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yy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项调查显示:93.3%的北京居民炒菜时油放多了。许多家庭在炒菜时根本不注意用油量,盲目追求口味。烹饪出的菜肴全部浸在油中。另外,在93.3%食用油超量的居民中,每人每天摄入食用油超过60克者,也就是超过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量的1倍者占到66.6%。
  根据2005年的统计资料。我国居民消耗食用油每年总量近2000万吨,即人均每年15千克以上。如果以人均每日量计算,目前我国每个居民每天平均摄入40毫升烹调油,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居民更高达每日100毫升以上!比照“每天不超过30毫升食用油”的推荐量标准,目前,北京居民人均每年多吃25.5千克油,导致每年因此增加热量23万千卡,相当于每年多吃了64千克主食,即每日多吃175克主食!
  因此,可以说,如何在享受美味的同时,避免食油过多所带来的风险,即如何科学吃油,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大健康问题。
  
  人的一生,吃油1吨
  
  人的一生,若以75岁寿命计算,所吃食物为58-63吨(包括饮水)。其中,食用油可高达1吨。甚至更多。如此大量的油进入人体内,它对人的健康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油多油少都不好
  
  人们对油可谓又爱又“恨”。之所以爱,是因为人们离不开油。一方面,没有油就没有美味佳肴;另一方面,没有油就没有健康身体。食用油除供应能量之外,主要作用是供给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体内合成前列腺素的原料,前列腺素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可导致人体生长迟缓、生殖力下降、脂类转运异常、皮肤容易感染及伤口愈合不良等问题。
  此外,食用油还可协助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胡萝卜素的吸收。这些脂溶性维生素溶于食物油脂中,并随同油脂在肠道内被吸收。不吃油或油脂消化吸收产生障碍时,往往发生脂溶性维生素不足或缺乏。
  然而,人们现在对油更多的是“恨”。因为。人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少油、缺油。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吃进超量的油,并由此造成健康损害。多吃油会造成血脂增高和肥胖,并由此增高糖尿病、心脏病等发病风险。而如果采用油炸等烹调方式,可导致大量的致癌物质产生。已有研究表明,常吃油炸食物的人群,其某些癌症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不吃或极少进食油炸食物的人群。
  一项国际研究报告表明:不良生活方式会对健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其中涉及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油脂摄入量不当。在2000年全球早逝的人群中。接近一半人的慢性疾病之发生和发展与摄入油脂类型和摄入量不当有一定的关系。
  
  科学食油四大关注
  
  关注1:油的量如前所述,健康人每日食用油量以不超过30克(3汤勺)为宜。超重或肥胖者、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患者,每日食用油量以不超过25克(2汤勺半)为宜。
  关注2:油的质对于“如何科学吃油”的问题,人们经历了从关注“量”到关注“质与量”且以“质”为主的转变。具体来说,以往强调“每日进食不超过30克食用油”的观点没有错,但却并不全面,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吃什么油”的问题。换言之,30克的烹调油究竟采用“动物油”还是“植物油”?究竟是采用何种植物油——是花生油、菜籽油、调和油,还是橄榄油、茶油等?这些问题不明确,“30克”的限量在很多时候会变得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近年来,很多国际营养学会提出了每日膳食脂肪(注意:这里指的是膳食脂肪总量,而非仅仅指烹调油本身)的脂肪酸构成比,一个重要的改变是在原来强调“均衡”(即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1:1:1)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对控制血脂和血糖的重要意义。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动物性食品,大量进食对健康可产生损害;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适量摄入对维护健康有益,特别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对控制血脂和血糖的升高有一定作用。因此,每周进食3次(即隔日1次)橄榄油是值得推荐的。每周可有3次晚餐采用橄榄油烹调,以凉拌菜为主,浇上10-15克橄榄油不失为一种好的烹调习惯。
  关注3:辩证看待“动物油”对于动物油,包括猪油、牛油、羊油、鸡油、鸭油等,不宜--一概而论,而应辩证看待。首先,我们应该承认,动物油中所含有的部分营养素是我们人体必需的,它们中有的参与形成人体的组织结构,有的参与代谢过程,有的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生化反应。因此,营养学家的观点是。“适量的来自动物食品的饱和脂肪是需要的”。这种适量的概念,在健康人是不超过总能量的10%,在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则要求不超过7%。如何在“既要吃又不能多吃”的前提下,让动物油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分析动物油的成分,以选择最“好”的动物油进食。根据研究,在动物食品中,鸭肉的脂肪酸构成内含有近60%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在所有动物食品中的含量是最高的。因此,虽然北京烤鸭的油脂含量高达45%t~2gz,但考虑到鸭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适当进食烤鸭类食物(每日不超过200克)是完全可以的。而对于高饱和脂肪含量的牛肉、羊肉、牛油、羊油、黄油等则是不提倡多进食。鱼虾类(特别是河虾)因为富含油脂蛋白,同时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则是动物食品的良好来源。
  关注4:植物油如何科学烹调 好油还要好烹调,不良的烹调方法可使好油变坏,坏油更糟。不良烹调方法的“代表”是烹调温度过高。有人为强调菜肴口味,采用大火高温、长时间烹调的做法,其结果以牺牲油脂的营养为代价换来单纯口味的满足,实在得不偿失。以撖榄油为例,在190℃温度下,可保持稳定,但高于此温度,则可能造成不饱和键被破坏,单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还有,油温越高,烹调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越快,营养成分流失也越多。因此,控制烹饪温度,以不超过3成热油温(90度)的方式烹调,才是科学的烹调方式。
  
