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8月26日,《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印发。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山东自贸试验区包括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其中青岛片区实施范围52.00平方公里,占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的43.3%,其中含青岛前湾保税港区9.12平方公里和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2.01平方公里。
8月30日上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同步揭牌。自此,青岛正式进入了自贸试验区时代。
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核心组成区域,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期盼已久,准备已久。
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厚积薄发的前湾保税港区,依托自身区位和资源禀赋,迅疾踏入探索经济高质量差异化发展模式的崭新路径。
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服务提升环境。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释放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据统计,自贸试验区获批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新增企业就有300余户, 同比增长近20%;新增资本总额逾203亿元,同比增长84.93%,自贸试验区对企业的吸引力稳步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营商环境也进一步优化。
自贸试验区试水开放山东,青岛前湾保税港再探蓝色深海。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这个青岛乃至山东贸易开放前沿的“开拓者”角色,正为更加开放的山东、更加开放的中国,培育出越来越丰富的优质样本。
“自贸4.0”时代的前湾机遇
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自贸试验区,更是让所有城市梦寐以求的重大机遇。
这一次,机遇属于山东,属于青岛,也属于前湾保税港区。
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核心组成区域,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经过多年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有着充分的空间布局及功能政策的基础。而对于自贸试验区,他们更是期盼已久,准备已久。
1992年,青岛保税区设立,迈出了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历史性步伐;2008年经整合青岛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临近港口,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获国家批复设立。
早在2003年12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成思危就在青岛保税区举办的“中国保税区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保税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自由贸易区,与国际发展接轨。对于自贸区的憧憬或许从那时就已经开始。
不过,率先尝试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并不是山东,而是上海。2013年9月,国务院批复上海设立自贸试验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葛建军将其称为自贸区的1.0版本:“上海自贸试验区1.0版本的实施范围是28.78平方公里,全部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两年后,上海自贸试验区2.0版本,实施范围扩大约120平方公里,自贸试验区不再局限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同样是2013年,青岛申请试点建设自由贸易港区,虽与上海获批的自贸试验区名称有所区别,但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山东也支持青岛以前湾保税港区为核心载体申建自由贸易港区。“青岛最初的方案设计,与上海方案趋同,包括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健全法制保障体系等规定内容,也有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区域辐射联动水平等青岛特色内容。”葛建军表示。
2013年和2017年,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和青岛出口加工区分别整建制划转至前湾保税港区管理,实现了青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全面优化整合和多种区域政策的复合叠加,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以保税港区为“体”,以两个出口加工区为“两翼”的空间发展格局开始构建。
2018年7月,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实现全域封关运营,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纳入前湾保税港区进行一体化运营,极大促进了港口效率提升、增量崛起。同时,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在全国率先争取配套区网外运作,为新模式、新业态落地提供了承载空间。
2019年8月6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与之前片区的定位不同,临港新片区不是简单的扩区和政策平移,而是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
在葛建军看来,以此为标志,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进入4.0时代。“上海从1.0版本到4.0版本,是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制度创新上力度更大了。上海1.0版本叫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范围限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版本是进一步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实施范围扩大到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3.0版本是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更强调改革系统集成;4.0版本是臨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上海自贸试验区将继续发挥标杆和引领作用。”
在上海不断进行自贸试验区探索的同时,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准备也越来越充分。在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和青岛出口加工区分别整建制划转,完成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的前提下,前湾保税港区内的高新技术、整车进口、文化贸易、进口商品、跨境电商、通用航空等新业态新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另有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两个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一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二手车出口试点口岸等的加持,其承接自贸试验区功能政策的落地有着坚实的承载空间、产业业态和配套服务等基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愿望终于在2019年8月变为现实,2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千呼万唤中,山东终于加入到自贸试验区的“朋友圈”之中,而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成为青岛片区中的核心组成区域。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回应迅速而及时:“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将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建设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新的目标,新的机遇,更高质量、更加开放的前湾保税港区已经开启。 “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颠覆!”
