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G40(2014)23-01-01
作者:贾建斌
对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我国教育工作者借鉴国外教学模式,总结自己的经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等。2011年,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在借鉴以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太原市基础教育实际情况,提出了“三四三”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要体现三个特点: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四个环节: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展示、测评巩固;三点精要:学生整体状态激奋、能体验达标性训练、达标效果明显和明确。
2009年,太原市实验小学史凤山校长提出了“幸福人生教育”的办学理念,她带领她的团队从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学生培养、课程开发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在“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的理念支持下,以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为依托,以学生作为社会的“人”的属性为现实基础,实现教师与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这一团队成员的我,结合以上认识,对我们的课堂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我以为幸福课堂应有如下特征:
1.教师在观念上摆脱“应试模式”的束缚和“高强度低效率”的困扰,确立以师生共同体验幸福为手段,以学生永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
2.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要科学、知识获得重体验、目标达成要实效、多元评价重发展。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对幸福课堂有如下认识:
教育过程本身就涵盖了两方面的矛盾体,即“教”与“学”,“师”与“生。幸福人生教育正是从这两组矛盾体出发,找出解决矛盾的策略与方法,使师生感到幸福。
从“教”中体会幸福人生教育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虽然不像以往那样是课堂的绝对中心,但是无可否认,他依旧是教育工作的引导者,正确的引导才能有正确的教育结果。要想达到幸福人生教育的最终目的,首先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有幸福感。而教师要在教学中体悟幸福人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有职业幸福感。所谓职业幸福感,是指人们所从事的职业能满足自身的需求,使人的价值最大化,并带来愉悦感。由此可以看出,职业幸福感的获取是基于对教育工作价值的充分肯定与正确评价来实现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将知识一点一滴的传授给学生,是灌输式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像是一个机器,机械的做着重复的灌输工作。这种周而复始毫无改变的工作容易让人身心疲惫,并厌倦自己的职业,从教师自身角度而言,是没有荣誉感和愉悦感可言的。在这种氛围中从事教育工作,教师只会觉得自己在无尽的付出,得不到自我价值的完全实现。事实上,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命活动,在这种生存方式和生命活动中,教师获得了生命的意义。教师只有在正确认识了自己的工作之后,才能有创造工作的动力,才能把教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养家糊口的工具,才能感受幸福。
教学活动有了教学主体之后,就要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而教学内容也是我们贯穿幸福人生教育的一个主要环节。幸福人生教育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就是要从中挖掘人文精神,从课本出发而又高于课本。具体而言,就是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师都要扮演文明与文化的传播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与开发,把每一个课堂都变成学生获取养分的快乐殿堂。如此而来,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个十分享受的过程,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机械运动,学生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并从中获得了良好的精神素养,体验了真善美,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奠定了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就笔者自身的经验来说,当我们在讲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的时候,有一课时是“认识人民币”,那么这就是一个传播文化的最好契机,教师可以在其中穿插进有关勤俭节约、正确的价值观、爱护人民币等等的知识,以培养学生对金钱的理性认识。
从“学”中获得幸福人生教育
上文说到,幸福人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拥有幸福的人生。学生作为幸福人生教育的最终对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学”这个过程来获得。那么又如何在“学”中获得呢?“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学”的过程需要教师来赋予,当教师起到了恰当的引导作用的时候,“学”自然就会变得轻松与快乐。所以,换言之,“学”的过程是“教”的过程的另一方面的体现。
教学过程的精彩有趣会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不论做任何事情,兴趣很重要,一堂平庸的课和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带来的效果差异不言而喻。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上,学生的求知欲以可以被激发起来,当学生十分渴求知识的时候,所有的任务都较容易完成,更重的是,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获得了快乐。教师怎样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从语言上来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活泼有趣,太过专业的术语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相反,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风趣的用语可以起到积极正向的作用。再者,教学环节可以多样化,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小组评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以及竞争意识;融入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们可以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上述能力的形成对学生日后融入社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学生得到幸福人生的有力保障。
传统的课堂以师问生答为主要形式,而现今这种方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因为它束缚了学生思维的拓展。现在,我们换一种角度来进行问答,那就是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这就激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真思考,并且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成为主导,转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对教学成果而言,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从课堂中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种自我思考、自我探索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将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促成学生拥有幸福的人生。 从“师生关系”中体会幸福人生教育
