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的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各档次利率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是中国9年来首次加息,同时利率市场化也再迈进一步。不难看出,随着世界整体经济的回暖,整个世界将进入一个升息周期。
一、中国加息的动因
200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人民银行此次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而在此次加息之前,中国央行自1996年5月1日至2002年2月21日,共计进行了八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10.98%一直降到了1.98%,贷款利率由10.98%降到了5.31%。
央行此次所以做出加息的决定,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个:
1. 外部因素促使人民币加息
(1)全球已进入升息周期。升息周期:是指利率水平的一种趋势性变化过程中,利率可能有升有降,但总体趋势向上。换言之,进入升息周期,并意味马上就要加息,也不意味利率只升不降。它只是说明,相对前几期利率多次大幅下调、向下空间已十分有限而言,今后利率总体上将呈上升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通货膨胀的风险正在加大。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4年8月份上调全年全球经济成长预期至4.9%。在其春季展望报告中,预期全球经济成长率为4.6%,同时将维持2005年经济增长预期4.4%不变。IMF把2004年欧元区经济成长预期也从1.7%上调至2.0%。从资料看,第二季度美国增长3.3%(修正后数据,此前为2.8%),日本增长1.3%,欧元区增长2.0%。强劲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带来通胀的压力。因此,标志着此前为防止经济下滑而采取的降息周期将结束,全球将进入加息周期。
(2)主要经济体上调基准利率。在经济强劲复苏、通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部分国家中央银行已改变原有较松的货币政策,将反通货膨胀作为主要政策目标。英国最先五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从3.75%提高至4.75%。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2.50%。在全球逐渐进入升息周期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会有所行动。
2. 国内通胀的压力要求加息
相对而言,人民币加息的压力更多的来自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主要是:
(1)物价上涨较快,实际利率呈现负值。一般来说,CPI为负值,显示有通货紧缩,快速上涨则是通货膨胀。追根溯源,加息预期始于对通胀的预期。因此,加息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消费物价指数的走势。2004年以来,CPI连续上涨,9月居民消费物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5.2%,已连续第四个月居民消费物价涨幅达到5%以上,也是连续4个月达到七年来的较高单月涨幅。
(2)居民储蓄明显下降,M2增幅下降。这是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中出现的新情况,从根本上说与通货膨胀预期加剧和事实上的负利率水平有关。2004年前七个月,居民储蓄存款(含外币)增加10 387亿元,比2003年同期少增加1 309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 093亿元,同比增长14.2%,比2003年同期低4个百分点,增长幅度去年以来连续4个月回落。
(3)投资增幅仍高位运行。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投资增长的驱动。自1993年投资增长率持续下降到1999年后,2000年我国的投资增长率开始迅速上升。2003年全年的投资增长率达到了28%,进入2004年之后,投资增长率之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2月份的投资增长率竟然达到了53%。这迫使中央政府果断地采取了包括货币政策和行政手段在内的严厉调控措施。
二、中国加息的影响
英美等国各大媒体评论说,中国此次加息的目的在于控制通货膨胀,使过热的经济降温,实现经济的软着陆。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加息本身对中国经济的实际影响并不大,但此次加息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表明中国政府正在改变过去所采取的通过行政指令的办法来使经济降温,今后将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来调控宏观经济。
在国内,利息提高后,1年期利率提高了0.27个百分点,2年期提高0.45个百分点,1万元的活期存款,存两年可以多拿45元利息,一度受冷的传统储蓄业务又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加息激起的反应并不止于此,很多人开始考虑投资改道。
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0.27个百分点,对于广大企业来说,这直接化为一个事实:贷款成本加大,财务费用上扬,借钱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松了。