说出这个词,足以显示青岛绿辰进口商品展示推广有限公司总经理穆文斌内心的激动,“完全颠覆了我们之前所做的传统贸易,将不可能便成了可能。”
与穆文斌相比,青岛万嘉集运物流有限公司总裁吴绍勇略微平静一些,不过看着8500平方米集拼仓库旁来来往往的车流,他的心情也非常不错。但“集中开展境内外货物中转、集拼和国际分拨配送业务”这句话,一直在他的脑海里盘旋。
所有的改变都开始自8月30日,就是那一天,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同步揭牌。自此,青岛正式进入了自贸试验区时代。而身处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他们,成为第一批体会到自贸区“红利”的人。
几乎与自贸试验区揭牌同步,青岛绿辰进口商品展示推广有限公司与法国拉蒙酒业,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我公司发货,正常情况下整个过程要历时大概三个半月,国内的进口商只能耐心等待,而这之后,国外工厂可以将商品前移到我公司所在的西海岸综合保税区。”穆文斌欣喜于这种改变,“国内的进口商将‘先付款后收货’的国际贸易变成了‘现款现货’的国际贸易,这可以有效解决国内进口商的资金占用、收货时间长、国际贸易所存在潜在风险等等问题。”
“自贸试验区的获批为我们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穆文斌说,能够感受到这种全新活力的不只是他自己。
9月,青岛万嘉集运物流有限公司非保税食品、日化品成功通过非申报通道进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标志着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政策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正式落地实施。
万嘉集运正在从事鲜为国人知晓的“国际中转集拼”,作为走在国内海运物流行业前列的企业,他们一直在等待时机的来临。“虽然目前该业务在实操过程中产生的仓库租赁、设备使用等各项费用仍然较高,利润空间被压缩。”但是吴绍勇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不久在自贸试验区中,政府相关部门将对中转集拼业务加大补贴力度,在政策加持下,未来,我们企业会更具优势、更具竞争力。”而自贸试验区的落地,正是他一直等待的时机。
“在最近出台的《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等领域成为青岛片区发展重点,这些领域与我们公司所做的工作相关度很高,联系密切。”万嘉集运副总裁王晖欣喜地表示。
这一切都让吴绍勇对企业的未来充满憧憬:“过去,韩国的釜山和中国香港等地的港口,就因为较为成熟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和快速通关速度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中国的很多非大宗商品需要在釜山和香港中转,完成拼箱,再發到目的地。”现在,这一局面正在被扭转,相较原先绕道釜山,山东及周边区域的物流、进出口企业依托青岛港进行国际中转集拼,货物通关效率较韩国釜山港快1.5天,可以大幅节省转运时间和成本。
绿辰公司与国外签订的第一批货物已经发出,共100余个集装箱。“这对我们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我们还可以开展金融业务了,包含仓单质押、金融结算、国际结汇、人民币转换等等整个国际贸易中的金融。”穆文斌表示。
“受益于海关坚持改革的决心和自贸试验区不断释放的红利,综保区内企业持续转型升级发展,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外贸发展新业态。经过绿辰多年打拼,我们已与23个国家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手中掌握3万单品的充足货源。”穆文斌对企业的未来有了更多期待,“2013年到现在,进口商品交易量我们做到了全国百强,这一次在政策利好下,我们打算进一步做大、做强跨境电商。”
制度创新“试验田”
1984年,党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青岛名列其中,获得了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特权”。
2008年,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经国务院批复设立,享有“保税、免税、免证”和“境内关外”等特殊政策。
2019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此,山东正式迈入自贸试验区时代。
作为自贸“新成员”,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为重要载体的青岛片区,厚积薄发,依托自身区位和资源禀赋,迅速踏入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路径,多项政策也陆续落地实施。
政策叠加的“先导区”
黄海之滨的地域优势和深厚的港口基础,一直是青岛,也是前湾保税港区寻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立足点。不仅如此,经过多年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前湾保税港区还有着充分的空间布局及功能政策的叠加优势。
早在2013年和2017年,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和青岛出口加工区分别整建制划转至前湾保税港区管理,实现了青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全面优化整合和多种区域政策的复合叠加。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叠加自贸试验区的特殊意义不言而喻,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葛建军也多次提到:“自贸试验区获批对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优势是功能政策的高地。”
作为中国天然橡胶第一大进口口岸,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在橡胶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方面发挥优势。2019年8月,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20号胶期货指定交割仓库的公告,在全国10家指定仓库中,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独占6家。11月,全国首票20号胶期货保税交割货物——201.6吨原产于泰国的天然橡胶办完一线入境通关手续,在保税状态下存入位于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青岛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保税交割库,并将于明年2月开展实物交割。
