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数学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
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
感受数学魅力。谈到数学文化,就要从具体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中揭示数学的文化底蕴。作
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将阐述一些新视角,力求多侧面地展现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魅力课堂挖掘课堂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从数学教学大纲到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务教育阶段
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
应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育
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由课程教学来承担,所以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现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主渠道.这一阐述在肯定数学文化价值的同时,也肯定了数学课
堂教学是传播数学文化价值的主阵地.数学中蕴涵的文化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学生往往感觉不到,主要
原因是教师还是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功利性太强,相当一部分中学的数学教育实际上成了"试题教育"
,学生对数学的印象是:数学是铁板式的定理推证与枯燥无味的符号串,是习题的堆积.特别是每年中考
、高考的那场考试,家长紧张,考生紧张,甚至连教师也感到紧张.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
中之一是数学教育本身的原因.也许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过分夸大了数学的智育功能,而忽视了数学的美育
功能,忽视了数学的人文价值.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数学不仅闪烁着理性智慧的光芒,更有艺术审美
的享受以及厚重的文化意向.克莱因指出:"数学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也是这种文化极其重要的
因素."因此,加强数学文化的弘扬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堂教学中挖掘数学文化中的魅力数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时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有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
而且随着数学知识的丰厚,厌倦的程度也在加剧;还有部分学生在离开学校若干年后,问他哪些数学知识现
在还能派得上用处?他茫然不知如何应答,或是干脆回答:真不好意思,除了加减乘除,其他的都还给了老师
。学数学容易忘,学数学除了数学知识之外,更应该学会什么?
日本著名的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教授指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机会
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那种
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其终身受
益"。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围绕如何更好的弘扬数学文化,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有
弹性地、多层次地在课堂中挖掘数学文化,以利于学生不断加深對数学文化的理解,进而在数学思考、思
维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一)课堂中挖掘简洁美
简洁美无处不在.图案设计、国画艺术、标志性建筑等都要求简洁,数学更是以简洁著称.例如,用字母
表示数,这是算术到代数的飞跃,不论从结构或是形式上,都使人感到式简意明.众所周知的三角形、平
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形式多么简洁规整,应用又多么广泛普遍.重要的是数学中的简洁美还是优
化解题思路的内驱动力因素之一.教师应当告诉学生解题中如何获得最佳解答方案总是受数学的简洁美所
支配,每一个复杂问题的背后一定蕴涵着一个简洁的解法,学生会感到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是一种美的享
受.
(二)课堂中挖掘和谐美
数学的和谐美涉及很多.例如整数和分数统一为有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一在实数内.例如加、减、乘
、除的运算意义和各部分,构成一个整体之间的相依、相反关系,从横向分析,加与减,乘与除之间存在
着可逆的关系;从纵向分析,加与乘,减与除之间又存在着互相转换的关系.几何图形中,如正方形、等
腰三角形、圆等,都是优美的图画.三角形是金字塔的缩影,圆是太阳的象征,圆柱是厅柱的简化,形象
逼真的扇形,梅花瓣样的组合图形,更显出几何图形的和谐美,让人美不胜收.再如"每一个数学公式,
就是一首诗",公式C=2πR就是其中的一例,一个传奇的数π把圆周长和半径R紧紧相连,反映了两者之间
有着异常简洁、和谐的关系,这是数学家的智慧与大自然灵气撞击而再生的哲学美.
