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肉(节选)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soul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把肉”即白水煮切成大块的羊肉。一手“把”着一大块肉,用一柄蒙古刀自己割了吃。蒙古人用刀子割肉真有功夫。一块肉吃完了,骨头上连一根肉丝都不剩。有小孩子割剔得不净,妈妈就会说:“吃干净了,别像那干部似的!”干部吃肉,不像牧民细心,也可能不大会使刀子。牧民对奶、对肉都有一种近似宗教情绪似的敬重,正如汉族的农民对粮食一样,糟蹋了,是罪过。吃手把肉过去是不预备佐料的,顶多放一碗盐水,蘸了吃。现在也有一点佐料,酱油、韭菜花之类。因为是现杀、现煮、现吃,所以非常鲜嫩。在我一生中吃过的各种做法的羊肉中,我以为手把羊肉第一。如果要我给它一个评语,我将毫不犹豫地说:无与伦比!
  吃肉,一般是要喝酒的。蒙古人极爱喝酒,而且几乎每饮必醉。我在呼和浩特听一个土默特旗的汉族干部说“骆驼见了柳,蒙古人见了酒”,意思就走不动了——骆驼爱吃柳条。我以为这是一句现代俗话。偶读一本宋人笔记,见有“骆驼见柳,蒙古见酒”之说,可见宋代已有此谚语,已经流传几百年了。可惜我把这本笔记的书名忘了。宋朝的蒙古人喝的大概是武松喝的那种煮酒,不会是白酒——蒸馏酒。白酒是元朝的时候才从阿拉伯传进来的。
  在达茂旗吃过一次“羊贝子”,即煮全羊。整只羊放在大锅里煮。据说蒙古人吃只煮三十分钟,因为我们是汉族,怕太生了不敢吃,多煮了十五分钟。整羊,剁去四蹄,趴在一个大铜盘里。羊头已经切下来,但仍放在脖子后面的腔子上,上桌后再搬走。吃羊贝子有规矩,先由主客下刀,切下两条脖子后面的肉(相当于北京人所说的“上脑”部位),交叉斜搭在肩背上,然后其他客人才动刀,各自选取自己爱吃的部位。羊贝子真是够嫩的,一刀切下去,会有血水滋出来。同去的编剧、导演,有的望而生畏,有的浅尝即止,鄙人则吃了个不亦乐乎。羊肉越嫩越好。蒙古人认为煮久了的羊肉不好消化,诚然诚然。我吃了一肚子半生的羊肉,太平无事。
  蒙古人真能吃肉。海拉尔有两位书记到北京东来顺吃涮羊肉,兩个人要了十四盘肉,服务员问:“你们吃得完吗?”一个书记说:“前几天我们在呼伦贝尔,五个人吃了一只羊!”
  蒙古人不是只会吃手把肉,他们也会各种吃法。呼和浩特的烧羊腿,烂,嫩,鲜,入味。我尤其喜欢吃清蒸羊肉。我在四子王旗一家不大的饭馆中吃过一次“拔丝羊尾”。我吃过拔丝山药、拔丝土豆、拔丝苹果、拔丝香蕉,从来没听说过羊尾可以拔丝。外面有一层薄薄的脆壳,咬破了,里面好像什么也没有,一包清水,羊尾油已经化了。这东西只宜供佛,人不能吃,因为太好吃了!