2019年9月,青岛中港仓储有限公司和青岛万嘉集运物流有限公司的两票非保税食品、日化品成功通过非申报通道进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标志着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政策在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正式落地实施。该政策以企业信用管理为基础,通过企业仓储管理系统与海关系统联网实现海关对商品库存数量、库位等信息的实时查询,极大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节省了物流成本。国际中转集拼业务也在保税港区先行先试,截至目前,已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52单。 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便利化等诸多试点措施和政策叠加优势,使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对境内外优质企业产生的吸附效应充分发挥,为今后打造成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和营商环境的样板区提供了有力保障。
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以外贸立市的青岛,对自贸试验区这一更高水平开放平台的追求从未间断。自2014年起,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就积极复制推廣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提升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同时,优化了营商环境。
葛建军认为,港区需要通过制度创新,繁荣新业态。“制度创新,解决的是营商环境。要为企业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来了之后,觉得顺心、便利,愿意来。所以,制度创新在先,企业聚集是必然。”
山东自贸试验区获批后,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也面临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最新提出的三个方面的功能政策集成让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不断扩大:一是执行现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办法和国家部委已批复的单项试点政策;二是开展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各项试点任务及制度创新;三是转型综合保税区后还将适用《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21项试点政策。
“未来,我们要在跨境电商、平行汽车进口等新业态领域不断推进。在大宗商品等优势领域,也要加大制度创新,开展大宗商品现货保税交易、期货保税交割、仓单质押等业务。通过贸易便利化创新措施,打造具有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特色的贸易生态。”葛建军说。
被各方利好加持的青岛片区,始终代表着开放、现代、活力与时尚。而对于新时代之中的青岛而言,制度创新就是核心任务。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未来的青岛,必将在众多自贸试验区中,占有更具代表性的国际化城市地位。
勇做改革先锋
一直以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在行政审批和制度创新上,都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的设立,更是让寸土寸金的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探索流程再造 争取“一次办好”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新的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已经启用了一年多,各业务部门积极探索尝试,以企业为本,在工作实践中持续细化、完善各类业务“一站式”“一窗式”审批流程,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创新高效、规范便捷的政务服务。
据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宫海婴介绍,这几年,他们一直注重推进流程再造、简政放权、便民服务,通过建立“一站式”政务服务体系、“一窗式”受理模式,他们实现了“一门办结”和“一窗受理”,有力提升了服务能力。
宫海婴以“一站式”政务服务体系为例,介绍了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大厅的配置。目前大厅已设置了办事窗口49个,入驻17个部门和单位,可受理 383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在全市率先实现办税服务、市场准入、社会保障、投资建设、不动产登记、公共资源交易六个业务板块全域全量入驻政务服务大厅,“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
“此外,作为青岛市第一批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试点单位,我们重点在市场准入和投资建设领域打破行业和部门的分割限制,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模式,把一个审批事项涉及到的多个部门整合为‘多事一流程’,实现全领域无差‘一窗受理’。”
为提高办事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温暖感,大厅还成立组建了“帮办代办”队伍,开设“微信云管家”,设立一站式全程免费“帮办代办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多层级、多部门“一次办好””的贴心服务,服务范围涉及工商、税务、刻章、银行、对外经营者备案以及海关备案等“全链条”业务。全面实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方便企业即来即办,推行关联事项“一链办理”,为企业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变“企业群众办”为“政府办”,切实做到“一次办好、群众满意”。
