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有人对自己的平庸无奇,缺乏文化气息感到不安,否则就不会为了听一次茶道交10万块钱。
一般来说,工作者应该重视他们的生存工具。
比如钢琴师要擦点护手霜,杀猪的要磨刀,常出镜的要注意磨磨下巴,而文化人呢,目前我们不兴讨论智识方面的事情,精力多放在人缘厉不厉害,往来的人的圈内分量,或者有没有像样的书桌啊,书房啊,还有好写的笔墨之类。一些如茶道、玉石之类的周边产品也是热议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些也头头是道,你可能就能活得比一般人强点。
毕竟文人雅趣,在各个年代都不乏附庸者。过去,物资匮乏,渠道有限,只能被一小撮人把玩于掌心,话题不开放,只有Club成员才够格讨论。现在呢,随意随意,淘宝都有卖。
注意到这一点,是我看到已经有很多人在做這样的生意。这些人在自媒体上打造自己,跟媒体主编搞好关系,找人或者手动给自己的名誉点上几番“柔肤磨皮”美化功能之后,就开始影响广泛存在的、普遍不那么自信的观众了。
有的是做茶文化的,在柔缓的台湾腔里,让你一边品茗一边听取心灵,这类费用目前我听到最贵的是10万元一个人。
主讲师太修炼有加,常常一语不发。我曾经近距离欣赏过这种“以静制动”,因为当时有个朋友想换工作,有人推荐她来到大师团队,负责其内地茶生意,为了壮胆,她邀我前行。大师不喜欢管具体事务,只喜欢悟人生,坐面前半个钟头,也没听清楚具体要怎么做。
朋友一头雾水,表示能力有限,不能胜任。大师不言语,半分钟后留下一句你先喝茶,然后飘到另外房间,过了一会儿,大师出来说怎么样,你喝到的这茶是否有点苦味blabla~你再好好想想吧,我们跟那些人是不一样的……
是啊,当然跟那些人不一样啦,那些普通讲茶吃茶的人脸皮还没厚到敢要10万元培训费。
仔细想想吧,一堆人听一个人讲茶文化,跟司机听电台评书有很多不同吗?都是兴趣使然。你要乐意钻研,怎么着都能打发打发时间,作用也就如此。
但人总是要寻找一点意义,同时找一点让自己异于常人的依据,所以,总会抬高自己的喜好。听讲茶的人如此,听评书的司机也一样——比起听黄段子的司机,他们也要显得有追求一点。
也正是这样,才有了诸多“生意”的可能。
除了茶这样的,值得做的“兴趣”生意目前看起来是乌泱乌泱。我已经看到有人教水墨画毛笔字,教弹古琴,教刻印,大概以后还有教斗蛐蛐,教听雨打芭蕉技巧的学习室出现。——这些教授对象不是被逼无奈的小朋友,统统都是立志为自己代言、为自己埋单的公司人。
总有人对自己的平庸无奇,缺乏文化气息感到轻微不满。——但如果让他们各自在家默默自习温书,他们也不太乐意。太寂寞了,完全没有互动好吗?
现在干什么不都扯上互动?不互动不认识新朋友不一起Show出来,我大老远跑来图个啥啊?你以为我真的那么在意文化气息?我在意的是看上去有文化气息,在意的是朋友们及时看到我的文化气息,纷纷点赞我的文化气息。瞧,这蝇营狗苟的世界,我们还在静心屏气,宁静致远地涂抹着古老文化呢。比起外面的喧嚣,这里多么难能可贵。
只可惜,跟错了人。过去,寿陵少年,邯郸学步,学的还是赵国人正儿八经的“踮屣”,已经被人耻笑,如今,你们师从的老师画得就那副熊样,怎么可能再教你们审美啊!
