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数学活动中,幼儿所能接受的数学知识着实很有限的,然而在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所着意启迪的思维能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长期积极的效应。我们过去侧重在数学知识的准备,忽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这对孩子的后续学习不利,因此在大班的数学活动中不能只关注幼儿的数字运算,而应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因此,幼儿教师应重视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活动;幼儿思维;生活实例;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23-02
在幼儿数学活动中,幼儿所能接受的数学知识着实很有限的,然而在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所着意启迪的思维能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长期积极的效应。我们过去侧重在数学知识的准备,忽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这对孩子的后续学习不利,因此在大班的数学活动中不能只关注幼儿的数字运算,而应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因此,幼儿教师应重视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创造性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亲手感知、亲自体验,自我探索,在头脑中构建知识,在实践中发挥思维的创造性。
一、巧用生活实例,唤起幼儿的想象
英国物理学家铎尔说过:“有了精确的实验和观察作为研究的依据,想象就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这句话说明了想象与科学创造的关系。一切创造性活动离开了想象就无法实现。因此,在活动中唤起幼儿的想象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创造性活动“图形娃娃变魔术”,让幼儿按图形的形状为依据进行想象添画,并将每个图形添画成不一样的物品:有的幼儿将圆形添画成娃娃的脸、汽车轮子、眼睛等;把正方形添画成电视机、房子、手帕等;把三角形添画成雨伞、树、灯、围巾等等。在实践探索中,幼儿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活动,即加深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促进了幼儿想象及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引导幼儿多角度操作,启发幼儿探索的思维
教师为幼儿提供多角度的操作材料,启发幼儿主动探索,找出操作材料的不同特征,然后按材料特征上的不同进行操作,这也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中班分类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日用品,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各种日用品的不同特征及用途,启发幼儿按到的不同点进行分类:如按功能屬性分时,幼儿将积木、布娃娃归成一类(玩具类);按物品用途分时,将铅笔尺子、书归为一类(学习用具);按事物的把手和手套、脚和袜子归在一起等。
三、进行操作比较,提升幼儿思维的发展
操作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两组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的一种操作方法。比较是思维的一个过程,是对物体之间在某些属性上建立关系的过程。操作比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等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如:认识“四边形”,教师提供给每位幼儿印好的三个图形(方形、长方形、梯形),让幼儿给图形的一条边描一种颜色,并点数每个图形有几条边,再用点子在图形中间表示出边的数量。幼儿在这三个图形中间都是画四个点子,就意识到了四边形的共同特征;接着组织幼儿,进行分析归纳:“这三个图形的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幼儿结合自己的感知体验,很快发现:“这三个图形都有四条边。”最后教师引导概括:“它们都是四边形,四边形都有四条边。”这样,幼儿通过操作比较,发现图形的共同特征,既有利于幼儿形成新知识经验,又能进一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引导知识的迁移,挖掘思维的深度。
幼儿认识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我们要让幼儿把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就是说,要把静态的、平面的知识,变成一种动态的、立体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的认知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一方面,把这一类数学问题迁移到另一类数学问题。如比较皮球、乒乓球、玻璃球之间存在着传递关系,皮球大于乒乓球,乒乓球大于玻璃球,那么,皮球一定大于玻璃球,迁移到数之间的关系,3大于2大于1,那么3大于1;另一方面,从数学问题迁移到生活中的问题:妞妞家比力力家离幼儿园远,力力家比玲玲家离幼儿园远,那么妞妞家一定比玲玲家离幼儿园远。
五、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因素。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如:教幼儿学习三者以上的测量或比较时,用笔测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从杯子比笔矮,瓶子比笔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等给幼儿自己思考的时空,才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在发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吸收和借鉴国外教学方法的优点,取长补短。
六、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提供操作材料的多变性
操作材料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幼儿动作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动作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因此我供给他们多变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在操作中进行多变的探索。如:在计算区,摆放许多颜色、大小、形状、厚薄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摆出多种有规律的几何图形接龙。有的按大小规律去摆,有的按颜色规律去摆,有的按数量规律去摆,有的按图形顺序去摆。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敏捷,更富有创造性。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前苏联革命家、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从激发幼儿兴趣入手,把握住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帮助幼儿建立数学知识结构间的联系,通过灵活多样的体验活动,扩大幼儿的思维角度,唤起幼儿的想象,才能激发创造性的思维的火花,为幼儿插上创造的翅膀。