足不出户就办好的“秒批”时代
在企业登记、审批服务方面,为达到企业登记便利化,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于8月份上线了全国首家企业设立智能登记系统,企业设立登记真正实现了全程“零跑腿”“零见面”“零人工干预”。这项以电脑系统自动智能审批替代传统人工审批方式的颠覆性改革,标志着企业登记“秒批”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保税港区24小时“不打烊”网上服务平台的正式开启。
据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语来介绍,该系统主要针对前湾保税港区的企业分布和行业发展特点,通过创新开发地址标准化、经营范围标准化两个子系统,实现了企业注册地址的自动关联和经营范围的菜单式填报,顺利破解了智能登记的难点。“通过改造全程电子化外网智能申报、内网系统智能审核两个子系统,采取电脑自动根据业务规则智能判断审核的方式,行政审批从人工审批模式向电脑智能审批模式转变的质的飞跃,达到了高度精简登记材料、深度优化登记流程、无限压缩登记时间的理想目标。”
“什么是‘秒批’?这既是新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也是对政务服务的评价。”王语来说,政务服务的创新工作步伐一直在加快,“秒批”让企业和群众在“放管服”改革中的获得感更直接更实际,极大提升了城市营商环境和竞争力。
从全国范围看,智能系统首推企业登记住所精准分配、首创企业经营范围标准化登记、首试企业登记流程最简化。“以地址标准化子系统为例,此举一方面实现了地址状态的实时动态管理,同时也有效杜绝了因虚假地址导致的虚假登记问题。”王语来说,企业经营范围标准化子系统及时梳理、筛选、规范各行各业的经营范围,并按照一种经营方式对应多个经营项目的排列规则,将标准化的经营范围词条进行逐条维护,使企业菜单式选择填报经营范围成为现实。
王语来表示,下一步他们计划继续在现有系统基础上进行升级,通过不断提升“互联网+政务”水平,使各项业务办理更加便利化,助力自贸试验区良好营商环境的建设。
(编辑/王立群)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山东自贸试验区包括济南、青岛、烟台三个片区,其中青岛片区实施范围52.00平方公里,占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范围的43.3%,其中含青岛前湾保税港区9.12平方公里和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2.01平方公里。
8月30日上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同步揭牌。自此,青岛正式进入了自贸试验区时代。
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核心组成区域,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期盼已久,准备已久。
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厚积薄发的前湾保税港区,依托自身区位和资源禀赋,迅疾踏入探索经济高质量差异化发展模式的崭新路径。
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服务提升环境。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释放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据统计,自贸试验区获批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新增企业就有300余户, 同比增长近20%;新增资本总额逾203亿元,同比增长84.93%,自贸试验区对企业的吸引力稳步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营商环境也进一步优化。
自贸试验区试水开放山东,青岛前湾保税港再探蓝色深海。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这个青岛乃至山东贸易开放前沿的“开拓者”角色,正为更加开放的山东、更加开放的中国,培育出越来越丰富的优质样本。
“自贸4.0”时代的前湾机遇
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自贸试验区,更是让所有城市梦寐以求的重大机遇。
这一次,机遇属于山东,属于青岛,也属于前湾保税港区。
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核心组成区域,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经过多年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有着充分的空间布局及功能政策的基础。而对于自贸试验区,他们更是期盼已久,准备已久。
1992年,青岛保税区设立,迈出了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历史性步伐;2008年经整合青岛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临近港口,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获国家批复设立。
早在2003年12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成思危就在青岛保税区举办的“中国保税区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保税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自由贸易区,与国际发展接轨。对于自贸区的憧憬或许从那时就已经开始。
不过,率先尝试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并不是山东,而是上海。2013年9月,国务院批复上海设立自贸试验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葛建军将其称为自贸区的1.0版本:“上海自贸试验区1.0版本的实施范围是28.78平方公里,全部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两年后,上海自贸试验区2.0版本,实施范围扩大约120平方公里,自贸试验区不再局限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同样是2013年,青岛申请试点建设自由贸易港区,虽与上海获批的自贸试验区名称有所区别,但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山东也支持青岛以前湾保税港区为核心载体申建自由贸易港区。“青岛最初的方案设计,与上海方案趋同,包括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健全法制保障体系等规定内容,也有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区域辐射联动水平等青岛特色内容。”葛建军表示。
