,不但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
实际上我国的城市早就利用过返乡创业者的力量,只不过他们是出国留学后又返乡的创业者。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不少留学生回乡创业园区,国家既给政策又给钱,专门设立了科技创业基金,专门资助那些有一定市场前景的技术,帮他们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些项目失败的可能不少,但一百个成就一两个,一个新兴的大公司就会成长起来,过去的投资都可以得到回报。对这种“洋返乡创业者”的政策和经费,现在也可以给予大学生。
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尚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不少难题,如国家层面针对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推力不足;地方政策存在“扶大忽小”,政策落实不到位;创业培训体系尚未成形;创业后的孵化机制薄弱,等等。要促进大学生回乡创业,需要各级政府通力合作,从资金支持、政策保障、财政优惠、公共服务、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为回乡创业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并在国家层面设立大学生返乡创业基金,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和才华,引导他们长期留在农村,积极建设农村新家园。(据《中国教育报》 郑风田/文)
调查篇
◎工资不如农民工 大学生如何成就事业梦想?
最近,随着新一轮“民工荒”的出现,以及毕业生节后求职旺季的到来,“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的说法引发不少大学生求职者的共鸣。面对用人单位开出的低“价码”,仅够维持基本生活,买房似乎遥遥无期,大学生能否凭借“知识就是财富”的信念,去成就自己的事业梦想。
大学生发愁:工资不如农民工
网络管理员月薪2 000元,客户服务经理月薪1 900元,行政文员月薪1 700元……2月26日~27日,“2011成都春季特大型招聘会”在成都新会展中心举办,记者现场走访多家招聘企业发现,多数企业对大学生开出的“价码”不高。
23岁的徐乐戴着眼镜,又瘦又高。记者在招聘会上见到他时,他往一家房地产公司投简历。“准备跳槽了,我现在的工资还赶不上公司里初中毕业的保安员。”徐乐对记者说。
徐乐在大学里学的是信息管理专业,去年本科毕业后,在成都的一家物流公司工作。他告诉记者:“刚入职的几个月,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营业网点的仓库管理,包括清点货物和对货物称重量、量宽高。干的都是小学生都能干的活,每个月挣1 200元。”
转正后公司把徐乐安排到人事部门工作,日常工作包括制定员工考核办法、核算工资福利,帮员工办理入职、转正、离职手续等,每月工资2 200元。而公司的保安员是初中文化,每月能挣2 400元。“现在有些发愁,以我的这点工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成都买房子。”徐乐皱着眉说。
毗邻成都的眉山市仁寿县是四川省人口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在仁寿县满井镇,记者见到了41岁的农民工黄彬,他穿一件黑色皮夹克,面容整洁。黄彬告诉记者,凭着一手木工活儿,他目前在当地建筑工地打零工,一天能挣两三百元,平均每月能挣五六千元。
记者采访发现,如此高薪在农民工当中并不少见。满井镇金塘村村民黄华已经在外打工12年了,目前在一家装修公司贴瓷砖,每月工资4 000多元。
农民工拿高薪是供需关系使然
针对部分农民工工资比大学毕业生高的现象,成都人才市场进行的招聘会现场抽样调查显示:受访人群中,45%的求职者认为“正常,这是市场供需关系所决定的”;有35.5%的求职者认为“无所谓,发展前景不同,高校毕业生的成长空间可能更广阔”。
“调查结果反映出大部分求职者能够以理性的心态,看待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薪资差距问题。”成都人才市场副主任薛驰说,大学生和农民工两者是平等的劳动者,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劳动者薪酬的多少,不能片面以学历高低作为依据。
最近一段时间,不断有企业来到仁寿县招募农民工。仁寿县劳动局就业中心主任刘刚说:“2003年以前每年过了春节,我们都要求企业招些农民工进去。从2004年开始,很多企业主动带着岗位来找我们帮忙招人,就这样企业还招不满人。”
仁寿县有农村劳动力67万人,其中转移输出52万人。劳动部门认为,近年来,当地劳务输出总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加之四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本地工业园区发展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推动了农民工工资水平持续走高。
对此,薛驰认为,目前,能够挣到高薪的农民工毕竟是少数,他们大多有比较熟练的技能,如木工、装配工等。一方面,企业对这类农民工的岗位需求很大;另一方面,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又相对较少,因此这些农民工工资高于大学生并不奇怪。
“知识就是财富”仍是事实
改革开放之初,有一句颇为流行的顺口溜是“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的就是“脑体倒挂”现象,即相同条件下脑力劳动者取得的报酬低于体力劳动者。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学历、高收入的“白领”“金领”越来越多,“脑体倒挂”现象一时间消失了。如今,“脑体倒挂”重新出现了吗?