  我在新疆唐巴拉牧场吃过哈萨克的手抓羊肉。做法与内蒙古的手把肉略似,也是大锅清水煮,但切的肉块较小,煮的时间稍长。肉熟后,下面条,然后装在大瓷盘里端上来。下面是面,上面是肉。主人以刀把肉切成小块,客人以手抓肉及面同吃。吃之前,由一个孩子执铜壶注水于客人之手。客人手上浇水后不能向后甩,只能待其自干,否则即是对主人不敬。铜壶颈细而长,壶身镂花,有中亚风格。
  (摘自《人间草木》)
  赏析
  作者详细介绍了蒙古手把肉的制作过程和羊肉的各种吃法,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读了垂涎三尺,将蒙古族特有的饮食文化通过一种食物展现了出来,也将蒙古人的好客、热情和豪爽展现了出来。
其他文献
内心澄明一直是良善之人的内在追求,所谓“智者乐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水至清,又恬静安详,实乃君子之写照也。【提纲挈领,融会贯通。对古语的理解直观,而不是空谈玄理,自然真诚。】  以前总觉得老庄的哲学是那么的神秘,那么遥不可及。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他在《逍遥游》中也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现在看来,只要拨开概念上的迷雾,就能明
期刊
尊敬的黄编辑:  您好!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我叫小明。2020年12月4号,贵刊公布了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我认为最能彰显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的流行语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和“后浪”。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彰显了勇于担当、生命至上的中国精神。  无论是孔夫子倡导的“仁者爱人”,还是孟子宣扬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一直奔涌在历史
期刊
审题立意时,遇到哲理性材料,我们会倍感困难。其实,这个时候只要不钻牛角,陷入大道理深道理的怪圈里不能自拔就可以了。对于思维还没有完全独立、思想还不够成熟的高中生而言,谈玄理根本无优势可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明白“大道至简”的道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谈哲理、情理、事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烟火气,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又不失空灵,可谓两全其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理解他人,就是理解自己
期刊
2008年10月,四位有着日本教育背景的学者获得诺贝尔大奖,再次让世界对日本超前的科研领域刮目相看。按常理,能获得世界科学界领域的最高奖,是每个科学工作者都终生梦寐以求的事。但来自京都产业大学58岁的益川敏英教授,却是个例外。他个性鲜明,会因不喜欢用英语演讲而多次拒绝参加国外研讨会,在学术问题上也经常固执己见,甚至没把诺贝尔奖当回事。当得到通知自己已经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大奖时,竟脱口而出:“这没有什
期刊
每到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熬腊八粥。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豌豆、黄豆、红豆、绿豆、高粱等粮食作物之外,还可加入青菜、茨菇、荸荠、红枣、白果等蔬菜和干果。听母亲说,据“腊八”一词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时都是以凑齐八样为宜,搭配可随各人喜好而定。  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但母亲却总是很有耐心。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
期刊
在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和尊师传统的国度,从古代以来,“老师”的称谓便有很多。  “教师”一词最早见于《学记》中:“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古代称“教师”为“师”,与军队有关。西周立国之初,为了加强军队统治力量,统治者便开始办学校,培养贵族子弟。这些贵族子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射箭、驾驭战车等军事技能,而后才是学习文化。因此,西周初期的学校教師都由高级军官担任,因其职名未变,人们称他们为“师”或“师氏”
期刊
范仲淹13岁时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因为家境贫寒,范仲淹每天总煮一锅米粥,经过一晚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和一点腌菜吃。一次,范仲淹带来的米全部吃完了,但距母亲给他再送来米的日子还有十来天,范仲淹不愿意麻烦别人,只好喝凉水充饥。老师戚同文发现异样后追问他,范仲淹才说出实情。戚同文当即带范仲淹吃了饭,还送了他足够十天吃的米。不过,范仲淹并没有对戚同文的“大恩”感激涕
期刊
训练题目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那人,那事,已固化为我心中的风景,虽处三九寒冬,心里暖意融融。”  请以上面的句子为结尾,合理想象,准确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技法指导  记叙性散文首先是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它讲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段来表达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记叙性散文又具有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以叙述整个事情为最主要目的,一般情况下,文中都要提
期刊
编者按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练、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本文以一篇作文为例,重点从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这一方面探讨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朝
期刊
聚焦热点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于2021年2月17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新媒体播出。获得“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有身患绝症却坚持与疫情赛跑的医生、“人民英雄”张定宇,有洪水中逆流而上不幸牺牲的消防战士陈陆和率队击落29架敌机的志愿军老英雄王海,有绝壁中凿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村书记毛相林,有公益校长张桂梅和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有创办爱心厨房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