2013年和2017年,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和青岛出口加工区分别整建制划转至前湾保税港区管理,实现了青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全面优化整合和多种区域政策的复合叠加,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以保税港区为“体”,以两个出口加工区为“两翼”的空间发展格局开始构建。
2018年7月,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实现全域封关运营,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纳入前湾保税港区进行一体化运营,极大促进了港口效率提升、增量崛起。同时,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在全国率先争取配套区网外运作,为新模式、新业态落地提供了承载空间。
2019年8月6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与之前片区的定位不同,临港新片区不是简单的扩区和政策平移,而是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
在葛建军看来,以此为标志,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进入4.0时代。“上海从1.0版本到4.0版本,是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制度创新上力度更大了。上海1.0版本叫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范围限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版本是进一步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实施范围扩大到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3.0版本是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更强调改革系统集成;4.0版本是臨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上海自贸试验区将继续发挥标杆和引领作用。”
在上海不断进行自贸试验区探索的同时,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准备也越来越充分。在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和青岛出口加工区分别整建制划转,完成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的前提下,前湾保税港区内的高新技术、整车进口、文化贸易、进口商品、跨境电商、通用航空等新业态新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另有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两个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一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二手车出口试点口岸等的加持,其承接自贸试验区功能政策的落地有着坚实的承载空间、产业业态和配套服务等基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愿望终于在2019年8月变为现实,2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千呼万唤中,山东终于加入到自贸试验区的“朋友圈”之中,而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成为青岛片区中的核心组成区域。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回应迅速而及时:“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将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建设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新的目标,新的机遇,更高质量、更加开放的前湾保税港区已经开启。 “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颠覆!”
说出这个词,足以显示青岛绿辰进口商品展示推广有限公司总经理穆文斌内心的激动,“完全颠覆了我们之前所做的传统贸易,将不可能便成了可能。”
与穆文斌相比,青岛万嘉集运物流有限公司总裁吴绍勇略微平静一些,不过看着8500平方米集拼仓库旁来来往往的车流,他的心情也非常不错。但“集中开展境内外货物中转、集拼和国际分拨配送业务”这句话,一直在他的脑海里盘旋。
所有的改变都开始自8月30日,就是那一天,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同步揭牌。自此,青岛正式进入了自贸试验区时代。而身处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他们,成为第一批体会到自贸区“红利”的人。
几乎与自贸试验区揭牌同步,青岛绿辰进口商品展示推广有限公司与法国拉蒙酒业,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我公司发货,正常情况下整个过程要历时大概三个半月,国内的进口商只能耐心等待,而这之后,国外工厂可以将商品前移到我公司所在的西海岸综合保税区。”穆文斌欣喜于这种改变,“国内的进口商将‘先付款后收货’的国际贸易变成了‘现款现货’的国际贸易,这可以有效解决国内进口商的资金占用、收货时间长、国际贸易所存在潜在风险等等问题。”
“自贸试验区的获批为我们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穆文斌说,能够感受到这种全新活力的不只是他自己。
9月,青岛万嘉集运物流有限公司非保税食品、日化品成功通过非申报通道进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标志着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政策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正式落地实施。
万嘉集运正在从事鲜为国人知晓的“国际中转集拼”,作为走在国内海运物流行业前列的企业,他们一直在等待时机的来临。“虽然目前该业务在实操过程中产生的仓库租赁、设备使用等各项费用仍然较高,利润空间被压缩。”但是吴绍勇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不久在自贸试验区中,政府相关部门将对中转集拼业务加大补贴力度,在政策加持下,未来,我们企业会更具优势、更具竞争力。”而自贸试验区的落地,正是他一直等待的时机。