2004年3月17日,央行上调住房贷款利率,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以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贷款为例,其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6.12%的0.9倍(即5.51%),比现行优惠利率5.31%高0.20个百分点,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相应微幅上调。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个人住房信贷政策做出调整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中,五年(含)以下贷款由现行年利率3.78%调整为3.96%;五年以上贷款由现行年利率4.23%调整为4.41%。以个人单笔住房公积金贷款40万元15年为例来计算,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后,还款总额由54.09万元上升到54.74万元,总额增加近7 000元,月供则从3 005元增加到3 041元,每月增加36元,从而引起一些借款者考虑提前还款。一些欲购房者也考虑将资金投到其他的方面。车市方面,加息对大多数购车者的购车计划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大多数购车者不是采取按揭的方式来付款的,但加息使得汽车经销商的库存成本上涨,据了解,现在经销商进车都是需先行购买,进一批车如果很快卖出,那也就没有什么库存成本,但如果大量汽车放在手中卖不出去,加息对经销商来说,无疑增加了成本压力。
三、未来中国利率调整的预测
200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的声明中,除有关加息的内容外,还包括了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的内容。这不仅是稳定推进国内利率市场化的表现,而且也展现了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趋势。利率市场化向前迈出了新步伐,是令人欣喜的一步。
从目前中国的利率体系来看,仍然是一个双轨并行的利率体系。在这种利率体系下,银行利率与货币市场相隔离,货币市场的市场化利率不能反映到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上。同时,在银行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存贷款利率与期限结构也是严重扭曲的。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中国在利率市场化的道路上已经迈开了步伐,但是就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程序、方式及利益保护等方面来看,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中国利率市场化任重而道远。
在近两年世界经济逐渐转暖的趋势中以及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上调基准利率的背景下,中国也在连续九年下调基准利率后首次进行上调。鉴于2004年以来的投资过热是结构性、局部性的过热,并不是全面的经济周期性过热,而升息周期的到来与周期性过热直接相关,所以此次加息只是中国央行为了巩固经济发展的成果而进行的一次调整,是中国升息周期的一个前奏,在新一轮长期加速增长周期经过这次调整巩固之后,2006—2007年可能会出现真正全面性的周期性过热,同时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整体回升,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继续加息,到那时中国才会完全进入升息周期。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一、中国加息的动因
200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人民银行此次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而在此次加息之前,中国央行自1996年5月1日至2002年2月21日,共计进行了八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由10.98%一直降到了1.98%,贷款利率由10.98%降到了5.31%。
央行此次所以做出加息的决定,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个:
1. 外部因素促使人民币加息
(1)全球已进入升息周期。升息周期:是指利率水平的一种趋势性变化过程中,利率可能有升有降,但总体趋势向上。换言之,进入升息周期,并意味马上就要加息,也不意味利率只升不降。它只是说明,相对前几期利率多次大幅下调、向下空间已十分有限而言,今后利率总体上将呈上升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通货膨胀的风险正在加大。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4年8月份上调全年全球经济成长预期至4.9%。在其春季展望报告中,预期全球经济成长率为4.6%,同时将维持2005年经济增长预期4.4%不变。IMF把2004年欧元区经济成长预期也从1.7%上调至2.0%。从资料看,第二季度美国增长3.3%(修正后数据,此前为2.8%),日本增长1.3%,欧元区增长2.0%。强劲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带来通胀的压力。因此,标志着此前为防止经济下滑而采取的降息周期将结束,全球将进入加息周期。
(2)主要经济体上调基准利率。在经济强劲复苏、通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部分国家中央银行已改变原有较松的货币政策,将反通货膨胀作为主要政策目标。英国最先五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从3.75%提高至4.75%。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2.50%。在全球逐渐进入升息周期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会有所行动。
2. 国内通胀的压力要求加息
相对而言,人民币加息的压力更多的来自于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主要是:
(1)物价上涨较快,实际利率呈现负值。一般来说,CPI为负值,显示有通货紧缩,快速上涨则是通货膨胀。追根溯源,加息预期始于对通胀的预期。因此,加息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消费物价指数的走势。2004年以来,CPI连续上涨,9月居民消费物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5.2%,已连续第四个月居民消费物价涨幅达到5%以上,也是连续4个月达到七年来的较高单月涨幅。