  小心看不见的油
  
  很多人都认为只有烹调用油才是膳食脂肪的唯一来源,因此炒菜少用油就算是限制脂肪了。其实,日常食用的很多食物中都含有脂肪。根据它们存在的方式,可以粗略分为“看得见的油”和“看不见的油”。所谓“看得见的油”,是指从人们感官上就知道含油多的食品,如动物油、花生油、豆油、橄榄油以及动物外皮,如鸡皮、鸭皮等食物,由于看得见,便容易避免过多摄入;而“看不见的油”,顾名思义,是指不容易为人所注意的、“隐藏”在食品中的油,如坚果类食物,包括花生、瓜子、核桃、杏仁、开心果、松子等,均含有较多量的油,如果过多食人也会造成油脂超标。
  
  减少吃油的诀窍
  
  ●少吃动物油。
  ●烹调时少用植物油,每餐每人不超过1勺半。
  ●以全家为单位控制用油,三口之家5升量的一桶油,至少要食用2个月。
  ●多用煮、炖、氽、蒸、拌、卤等少油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炸、油煎等烹调方法。
  ●做汤或用沙锅炖菜时,不需用油,可直接将肉放到锅中。
  ●用各种调味品代替油脂,既获得美味,又赢得健康。
  ●少吃奶油类食物。
  ●少到餐馆饭店用餐,因为餐馆饭店的饭菜用油量较大。
  ●多使用不粘锅、微波炉等,这样可少用一些润锅油,从而减少用油量。
  (本文作者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首席营养专家)
其他文献
乐即快乐、乐观。科学研究证实,快乐、乐观可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并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生活的坎坷中渐渐悟出“人生不满百”是因为“不得长欢乐”的缘故,于是,他就立志做一“乐天派”。那么,日常生活中,中老年朋友们该如何寻乐、取乐?  一、知足常乐 “知足者常乐”,语出《论语》,意思是告诉人们,对自己目前的生活要有比较客观的认识,不要有过多的不切实际的奢望,以保持情绪上的安
按穴止疼  日常生活中,身体难免突然出现一些小状况,这时不妨试试穴位按压的方法,也许会帮你缓解一时之痛。  落枕 落枕多因夜间睡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所引起。患者经常是一觉醒来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这时,只要按摩特定的“落枕穴”,就能缓解疼痛。“落枕穴”位于手背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向上半个拇指宽处。用食指或中指指腹侧面用力来回按压。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是进食油腻食物后,
风湿症是一种常见病,症状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为主要表现。很多患者长期医治而疗效甚微。现介绍一个验方如下:把一只1.5~2斤重的童子鸡(黑毛黑骨者更佳)将鸡捏死,不给出血,使其血瘀于体内,如用刀放血则无效。拔净鸡毛,取出内脏,切成鸡块,用当归藤、鸡血藤、双钩藤、山芝麻等量每味约50克,与鸡肉同放砂锅或高压锅内紧盖,炖煮一小时,然后取出连肉带汤食之。若一餐吃不完,可留第二餐再吃。  按此做法,轻
