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的数量变化在疾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ALCL患者以及对照健康体检者10名外周血中EPC的数量,进行绝对计数,并与临床预后指标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以及间变淋巴瘤细胞激酶(ALK)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ALCL患者治疗前外周血EPC绝对计数为(15.530±28.659)个/μl,与对照组的(0.515
【机 构】
:
650118昆明,云南省肿瘤医院化疗中心,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650118昆明,云南省肿瘤医院化疗中心,650118昆明,云南省肿瘤医院化疗中心,650118昆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的数量变化在疾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ALCL患者以及对照健康体检者10名外周血中EPC的数量,进行绝对计数,并与临床预后指标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以及间变淋巴瘤细胞激酶(ALK)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ALCL患者治疗前外周血EPC绝对计数为(15.530±28.659)个/μl,与对照组的(0.515±0.294)个/μl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根据IPI评分标准,把ALCL患者分为低危组(0~1分)、中危组(2~3分)、高危组(4~5分)三组,外周血EPC绝对计数分别为(6.508±7.356)个/μl、(16.830±24.273)个/μl、(21.521±36.057)个/μl,在低危组与中危组、高危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中危组与高危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EPC绝对计数在ALK+与ALK-ALCL患者中分别为(8.367±9.609)个/μl和(22.541±20.845)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CL患者外周血EPC绝对计数分为<20个/μl组与≥20个/μl组,两组间在60周内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周血EPC绝对计数与ALCL临床病情进展程度可能有一定的关系,有可能成为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疗效。方法 自 2 0 0 3年以来 ,采用膜部VSD封堵器对 5例膜周部VSD患者进行封堵治疗 ,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提示VSD直径 4~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得来的知识理解才会更深刻,掌握才会更牢固。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本文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提高阅读能力、提高探究能力、提高概括能力和提高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指导学生,并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阅读;
患者女,53岁,因乏力半月,齿龈出血7d,发热2d,于2012年4月2日入院.患者半月前自觉乏力,近1周出现间断牙龈出血,未予特殊注意,2d前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77.81×109/L,血红蛋白(Hb)122.1 g/L,血小板(Plt)23.1×109/L,经骨髓穿刺后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给予羟基脲1.0 g,2次/d口服.入院查体:体温37.1℃,周身皮肤
患者男性,72岁.1997年2月(57岁)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当时骨髓穿刺原幼淋0.91,血常规:白细胞(WBC)38 g/L,血红蛋白(Hb)110g/L,血小板(Plt)86g/L,原幼淋0.57.给予VDCP方案诱导1个疗程后达完全缓解(CR),此后第1年给予巩固化疗7次,第2年5次,第3年至第5年5次(主要药物为吡柔比星、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长春碱类).多次复查均处
摘要:化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践性很强,在当今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怎样实现化学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趣诱学”可以作为高中化学课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以兴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反思教学方法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向教学艺术的殿堂前进。一个成功的教师是在反思中成长起来的。本文结合案例分析就化学反思性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
文章主要通过对于本院妇产科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58例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在对于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其处理时,要遵循本文中的原则,如加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Ⅲ~Ⅳ期滤泡性淋巴瘤(FL)疗效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FL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化疗中及化疗后均行18F-FDG PET-CT检查,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化疗中期PET-CT检查示14例完全缓解(CR),继续原方案化疗,化疗后PET-CT检查示患者均仍为CR,随访均未见复发.化疗中期PET-
目的 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 选取诱导治疗后获得部分缓解(PR)及以上疗效的42例初治MM患者进行ASCT,中位随访34.2个月后,观察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选择同时期的49例诱导治疗后获得PR及以[上疗效的初治MM患者,进入非移植组(non-ASCT),经巩固维持治疗后观察疗效、PFS和OS,比较两组的差异,分析ASC
目的 评估不同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初治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的疗效、预后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初治FL患者资料,分析其生存情况,比较不同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经初始治疗达完全缓解(CR)的患者占80.0%(44/55),其中23.6%(13/55)持续CR≥5年.全组患者10年总生存(OS)率为77.8%,复发率为34.5%,复发患者OS率较无复发者明显降低(93.8%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