(2)居民储蓄明显下降,M2增幅下降。这是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中出现的新情况,从根本上说与通货膨胀预期加剧和事实上的负利率水平有关。2004年前七个月,居民储蓄存款(含外币)增加10 387亿元,比2003年同期少增加1 309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 093亿元,同比增长14.2%,比2003年同期低4个百分点,增长幅度去年以来连续4个月回落。
(3)投资增幅仍高位运行。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投资增长的驱动。自1993年投资增长率持续下降到1999年后,2000年我国的投资增长率开始迅速上升。2003年全年的投资增长率达到了28%,进入2004年之后,投资增长率之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2月份的投资增长率竟然达到了53%。这迫使中央政府果断地采取了包括货币政策和行政手段在内的严厉调控措施。
二、中国加息的影响
英美等国各大媒体评论说,中国此次加息的目的在于控制通货膨胀,使过热的经济降温,实现经济的软着陆。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加息本身对中国经济的实际影响并不大,但此次加息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表明中国政府正在改变过去所采取的通过行政指令的办法来使经济降温,今后将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来调控宏观经济。
在国内,利息提高后,1年期利率提高了0.27个百分点,2年期提高0.45个百分点,1万元的活期存款,存两年可以多拿45元利息,一度受冷的传统储蓄业务又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加息激起的反应并不止于此,很多人开始考虑投资改道。
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0.27个百分点,对于广大企业来说,这直接化为一个事实:贷款成本加大,财务费用上扬,借钱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松了。
2004年3月17日,央行上调住房贷款利率,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以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贷款为例,其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6.12%的0.9倍(即5.51%),比现行优惠利率5.31%高0.20个百分点,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相应微幅上调。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个人住房信贷政策做出调整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中,五年(含)以下贷款由现行年利率3.78%调整为3.96%;五年以上贷款由现行年利率4.23%调整为4.41%。以个人单笔住房公积金贷款40万元15年为例来计算,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后,还款总额由54.09万元上升到54.74万元,总额增加近7 000元,月供则从3 005元增加到3 041元,每月增加36元,从而引起一些借款者考虑提前还款。一些欲购房者也考虑将资金投到其他的方面。车市方面,加息对大多数购车者的购车计划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大多数购车者不是采取按揭的方式来付款的,但加息使得汽车经销商的库存成本上涨,据了解,现在经销商进车都是需先行购买,进一批车如果很快卖出,那也就没有什么库存成本,但如果大量汽车放在手中卖不出去,加息对经销商来说,无疑增加了成本压力。
三、未来中国利率调整的预测
200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的声明中,除有关加息的内容外,还包括了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的内容。这不仅是稳定推进国内利率市场化的表现,而且也展现了中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趋势。利率市场化向前迈出了新步伐,是令人欣喜的一步。
从目前中国的利率体系来看,仍然是一个双轨并行的利率体系。在这种利率体系下,银行利率与货币市场相隔离,货币市场的市场化利率不能反映到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上。同时,在银行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存贷款利率与期限结构也是严重扭曲的。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完全市场化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中国在利率市场化的道路上已经迈开了步伐,但是就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程序、方式及利益保护等方面来看,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中国利率市场化任重而道远。
在近两年世界经济逐渐转暖的趋势中以及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上调基准利率的背景下,中国也在连续九年下调基准利率后首次进行上调。鉴于2004年以来的投资过热是结构性、局部性的过热,并不是全面的经济周期性过热,而升息周期的到来与周期性过热直接相关,所以此次加息只是中国央行为了巩固经济发展的成果而进行的一次调整,是中国升息周期的一个前奏,在新一轮长期加速增长周期经过这次调整巩固之后,2006—2007年可能会出现真正全面性的周期性过热,同时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整体回升,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继续加息,到那时中国才会完全进入升息周期。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