【关键词】数学活动;幼儿思维;生活实例;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23-02
在幼儿数学活动中,幼儿所能接受的数学知识着实很有限的,然而在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所着意启迪的思维能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长期积极的效应。我们过去侧重在数学知识的准备,忽视思维能力的训练,这对孩子的后续学习不利,因此在大班的数学活动中不能只关注幼儿的数字运算,而应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因此,幼儿教师应重视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创造性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亲手感知、亲自体验,自我探索,在头脑中构建知识,在实践中发挥思维的创造性。
一、巧用生活实例,唤起幼儿的想象
英国物理学家铎尔说过:“有了精确的实验和观察作为研究的依据,想象就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这句话说明了想象与科学创造的关系。一切创造性活动离开了想象就无法实现。因此,在活动中唤起幼儿的想象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创造性活动“图形娃娃变魔术”,让幼儿按图形的形状为依据进行想象添画,并将每个图形添画成不一样的物品:有的幼儿将圆形添画成娃娃的脸、汽车轮子、眼睛等;把正方形添画成电视机、房子、手帕等;把三角形添画成雨伞、树、灯、围巾等等。在实践探索中,幼儿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活动,即加深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促进了幼儿想象及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引导幼儿多角度操作,启发幼儿探索的思维
教师为幼儿提供多角度的操作材料,启发幼儿主动探索,找出操作材料的不同特征,然后按材料特征上的不同进行操作,这也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中班分类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日用品,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各种日用品的不同特征及用途,启发幼儿按到的不同点进行分类:如按功能屬性分时,幼儿将积木、布娃娃归成一类(玩具类);按物品用途分时,将铅笔尺子、书归为一类(学习用具);按事物的把手和手套、脚和袜子归在一起等。
三、进行操作比较,提升幼儿思维的发展
操作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两组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的一种操作方法。比较是思维的一个过程,是对物体之间在某些属性上建立关系的过程。操作比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等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如:认识“四边形”,教师提供给每位幼儿印好的三个图形(方形、长方形、梯形),让幼儿给图形的一条边描一种颜色,并点数每个图形有几条边,再用点子在图形中间表示出边的数量。幼儿在这三个图形中间都是画四个点子,就意识到了四边形的共同特征;接着组织幼儿,进行分析归纳:“这三个图形的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幼儿结合自己的感知体验,很快发现:“这三个图形都有四条边。”最后教师引导概括:“它们都是四边形,四边形都有四条边。”这样,幼儿通过操作比较,发现图形的共同特征,既有利于幼儿形成新知识经验,又能进一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引导知识的迁移,挖掘思维的深度。
幼儿认识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我们要让幼儿把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就是说,要把静态的、平面的知识,变成一种动态的、立体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的认知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一方面,把这一类数学问题迁移到另一类数学问题。如比较皮球、乒乓球、玻璃球之间存在着传递关系,皮球大于乒乓球,乒乓球大于玻璃球,那么,皮球一定大于玻璃球,迁移到数之间的关系,3大于2大于1,那么3大于1;另一方面,从数学问题迁移到生活中的问题:妞妞家比力力家离幼儿园远,力力家比玲玲家离幼儿园远,那么妞妞家一定比玲玲家离幼儿园远。
五、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因素。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如:教幼儿学习三者以上的测量或比较时,用笔测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从杯子比笔矮,瓶子比笔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等给幼儿自己思考的时空,才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在发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吸收和借鉴国外教学方法的优点,取长补短。
六、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提供操作材料的多变性
操作材料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幼儿动作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动作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因此我供给他们多变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在操作中进行多变的探索。如:在计算区,摆放许多颜色、大小、形状、厚薄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摆出多种有规律的几何图形接龙。有的按大小规律去摆,有的按颜色规律去摆,有的按数量规律去摆,有的按图形顺序去摆。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敏捷,更富有创造性。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前苏联革命家、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从激发幼儿兴趣入手,把握住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帮助幼儿建立数学知识结构间的联系,通过灵活多样的体验活动,扩大幼儿的思维角度,唤起幼儿的想象,才能激发创造性的思维的火花,为幼儿插上创造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