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中国26个省、直辖市自1993—2007年的经济、金融的面板数据,通过使用动态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对流入中国的外资规模和吸引外资的因素、中国资本市场的扭曲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我们发现,流入中国的外资除了受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理论所关注的因素影响外,中国资本市场的扭曲对于吸引外资的流入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外资规模;资本市场;中国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170-02
引言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都没有外国直接投资进入,而如今中国成为了发展中国家里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从1985—2007年,流入的外资规模由2亿美元增加到826亿美元。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外资一般流向具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承诺进行市场化改革、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的国家。有学者认为,大量外资流向中国不仅仅是中国政府颁布的优惠政策的结果,也有中国的资本市场扭曲的原因。实际上,中国存在“资本不足”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中国问题不在于缺乏储蓄,而在于配置的低效率。
自从对外资进行开发以来,中国政府对国内的私有企业的政策其实一直存在,由此没有形成良好的保护财产权利的措施。而早在1982年,中国政府就颁布了明确外国投资者在华的合法利益的法律。只在1999年才明确提出中国的私有经济也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享有与国有企业相同的待遇。主要的问题在于中国的这种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方式造成了金融资源大多流向低效率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而较高效率的私有企业则缺乏资金。这种扭曲导致了中国的已有企业寻求国外的资金。
外资大量流入中国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外国投资者参与了中国的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一般而言,国有企业都具有先进的技术、人力资本和容易获得融资等优势。然而,由于政企不分和其他制度问题,国有企业通常都由于亏损而不得不进行股份制改造。作为股份制改革的潜在参与者,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又一次遭到歧视。
由于上面分析的两个原因,外资在中国创造的利润并不是技术转移、先进的管理等原因造成的。在很多情况下,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够扮演外资的角色,如果他们享有和外资一样的待遇的话。因此,如果所有类型的企业都享有同等待遇,那中国吸收的外资将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谈论外国投资造成的经济损失,即中国企业和政府预算放弃的收益。
本文打算分析外资流入中国各省市的决定因素。已有分析影响外资流入中国的决定因素的文献很多,涉及到的影响外资流入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的大小、出口的增长、教育、生产力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在这些因素中,已有的文献重点关注的是劳动力成本和政治环境这两个因素。
在篇文章中,我将分析影响流入中国各省市的外资的决定因素。本文对已有文献的创新在于本文将重点分析资本市场的扭曲、不合理的吸引外资的政策、对私营企业的限制和国有企业长久以来就存在体制问题等影响外资流入的因素。
一、模型的设定
传统的外国直接投资模型主要关注私营企业获得融资的渠道和政府对投资的管制等因素,本文在此基础上扩展了传统模型。
我们估计如下的FDI模型:
FDIit=αXit+βFit+ui+εit(1)
式中,FDIit表示在t时i省的外资规模,X表示吸引外资的诸多控制变量,F表示代表国内市场的扭曲程度的诸多变量(包括地方的低效率金融体系和对投资的管制),u表示一省的固定效应,ε表示误差项,i和t分别作为表示省份和时间的下标。
一省吸引外资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该省的市场大小,已有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存在大量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外来资金,我们可以用一省的GDP来表示该省的市场大小。劳动力的成本和质量这两个因素也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变量,一省的劳动力成本可由该省的平均工资水平表示,至于劳动力的质量可由劳动生产率(即等于一省的产出除劳动人口)表示。另外,良好的基础设施对于吸引外资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个变量可以通过计算一省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的长度占全国总长度的比例获得。
以上的这些因素在决定一省的外资规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的外资决定模型就包括了上述变量。但这些因素还不能完全决定中国各省市的外资规模,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扭曲,造成了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国内得不到所需的资金而不得不寻求外资,由此形成了对外资的大量需求,这也是造成外资大量流入的重要原因。因为私营企业的信用记录很短且不能享有和国有企业的同等的政府支持,银行普遍认为把信贷投向私营企业的风险高于国有企业。这种对私营企业的歧视在银行信贷市场普遍存在。直到最近,大部分的银行信贷都投向了效率较低的国有企业,而好的私营企业则缺少融资渠道。对于缺少资金的私营企业而言,寻求国外的资金成了一种替代选择。这种由于私营企业的对外融资需求而流入的外资占整个外资的比例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还需增加外资决定模型中的控制变量,以表示资本市场的扭曲程度。
本文选取的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扭曲程度第一个变量就是银行对私营企业的信贷规模占整个银行信贷规模的比例。另外,为了了解政府对资本市场的干预程度,有必要把各省的银行部门的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引入模型,我们可以用银行的信贷规模占GDP的比例来表示银行部门的规模。
由此,模型1可表示如下:
FDIit=β0+β1MarketSizeit+β2Wageit+β3LabourProductivityit
+β4Infrastructureit+β5CreditRatioit+β6BankScaleit+ui+εit (2)
式中,MarketSize表示市场大小,Wage表示工资即劳动力成本,LabourProductivity表示劳动生产力,Infrastructure表示基础设施建设,CreditRatio表示私营企业所占信贷规模的比例,Bank scale表示银行规模,u表示一省的固定效应,表示误差项,i和t分别作为表示省份和时间的下标。
