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高校理想教育面临着一些困境,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高校理想教育的目标与方法,努力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关键词 高校理想教育 目标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理想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生理想教育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由于传统理想教育存在的缺陷,我们的理想教育也确实未能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进一步变化、改进和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生理想教育的有效性信念出现淡化的趋势。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高校理想教育的目标与方法,努力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一、目前高校理想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理想教育目标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当代高职生渴望受到重视和帮助,尽快实现人生的目标。但他们不愿接受机械被动的灌输和教诲。目前,高职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普遍增大,如一些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高职生难于承受高额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又如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一些大学毕业生择业屡屡受挫等等。所以,我们的理想教育目标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关心高职生的切身利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正确处理好精神需要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
(二)理想教育方法简单化的缺陷。
当前,高校在理想教育的形式上,还是摆脱不了做报告、上大课、搞宣讲的旧模式,枯燥乏味,令人生厌。对于如何针对高职生的接受心理、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来开展新形势下高职生的理想教育,则缺少观念上的变革和技术上的准备。这与理想教育本身存在的内容抽象化、方法简单化的缺陷有关,必须改变并进行新的突破。
二、高校理想教育目标的确立
(一)确立高校理想教育的最高目标。
引导高职生确立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是高校理想教育的最高目标。理想具有层次性,有阶段理想与终极理想之分。阶段理想是人们的短期追求,是阶段目标,终极理想是人们最高的价值追求,是终极目标。培养高职生树立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是高校理想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寻觅值得自己守护和追求的价值理想,并将这种对终极价值的追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崇高理想联系起来。
(二)确立高校理想教育的现实目标。
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个人理想是高校理想教育的现实目标。个人理想包括个人道德理想、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等内容。个人理想的形成以高职生的个人需要为基础,但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是不矛盾的,个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也是在人们不断地追求个人理想的实现中得到发展的。笔者一份调查显示:在对“你认为个人理想中最主要的是什么”的回答中,“生活理想”占36.2%,“职业理想”占31.1%,道德理想占24.5%,其他占7.7%。因此,理想教育不能割裂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要引导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相符的个人理想,形成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
三、落实高校理想教育目标的方法创新
联系高校理想教育的目标,笔者认为理论教育可以使高职生形成正确的理想认识,实践教育可以使高职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化认识,感染教育则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高职生对教育内容的情感认同,从而促进他们个人理想的形成。
(一)理论教育方法的创新。
理论教育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具易于操作的特点。理论教育不只是课堂教学这一种方式,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如理论教育采取的方式还有报告、配合形势需要宣讲时事以及开设专门的理论讲座、运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媒体进行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显性的教育方式,相对于隐性教育来说,显性教育易于操作,便于控制,因此高校的理想教育也主要是采取这种教育方法。
(二)实践教育法。
相对于理论教育而言,实践教育法更容易为高职生所接受。要通过鼓励高职生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社会实践,使高职生接触社会、认识国情,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体验人生价值,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教育法的形式灵活多样,能够体现时代的特色。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使高职生直接参与改造社会现实的活动,更主要的是使他们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提高认识,逐步达到自我完善。
(三)感染教育法。
首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内容包括:共创校园精神,促使智能发展,培养健全人格,丰富文化生活。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校园精神的创立,而校园精神的主体又是校园人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的建树。校园文化建设能为高职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提供培育的土壤和升华认识的优良环境。
其次,通过先进榜样感染教育学生。“言传不如身教”,大学里老师的治学为人往往使学生钦佩、折服,并愿意效仿。周围同学的言行对高职生更具有直接的触动作用,他们的行为和品德更容易得到高职生的认同,不自觉地会加以模仿。
(作者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会计系)
参考文献:
[1]蒋建其.论理想教育层次性及其在大学生理想教育中的应用.嘉兴学院学报,2010,(1)
[2]李春生.浅谈大学生的理想教育.教育探索,2011,(12)