数学是美的,教材是美的,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的表现尤为突出.教师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向学生
揭示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应用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巧妙地把美育融入数学教学中,这是对美的认识的
升华!笔者通过对课本中数学美的特征的挖掘和揭示,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鉴赏和感受数学之魅力
,激发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目前运用数学美启迪解题灵感已成为学生的一种思考习
惯,学生的思维品质明显提升,这有利于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观,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助于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提高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使数学课堂成为宣传美、传播美、教育美的
途径,从而实现数学文化中感受数学魅力的教育目的.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数学课堂文化素养,更加深入地研究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
努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我认为数学文化教育重在"熏陶",教师要以"
无心插柳"之举实现"有心栽花"之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挖掘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将逐步得到确认,这也是义务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时代要求. 当然如何引导学生品味数学文化,感受魅
力数学,使学生获得数学文化的滋养,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并对数学文化进行开发和评价。本文只是抛砖
引玉,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张楚廷 数学文化[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黄秦安:《数学文化观念下数学素质教育》, 《数学教育学报》 2001年第10期。
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
感受数学魅力。谈到数学文化,就要从具体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中揭示数学的文化底蕴。作
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将阐述一些新视角,力求多侧面地展现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魅力课堂挖掘课堂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从数学教学大纲到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务教育阶段
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
应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育
是一种文化素质教育,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由课程教学来承担,所以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现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主渠道.这一阐述在肯定数学文化价值的同时,也肯定了数学课
堂教学是传播数学文化价值的主阵地.数学中蕴涵的文化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学生往往感觉不到,主要
原因是教师还是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功利性太强,相当一部分中学的数学教育实际上成了"试题教育"
,学生对数学的印象是:数学是铁板式的定理推证与枯燥无味的符号串,是习题的堆积.特别是每年中考
、高考的那场考试,家长紧张,考生紧张,甚至连教师也感到紧张.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
中之一是数学教育本身的原因.也许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过分夸大了数学的智育功能,而忽视了数学的美育
功能,忽视了数学的人文价值.数学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数学不仅闪烁着理性智慧的光芒,更有艺术审美
的享受以及厚重的文化意向.克莱因指出:"数学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也是这种文化极其重要的
因素."因此,加强数学文化的弘扬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堂教学中挖掘数学文化中的魅力数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时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有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
而且随着数学知识的丰厚,厌倦的程度也在加剧;还有部分学生在离开学校若干年后,问他哪些数学知识现
在还能派得上用处?他茫然不知如何应答,或是干脆回答:真不好意思,除了加减乘除,其他的都还给了老师
。学数学容易忘,学数学除了数学知识之外,更应该学会什么?
日本著名的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教授指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机会
应用,因而这种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那种
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其终身受
益"。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围绕如何更好的弘扬数学文化,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有
弹性地、多层次地在课堂中挖掘数学文化,以利于学生不断加深對数学文化的理解,进而在数学思考、思
维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一)课堂中挖掘简洁美
简洁美无处不在.图案设计、国画艺术、标志性建筑等都要求简洁,数学更是以简洁著称.例如,用字母
表示数,这是算术到代数的飞跃,不论从结构或是形式上,都使人感到式简意明.众所周知的三角形、平
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形式多么简洁规整,应用又多么广泛普遍.重要的是数学中的简洁美还是优
化解题思路的内驱动力因素之一.教师应当告诉学生解题中如何获得最佳解答方案总是受数学的简洁美所
支配,每一个复杂问题的背后一定蕴涵着一个简洁的解法,学生会感到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是一种美的享
受.
(二)课堂中挖掘和谐美
数学的和谐美涉及很多.例如整数和分数统一为有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一在实数内.例如加、减、乘
、除的运算意义和各部分,构成一个整体之间的相依、相反关系,从横向分析,加与减,乘与除之间存在
着可逆的关系;从纵向分析,加与乘,减与除之间又存在着互相转换的关系.几何图形中,如正方形、等
腰三角形、圆等,都是优美的图画.三角形是金字塔的缩影,圆是太阳的象征,圆柱是厅柱的简化,形象
逼真的扇形,梅花瓣样的组合图形,更显出几何图形的和谐美,让人美不胜收.再如"每一个数学公式,
就是一首诗",公式C=2πR就是其中的一例,一个传奇的数π把圆周长和半径R紧紧相连,反映了两者之间
有着异常简洁、和谐的关系,这是数学家的智慧与大自然灵气撞击而再生的哲学美.
数学是美的,教材是美的,人的爱美天性在青少年时期的表现尤为突出.教师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向学生
揭示数学美,欣赏数学美、应用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巧妙地把美育融入数学教学中,这是对美的认识的
升华!笔者通过对课本中数学美的特征的挖掘和揭示,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鉴赏和感受数学之魅力
,激发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目前运用数学美启迪解题灵感已成为学生的一种思考习
惯,学生的思维品质明显提升,这有利于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观,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助于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提高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使数学课堂成为宣传美、传播美、教育美的
途径,从而实现数学文化中感受数学魅力的教育目的.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数学课堂文化素养,更加深入地研究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
努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数学文化的感染.我认为数学文化教育重在"熏陶",教师要以"
无心插柳"之举实现"有心栽花"之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挖掘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将逐步得到确认,这也是义务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时代要求. 当然如何引导学生品味数学文化,感受魅
力数学,使学生获得数学文化的滋养,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并对数学文化进行开发和评价。本文只是抛砖
引玉,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张楚廷 数学文化[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黄秦安:《数学文化观念下数学素质教育》, 《数学教育学报》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