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日军迅速占领我国北方的京津地区及华中、 华东和华南等地区不少城市,就连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也都已沦入敌手。此时,物资供应问题能很好地解决对中国抗战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有一子活全盘皆活的重大意义。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国际援华物资及进口的各种战略物资主要通过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进入中国。为掐掉我国抗战物资运输线,1940年,日军侵入越南北部,截断了滇越铁路,幸好还有滇缅公路,此时,滇缅公路成为国民政府唯一的对外国际通道。可是,1942年,缅甸陷落了,滇缅公路运输也因此中断。在敌骑横行,国难家愁之际,云南马帮驿运开始承担起了历史重任, 成为中华民族抗战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抗战时期的云南马帮驿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此时的中国承近代积贫积弱之痼疾,军事工业发展比较落后,国民党军队使用的重机枪、大炮等重型武器,汽车、汽车配件、 汽油、通讯器材、医疗用品等军事战略物资均依赖国外,所以,保证物资供应线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当时,上海、南京等沿海港口城市均已岌岌可危,朝不保夕,寻求国际援华物资进入中国新渠道已不得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同年8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在 “国防会议”上向蒋介石建议,为对付日本南进计划,应加快着手修筑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此建议很快获得首肯。同年11月,南京政府拨款200万元,责成龙云1年内修通滇缅公路,该路线由下关以西经漾濞、永平、保山、龙陵、潞西,通过瑞丽的畹町出境,此公路连接缅甸的中央铁路,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对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抗日战争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政府动用了不少外汇购买紧缺的战略物资,海外华侨也捐款捐物,大量的汽车、石油、军火、药品等物资,甚至政府内迁到大后方后所需的基本消费品都亟待运回国内。修通后的滇缅公路正当其时,发挥了较强的运输力,从1938年到1945年,由该公路“运入的援华物资共达49万余吨,其中油料20多万吨,武器弹药、药品、交通通讯器材等20万吨”(付江等《滇缅公路“中国的第二个长城”》)。这条公路干线当时已成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尽管滇缅公路具有较强的运输力,在运送战略物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依然无法充分满足战时需要,而且,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由于西南地区地形复杂,铁路通车里程不长,公路运输又因汽车、汽油等的短缺而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满足战时运输需要,恢复驿运旧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蒋介石也强调了驿运的重要性,他指出:“驿站运输不仅可以补机械运输的不足,并可收到和汽车运输同等的效力, 而且还要简便易行, 节省经费。所以驿运制度是我们目前抗战期中最可靠的运输办法”,“要尽量利用中国旧有的工具和方法, 发动人力与兽力的运输。 尤其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 陕西、甘肃等省,无论有无公路通达之处,都要提倡”(蒋介石《运输统制与运输动力》)。 各地纷纷开展驿运路线的建设工作,1939年4月西南运输处设立腾冲驮运管理所,开辟了保山至腾冲及腾冲至缅甸八莫的滇缅国际驿运线,驿运里程共393公里。1941年全省驿运归省管后,云南省驿运管理处在滇缅国际驿运线的基础上,增辟昆明至保山间667公里的驿运线,由该线运输的货物“入口公物以军火、汽油为大宗;商货以花纱、匹条为大宗。出口由政府统制着,有复兴公司之桐油及资源委员会之钨、锑、大锡;商货方面原以药材、山货为大宗,今则仅有内地出产之黄絲及腾冲一带所产少量之麻线、麻布、棕皮、牛皮及栗子、核桃等物品。”(杜鹃 《民国时期的云南马帮驿运》)所以,滇缅干线往往是汽车、驮马并行,大大提高了物资运载量。中国军民的运输能力让日军感到惊讶, 他们要对我国实行封锁,掐断其他国家援助中国的抗战物资补给线。1940年6月, 滇越交通线被封闭后,滇缅公路作为中国当时唯一一条能够出境的交通线,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1940年10月,日军组成“滇缅路封锁委员会”,用100架飞机以河内为基地大规模轰炸滇缅路。“从1940年10月18日到1941年2月27日,敌机轰炸功果桥和昌浚桥16次,轰炸惠通桥6次,累计出动飞机410架次”(付江等《滇缅公路“中国的第二个长城”》),此时的滇缅公路已经是焦土飞溅,硝烟弥漫。1942年春,侵缅日军进犯云南畹町、龙陵、腾冲。为阻止日军东进,同年5月5日,我方断指存腕,果断炸毁惠通桥,敌我形成长达两年的隔江对峙局面,滇缅公路的国际运输暂告中断。然而,滞留在保山、下关的大批战略物资亟待抢运出来, 云南省政府和滇缅公路局召开紧急会议,准备采用驿运方式运送滞留物资。省政府任命马廷璧为下关驿运处主任,组织抢运2万吨军用物资。驿运站派人在蒙化(巍山)、永平、 漾濞等县招集马帮,当地很快就招集了蒙化驮马700匹、永平驮马500匹。滞留在保山的1.5万吨物资原计划月运3000吨,用5个月运完,结果仅用120天,滞留下关的5000吨物资,由昆明组织马车1000辆,只用72天就运完,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陆韧《抗日战争中的云南马帮运输》)。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央及各省主办的驿运事业先后停办,政府驿运机构也统行撤销,国民政府官方主办驿运的历史至此结束,人民则自由营业。斗转星移,随着公路的兴起、交通工具的变革、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使得云南马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唯有那清脆的铃声和云南马帮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的精神依旧在空中回荡。如今,各旅游景区倒是可以看到供人游玩所骑的云南马, 还可以体验一下在茶马古道的老街深巷骑马的感觉,并品尝那便宜可口的马帮菜。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黄萍(199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