“在最近出台的《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等领域成为青岛片区发展重点,这些领域与我们公司所做的工作相关度很高,联系密切。”万嘉集运副总裁王晖欣喜地表示。
这一切都让吴绍勇对企业的未来充满憧憬:“过去,韩国的釜山和中国香港等地的港口,就因为较为成熟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和快速通关速度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中国的很多非大宗商品需要在釜山和香港中转,完成拼箱,再發到目的地。”现在,这一局面正在被扭转,相较原先绕道釜山,山东及周边区域的物流、进出口企业依托青岛港进行国际中转集拼,货物通关效率较韩国釜山港快1.5天,可以大幅节省转运时间和成本。
绿辰公司与国外签订的第一批货物已经发出,共100余个集装箱。“这对我们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我们还可以开展金融业务了,包含仓单质押、金融结算、国际结汇、人民币转换等等整个国际贸易中的金融。”穆文斌表示。
“受益于海关坚持改革的决心和自贸试验区不断释放的红利,综保区内企业持续转型升级发展,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外贸发展新业态。经过绿辰多年打拼,我们已与23个国家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手中掌握3万单品的充足货源。”穆文斌对企业的未来有了更多期待,“2013年到现在,进口商品交易量我们做到了全国百强,这一次在政策利好下,我们打算进一步做大、做强跨境电商。”
制度创新“试验田”
1984年,党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青岛名列其中,获得了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特权”。
2008年,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经国务院批复设立,享有“保税、免税、免证”和“境内关外”等特殊政策。
2019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此,山东正式迈入自贸试验区时代。
作为自贸“新成员”,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为重要载体的青岛片区,厚积薄发,依托自身区位和资源禀赋,迅速踏入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路径,多项政策也陆续落地实施。
政策叠加的“先导区”
黄海之滨的地域优势和深厚的港口基础,一直是青岛,也是前湾保税港区寻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立足点。不仅如此,经过多年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前湾保税港区还有着充分的空间布局及功能政策的叠加优势。
早在2013年和2017年,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和青岛出口加工区分别整建制划转至前湾保税港区管理,实现了青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全面优化整合和多种区域政策的复合叠加。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叠加自贸试验区的特殊意义不言而喻,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葛建军也多次提到:“自贸试验区获批对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优势是功能政策的高地。”
作为中国天然橡胶第一大进口口岸,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在橡胶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方面发挥优势。2019年8月,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布20号胶期货指定交割仓库的公告,在全国10家指定仓库中,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独占6家。11月,全国首票20号胶期货保税交割货物——201.6吨原产于泰国的天然橡胶办完一线入境通关手续,在保税状态下存入位于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青岛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保税交割库,并将于明年2月开展实物交割。
2019年9月,青岛中港仓储有限公司和青岛万嘉集运物流有限公司的两票非保税食品、日化品成功通过非申报通道进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标志着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政策在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正式落地实施。该政策以企业信用管理为基础,通过企业仓储管理系统与海关系统联网实现海关对商品库存数量、库位等信息的实时查询,极大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节省了物流成本。国际中转集拼业务也在保税港区先行先试,截至目前,已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52单。 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金融便利化等诸多试点措施和政策叠加优势,使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对境内外优质企业产生的吸附效应充分发挥,为今后打造成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和营商环境的样板区提供了有力保障。
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以外贸立市的青岛,对自贸试验区这一更高水平开放平台的追求从未间断。自2014年起,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就积极复制推廣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提升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同时,优化了营商环境。
