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合作性体育活动指由两名或两名以上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若干个合作小组在体育教师的引导、协助下,参加同一项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方式。
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强,他们有获取成功的强烈愿望,他们迫切地要求合作的成功。但遗憾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活动内容是否丰富、活动形式是否活泼,而对活动的效果则思考不多,只停留在让学生学会体育知识与掌握技能上,很少关注活动对提高学生品质素养的作用。
那么,在合作性体育活动中,教师应着重让学生在品质素养方面有什么收获呢?
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合作性活动需要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宠爱中长大,存在着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弊端,如精神脆弱,不善于交流、缺乏合作精神等,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对责任的承担意识较弱,在合作活动中也容易出现互相指责、推诿责任,甚至吵架、打骂等现象。基于此,教师要密切关注整个活动过程,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生学会沟通,解决冲突,提高合作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与人交往的规则及合作所需要的语言和技巧。如:活动中,要求学生要热情、真诚;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当别人和自己的意见不同时,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当学生与自己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时,应尊重对方的人格和自由;学生与同伴发生不愉快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相互商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活动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水平。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别人的感受,不要对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小组成员大肆批评,也不要用尖刻的语言去伤害他人,不要取笑他人或是对别人感到不屑。
学会正确地对待得失。合作性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极易显露出来。教师应迅速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并客观地总结经验,激励失败者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学会展示自己,表现自我。合作性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安排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使每一个人的特长、所处的位置鲜明地体现出来,用一种被认可、被尊重的心理激励每一个组员。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做评价,判断自己具有何等学习能力,能学到什么程度,能达到什么水平,要使学生逐步学会某种动作技能,不能要求他们一步登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我,切实体验成功、感受合作的成功。对于不善于表现的同学,要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学会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的本领。在组织合作性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直接参与赛事规则的制定、比赛的裁判,还要让他们拟订赛事的纪律要求等等。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要把合作性体育活动当作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赛事,更应看作是培养学生自我组织能力的锻炼。每一次活动,总是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甚至是比较棘手的困难。教师应放手让学生亲身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如:活动前,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教师有必要引导组织者专门召开参赛人员会议,利用课余时间安排专人进行组织训练;活动时,邀请班主任到场,组织啦啦队为参赛队员加油鼓劲等等。
学会自我构建团队精神。合作活动是一种集体行为,要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教师要善于使小组各成员形成角色互换,使之意识到自己对完成小组任务是不可或缺的,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教育学生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将个人或局部的追求融入到团队的总体目标中去,更要明白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他人合作的道理。在合作中,要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体会到个体价值的实现是以集体目标最快最好地实现为准则的。活动完成时,教师要重视每个成员对活动结果的分享,即每个人向其他组员讲解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无形中增加他们的团队意识。
上述内容表明,合作性体育活动对学生品质素养的提高有没有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合理合情的导引。
(作者单位:浙江临海大田中学)
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强,他们有获取成功的强烈愿望,他们迫切地要求合作的成功。但遗憾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活动内容是否丰富、活动形式是否活泼,而对活动的效果则思考不多,只停留在让学生学会体育知识与掌握技能上,很少关注活动对提高学生品质素养的作用。
那么,在合作性体育活动中,教师应着重让学生在品质素养方面有什么收获呢?
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合作性活动需要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宠爱中长大,存在着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弊端,如精神脆弱,不善于交流、缺乏合作精神等,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对责任的承担意识较弱,在合作活动中也容易出现互相指责、推诿责任,甚至吵架、打骂等现象。基于此,教师要密切关注整个活动过程,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生学会沟通,解决冲突,提高合作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与人交往的规则及合作所需要的语言和技巧。如:活动中,要求学生要热情、真诚;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当别人和自己的意见不同时,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当学生与自己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时,应尊重对方的人格和自由;学生与同伴发生不愉快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相互商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活动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水平。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别人的感受,不要对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小组成员大肆批评,也不要用尖刻的语言去伤害他人,不要取笑他人或是对别人感到不屑。
学会正确地对待得失。合作性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极易显露出来。教师应迅速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并客观地总结经验,激励失败者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学会展示自己,表现自我。合作性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善于安排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使每一个人的特长、所处的位置鲜明地体现出来,用一种被认可、被尊重的心理激励每一个组员。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做评价,判断自己具有何等学习能力,能学到什么程度,能达到什么水平,要使学生逐步学会某种动作技能,不能要求他们一步登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我,切实体验成功、感受合作的成功。对于不善于表现的同学,要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学会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的本领。在组织合作性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直接参与赛事规则的制定、比赛的裁判,还要让他们拟订赛事的纪律要求等等。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要把合作性体育活动当作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赛事,更应看作是培养学生自我组织能力的锻炼。每一次活动,总是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甚至是比较棘手的困难。教师应放手让学生亲身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如:活动前,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教师有必要引导组织者专门召开参赛人员会议,利用课余时间安排专人进行组织训练;活动时,邀请班主任到场,组织啦啦队为参赛队员加油鼓劲等等。
学会自我构建团队精神。合作活动是一种集体行为,要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教师要善于使小组各成员形成角色互换,使之意识到自己对完成小组任务是不可或缺的,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要教育学生不斤斤计较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将个人或局部的追求融入到团队的总体目标中去,更要明白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他人合作的道理。在合作中,要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体会到个体价值的实现是以集体目标最快最好地实现为准则的。活动完成时,教师要重视每个成员对活动结果的分享,即每个人向其他组员讲解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无形中增加他们的团队意识。
上述内容表明,合作性体育活动对学生品质素养的提高有没有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合理合情的导引。
(作者单位:浙江临海大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