第二作者:戚莹(199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地方农业科学技术史
第三作者:唐小淋(1995-),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
二、抗战时期的云南马帮驿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此时的中国承近代积贫积弱之痼疾,军事工业发展比较落后,国民党军队使用的重机枪、大炮等重型武器,汽车、汽车配件、 汽油、通讯器材、医疗用品等军事战略物资均依赖国外,所以,保证物资供应线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当时,上海、南京等沿海港口城市均已岌岌可危,朝不保夕,寻求国际援华物资进入中国新渠道已不得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同年8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在 “国防会议”上向蒋介石建议,为对付日本南进计划,应加快着手修筑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此建议很快获得首肯。同年11月,南京政府拨款200万元,责成龙云1年内修通滇缅公路,该路线由下关以西经漾濞、永平、保山、龙陵、潞西,通过瑞丽的畹町出境,此公路连接缅甸的中央铁路,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对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抗日战争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政府动用了不少外汇购买紧缺的战略物资,海外华侨也捐款捐物,大量的汽车、石油、军火、药品等物资,甚至政府内迁到大后方后所需的基本消费品都亟待运回国内。修通后的滇缅公路正当其时,发挥了较强的运输力,从1938年到1945年,由该公路“运入的援华物资共达49万余吨,其中油料20多万吨,武器弹药、药品、交通通讯器材等20万吨”(付江等《滇缅公路“中国的第二个长城”》)。这条公路干线当时已成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
尽管滇缅公路具有较强的运输力,在运送战略物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依然无法充分满足战时需要,而且,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由于西南地区地形复杂,铁路通车里程不长,公路运输又因汽车、汽油等的短缺而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满足战时运输需要,恢复驿运旧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蒋介石也强调了驿运的重要性,他指出:“驿站运输不仅可以补机械运输的不足,并可收到和汽车运输同等的效力, 而且还要简便易行, 节省经费。所以驿运制度是我们目前抗战期中最可靠的运输办法”,“要尽量利用中国旧有的工具和方法, 发动人力与兽力的运输。 尤其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 陕西、甘肃等省,无论有无公路通达之处,都要提倡”(蒋介石《运输统制与运输动力》)。 各地纷纷开展驿运路线的建设工作,1939年4月西南运输处设立腾冲驮运管理所,开辟了保山至腾冲及腾冲至缅甸八莫的滇缅国际驿运线,驿运里程共393公里。1941年全省驿运归省管后,云南省驿运管理处在滇缅国际驿运线的基础上,增辟昆明至保山间667公里的驿运线,由该线运输的货物“入口公物以军火、汽油为大宗;商货以花纱、匹条为大宗。出口由政府统制着,有复兴公司之桐油及资源委员会之钨、锑、大锡;商货方面原以药材、山货为大宗,今则仅有内地出产之黄絲及腾冲一带所产少量之麻线、麻布、棕皮、牛皮及栗子、核桃等物品。”(杜鹃 《民国时期的云南马帮驿运》)所以,滇缅干线往往是汽车、驮马并行,大大提高了物资运载量。中国军民的运输能力让日军感到惊讶, 他们要对我国实行封锁,掐断其他国家援助中国的抗战物资补给线。1940年6月, 滇越交通线被封闭后,滇缅公路作为中国当时唯一一条能够出境的交通线,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1940年10月,日军组成“滇缅路封锁委员会”,用100架飞机以河内为基地大规模轰炸滇缅路。“从1940年10月18日到1941年2月27日,敌机轰炸功果桥和昌浚桥16次,轰炸惠通桥6次,累计出动飞机410架次”(付江等《滇缅公路“中国的第二个长城”》),此时的滇缅公路已经是焦土飞溅,硝烟弥漫。1942年春,侵缅日军进犯云南畹町、龙陵、腾冲。为阻止日军东进,同年5月5日,我方断指存腕,果断炸毁惠通桥,敌我形成长达两年的隔江对峙局面,滇缅公路的国际运输暂告中断。然而,滞留在保山、下关的大批战略物资亟待抢运出来, 云南省政府和滇缅公路局召开紧急会议,准备采用驿运方式运送滞留物资。省政府任命马廷璧为下关驿运处主任,组织抢运2万吨军用物资。驿运站派人在蒙化(巍山)、永平、 漾濞等县招集马帮,当地很快就招集了蒙化驮马700匹、永平驮马500匹。滞留在保山的1.5万吨物资原计划月运3000吨,用5个月运完,结果仅用120天,滞留下关的5000吨物资,由昆明组织马车1000辆,只用72天就运完,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陆韧《抗日战争中的云南马帮运输》)。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央及各省主办的驿运事业先后停办,政府驿运机构也统行撤销,国民政府官方主办驿运的历史至此结束,人民则自由营业。斗转星移,随着公路的兴起、交通工具的变革、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使得云南马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唯有那清脆的铃声和云南马帮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的精神依旧在空中回荡。如今,各旅游景区倒是可以看到供人游玩所骑的云南马, 还可以体验一下在茶马古道的老街深巷骑马的感觉,并品尝那便宜可口的马帮菜。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黄萍(199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
第二作者:戚莹(1993-),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地方农业科学技术史
第三作者:唐小淋(1995-),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云南农业大学,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