教师与学生是一组矛盾体,而这组矛盾体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于危机之中的时候,“教”就会变为强制性的“教”,“学”也就成为了被迫性的“学”,这样的教育效果是教师与学生均得不到应有的幸福感。而要处理好老师与学生这一矛盾的关系,首先要做的是做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工作。打个简单的比方,当我们用上海方言给一个山西人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山西人可能根本就听不懂上海人所讲的话。这就是说,即使上海人讲的再精彩,那也只是自己对自己的陈述,因为他不明白山西人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及思维模式,所以说的再多也是做无用功。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学生不了解,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无法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传授于学生,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就更加艰难,在这样一种不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和教师只会感到压力,而没有了幸福。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手段一般有两种,即“鼓励”和“批评”,那哪些学生是需要用鼓励机制而哪些是需要用批评手段的,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经常与学生进行良性沟通与互动,做出客观的判断,培养学生乐观对待生命的态度。否则,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心,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当教师与学生有了良好的沟通之后,就该建立恰当的“师生关系”。所谓的“恰当”就是要坚决反对老师至上,反对学生对老师的一味盲目的顺从。从社会的人的角度而言,老师与学生平等的享有社会赋予的各项权利,包括尊重与被尊重的权利,享受人身自由的权利等等。而当这些权利在师生之间得不到公平的展现的时候,势必造成一方心理上和情绪上的不满意,幸福感更无从说起。作为幸福人生教育的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看作是独立的“人”,并且认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可以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心交流,了解学生所需所想,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做出正确判断。恰当的师生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应该尊重自己的学生,包括学生的想法和学生的一些行为。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学生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或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这也是为人师表的一个表现,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更为顺利更为深入的开展。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建立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的权威性是开展幸福人生教育的又一个障碍,这一点上承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权威性通俗地讲就是指教师的权力不可挑战。这种认识下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会因为这种权力的不可侵犯而一味的顺从教师的意思。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但事实上是在授课过程中,这种权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它会逐渐磨灭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心理,古语“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教学工作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们支持学生对知识产生质疑,并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以促成学生今后幸福人生。
一节幸福的课堂应体现在学生幸福、教师幸福,而学生与教师的幸福就可以从我们上述的“教”与“学”,“师”与“生”两组矛盾出发,形成策略。幸福人生教育的结果,从学生角度来说,是学习兴趣浓厚,听讲认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主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探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所有学生能够不断得到老师的赏识与鼓励。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体现在态度亲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三维目标设置合理,教学过程自然流畅,突破了学习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充满探究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有幸福的情感体验。享受成果体现在知识目标达成,学生有新知识的获取,分层进步;学习能力有提高,养成为终生奠基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一系列的环节每一步都紧扣幸福人生教育的宗旨,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最终促成学生的幸福人生。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实验小学 030000)
作者:贾建斌
对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我国教育工作者借鉴国外教学模式,总结自己的经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讲学稿”课堂教学,文汇中学的“自然分材”模式等。2011年,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在借鉴以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太原市基础教育实际情况,提出了“三四三”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要体现三个特点: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四个环节: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展示、测评巩固;三点精要:学生整体状态激奋、能体验达标性训练、达标效果明显和明确。
2009年,太原市实验小学史凤山校长提出了“幸福人生教育”的办学理念,她带领她的团队从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学生培养、课程开发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在“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的”的理念支持下,以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为依托,以学生作为社会的“人”的属性为现实基础,实现教师与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这一团队成员的我,结合以上认识,对我们的课堂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我以为幸福课堂应有如下特征:
1.教师在观念上摆脱“应试模式”的束缚和“高强度低效率”的困扰,确立以师生共同体验幸福为手段,以学生永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
2.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目标要科学、知识获得重体验、目标达成要实效、多元评价重发展。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对幸福课堂有如下认识:
教育过程本身就涵盖了两方面的矛盾体,即“教”与“学”,“师”与“生。幸福人生教育正是从这两组矛盾体出发,找出解决矛盾的策略与方法,使师生感到幸福。
从“教”中体会幸福人生教育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虽然不像以往那样是课堂的绝对中心,但是无可否认,他依旧是教育工作的引导者,正确的引导才能有正确的教育结果。要想达到幸福人生教育的最终目的,首先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有幸福感。而教师要在教学中体悟幸福人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有职业幸福感。所谓职业幸福感,是指人们所从事的职业能满足自身的需求,使人的价值最大化,并带来愉悦感。由此可以看出,职业幸福感的获取是基于对教育工作价值的充分肯定与正确评价来实现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将知识一点一滴的传授给学生,是灌输式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像是一个机器,机械的做着重复的灌输工作。这种周而复始毫无改变的工作容易让人身心疲惫,并厌倦自己的职业,从教师自身角度而言,是没有荣誉感和愉悦感可言的。在这种氛围中从事教育工作,教师只会觉得自己在无尽的付出,得不到自我价值的完全实现。事实上,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命活动,在这种生存方式和生命活动中,教师获得了生命的意义。教师只有在正确认识了自己的工作之后,才能有创造工作的动力,才能把教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养家糊口的工具,才能感受幸福。
教学活动有了教学主体之后,就要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而教学内容也是我们贯穿幸福人生教育的一个主要环节。幸福人生教育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就是要从中挖掘人文精神,从课本出发而又高于课本。具体而言,就是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师都要扮演文明与文化的传播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与开发,把每一个课堂都变成学生获取养分的快乐殿堂。如此而来,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个十分享受的过程,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机械运动,学生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并从中获得了良好的精神素养,体验了真善美,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奠定了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就笔者自身的经验来说,当我们在讲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的时候,有一课时是“认识人民币”,那么这就是一个传播文化的最好契机,教师可以在其中穿插进有关勤俭节约、正确的价值观、爱护人民币等等的知识,以培养学生对金钱的理性认识。
