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来源 :大众科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价值观念的学科,在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这门学科的枯燥性以及教师采用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使得学生对这门学科提不起兴趣,“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现象严重。而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教师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指明了道路。基于此,本文以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为依据,针对相关内容进行阐述,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课堂导入;教学内容;课后延伸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案例和现象,在生活中发现教材中的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拉近学生生活与学科知识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为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摒弃传统单一、固化的授课模式,使道德与法治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和风采。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的生活化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举措。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是案例,以及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导入新课知识,能够摆脱单调文字讲解式开场白带来的枯燥感,将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快速聚焦到课堂中来,实现课下闲散状态与课上集中状态的转变。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从课堂导入环节入手,注重生活化素材的引用,以此来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例如,以“生命可以永恒吗”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环节为学生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中的片段,即妖怪要吃唐僧的肉以求得长生不老,并引发学生思考: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生命是永恒的吗?然后,为学生播放一段人的外貌、体态从出生逐渐变老的视频,使学生认识到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和规律,生命也无法无限度地延伸下去,是有限度的,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生命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之后,再引入相关教学内容,开始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便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如此一来,通过对课堂导入进行生活化的设置,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条不紊地进展下去。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促进学生理解记忆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体现在教材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案例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是对实际生活的真实反映和刻画。为此,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将学生熟知且感兴趣的生活化现象、事件或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将教材内容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好地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进行“遵守规则”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时,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规则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规则在规范人们生产、生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围绕“生活中的规则”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规则有哪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规则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超市购物时,要遵循超市的规则;过马路时,要遵循交通规则;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工具出门时,也要遵守相应的规则。之后,再向学生展示一些违背规则而造成混乱的局面,使学生对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如此一来,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创编和设计,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添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改进和提升。
  三、课后延伸生活化——提升学生政治素养
  新课标中指出,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践,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師应摒弃以往以做书面作业为主的课后复习形式,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社会大课堂中深刻理解并感知所学知识,从而不断深化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实用性和教育意义充分凸现出来。
  例如,完成“敬畏生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后,为了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意义所在,树立起爱护、敬畏生命的意识,教师可以在课下组织学生到革命先烈博物馆或是抗震纪念馆参观,向学生讲述这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让学生认识到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而付出自己珍贵生命的优秀品质,从而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如此一来,通过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摆脱了课堂教学带来的枯燥感,增强了学生的切身体会,更好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生活化教学作为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爱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为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丁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导学,2017.
  [2]陈应兴.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速读(上旬),2017.
其他文献
摘 要:“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一个人心灵的写照,恰到好处的一次谈话,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特别是现在职教中心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和习惯不好的少年,不善言谈,不爱与人交流。作为班主人就应该主动与这些学生们沟通,用美妙的声音去打开他们尘封的心灵。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语言交流艺术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找学生谈话前,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思考谈话的方式,
期刊
摘 要:很多人以为,赏识教育就是所谓的“鼓励+表扬”。但实际上,这并非赏识教育的本意。赏识教育的实质其实是要通过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来对孩子的正面行为进行有效强化,同时,针对孩子的正面行为过程,赏识教育也要进行赏识,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与学习动力。而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赏识教育要创造相应环境来加强孩子的学习感受和心理体验,并对其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赏识教育;实施方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活动,其有效性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并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问题时应以是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主要依据,不断加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提问  经相关调查发现,现如今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普遍出现以下几个问题,如:“学生表达不够通顺,问题内容形式过于单调、内容缺乏趣味性、提问方式过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作为新课改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评判学生是否具备社会所要求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转变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做为导向目标落到实处,真正的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抽象的、具有较强逻辑思维的基础学科,在高中阶段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建立较强的联系,而且对其他学科的
期刊
摘 要:美术学科是小学阶段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美术教师要真正的重视起美术课堂的教学,不断的以提升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目标,有效的推进小学美术课堂教育教学的改革,进一步的对美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瓶颈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不断的促进学生美术学科素养的培养。本文将就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随时“一带一路”地持续推进,英语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英语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英语阅读能力作为英语学科的核心能力之,在英语教学设计当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须从英语语法、阅读积累、实践运用三个阶段来完成,让学生通过英语阅读学习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语用能力。以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语用能力为中心,本文将从“夯实基础”,注重语法训练;“搬砖砌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迈进,怎样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成为了每个物理教师都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围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取怎样的有效策略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广大一线初中物理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演示实验;科学探究  新课程强调: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综
期刊
摘 要:不难理解,“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从实际情况来看,新课标更加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正是由于这一理念,所以体现出了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因此,本文将谈一谈应该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开展参与式教学。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简单来说,参与式教学法主要是指由全体师生共同建立热烈、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大部分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
期刊
摘 要: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各学科教师要肩负起德育重任,以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体育学科本身就具备德育功能,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如果教师能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可以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渗透;渗透对策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实现德育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
期刊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用“体验、认识、感悟”等过程性目标动词来刻画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的迫切性。  关键词:活动;体验;实践  活动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生命,是学生知识习成和技能掌握的最有效方式。《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把基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