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06-02
素质教育其内容和目标可简单概括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一方针十分明确地将美育纳入到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中来,给予了美育应有的地位。而作为“艺术之母”的舞蹈必将成为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重要方面。开展舞蹈教学是深化美育的有效手段,练习舞蹈不仅能够陶冶中学生良好的品德,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舞蹈,作为重要的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体现着生命的律动,描绘出人类的精神内涵,通过艺术家从生活中提炼加工,精以构思创造出真、善、美的动感舞蹈形象,激发人的情感活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使人在产生愉悦的情感的同时,净化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产生教育的效果。
一、舞蹈的美育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需求的提高,对传统的教育内容,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提出了变革的要求,舞蹈在基础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也逐步显现出来,美国在《20世纪美国教育法》中就明确规定:“舞蹈是基础教育中的‘核心学科’之一”。面对新世纪中国教育已经把“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目标。舞蹈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教育内容,必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材发挥出特殊的作用。
二、舞蹈能够陶冶中学生良好的品德
在基础教育中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内容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符合社会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道德品质,这些内容对于思想在形成期,知识接受能力有限的中小学生来说,仅仅依靠教授、书本宣讲是不够的,这时,舞蹈这种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可以发挥其作用,把社会鼓励的,宣扬的学校的好人好事等道理。通过舞蹈语言进行加工,用美的形象表现出来。而把相反的内容用丑的形象表现,发挥舞蹈语言生动直观的优势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和意识联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三、舞蹈的对中学生的益智作用
舞蹈美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经常鉴赏和谐的线形结构,能够有效地刺激促进人的视觉感知的健康发展,从而为获得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有力条件。形象思维能力在人的思想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具有从原有的形象创造出新的形象的举一反三的特点。医学界认为在紧张的逻辑思维活动后,进行一些轻松愉快的文娱活动,即可使左脑的大脑皮层得到良好休息,其中,舞蹈作用最为突出。众所周知,舞蹈是以运动人体为传情达意的媒介的视觉艺术。运动的人体无疑是人的直觉力、创造力、想象力最典型的体现。
中学生的舞蹈教育的功能是全面的。是其他科目不可替代,是素质教育所期待的教育形式之一。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舞蹈教育的自身特点,我认为中学舞蹈教育的实施宜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中学生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以舞蹈课为主、团队活动为辅
以舞蹈队活动带动舞蹈课的发展,引起学校、社会对舞蹈教育的重视,舞蹈教育不能是少数舞蹈特长生的“专利”。每一位学生都有感受舞蹈教育独特魅力的权利。舞蹈课的开设可以弥补舞蹈普及教育的缺陷,通过简单,基本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认识自我,学会支配身体,用身体传达自身的优雅气质。学生的潜能是不可预知的,通过舞蹈课的教学可以发掘、选拔具有舞蹈潜能的人才,全面发挥他们的能量,带动更多的学生对舞蹈、对艺术的求知与感受。
2、 学舞蹈课的教学目的以提高素质为主,培养能力为辅
素质教育的手段讲究的是“润物细无声”,艺术教育,它的本质首先是培养人,其次是培养艺术专家。舞蹈课应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为主,不过分强调对学生技术方面的要求。但这并不是说不对学生进行能力方面的培养,在这方面的内容高置应为——“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不要过分要求学生腿踢多高、腰压多软,只在适当的范围内对学生身体的各韧带、肌肉进行延展训练,造就其挺拔、优雅、协调的体态,加强其对身体的支配力,使学生亲身体会人体语言的美妙,尽情展现青年人的活力,着重学生在协调力、创造力及对艺术的感受力方面的训练与提高。加强“非文字化文”方面的素质培养,提高其艺术审美力,学会用评论的眼光欣赏舞蹈作品。
3、 学舞蹈课的教学内容以形体训练为主,民族民间舞、舞蹈名作赏析为辅
舞蹈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舞蹈教育的渐进性与持续性,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实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整体的系统支持,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最大限度的艺术熏陶。由于舞蹈艺术的中介是人体,没有体态的自然美,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条件,所以首先要进行基本形体训练,解决了个别同学因长期不良的动作姿势造成的缩肩驼背等不良体态。在形体课的基础上,增加简单的民族民间舞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动作动律、不同体态中了解我国的各民族特点,给学生带来比书本更为直接、生动的体验与感受,感受各民族民间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特点,感受各民族的人文精神。在具备了一定舞蹈体验的前提下,增加舞蹈作赏析的内容,通过视听刺激,提高其艺术修养。舞蹈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双向活动,创作者“情动而辞发”,欣赏者“披文而入情”,欣赏者要在流动的形象中,在形式感知的同时进入情感体验的状态,从而体会高层次成正比的艺术素质。
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美育方式,它进入中小学校园,向国民教育和各极各类学校普及也将成为时代发展必然。中学生课堂开设舞蹈课也是势在必行之举。