从“学”中获得幸福人生教育
上文说到,幸福人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拥有幸福的人生。学生作为幸福人生教育的最终对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学”这个过程来获得。那么又如何在“学”中获得呢?“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学”的过程需要教师来赋予,当教师起到了恰当的引导作用的时候,“学”自然就会变得轻松与快乐。所以,换言之,“学”的过程是“教”的过程的另一方面的体现。
教学过程的精彩有趣会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不论做任何事情,兴趣很重要,一堂平庸的课和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带来的效果差异不言而喻。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上,学生的求知欲以可以被激发起来,当学生十分渴求知识的时候,所有的任务都较容易完成,更重的是,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获得了快乐。教师怎样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从语言上来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活泼有趣,太过专业的术语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相反,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风趣的用语可以起到积极正向的作用。再者,教学环节可以多样化,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小组评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以及竞争意识;融入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们可以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上述能力的形成对学生日后融入社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学生得到幸福人生的有力保障。
传统的课堂以师问生答为主要形式,而现今这种方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因为它束缚了学生思维的拓展。现在,我们换一种角度来进行问答,那就是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这就激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真思考,并且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成为主导,转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对教学成果而言,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从课堂中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种自我思考、自我探索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将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促成学生拥有幸福的人生。 从“师生关系”中体会幸福人生教育
教师与学生是一组矛盾体,而这组矛盾体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于危机之中的时候,“教”就会变为强制性的“教”,“学”也就成为了被迫性的“学”,这样的教育效果是教师与学生均得不到应有的幸福感。而要处理好老师与学生这一矛盾的关系,首先要做的是做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工作。打个简单的比方,当我们用上海方言给一个山西人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山西人可能根本就听不懂上海人所讲的话。这就是说,即使上海人讲的再精彩,那也只是自己对自己的陈述,因为他不明白山西人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及思维模式,所以说的再多也是做无用功。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学生不了解,就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无法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传授于学生,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就更加艰难,在这样一种不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和教师只会感到压力,而没有了幸福。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手段一般有两种,即“鼓励”和“批评”,那哪些学生是需要用鼓励机制而哪些是需要用批评手段的,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经常与学生进行良性沟通与互动,做出客观的判断,培养学生乐观对待生命的态度。否则,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心,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当教师与学生有了良好的沟通之后,就该建立恰当的“师生关系”。所谓的“恰当”就是要坚决反对老师至上,反对学生对老师的一味盲目的顺从。从社会的人的角度而言,老师与学生平等的享有社会赋予的各项权利,包括尊重与被尊重的权利,享受人身自由的权利等等。而当这些权利在师生之间得不到公平的展现的时候,势必造成一方心理上和情绪上的不满意,幸福感更无从说起。作为幸福人生教育的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看作是独立的“人”,并且认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可以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心交流,了解学生所需所想,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做出正确判断。恰当的师生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应该尊重自己的学生,包括学生的想法和学生的一些行为。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学生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行为或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这也是为人师表的一个表现,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更为顺利更为深入的开展。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建立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的权威性是开展幸福人生教育的又一个障碍,这一点上承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权威性通俗地讲就是指教师的权力不可挑战。这种认识下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会因为这种权力的不可侵犯而一味的顺从教师的意思。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但事实上是在授课过程中,这种权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它会逐渐磨灭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心理,古语“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教学工作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们支持学生对知识产生质疑,并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以促成学生今后幸福人生。
一节幸福的课堂应体现在学生幸福、教师幸福,而学生与教师的幸福就可以从我们上述的“教”与“学”,“师”与“生”两组矛盾出发,形成策略。幸福人生教育的结果,从学生角度来说,是学习兴趣浓厚,听讲认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主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探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所有学生能够不断得到老师的赏识与鼓励。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体现在态度亲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三维目标设置合理,教学过程自然流畅,突破了学习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充满探究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有幸福的情感体验。享受成果体现在知识目标达成,学生有新知识的获取,分层进步;学习能力有提高,养成为终生奠基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一系列的环节每一步都紧扣幸福人生教育的宗旨,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最终促成学生的幸福人生。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实验小学 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