二、回归结果
本文使用了中国26省、直辖市自1993—2007年的经济、金融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
根据前面建立的外资决定模型(2),对收集的面板数据进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回归结果见下表:
上表的第二行显示的是只对MarketSize、Wage、LabourProductivity、Infratructure等传统外资决定模型中包含的控制变量进行的回归,而在第二行的回归结果中则增加了代表中国资本市场扭曲程度两个控制变量:CreditRatio、BankScale。我们进行了异方差检验和序列相关检验,存在异方差和一阶序列相关现象,为了避免因此而造成谬误,我们得到异方差稳健统计量和序列相关稳健统计量,上表中的检验统计量即为稳健统计量。
通过分析回归结果,我们发现低劳动力成本确实具有吸引外资的作用,而且市场的大小也和吸收的外资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吸引外资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代表中国资本市场扭曲程度的私营企业所占信贷规模的比例和银行部门的规模在外资决定模型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由此可知,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扭曲而造成的私营企业对外资的需求非常之大,而因为这种需求而吸引来的外资占整个流入外资的比例一定相当之大。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传统的外资决定模型中新加入了影响外资流入中国的变量,这些新加入的变量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扭曲。我们试图得到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结论,即外资流入中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外资的流入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而在中国,并不是所有的外资都带来了这些。一些外商利用中方渴望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心理,以及对国际市场行情缺乏了解和技术标准上的缺陷,乘机以低劣的实物资产和陈旧的无形资产作高价投资,以次充好、以旧充新,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而且,我们的研究显示,相当一部分的流入中国的外资是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扭曲造成的。如果放开对私营企业的诸多限制,让私营企业享有和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那么流入中国的外资将会大量减少,而中国的国内资本也将会更有效地得到利用。
总之,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外资的流入,在继续引进外资的时候不能盲目引进、不加选择,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外资的技术先进程度有选择地引进。同时,政府应该取消对私营企业的歧视政策,让私营企业享有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样的待遇,在充分、有效的利用外资的同时也积极有效的利用国内的资本,以促进中国经济更加合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隆国强.论新时期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与水平[J].国际贸易,2007,(10):44-48.
[2]周颖.合理利用国际资本促进中国经济发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9):87-88.
[3]罗小明,王文爽.近年来中国利用外资的正负效应与提高质量之策[J].现代财经,2009,(2):88-92.
[4]陈继勇,等.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 安世友]
关键词:外资规模;资本市场;中国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170-02
引言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都没有外国直接投资进入,而如今中国成为了发展中国家里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从1985—2007年,流入的外资规模由2亿美元增加到826亿美元。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外资一般流向具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承诺进行市场化改革、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的国家。有学者认为,大量外资流向中国不仅仅是中国政府颁布的优惠政策的结果,也有中国的资本市场扭曲的原因。实际上,中国存在“资本不足”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中国问题不在于缺乏储蓄,而在于配置的低效率。
自从对外资进行开发以来,中国政府对国内的私有企业的政策其实一直存在,由此没有形成良好的保护财产权利的措施。而早在1982年,中国政府就颁布了明确外国投资者在华的合法利益的法律。只在1999年才明确提出中国的私有经济也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享有与国有企业相同的待遇。主要的问题在于中国的这种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方式造成了金融资源大多流向低效率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而较高效率的私有企业则缺乏资金。这种扭曲导致了中国的已有企业寻求国外的资金。
外资大量流入中国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外国投资者参与了中国的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一般而言,国有企业都具有先进的技术、人力资本和容易获得融资等优势。然而,由于政企不分和其他制度问题,国有企业通常都由于亏损而不得不进行股份制改造。作为股份制改革的潜在参与者,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又一次遭到歧视。
由于上面分析的两个原因,外资在中国创造的利润并不是技术转移、先进的管理等原因造成的。在很多情况下,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够扮演外资的角色,如果他们享有和外资一样的待遇的话。因此,如果所有类型的企业都享有同等待遇,那中国吸收的外资将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谈论外国投资造成的经济损失,即中国企业和政府预算放弃的收益。
本文打算分析外资流入中国各省市的决定因素。已有分析影响外资流入中国的决定因素的文献很多,涉及到的影响外资流入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的大小、出口的增长、教育、生产力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在这些因素中,已有的文献重点关注的是劳动力成本和政治环境这两个因素。
在篇文章中,我将分析影响流入中国各省市的外资的决定因素。本文对已有文献的创新在于本文将重点分析资本市场的扭曲、不合理的吸引外资的政策、对私营企业的限制和国有企业长久以来就存在体制问题等影响外资流入的因素。
一、模型的设定