实际上,“知识就是财富”依然是颠扑不破的事实。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的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抽样调查显示:在受访的420户企业员工年薪中,就能够反映平均水平的中位数来看,2010年博士年薪为9万元,硕士7.2万元,本科4.4万元,大专3万元,高中中专技校类2万元,初中及以下1.8万元。
成都市人社局副局长张钟庆说:“受访人群中,博士及以上学历最高年薪达37万多元,比同类的硕士研究生高出约10万元。学历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学历、技术等级越高,收入也相对较高。”
记者在招聘会上了解到的情况印证了这一点。以一家网络公司招聘的软件测试工程师为例,初级岗位年薪在5万元左右;中级岗位对学历和工作经验的要求较高,年薪也涨至7万~12万元;高级岗位年薪达15万元。这家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应届毕业生和仅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开出的薪酬水平不会很高。随着他们工作经验的积累,薪酬肯定会增长。”
成都人才市场副主任薛驰认为,大学生接触的多是书本知识,与技工相比,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缺乏与企业“讨价还价”的余地很正常。在求职时和工作中,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必急于求成,而是要展现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通过几年的历练,大学生如果能够在分工的领域独当一面,薪酬自然会稳步提高。(据新华网 陈 健/文)
声音篇
◎人社部部长:中国大学生整体工资水平高于农民工
针对有关中国刚毕业大学生薪酬不如农民工的言论,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3月10日在北京予以回应称,“这个问题不能做出这样的判断”,“目前中国刚毕业大学生整体工资水平高于农民工”。
尹蔚民是在当日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做出以上表述的。他说,不排除个别岗位和个别情况,农民工的薪酬水平会比较高。根据有关调查,2010年中国农民工工资水平约1 670元。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珠三角和长三角“民工荒”现象,迫使一些企业为农民工提薪。有报道称,不少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低于农民工。
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尹蔚民曾在3月8日表示,中国大学生在大城市找工作比较难,生活成本较高;到中小城市或基层,工作比较好找,但是相应的薪酬待遇相对较低。
尹蔚民部长说,中国今年高校毕业生有660万人,总量压力非常大。他同时表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较好,近几年数据显示,每年高校毕业生离开高校时的就业率在70%~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能达到90%以上。(据中国新闻网 黄 瑞/文)
◎人大代表把脉“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现象
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李建保,谈及“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现象时表示,目前国内高校的部分课程不太强调社会实践,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现任海南大学校长的李建保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给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让高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受教育者及其家长对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前瞻性地调整专业、学科和课程。
“实践课程的特点是成本高”,李建保认为,要建立受教育者、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慈善部门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合理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和民间联合开发研究的经费进入教育系统以及大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
李建保坦陈,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不公平竞争,甚至出现“官爹就业”等现象。建议国家出台《学生就业法》或就业管理实施条例以保障大学生就业公平。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陕西省委副主委赵超直言,当前所谓的“大学生就业难”是假性的“就业难”,本质是教育和市场需求脱节。他表示,高校应淡化行政化色彩,在课程设置上,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其更多的自主权,让高校根据市场需求组织教学计划。
“就业难最重要的是改变当前的择业观,并不是像很多学生和家长认为的那样,必须去研究机构、政府机构、大专院校等才是就业。”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大学副校长邵峰晶介绍说,她自己的一个孩子正在读硕士,他会尊重孩子的职业选择。(据中国新闻网 张冬冬 郭金超/文)
◎“大学‘薪’同农民工”现象愈演愈烈 专家呼吁激励政策
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技术能力,所学知识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使他们只能拿农民工的工资。追根溯源,大学生“薪”同农民工,是职业技术教育从中小学到大学的缺失。
大学生回乡创业是实现农村“智力外流”向“智力循环”转变的有效途径。如果部分大学生成为回乡创业的主体,不仅可以弥补本地经济建设所短缺的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其创业行为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力量。
最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的争论比较多。媒体提到,很多出身农村的大学生,毕业后因为激烈的社会竞争无法找到期望的工作,反而与进城务工的父兄汇流,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混同,工资相差无几。为什么这些出身农村的大学生,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只能“薪”同农民工?如何来破解这个难题?
