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脑干出血 院前 急救
原发性脑干出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出血部位累及呼吸中枢,易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率高,约占脑出血的10%1,2004年1月~2012年2月收治原发脑干出血患者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脑干出血的院前诊断及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12年2月收治脑出血患者485例,院前诊断可疑脑干出血患者61例,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患者36例。对36例确诊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5~82岁,平均53.7岁。既往有高血压3例,高脂血症13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8例,脑出血2例,脑梗死3例。并将脑出血患者分为脑干出血组和非脑干出血组。
临床表现:活动中发病18例,情绪激动下4例,安静下8例,睡眠中6例。发病至接受急救时间8~46分钟,平均24.7分钟;发病至影像检查时间31~106分钟,平均58.2分钟;头痛16例,眩晕20例,恶心、呕吐18例,言语含糊9例,呼吸不规则18例,去大脑强直6例,浅昏迷18例,中度昏迷12例,重度昏迷3例,呼吸、心脏骤停4例。发病时血压>180/100mmHg 28例。针尖样瞳孔11例,双瞳孔不等大6例,周围性面瘫20例,偏瘫19例,四肢瘫21例,项强12例,巴氏征阳性31例。CT及MRI检查:中脑出血9例,桥脑25例,延髓2例,其中累及双侧26例,破入第4脑室4例。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2ml 10例,2~5ml 17例,>5ml 9例。出血量0.86~10.01ml,平均2.95ml。
现场诊断参考指标:⑴基本条件:急骤起病,血压增高,有颅内压增高或眩晕表现,病情迅速恶化。⑵补充条件:①无昏迷,出现颅神经周围性损害或交叉性瘫痪或交叉性感觉障碍等;②浅昏迷或中度昏迷却出现呼吸不规则,如吹气样、叹息样、潮式呼吸等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③昏迷并针尖样瞳孔并除外药物及中毒等因素;④昏迷并四肢瘫或去大脑强直;⑤有高颅内压、肢瘫、昏迷的症状,15~30分钟内呼吸、心跳骤停。基本依据加上补充依据一条及以上者即可作出脑干出血现场诊断。
治疗方法:吸氧,保持气道通畅,气管插管,降低颅内压,调控血压,使用糖皮质激素、醒脑静等综合治疗。呼吸、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治疗。
结 果
36例均安全接回到医院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根据Glasgow评分结果,恢复良好10例,中度残疾5例,严重残疾3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8例。死亡病例中桥脑出血15例,中脑2例,延髓1例。死亡病例中出血量多>3ml,其中9例出血量>5ml全部死亡。出血量<2ml死亡1例,余均生存。
脑干出血与现场诊断的关系:依据现场诊断参考指标,现场诊断脑干出血的灵敏性8255%,特异性9562%,正确诊断指数078。提示现场诊断参考指标有利于院前急救时脑干出血的现场诊断。见表1。
讨 论
脑干出血占脑出血的50%~134%,多发生于脑桥,常由于基底动脉供应脑桥的穿通动脉破裂所致。该穿通动脉从基底动脉的后面垂直发出,是突然变细的终末细小动脉,易发生破裂出血,也称出血动脉2。脑干出血的基本特点为其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而出血部位累及呼吸中枢,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3。有颅内压增高或眩晕表现,血压增高,迅速出现昏迷,有脑干相应位置颅神经核的损害或脑干功能严重障碍的表现,病情迅速恶化,短时间内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而死亡。本文探讨的现场诊断参考指标目的是为现场诊断提供诊断线索,供非神经科的急救医师现场快速诊断提供参考,其灵敏性8235%,特异性9562%,但对少见的部分严重原发脑室出血形成中心疝不易鉴别。
现场需要迅速给以抢救治疗。脑干出血发病急剧、凶险。治疗的关键在于应用重症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防止脑血管痉挛(应用尼莫地平等),防治并发症。及时的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非常必要的4。一般采取平卧位,搬运及转运时固定头位,防止颠簸摇动。行4人搬运法搬运。运输时头朝向前方。脑干内有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脑干出血常导致生命体征波动,脑干出血波及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昏迷发生多而早,舌根后坠,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误吸引起气道梗阻,使脑缺氧加重5。保持气道通畅至关重要。轻症可取侧卧位,较重者去枕,头侧后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开气道,防止误吸。除保持头的正确位置外,浅昏迷且无呕吐者可试用口咽通道。有昏迷者以尽早行气管插管为好,既可以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呕吐、窒息,又可以及时行人工通气。应用套管针,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烦躁者使用镇静剂;当出现明显的高颅压表现时,使用20%甘露醇和地塞米松等降低颅内压;并发消化道出血者使用止血药;还可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控制症状等。脑出血出现明显的高颅压时,血压需要维持一个适度高的水平以保证脑供血6。
脑干出血的治疗要及时,争分夺秒,控制血压是最重要的一环。迅速地把血压降低到正常水平或稍微偏高水平,能有效的预防再出血,也就能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但对刚发病的患者,调控血压需要通过评价基础血压、发病时间的长短、是否存在明显的高颅压、是否昏迷等来综合判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院前 急救