葛建军认为,港区需要通过制度创新,繁荣新业态。“制度创新,解决的是营商环境。要为企业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让企业来了之后,觉得顺心、便利,愿意来。所以,制度创新在先,企业聚集是必然。”
山东自贸试验区获批后,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也面临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最新提出的三个方面的功能政策集成让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不断扩大:一是执行现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办法和国家部委已批复的单项试点政策;二是开展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各项试点任务及制度创新;三是转型综合保税区后还将适用《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21项试点政策。
“未来,我们要在跨境电商、平行汽车进口等新业态领域不断推进。在大宗商品等优势领域,也要加大制度创新,开展大宗商品现货保税交易、期货保税交割、仓单质押等业务。通过贸易便利化创新措施,打造具有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特色的贸易生态。”葛建军说。
被各方利好加持的青岛片区,始终代表着开放、现代、活力与时尚。而对于新时代之中的青岛而言,制度创新就是核心任务。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未来的青岛,必将在众多自贸试验区中,占有更具代表性的国际化城市地位。
勇做改革先锋
一直以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在行政审批和制度创新上,都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的设立,更是让寸土寸金的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探索流程再造 争取“一次办好”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新的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已经启用了一年多,各业务部门积极探索尝试,以企业为本,在工作实践中持续细化、完善各类业务“一站式”“一窗式”审批流程,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创新高效、规范便捷的政务服务。
据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宫海婴介绍,这几年,他们一直注重推进流程再造、简政放权、便民服务,通过建立“一站式”政务服务体系、“一窗式”受理模式,他们实现了“一门办结”和“一窗受理”,有力提升了服务能力。
宫海婴以“一站式”政务服务体系为例,介绍了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大厅的配置。目前大厅已设置了办事窗口49个,入驻17个部门和单位,可受理 383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在全市率先实现办税服务、市场准入、社会保障、投资建设、不动产登记、公共资源交易六个业务板块全域全量入驻政务服务大厅,“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
“此外,作为青岛市第一批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试点单位,我们重点在市场准入和投资建设领域打破行业和部门的分割限制,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模式,把一个审批事项涉及到的多个部门整合为‘多事一流程’,实现全领域无差‘一窗受理’。”
为提高办事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温暖感,大厅还成立组建了“帮办代办”队伍,开设“微信云管家”,设立一站式全程免费“帮办代办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多层级、多部门“一次办好””的贴心服务,服务范围涉及工商、税务、刻章、银行、对外经营者备案以及海关备案等“全链条”业务。全面实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方便企业即来即办,推行关联事项“一链办理”,为企业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变“企业群众办”为“政府办”,切实做到“一次办好、群众满意”。
足不出户就办好的“秒批”时代
在企业登记、审批服务方面,为达到企业登记便利化,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于8月份上线了全国首家企业设立智能登记系统,企业设立登记真正实现了全程“零跑腿”“零见面”“零人工干预”。这项以电脑系统自动智能审批替代传统人工审批方式的颠覆性改革,标志着企业登记“秒批”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保税港区24小时“不打烊”网上服务平台的正式开启。
据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语来介绍,该系统主要针对前湾保税港区的企业分布和行业发展特点,通过创新开发地址标准化、经营范围标准化两个子系统,实现了企业注册地址的自动关联和经营范围的菜单式填报,顺利破解了智能登记的难点。“通过改造全程电子化外网智能申报、内网系统智能审核两个子系统,采取电脑自动根据业务规则智能判断审核的方式,行政审批从人工审批模式向电脑智能审批模式转变的质的飞跃,达到了高度精简登记材料、深度优化登记流程、无限压缩登记时间的理想目标。”
“什么是‘秒批’?这既是新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也是对政务服务的评价。”王语来说,政务服务的创新工作步伐一直在加快,“秒批”让企业和群众在“放管服”改革中的获得感更直接更实际,极大提升了城市营商环境和竞争力。
从全国范围看,智能系统首推企业登记住所精准分配、首创企业经营范围标准化登记、首试企业登记流程最简化。“以地址标准化子系统为例,此举一方面实现了地址状态的实时动态管理,同时也有效杜绝了因虚假地址导致的虚假登记问题。”王语来说,企业经营范围标准化子系统及时梳理、筛选、规范各行各业的经营范围,并按照一种经营方式对应多个经营项目的排列规则,将标准化的经营范围词条进行逐条维护,使企业菜单式选择填报经营范围成为现实。
王语来表示,下一步他们计划继续在现有系统基础上进行升级,通过不断提升“互联网+政务”水平,使各项业务办理更加便利化,助力自贸试验区良好营商环境的建设。
(编辑/王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