传统的外国直接投资模型主要关注私营企业获得融资的渠道和政府对投资的管制等因素,本文在此基础上扩展了传统模型。
我们估计如下的FDI模型:
FDIit=αXit+βFit+ui+εit(1)
式中,FDIit表示在t时i省的外资规模,X表示吸引外资的诸多控制变量,F表示代表国内市场的扭曲程度的诸多变量(包括地方的低效率金融体系和对投资的管制),u表示一省的固定效应,ε表示误差项,i和t分别作为表示省份和时间的下标。
一省吸引外资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该省的市场大小,已有的研究发现,在中国存在大量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外来资金,我们可以用一省的GDP来表示该省的市场大小。劳动力的成本和质量这两个因素也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变量,一省的劳动力成本可由该省的平均工资水平表示,至于劳动力的质量可由劳动生产率(即等于一省的产出除劳动人口)表示。另外,良好的基础设施对于吸引外资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个变量可以通过计算一省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的长度占全国总长度的比例获得。
以上的这些因素在决定一省的外资规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的外资决定模型就包括了上述变量。但这些因素还不能完全决定中国各省市的外资规模,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扭曲,造成了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国内得不到所需的资金而不得不寻求外资,由此形成了对外资的大量需求,这也是造成外资大量流入的重要原因。因为私营企业的信用记录很短且不能享有和国有企业的同等的政府支持,银行普遍认为把信贷投向私营企业的风险高于国有企业。这种对私营企业的歧视在银行信贷市场普遍存在。直到最近,大部分的银行信贷都投向了效率较低的国有企业,而好的私营企业则缺少融资渠道。对于缺少资金的私营企业而言,寻求国外的资金成了一种替代选择。这种由于私营企业的对外融资需求而流入的外资占整个外资的比例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还需增加外资决定模型中的控制变量,以表示资本市场的扭曲程度。
本文选取的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扭曲程度第一个变量就是银行对私营企业的信贷规模占整个银行信贷规模的比例。另外,为了了解政府对资本市场的干预程度,有必要把各省的银行部门的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引入模型,我们可以用银行的信贷规模占GDP的比例来表示银行部门的规模。
由此,模型1可表示如下:
FDIit=β0+β1MarketSizeit+β2Wageit+β3LabourProductivityit
+β4Infrastructureit+β5CreditRatioit+β6BankScaleit+ui+εit (2)
式中,MarketSize表示市场大小,Wage表示工资即劳动力成本,LabourProductivity表示劳动生产力,Infrastructure表示基础设施建设,CreditRatio表示私营企业所占信贷规模的比例,Bank scale表示银行规模,u表示一省的固定效应,表示误差项,i和t分别作为表示省份和时间的下标。
二、回归结果
本文使用了中国26省、直辖市自1993—2007年的经济、金融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
根据前面建立的外资决定模型(2),对收集的面板数据进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回归结果见下表:
上表的第二行显示的是只对MarketSize、Wage、LabourProductivity、Infratructure等传统外资决定模型中包含的控制变量进行的回归,而在第二行的回归结果中则增加了代表中国资本市场扭曲程度两个控制变量:CreditRatio、BankScale。我们进行了异方差检验和序列相关检验,存在异方差和一阶序列相关现象,为了避免因此而造成谬误,我们得到异方差稳健统计量和序列相关稳健统计量,上表中的检验统计量即为稳健统计量。
通过分析回归结果,我们发现低劳动力成本确实具有吸引外资的作用,而且市场的大小也和吸收的外资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吸引外资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代表中国资本市场扭曲程度的私营企业所占信贷规模的比例和银行部门的规模在外资决定模型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由此可知,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扭曲而造成的私营企业对外资的需求非常之大,而因为这种需求而吸引来的外资占整个流入外资的比例一定相当之大。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传统的外资决定模型中新加入了影响外资流入中国的变量,这些新加入的变量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扭曲。我们试图得到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结论,即外资流入中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外资的流入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而在中国,并不是所有的外资都带来了这些。一些外商利用中方渴望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心理,以及对国际市场行情缺乏了解和技术标准上的缺陷,乘机以低劣的实物资产和陈旧的无形资产作高价投资,以次充好、以旧充新,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而且,我们的研究显示,相当一部分的流入中国的外资是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严重的扭曲造成的。如果放开对私营企业的诸多限制,让私营企业享有和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那么流入中国的外资将会大量减少,而中国的国内资本也将会更有效地得到利用。
总之,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外资的流入,在继续引进外资的时候不能盲目引进、不加选择,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外资的技术先进程度有选择地引进。同时,政府应该取消对私营企业的歧视政策,让私营企业享有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一样的待遇,在充分、有效的利用外资的同时也积极有效的利用国内的资本,以促进中国经济更加合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隆国强.论新时期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与水平[J].国际贸易,2007,(10):44-48.
[2]周颖.合理利用国际资本促进中国经济发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9):87-88.
[3]罗小明,王文爽.近年来中国利用外资的正负效应与提高质量之策[J].现代财经,2009,(2):88-92.
[4]陈继勇,等.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责任编辑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