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4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重视师德建设和教学研究,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群体的整体素质;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制订行之有效的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社会应变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研究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师德;培養;德育课;实习课
  中图分类号:G718;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4-0048-02
  职业院校是专门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教育领域。国家强调,“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高素质技能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强调的是高技能和高素质。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素质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职业技能、职场应变能力、专业创新能力。目前,还存在学而不“致用”、要分数不求素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形势下,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那么,如何加快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呢?
  一、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停留在吃老本的阶段,肩负着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努力达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但要“学会学习”“学会动手”,而且还要了解、熟悉市场,否则他们的“产品”(学生)将不被市场接纳。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断用新知识、新观点、新信息来武装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1. 提高教学教研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营养的肥料
  高素质的教师是善于不断学习的。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就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首先,是思想观念保障,要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研究,提升教育理念,扩大知识面,把握教育规律,形成更全面的具有延伸性知识结构的能力。其次,实施“名师工程”“学科带头人”,倡导“教研进课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科研专题会议、名师一帮一、校内汇报公开课、校外取经问道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三,通过举办“班主任讲坛”“周日开讲”、与兄弟院校的各种交流会议等,让各类有感召力的教师代表或登台演说或坐而论道,新老教师“结队子”,互帮互助,认真备课,反复推敲,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到工厂实践锻炼所学专业技能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自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的能力;掌握最先进的相关职业理念和操作方法的能力。“经师易遇,人师难求”“为时养器、器为时用”,要做教育的有心人,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2. 提高教师动手能力,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肥沃的土壤 高技能的人才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鼓励老师下企业到生产一线参加生产锻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切实提高自己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和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实习,熟悉了解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对应企业、行业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促使他们增加生产实践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和积累实践经验。同时,也对以前所教理论课程有更深一步的理解,有利于他们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当前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丰富教学内容,逐步成为有高超的理论水平和精湛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掌握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返校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修订教学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增强,保证学生与企业有效接轨。并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加大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培训课程比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企业岗前零培训目标,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3. 积极进取的学术研究气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甘甜的雨露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变革,需要提升教师科研能力。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扩大教师眼界,使他们了解外界信息,及时获得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调动和发挥老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倡导教师群体做研究型教师,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积极参加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规划课题,着眼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突出解决学校发展、课程建设、学生管理、教师培训和课堂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助推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助推剂。“树人树木,成人成才”,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肥沃的土壤、营养的肥料和甘甜的雨露。高超的理论水平、精湛实践能力的双师型老师,为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职场应变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学生的成才奠定了有力的基础。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学术能力、善于动脑、勤于实践,定会培养出高素质技能人才,使学生真正走向广阔而丰富的天地,从从容容地去择业、就业、创业。
  二、促进德育创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 要加强德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德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能够保证学生在社会中做一个具备高尚道德品质、有修养的人。一个素质比较高,各方面能力比较强,身心健康的学生走上社会,能够很快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在学习编排和实施上,要创设情境,向学生正面灌输德育知识,明确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怎样做。德育课是学校教育体系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与其他课程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密切协调。要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寓德育于专业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并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提高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社会价值观,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其他文献
唱出《优秀的歌》    在《水点——小水点妖精们》(以下简称《水点》)畅销之前,编辑河本祐里曾在人文系列的出版社工作过,担任非虚构图书和实用图书的责任编辑,做书经验很丰富。在众人当中,岩崎书店(出版社)社长岩崎弘明特别看好河本祐里。他把弥生书房出版的《致爱丽斯忌野清志郎诗集》拿给河本祐里看,河本祐里便把该选题策划邮寄给艺术家事务所。该事务所很感兴趣,同意和岩崎书店(出版社)进行合作。2001年12
"师本课程"是指经由教师的主体作用而形成的课程,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文章对师本课程"莲之韵"的开发进行论述,以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成长.
摘 要: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评价功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在评价中,要注重积极引导,创作精彩一幕;创设情境,创作最美瞬间;张扬个性,创作经典空间,从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关键词:美术课堂;评价功能;创作能力;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3-0075-01  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教学评价已
我国的畅销书排行榜月度差别并不大,看来看去总是那几张熟悉的面孔,因此每当出现新书上榜,总是让人感到莫名的欣喜。    文学:你方唱罢我登场    4月,文学类畅销书榜单出现了7张新面孔,3月上市的《天机III》首次上榜便荣登榜首。继一、二季创下光辉业绩之后,第三季“大空城之夜”带着荣耀和期盼,盛大登场。郭敬明携手年年推出的《N·世界(彩印)》虽跌出前十,但《岛10》在本月入围前五,弥补了前者的遗憾
摘 要:在英语学习中,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关键性因素。从营造富有趣味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主动表达英语;积极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让学生有趣味地交流英语;设置丰富有趣的游戏,让学生有效交流英语;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持续学习英语四个方面,研究趣味教学法在英语课堂的运用。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英语,获得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趣味教学法;语言环境;教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