很显然,初中毕业或者未毕业刚出门打工的农民工是享受不到月薪3 000元待遇的,那是给熟练技术工人开的价;同样的道理,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技术能力,更由于大学的培养结构还偏重学术型、远离市场需要,导致大学生所学知识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只能拿农民工的工资。追根溯源,大学生“薪”同农民工,是职业技术教育从中小学到大学的缺失。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却不能很好地与之对接,因此导致了目前一方面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另外一方面许多企业寻找不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员,出现了“用人荒”。
如果在农村的教育体系中,让农村的孩子从小能够得到一些技术上的培训,能够学习专业的技术,我想这些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再进一步学习到更专业的技术,其就业技能就会大大提高。毕业之后,鼓励这些农村毕业的大学生到制造业领域就业,成为“制造业白领”,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还能扭转我国制造业处于受制于订单、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困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提高制造业的利润率。
所以,我认为,要解决大学生“薪”同农民工问题,必须有新思维,大力培养为我国制造业服务的职业技术人才,扭转目前人才培养扭曲的结构。
我在欧洲访问时,丝毫没有感到工人与大学教授有多大的差别,他们的工资差距很小。一个卡车司机,年薪照样可以拿到10万欧元,收入丝毫不比大学里的教授工资低。德国的小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要学习各种技术类课程,小学毕业后,大家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属“智识教育”,主要是学习文化课程,之后进入学术型大学深造;另外一类进入技术型学校深造,属“技术教育”,主要学习各种职业技术,之后主要进入高等技术型学院深造。这两个轨道各自运行,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学技术的人丝毫没有感到自己低人一等,进入学术型大学学习的人也没有感到自己高人一等。德国的制造业发达,某种程度上与这一“双元制”的人才培育体系有着很大关系。
“大学生‘薪’同农民工”的出现,也与出身农村的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太高,不愿回到基层、回到农村有关。但换一个角度想,现在的农村是否为接受这些大学生回村创业提供了条件?目前大学生不愿返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政策激励引导。
大学生回乡创业是实现农村“智力外流”向“智力循环”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农村生源大学生,这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宝库。如果部分大学生成为回乡创业的主体,不仅可以弥补本地经济建设所短缺的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其创业行为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力量,既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空间,也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此外,回乡创业也利于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减轻农业土地压力等。
我国富起来的村庄大都有一个见过世面的“返乡创业”的领头人。我曾对部分“超级村庄”的领头人进行过调查,发现这些人都有如下特征:年轻时一般都当过兵,或者打过工、做过生意,大都在外见过世面,扩大了眼界、长了见识,也知道了外界需要什么,当然还有可能积累了一定的人脉。然后他们回到家乡,充分利用家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自己创业,最后成就了一番事业。大学生在外受到良好的教育,增长了见识,如果用好了,不但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
实际上我国的城市早就利用过返乡创业者的力量,只不过他们是出国留学后又返乡的创业者。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不少留学生回乡创业园区,国家既给政策又给钱,专门设立了科技创业基金,专门资助那些有一定市场前景的技术,帮他们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些项目失败的可能不少,但一百个成就一两个,一个新兴的大公司就会成长起来,过去的投资都可以得到回报。对这种“洋返乡创业者”的政策和经费,现在也可以给予大学生。
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尚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不少难题,如国家层面针对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推力不足;地方政策存在“扶大忽小”,政策落实不到位;创业培训体系尚未成形;创业后的孵化机制薄弱,等等。要促进大学生回乡创业,需要各级政府通力合作,从资金支持、政策保障、财政优惠、公共服务、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为回乡创业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并在国家层面设立大学生返乡创业基金,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和才华,引导他们长期留在农村,积极建设农村新家园。(据《中国教育报》 郑风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