报纸上登有一则消息,说南京城西某女士,因平日体质虚弱,入冬后每夜因怕冷而不愿起床“方便”,从而导致长时间憋尿。不久,她便时常感到下腹部胀痛不适,并伴有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且不断加重。后经医生诊断为急性膀胱炎。无独有偶,某大学一女生,因胆小深夜不敢通过走廊去洗手间,经常憋尿,最终引发痛经。  其实,经常憋尿是一种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慣。有的女性在商场购物、牌桌酣战、旅行中途,有尿意时总爱强忍着
甘蔗是人们喜爱的冬令水果之一。冬天人们感到鼻喉干燥不适、口中缺少津液时,吃上一二节甘蔗就会顿觉清凉生津,喉润燥消,精神倍爽。值得一提的是,甘蔗的含糖量十分丰富,为16%~18%。而且甘蔗的糖分是由蔗糖、果糖、葡萄糖三种成分构成的,故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此外。甘蔗还舍有多量的铁、钙、磷、锰、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铁的含量最多,每千克甘蔗中含铁量达9毫克。居水果之首。故甘蔗素有“补血果”和“铁杆
变聪明的药    病人问道:“大夫,你能给我一些可以变得聪明的药吗?”  医生开了一些药,要他下个星期再来。一星期后,病人又来问:“大夫,我觉得自己没有变得聪明啊。”  医生又开了同样的药,约他下星期再来。病人果然又依约而来了,他这次说:“我知道自己没有变聪明。我只是想问问大夫,你给我的药是不是一般的糖。”  医生答道:“你总算变得聪明些了。”    最大优点    历史课上,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人是
我今年55岁,患有糖尿病。虽经治疗但血糖未得到控制。我干体力活,饭吃得也多。医生认为是由于饮食控制不好所致。我准备改干轻活,并从现在起只吃少量主食,多吃菜,请问,这样做行吗?  湖南 吴 伟    吴伟读者:  有许多糖尿病病人和你一样,由于饮食控制得不好,致使血糖居高不下。于是就“少吃饭、多吃菜”或者“吃很少的饭,尽可能多吃菜”,还有的病人干脆“只吃蔬菜不吃饭”。殊不知,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主食
餐前测的血糖就是空腹血糖吗?  我患2型糖尿病多年,一直在家中用血糖仪监测血糖。测定空腹血糖有时在早餐前,有时在午餐前,有时在晚餐前。但最近听邻居讲午餐和晚餐前所测的血糖不能算是空腹血糖。请问这是为什么?  青海 沈洪元  沈洪元读者:  空腹血糖能够很好地反映自身胰岛素分泌的能力。空腹血糖当然是空腹抽取的血液。但只有在未进食含糖食物(或无热量摄入)8小时以上,过夜后早餐前抽取的血液所测得的血糖水
进入晚年后,很多老年人为“养生无门”而苦恼、焦急,尤其是媒体曝光一些“伪养生”的方法之后,使很多老年人在养生方面特别是心理养生上无所适从。退休后,我自己琢磨“发明”了一种“养心大法”,在老年朋友中推广后,“疗效”颇为明显。  其实,我的“养心大法”很简单:老来捧读。  学习和尝试养生之道是现代生活中很多老年人趋之若鹜的事情,有的老年人把养生作为晚年生活中的主要内容。是的,现在生活这么好,谁不想健健
近几年来,每次体检,我都被诊断为前列腺肥大。今年体检提示有双侧肾盂积水,磁共振检查、外科检查后要我接受经尿道旋切手术,我不得不考虑该怎么治疗自己的病了。  我国介入第一人——上海中山医院的林贵教授患肝癌时是做介入治疗的;我国介入第二人——贵阳医学院的刘子江教授患肺癌时也做过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时还做过介入旋切术。他们是真正的介入医师,不仅用介入治疗病人,也用来治疗自己的疾病。 我从事介入治疗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