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成果
1.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将家长帮助子女道德学习与道德成长的互动纳入德育计划,请家长介入学校的德育活动,逐步构建家庭的活动型、开放性德育网络,通过学校、家庭、学生三股力量的参与,形成教育合力,不但优化了学校的德育工作,而且还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下一代的关爱和学校德育的支持。
2.由强制性管理向学生主动的道德需求转化。当前,班主任和政教处的管理主要是一种强制性管理,对违纪学生的道德行为以灌输和惩罚为主,经本课题小组研究认为处罚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特别是对那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学校的纪律没有认同感。学生只有将外在约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求时,产生的行为才是长期的、稳定的。
3.坚持德育渗透和活动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挖掘并充分利用各科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发挥课外活动优势,开展生动、有趣、有益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启迪智力,养育天性、锻炼能力、获得教益,实现德育目标。
4.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注意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多创设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学生自我改进,参与自我管理。
5.学生的思想品德等方面有了普遍提高。7年级学生的文明纪律、思想品德、自主学习、尊重教师有了普遍提高。在我校学生自主学习抽测中,7年级学生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85%,列全校前列。
6.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其素质得到了专家的好评,有多名教师获市教学能手称号。
二、研究影响与效果
1. 教学方式得于创新。通过研究,改变了传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满堂灌、一言堂、老师讲、学生听的封闭性教学方式,构建了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社会生活,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相聯系”的开放性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教师专业素养得于提升。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再是单一、粗暴的、命令式的,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方便也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以上发表,部分老师还应邀参加了新教师岗位培训讲师团,并进行了宣讲。形成《〈日喀则市农村初级中学寄宿制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问卷〉汇编》、《〈日喀则农村初级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调查报告》、《<桑珠孜区一中中学学生心理困惑及转化案例选>案例汇编》、《〈桑珠孜区一中中学德育工作论文选〉论文集》、《〈西藏初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调查及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西藏初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3.学校德育工作得于落实。围绕课题组举办的德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德育活动潜移默化的作用已初现成效,活动在学生当中取得了深远的影响,有的活动已成为校园德育活动的固定项目。很多学生的道德自省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文明纪律、思想品德、自主学习、尊重教师有了普遍提高,大多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我校学生自主学习抽测中,学生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85%,列全校前列。在在首届教育系统足球赛中,我校是唯一一个在开幕式参加表演的,并在球赛中荣获二等奖。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主编,刘惊铎著.道德体验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
3.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朱小蔓:《育德是教育的灵魂,动情是德育的关键》,《道德教育论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将家长帮助子女道德学习与道德成长的互动纳入德育计划,请家长介入学校的德育活动,逐步构建家庭的活动型、开放性德育网络,通过学校、家庭、学生三股力量的参与,形成教育合力,不但优化了学校的德育工作,而且还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下一代的关爱和学校德育的支持。
2.由强制性管理向学生主动的道德需求转化。当前,班主任和政教处的管理主要是一种强制性管理,对违纪学生的道德行为以灌输和惩罚为主,经本课题小组研究认为处罚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特别是对那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学校的纪律没有认同感。学生只有将外在约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求时,产生的行为才是长期的、稳定的。
3.坚持德育渗透和活动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挖掘并充分利用各科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发挥课外活动优势,开展生动、有趣、有益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启迪智力,养育天性、锻炼能力、获得教益,实现德育目标。
4.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注意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多创设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学生自我改进,参与自我管理。
5.学生的思想品德等方面有了普遍提高。7年级学生的文明纪律、思想品德、自主学习、尊重教师有了普遍提高。在我校学生自主学习抽测中,7年级学生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85%,列全校前列。
6.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其素质得到了专家的好评,有多名教师获市教学能手称号。
二、研究影响与效果
1. 教学方式得于创新。通过研究,改变了传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满堂灌、一言堂、老师讲、学生听的封闭性教学方式,构建了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社会生活,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相聯系”的开放性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教师专业素养得于提升。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再是单一、粗暴的、命令式的,教育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方便也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以上发表,部分老师还应邀参加了新教师岗位培训讲师团,并进行了宣讲。形成《〈日喀则市农村初级中学寄宿制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问卷〉汇编》、《〈日喀则农村初级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调查报告》、《<桑珠孜区一中中学学生心理困惑及转化案例选>案例汇编》、《〈桑珠孜区一中中学德育工作论文选〉论文集》、《〈西藏初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调查及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西藏初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3.学校德育工作得于落实。围绕课题组举办的德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德育活动潜移默化的作用已初现成效,活动在学生当中取得了深远的影响,有的活动已成为校园德育活动的固定项目。很多学生的道德自省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文明纪律、思想品德、自主学习、尊重教师有了普遍提高,大多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我校学生自主学习抽测中,学生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85%,列全校前列。在在首届教育系统足球赛中,我校是唯一一个在开幕式参加表演的,并在球赛中荣获二等奖。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主编,刘惊铎著.道德体验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教育研究1999年第6期。
3.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朱小蔓:《育德是教育的灵魂,动情是德育的关键》,《道德教育论丛》,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