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三重逻辑

来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shua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提升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效能.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是新时代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是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必要条件.当前专业课教师存在着课程思政意识淡薄、思政教学方法传统、思政情境创设单一、思政课程协同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增设课程思政情境、丰富课程思政方法、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等措施来提升其课程思政能力.
其他文献
氧化锌阀片因为具有优良的非线性而被广泛应用过电压保护装置,然而工程实践表明,过电压保护器常因个别氧化锌阀片能量不足、均能性差的问题而烧毁甚至爆炸,给电力系统运行造成危害,有鉴于此,提出了一种用于过电压保护器的高能氧化锌阀片的均能选片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ZnO阵列的阀片均能模型,并定义了均能系数指标,以衡量单个阀片承当能量的均衡性;接着,构建了ZnO配片优化模型,提出采用NSGA-Ⅲ算法进行求解,并提出优化流程,最后,通过实际配片需求对方法加以验证.本研究成果可为用于过电压保护器的ZnO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GIS变电站采用架空电缆混联进线时,波过程更加复杂,需分析其侵入波过电压特性.采用ATP-EMTP软件,搭建了220 kV GIS变电站的110 kV侧电气模型与混联进线模型,对比了直击雷下架空进线与混联进线的侵入波过电压差异,分析了混联进线各因素的影响.GIS变电站采用混联进线时,地线终止于电缆终端塔,会增强过电压幅值;当电缆线路较短时,电缆对过电压的衰减程度较弱,会造成混联进线的过电压幅值高于架空进线.雷击电缆终端塔时,混联线路电缆首端避雷器难以充分动作,当电缆较短时,无法有效保护GIS入口.短电缆混
随着综合能源走廊修建,电力架空线与油气管道交叉跨越情形时有发生,电力架空线在雷电袭击时会影响周围的埋地油气管道,此种情况下雷电冲击安全防护措施研究极为重要.本研究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对混凝土桩基加设人工接地体方案进行建模计算,分析了土壤电阻率、外延接地体长度对管道电位的影响,对比了人工接地体与混凝土桩基钢筋导体的散流作用.针对杆塔水平与垂直方向接地体“引流”对临近管道电位的影响,提出了管道临近处杆塔接地网散流优化方案,并分析了杆塔接地网散流结构优化前后临近管道过电压的防护效
直流系统避雷器组伏安特性的差异会使电流分配不均,伏安特性较差的避雷器加速老化,甚至被击穿,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氧化锌阀片均能配组能够有效减小各避雷器柱的伏安特性差异,缓解电流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提高避雷器组保护性能.提出了基于正态分布规律的氧化锌阀片均能配组方法,将能量吸收差异最大的两柱避雷器中吸能差异最大的电阻片对调,并多次迭代,实现避雷器组各避雷器柱的电流不均匀系数最小.通过对64柱每柱54片氧化锌阀片进行配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正态分布规律的氧化锌阀片均能配组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小避雷器组的电流不均匀系数
雷电是威胁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开展新建输电线路雷击风险评估及差异化防雷配置对线路投运后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改进的雷击跳闸率计算方法,综合考虑建弧率、实际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特性、雷电入射角、地面倾角、多导体相互屏蔽及线路周围树木等因素的影响,对广州某500 kV新建线路段开展了逐塔雷击风险评估及防雷措施配置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评估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输电线路防雷评估的准确性,可有效用于新建线路和在运线路的雷击风险评估,选取绕击防护措施时,线路避雷器的防护效果显著优于加强绝缘水平.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本文基于社会符号学翻译标准,选取《诗经》中《相鼠》这首诗歌,对其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读,对比分析两个译文中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的转换情况,旨在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提供一些建议,从而有益于中国古典文化能够更准确地向世界传播.
王船山通过己物之辨批判明朝晚期的空谈心性之风,打通了思想的界限.他把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关系看成是内在的、本质的和构成性的,具有循环的生态性、内在他者性、工夫实践性等多重意蕴.他的循环转化思想与生态哲学中生命系统的循环性不谋而合,他的阴阳二气的交感思想与黑格尔相互承认的思想构成对话,他对圣人成德工夫实践的追溯是对儒家修己治人之学的重构与深思.所有这些都与“晚明”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和社会氛围有关.船山通过追溯原初儒家的价值立场与生活方式来回应时代的问题,借鉴易学中“气”的阴阳动静之理,理清了儒家与
在对语文课程性质特别是其根本性质的分析与认识问题上,学术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与主张,如纯粹人文性质观、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性质观、言语性质观、文化性质观、工具性质观等.对于这些观点与主张,我们可从何种性质观更有利于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角度来认识.综合来看,纯粹人文性质观、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性质观、言语性质观、文化性质观等观点与主张大都易于导致语文课程目标的泛化或虚化、挪移或偏移,而工具性质观却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现.同时,在肯定工具性为语文课程根本性质的基础上,我们也要看到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现代汉语中“死”和“活”虽是对反义词,却存在着功能上的不对称.“死”“活”无论是用在动态助词、趋向动词、名词的前面,还是在谓语前面作状语,在动词后面作补语,或者是重叠充当句法成分,都有着不对称的地方.这种不对称现象主要是由词义的演变、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以及人的认知特点等造成的.
《二十四诗品》中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如畸人、幽人、高人、悲人、佳士等.这些人物形象或昭示司空图避世隐居的生活情景,或暗示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悲观绝望,或表达他对超越人世劫难、寻求精神解脱的渴望,或彰显他对道家老庄虚静恬淡、超尘拔俗的情操和理想人格的追求.这些形象不仅受儒道文化影响,颇为符合诗歌的本质,而且与诗歌形象自身的建构有关.以几个重要人物形象为代表,揭示人物形象内涵,分析多元人物形象的成因,以厘清《二十四诗品》与儒道思想的关系,使读者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二十四诗品》的思想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