原发性脑干出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出血部位累及呼吸中枢,易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率高,约占脑出血的10%1,2004年1月~2012年2月收治原发脑干出血患者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脑干出血的院前诊断及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12年2月收治脑出血患者485例,院前诊断可疑脑干出血患者61例,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患者36例。对36例确诊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5~82岁,平均53.7岁。既往有高血压3例,高脂血症13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8例,脑出血2例,脑梗死3例。并将脑出血患者分为脑干出血组和非脑干出血组。
临床表现:活动中发病18例,情绪激动下4例,安静下8例,睡眠中6例。发病至接受急救时间8~46分钟,平均24.7分钟;发病至影像检查时间31~106分钟,平均58.2分钟;头痛16例,眩晕20例,恶心、呕吐18例,言语含糊9例,呼吸不规则18例,去大脑强直6例,浅昏迷18例,中度昏迷12例,重度昏迷3例,呼吸、心脏骤停4例。发病时血压>180/100mmHg 28例。针尖样瞳孔11例,双瞳孔不等大6例,周围性面瘫20例,偏瘫19例,四肢瘫21例,项强12例,巴氏征阳性31例。CT及MRI检查:中脑出血9例,桥脑25例,延髓2例,其中累及双侧26例,破入第4脑室4例。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2ml 10例,2~5ml 17例,>5ml 9例。出血量0.86~10.01ml,平均2.95ml。
现场诊断参考指标:⑴基本条件:急骤起病,血压增高,有颅内压增高或眩晕表现,病情迅速恶化。⑵补充条件:①无昏迷,出现颅神经周围性损害或交叉性瘫痪或交叉性感觉障碍等;②浅昏迷或中度昏迷却出现呼吸不规则,如吹气样、叹息样、潮式呼吸等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③昏迷并针尖样瞳孔并除外药物及中毒等因素;④昏迷并四肢瘫或去大脑强直;⑤有高颅内压、肢瘫、昏迷的症状,15~30分钟内呼吸、心跳骤停。基本依据加上补充依据一条及以上者即可作出脑干出血现场诊断。
治疗方法:吸氧,保持气道通畅,气管插管,降低颅内压,调控血压,使用糖皮质激素、醒脑静等综合治疗。呼吸、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治疗。
结 果
36例均安全接回到医院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根据Glasgow评分结果,恢复良好10例,中度残疾5例,严重残疾3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18例。死亡病例中桥脑出血15例,中脑2例,延髓1例。死亡病例中出血量多>3ml,其中9例出血量>5ml全部死亡。出血量<2ml死亡1例,余均生存。
脑干出血与现场诊断的关系:依据现场诊断参考指标,现场诊断脑干出血的灵敏性8255%,特异性9562%,正确诊断指数078。提示现场诊断参考指标有利于院前急救时脑干出血的现场诊断。见表1。
讨 论
脑干出血占脑出血的50%~134%,多发生于脑桥,常由于基底动脉供应脑桥的穿通动脉破裂所致。该穿通动脉从基底动脉的后面垂直发出,是突然变细的终末细小动脉,易发生破裂出血,也称出血动脉2。脑干出血的基本特点为其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而出血部位累及呼吸中枢,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3。有颅内压增高或眩晕表现,血压增高,迅速出现昏迷,有脑干相应位置颅神经核的损害或脑干功能严重障碍的表现,病情迅速恶化,短时间内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而死亡。本文探讨的现场诊断参考指标目的是为现场诊断提供诊断线索,供非神经科的急救医师现场快速诊断提供参考,其灵敏性8235%,特异性9562%,但对少见的部分严重原发脑室出血形成中心疝不易鉴别。
现场需要迅速给以抢救治疗。脑干出血发病急剧、凶险。治疗的关键在于应用重症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防止脑血管痉挛(应用尼莫地平等),防治并发症。及时的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非常必要的4。一般采取平卧位,搬运及转运时固定头位,防止颠簸摇动。行4人搬运法搬运。运输时头朝向前方。脑干内有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脑干出血常导致生命体征波动,脑干出血波及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昏迷发生多而早,舌根后坠,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不畅,误吸引起气道梗阻,使脑缺氧加重5。保持气道通畅至关重要。轻症可取侧卧位,较重者去枕,头侧后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开气道,防止误吸。除保持头的正确位置外,浅昏迷且无呕吐者可试用口咽通道。有昏迷者以尽早行气管插管为好,既可以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呕吐、窒息,又可以及时行人工通气。应用套管针,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烦躁者使用镇静剂;当出现明显的高颅压表现时,使用20%甘露醇和地塞米松等降低颅内压;并发消化道出血者使用止血药;还可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控制症状等。脑出血出现明显的高颅压时,血压需要维持一个适度高的水平以保证脑供血6。
脑干出血的治疗要及时,争分夺秒,控制血压是最重要的一环。迅速地把血压降低到正常水平或稍微偏高水平,能有效的预防再出血,也就能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但对刚发病的患者,调控血压需要通过评价基础血压、发病时间的长短、是否存在明显的高颅压、是否昏迷等来综合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