在狗尾装貂的世界里,你如果眼拙,又急于求成,就只能丢点银子上点小当咯。上几堂下午课,拍几张习作图,传几幅到微信,噢,天真的,你可真舍得为形象砸钱。
一般来说,工作者应该重视他们的生存工具。
比如钢琴师要擦点护手霜,杀猪的要磨刀,常出镜的要注意磨磨下巴,而文化人呢,目前我们不兴讨论智识方面的事情,精力多放在人缘厉不厉害,往来的人的圈内分量,或者有没有像样的书桌啊,书房啊,还有好写的笔墨之类。一些如茶道、玉石之类的周边产品也是热议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些也头头是道,你可能就能活得比一般人强点。
毕竟文人雅趣,在各个年代都不乏附庸者。过去,物资匮乏,渠道有限,只能被一小撮人把玩于掌心,话题不开放,只有Club成员才够格讨论。现在呢,随意随意,淘宝都有卖。
注意到这一点,是我看到已经有很多人在做這样的生意。这些人在自媒体上打造自己,跟媒体主编搞好关系,找人或者手动给自己的名誉点上几番“柔肤磨皮”美化功能之后,就开始影响广泛存在的、普遍不那么自信的观众了。
有的是做茶文化的,在柔缓的台湾腔里,让你一边品茗一边听取心灵,这类费用目前我听到最贵的是10万元一个人。
主讲师太修炼有加,常常一语不发。我曾经近距离欣赏过这种“以静制动”,因为当时有个朋友想换工作,有人推荐她来到大师团队,负责其内地茶生意,为了壮胆,她邀我前行。大师不喜欢管具体事务,只喜欢悟人生,坐面前半个钟头,也没听清楚具体要怎么做。
朋友一头雾水,表示能力有限,不能胜任。大师不言语,半分钟后留下一句你先喝茶,然后飘到另外房间,过了一会儿,大师出来说怎么样,你喝到的这茶是否有点苦味blabla~你再好好想想吧,我们跟那些人是不一样的……
是啊,当然跟那些人不一样啦,那些普通讲茶吃茶的人脸皮还没厚到敢要10万元培训费。
仔细想想吧,一堆人听一个人讲茶文化,跟司机听电台评书有很多不同吗?都是兴趣使然。你要乐意钻研,怎么着都能打发打发时间,作用也就如此。
但人总是要寻找一点意义,同时找一点让自己异于常人的依据,所以,总会抬高自己的喜好。听讲茶的人如此,听评书的司机也一样——比起听黄段子的司机,他们也要显得有追求一点。
也正是这样,才有了诸多“生意”的可能。
除了茶这样的,值得做的“兴趣”生意目前看起来是乌泱乌泱。我已经看到有人教水墨画毛笔字,教弹古琴,教刻印,大概以后还有教斗蛐蛐,教听雨打芭蕉技巧的学习室出现。——这些教授对象不是被逼无奈的小朋友,统统都是立志为自己代言、为自己埋单的公司人。
总有人对自己的平庸无奇,缺乏文化气息感到轻微不满。——但如果让他们各自在家默默自习温书,他们也不太乐意。太寂寞了,完全没有互动好吗?
现在干什么不都扯上互动?不互动不认识新朋友不一起Show出来,我大老远跑来图个啥啊?你以为我真的那么在意文化气息?我在意的是看上去有文化气息,在意的是朋友们及时看到我的文化气息,纷纷点赞我的文化气息。瞧,这蝇营狗苟的世界,我们还在静心屏气,宁静致远地涂抹着古老文化呢。比起外面的喧嚣,这里多么难能可贵。
只可惜,跟错了人。过去,寿陵少年,邯郸学步,学的还是赵国人正儿八经的“踮屣”,已经被人耻笑,如今,你们师从的老师画得就那副熊样,怎么可能再教你们审美啊!
在狗尾装貂的世界里,你如果眼拙,又急于求成,就只能丢点银子上点小当咯。上几堂下午课,拍几张习作图,传几幅到微信,噢,天真的,你可真舍得为形象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