素质教育其内容和目标可简单概括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一方针十分明确地将美育纳入到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中来,给予了美育应有的地位。而作为“艺术之母”的舞蹈必将成为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重要方面。开展舞蹈教学是深化美育的有效手段,练习舞蹈不仅能够陶冶中学生良好的品德,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舞蹈,作为重要的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体现着生命的律动,描绘出人类的精神内涵,通过艺术家从生活中提炼加工,精以构思创造出真、善、美的动感舞蹈形象,激发人的情感活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使人在产生愉悦的情感的同时,净化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产生教育的效果。
一、舞蹈的美育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需求的提高,对传统的教育内容,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提出了变革的要求,舞蹈在基础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也逐步显现出来,美国在《20世纪美国教育法》中就明确规定:“舞蹈是基础教育中的‘核心学科’之一”。面对新世纪中国教育已经把“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目标。舞蹈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教育内容,必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材发挥出特殊的作用。
二、舞蹈能够陶冶中学生良好的品德
在基础教育中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内容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符合社会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道德品质,这些内容对于思想在形成期,知识接受能力有限的中小学生来说,仅仅依靠教授、书本宣讲是不够的,这时,舞蹈这种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可以发挥其作用,把社会鼓励的,宣扬的学校的好人好事等道理。通过舞蹈语言进行加工,用美的形象表现出来。而把相反的内容用丑的形象表现,发挥舞蹈语言生动直观的优势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和意识联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三、舞蹈的对中学生的益智作用
舞蹈美育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经常鉴赏和谐的线形结构,能够有效地刺激促进人的视觉感知的健康发展,从而为获得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有力条件。形象思维能力在人的思想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具有从原有的形象创造出新的形象的举一反三的特点。医学界认为在紧张的逻辑思维活动后,进行一些轻松愉快的文娱活动,即可使左脑的大脑皮层得到良好休息,其中,舞蹈作用最为突出。众所周知,舞蹈是以运动人体为传情达意的媒介的视觉艺术。运动的人体无疑是人的直觉力、创造力、想象力最典型的体现。
中学生的舞蹈教育的功能是全面的。是其他科目不可替代,是素质教育所期待的教育形式之一。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舞蹈教育的自身特点,我认为中学舞蹈教育的实施宜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中学生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以舞蹈课为主、团队活动为辅
以舞蹈队活动带动舞蹈课的发展,引起学校、社会对舞蹈教育的重视,舞蹈教育不能是少数舞蹈特长生的“专利”。每一位学生都有感受舞蹈教育独特魅力的权利。舞蹈课的开设可以弥补舞蹈普及教育的缺陷,通过简单,基本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认识自我,学会支配身体,用身体传达自身的优雅气质。学生的潜能是不可预知的,通过舞蹈课的教学可以发掘、选拔具有舞蹈潜能的人才,全面发挥他们的能量,带动更多的学生对舞蹈、对艺术的求知与感受。
2、 学舞蹈课的教学目的以提高素质为主,培养能力为辅
素质教育的手段讲究的是“润物细无声”,艺术教育,它的本质首先是培养人,其次是培养艺术专家。舞蹈课应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为主,不过分强调对学生技术方面的要求。但这并不是说不对学生进行能力方面的培养,在这方面的内容高置应为——“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不要过分要求学生腿踢多高、腰压多软,只在适当的范围内对学生身体的各韧带、肌肉进行延展训练,造就其挺拔、优雅、协调的体态,加强其对身体的支配力,使学生亲身体会人体语言的美妙,尽情展现青年人的活力,着重学生在协调力、创造力及对艺术的感受力方面的训练与提高。加强“非文字化文”方面的素质培养,提高其艺术审美力,学会用评论的眼光欣赏舞蹈作品。
3、 学舞蹈课的教学内容以形体训练为主,民族民间舞、舞蹈名作赏析为辅
舞蹈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舞蹈教育的渐进性与持续性,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实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整体的系统支持,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最大限度的艺术熏陶。由于舞蹈艺术的中介是人体,没有体态的自然美,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条件,所以首先要进行基本形体训练,解决了个别同学因长期不良的动作姿势造成的缩肩驼背等不良体态。在形体课的基础上,增加简单的民族民间舞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动作动律、不同体态中了解我国的各民族特点,给学生带来比书本更为直接、生动的体验与感受,感受各民族民间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特点,感受各民族的人文精神。在具备了一定舞蹈体验的前提下,增加舞蹈作赏析的内容,通过视听刺激,提高其艺术修养。舞蹈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双向活动,创作者“情动而辞发”,欣赏者“披文而入情”,欣赏者要在流动的形象中,在形式感知的同时进入情感体验的状态,从而体会高层次成正比的艺术素质。
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美育方式,它进入中小学校园,向国民教育和各极各类学校普及也将成为时代发展必然。中学生课堂开设舞蹈课也是势在必行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