[3]郭淑颖.关于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的思考.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关键词 高校理想教育 目标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理想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生理想教育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由于传统理想教育存在的缺陷,我们的理想教育也确实未能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进一步变化、改进和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生理想教育的有效性信念出现淡化的趋势。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高校理想教育的目标与方法,努力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一、目前高校理想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理想教育目标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当代高职生渴望受到重视和帮助,尽快实现人生的目标。但他们不愿接受机械被动的灌输和教诲。目前,高职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普遍增大,如一些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高职生难于承受高额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又如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一些大学毕业生择业屡屡受挫等等。所以,我们的理想教育目标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关心高职生的切身利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正确处理好精神需要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
(二)理想教育方法简单化的缺陷。
当前,高校在理想教育的形式上,还是摆脱不了做报告、上大课、搞宣讲的旧模式,枯燥乏味,令人生厌。对于如何针对高职生的接受心理、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来开展新形势下高职生的理想教育,则缺少观念上的变革和技术上的准备。这与理想教育本身存在的内容抽象化、方法简单化的缺陷有关,必须改变并进行新的突破。
二、高校理想教育目标的确立
(一)确立高校理想教育的最高目标。
引导高职生确立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是高校理想教育的最高目标。理想具有层次性,有阶段理想与终极理想之分。阶段理想是人们的短期追求,是阶段目标,终极理想是人们最高的价值追求,是终极目标。培养高职生树立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是高校理想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寻觅值得自己守护和追求的价值理想,并将这种对终极价值的追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崇高理想联系起来。
(二)确立高校理想教育的现实目标。
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个人理想是高校理想教育的现实目标。个人理想包括个人道德理想、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等内容。个人理想的形成以高职生的个人需要为基础,但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是不矛盾的,个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也是在人们不断地追求个人理想的实现中得到发展的。笔者一份调查显示:在对“你认为个人理想中最主要的是什么”的回答中,“生活理想”占36.2%,“职业理想”占31.1%,道德理想占24.5%,其他占7.7%。因此,理想教育不能割裂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要引导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相符的个人理想,形成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
三、落实高校理想教育目标的方法创新
联系高校理想教育的目标,笔者认为理论教育可以使高职生形成正确的理想认识,实践教育可以使高职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化认识,感染教育则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高职生对教育内容的情感认同,从而促进他们个人理想的形成。
(一)理论教育方法的创新。
理论教育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具易于操作的特点。理论教育不只是课堂教学这一种方式,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如理论教育采取的方式还有报告、配合形势需要宣讲时事以及开设专门的理论讲座、运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媒体进行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显性的教育方式,相对于隐性教育来说,显性教育易于操作,便于控制,因此高校的理想教育也主要是采取这种教育方法。
(二)实践教育法。
相对于理论教育而言,实践教育法更容易为高职生所接受。要通过鼓励高职生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社会实践,使高职生接触社会、认识国情,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体验人生价值,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教育法的形式灵活多样,能够体现时代的特色。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使高职生直接参与改造社会现实的活动,更主要的是使他们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提高认识,逐步达到自我完善。
(三)感染教育法。
首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内容包括:共创校园精神,促使智能发展,培养健全人格,丰富文化生活。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校园精神的创立,而校园精神的主体又是校园人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的建树。校园文化建设能为高职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提供培育的土壤和升华认识的优良环境。
其次,通过先进榜样感染教育学生。“言传不如身教”,大学里老师的治学为人往往使学生钦佩、折服,并愿意效仿。周围同学的言行对高职生更具有直接的触动作用,他们的行为和品德更容易得到高职生的认同,不自觉地会加以模仿。
(作者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会计系)
参考文献:
[1]蒋建其.论理想教育层次性及其在大学生理想教育中的应用.嘉兴学院学报,2010,(1)
[2]李春生.浅谈大学生的理想教育.教育探索,2011,(12)
[3]郭淑颖.关于大学生共同理想教育的思考.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