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价值观念的学科,在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这门学科的枯燥性以及教师采用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使得学生对这门学科提不起兴趣,“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现象严重。而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教师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指明了道路。基于此,本文以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为依据,针对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课堂导入;教学内容;课后延伸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案例和现象,在生活中发现教材中的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拉近学生生活与学科知识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为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摒弃传统单一、固化的授课模式,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和风采。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的生活化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举措。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是案例,以及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导入新课知识,能够摆脱单调文字讲解式开场白带来的枯燥感,将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快速聚焦到课堂中来,实现课下闲散状态与课上集中状态的转变。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从课堂导入环节入手,注重生活化素材的引用,以此来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例如,以“生命可以永恒吗”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环节为学生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片段,即妖怪要吃唐僧的肉以求得长生不老,并引发学生思考: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生命是永恒的吗?然后,为学生播放一段人的外貌、体态从出生逐渐变老的视频,使学生认识到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和规律,生命也无法无限度地延伸下去,是有限度的,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生命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之后,再引入相关教学内容,开始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便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如此一来,通过对课堂导入进行生活化的设置,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条不紊地进展下去。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促进学生理解记忆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体现在教材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案例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是对实际生活的真实反映和刻画。为此,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将学生熟知且感兴趣的生活化现象、事件或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将教材内容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好地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进行“遵守规则”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时,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规则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规则在规范人们生产、生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围绕“生活中的规则”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规则有哪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规则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超市购物时,要遵循超市的规则;过马路时,要遵循交通规则;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工具出门时,也要遵守相应的规则。之后,再向学生展示一些违背规则而造成混乱的局面,使学生对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如此一来,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创编和设计,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添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改进和提升。
三、课后延伸生活化——提升学生政治素养
新课标中指出,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師应摒弃以往以做书面作业为主的课后复习形式,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社会大课堂中深刻理解并感知所学知识,从而不断深化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实用性和教育意义充分凸现出来。
例如,完成“敬畏生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后,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意义所在,树立起爱护、敬畏生命的意识,教师可以在课下组织学生到革命先烈博物馆或是抗震纪念馆参观,向学生讲述这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让学生认识到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而付出自己珍贵生命的优秀品质,从而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如此一来,通过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摆脱了课堂教学带来的枯燥感,增强了学生的切身体会,更好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生活化教学作为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爱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为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丁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导学,2017.
[2]陈应兴.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速读(上旬),2017.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课堂导入;教学内容;课后延伸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案例和现象,在生活中发现教材中的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拉近学生生活与学科知识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为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摒弃传统单一、固化的授课模式,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和风采。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的生活化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举措。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是案例,以及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导入新课知识,能够摆脱单调文字讲解式开场白带来的枯燥感,将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快速聚焦到课堂中来,实现课下闲散状态与课上集中状态的转变。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从课堂导入环节入手,注重生活化素材的引用,以此来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例如,以“生命可以永恒吗”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环节为学生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片段,即妖怪要吃唐僧的肉以求得长生不老,并引发学生思考: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生命是永恒的吗?然后,为学生播放一段人的外貌、体态从出生逐渐变老的视频,使学生认识到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和规律,生命也无法无限度地延伸下去,是有限度的,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生命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之后,再引入相关教学内容,开始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便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如此一来,通过对课堂导入进行生活化的设置,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条不紊地进展下去。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促进学生理解记忆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体现在教材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案例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是对实际生活的真实反映和刻画。为此,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将学生熟知且感兴趣的生活化现象、事件或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将教材内容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好地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进行“遵守规则”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时,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规则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规则在规范人们生产、生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围绕“生活中的规则”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规则有哪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规则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超市购物时,要遵循超市的规则;过马路时,要遵循交通规则;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工具出门时,也要遵守相应的规则。之后,再向学生展示一些违背规则而造成混乱的局面,使学生对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如此一来,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创编和设计,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添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改进和提升。
三、课后延伸生活化——提升学生政治素养
新课标中指出,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師应摒弃以往以做书面作业为主的课后复习形式,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社会大课堂中深刻理解并感知所学知识,从而不断深化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实用性和教育意义充分凸现出来。
例如,完成“敬畏生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后,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意义所在,树立起爱护、敬畏生命的意识,教师可以在课下组织学生到革命先烈博物馆或是抗震纪念馆参观,向学生讲述这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让学生认识到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而付出自己珍贵生命的优秀品质,从而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如此一来,通过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摆脱了课堂教学带来的枯燥感,增强了学生的切身体会,更好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生活化教学作为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爱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为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丁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导学,2017.
[2]陈应兴.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速读(上旬),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