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消化道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正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因此,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的密切监测无疑是降低肿瘤的病死率和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
胃肠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方法,但普通胃肠镜常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不少患者因此拒绝检查,延误诊治。无痛苦胃肠镜是指在内镜检查时适当应用镇静剂,使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在无痛苦的过程中完成整个检查。我院自2002年起开展无痛苦胃肠镜术,已完成无痛胃肠镜检查57383例、自控镇痛麻醉(PCA)肠镜检查40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目的分析慢性腹泻患者结肠镜下特点,从内镜表现上寻找慢性腹泻的可能病因,评价结肠镜检查在慢性腹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近年来2449例慢性腹泻患者的内镜结果,作为慢性腹泻组,以同时期行结肠镜检查的2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慢性腹泻患者内镜阴性比例、最常见的内镜下异常、有临床意义的内镜异常。结果慢性腹泻组和对照组结肠镜下器质性病变比例分别为44.1%和41.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去巴黎是我的一个梦想。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终于在2015年的一个偶然的契机下得以实现。令人兴奋的是,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旅行,在法国参加画展竟然是此次旅行的目的。这让我怎能不兴奋呢? 为了这次旅行,各种能够阻挡这次行程的障碍都被我逐一化解,但唯一没有考虑到的就是天气因素。就在北京飞往巴黎的前一天,相约一起去巴黎的其中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询问我在哪里。我告知她自己已经提前抵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了,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手术后的病理特点,评价ESD治疗的有效性、可行性及应用指征。方法收集上海仁济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32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外科组(297例)与ESD组(27例)。应用卡方检验与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依据ESD术前、术后病理评价ESD疗效并评估ESD相对外科手术推广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结果早期胃癌占所有胃癌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办、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承办的“2012中国-厦门隧道内镜技术高峰论坛”于8月18日在厦门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和台湾地区30多位消化内镜专家参加了此次论坛,对隧道内镜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主要相互交流了彼此开展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情况和操作经验。会上统计了国内各医院开展POEM的情况,初步确认至会议时我国已经完成了950例次POEM手术,位居
患者女,55岁,因腹痛腹泻1年到我院内镜中心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检查时患者乙状结肠扭曲明显,进镜后发现距肛门20cm出现一直径约1.0cm的肠穿孔(图1),退镜后将日本OlympusMH-463透明黏膜吸套(透明帽)置于结肠镜头端,然后将两爪金属夹通过钳道后打开钛夹并收于透明帽内,再次进镜,顺利将钛夹送至乙状结肠穿孔处,在透明帽辅助下进行钛夹夹闭穿孔,按上述方法反复操作,共使用6枚钛夹完全夹闭肠穿孔
食管癌是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食管癌分为食管鳞癌和腺癌。前者主要出现于发展中国家,发病与吸烟、饮酒、环境和基因因素有关。后者主要发生于发达国家,其发病与胃食管反流及Barrett食管有关。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每年全世界新增加的30万食管癌患者中,约有一半发生在中国,且多为食管鳞癌,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
消化道穿孔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包括ERCP进镜过程中食管胃肠道穿孔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壶腹部穿孔。一般认为前者应紧急外科手术治疗,后者可先保守治疗并密切观察,
异位胰腺通常被称为迷走胰腺或者副胰腺,是正常胰腺以外孤立的胰腺组织,与正常胰腺之间没有任何解剖和血管父系,具有自身独立的神经支配和血液供应,属于一种先天性疾病。近年米,超声内镜得到迅速发展,其能清楚地区分胃肠道腔壁的符层结构,同时可以清楚地显示临近组织或器官的结构,埘卜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型病变检查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胃异位胰腺经超声内镜榆查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