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的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观念也越来越在高校课程教育中被得到重视,本文就以《规范汉字书写》专业课程与思政隐性教育融合为着力点,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对高校专业课程进行了概念分析和系统构建,并从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找到课程思政与具体专业课程的最佳融合方式,为进一步实践课程思政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课程思政;汉字书写;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8-0091-02
思政进课程的提出,不仅仅是在高校中对于国家的政策和方针的宣传,而且也是明确我们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中意识形态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下社会主义人才的关键。高等教育发展的定位和目标也决定了当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因为大学的育人目的,在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志和情感,这也就是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从而也就有了该提法和要求,而通识教育的功能就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来开化学生心智、陶冶审美情操和培养健全人格,从而来开展的全面的素质教育。
规范汉字书写课程,是一门基本的技能训练课程。作为思政课程的背景下,高校的课程改革与发展,通识课程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很大程度上仅仅体现在公共课之上,忽视了与专业课程的结合,规范汉字书写训练课程作为师范专业课程来说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同时也能够较好的贯穿在思政课程发展的过程当中去。
一、课程的开展现状
《规范汉字书写训练》课程是师范类专业高校普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因各高校课程性质、要求或目标不同,课程名称或许有所不同,或称“硬笔书法”或“汉字书写”。其内容包括硬笔字训练、粉笔字训练甚至包含毛笔字训练,故有的高校简称《规范汉字书写书训练》为“两笔字”或“三笔字”。它属于硬笔书法的范畴,在书体选择上也多以简体字楷书为主,授课对象主要为大多数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例如秘书学等多个专业。
本课程的定位在于使师范类专业学生了解硬笔书法艺术的特征和规律,掌握硬笔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的日常应用书写达到规范、整洁、美观和流利,从而练就一手过硬的楷书基本功。但是对于师范生的培养目标而言,该课程的开展除了基本功的技能训练外,更要提升到培养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深入进行综合素质教育。
二、“课程思政”隐性教育与该课程的融合点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思政课程”作为高校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不可缺,而作为“课程思政”融合专业课程也是至关重要。思政融入课程,即是通过科学地分解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课程,进而全面地培养学生在专业能力和技能方面挖掘所蕴含的思政热点和元素。同时也是在立足于育人为目标的基础上,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素养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与各类专业课程,从而来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那么《规范汉字书写训练》课程作为实践技能课程,我认为相对较好地能和思政教育融合起来。
《规范汉字书写》课程,主要内容就是汉字,作为汉字本身而言,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其地位可以说是主体的文化根系。中国的汉字书写,可以说不仅仅代表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是异于其他任何国家而更具有艺术表现性的文字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字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书体上从篆隶演变到楷行草,书写方式上从毛笔发展到现在的铅笔、钢笔等。作为书体而言,秦篆汉隶都可以说是秦汉时代的规范汉字,作为今人而言,规范汉字就是我们当今时代通用的简体文字,可以说属于硬笔书法范畴。作为硬笔书法同样可以上升到书法艺术的角度去研究和探讨。
当今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早已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书写方式,通过纸张为媒介的书写也是逐渐被被忽视,当下教育部门对于书法教育也是较以往更加重视起来,但是书法在中小学乃至高校的普及还远远不够。书法艺术的普及同时,也包括中小学以及高校规范汉字书写相关课程的重视和推广,那么我们在书写汉字的本质上,不仅仅停留在书写汉字的本身,而更重要的是书写汉字的意义。汉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中的经典文化就是我们当代人所该去挖掘的,作为高校的书法相关的教育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教育部印发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①在当下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挖掘和传承经典文化,就是在当下教育教学中所要做的,在课程思政这一背景下,普及和改革高校规范汉字书写课程也是就弘扬和传承书法艺术,同样也是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的體现,因为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也是我们建设文化事业的根底,从而才能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三、课程改革的举措和实践路径
《规范汉字书写》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技能课,课程在改革过程中,结合该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对应相应的思政教学内容融入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其灵活运用到教学当中去,教学效果相对较好。作为该课程的改革举措和实践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注重教学内容的引导。在教育教学中,本着育人的目的, 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②作为实践技能课,通过融合德育、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来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引导作用。规范汉字书写训练的主体是汉字,基础训练环节是以汉字基本笔画笔法、字形结构为主。而在临摹和创作阶段就要考虑通篇的章法和创作的内容主题了,作为规范汉字书写可以理解为硬笔楷书的书写,需要通过对名家字帖的临摹继而再到自主的主题创作。那么,在学生创作书写作品中,就可以丰富其创作内容,结合思政进课程,以爱国主义诗词、名人励志名言和文集的选抄为书写对象。在书写过程中,不仅仅体现的是书写汉字本身,而同样也是对于经典爱国主义诗词的理解和认知,侧面了解家国情怀,了解爱国主义诗人的内心世界,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行引导,从而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人格,同时更重要的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和培养。
【关键词】 课程思政;汉字书写;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8-0091-02
思政进课程的提出,不仅仅是在高校中对于国家的政策和方针的宣传,而且也是明确我们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中意识形态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下社会主义人才的关键。高等教育发展的定位和目标也决定了当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因为大学的育人目的,在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志和情感,这也就是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从而也就有了该提法和要求,而通识教育的功能就旨在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来开化学生心智、陶冶审美情操和培养健全人格,从而来开展的全面的素质教育。
规范汉字书写课程,是一门基本的技能训练课程。作为思政课程的背景下,高校的课程改革与发展,通识课程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很大程度上仅仅体现在公共课之上,忽视了与专业课程的结合,规范汉字书写训练课程作为师范专业课程来说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同时也能够较好的贯穿在思政课程发展的过程当中去。
一、课程的开展现状
《规范汉字书写训练》课程是师范类专业高校普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因各高校课程性质、要求或目标不同,课程名称或许有所不同,或称“硬笔书法”或“汉字书写”。其内容包括硬笔字训练、粉笔字训练甚至包含毛笔字训练,故有的高校简称《规范汉字书写书训练》为“两笔字”或“三笔字”。它属于硬笔书法的范畴,在书体选择上也多以简体字楷书为主,授课对象主要为大多数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例如秘书学等多个专业。
本课程的定位在于使师范类专业学生了解硬笔书法艺术的特征和规律,掌握硬笔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提高书写水平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的日常应用书写达到规范、整洁、美观和流利,从而练就一手过硬的楷书基本功。但是对于师范生的培养目标而言,该课程的开展除了基本功的技能训练外,更要提升到培养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深入进行综合素质教育。
二、“课程思政”隐性教育与该课程的融合点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思政课程”作为高校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不可缺,而作为“课程思政”融合专业课程也是至关重要。思政融入课程,即是通过科学地分解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课程,进而全面地培养学生在专业能力和技能方面挖掘所蕴含的思政热点和元素。同时也是在立足于育人为目标的基础上,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素养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与各类专业课程,从而来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那么《规范汉字书写训练》课程作为实践技能课程,我认为相对较好地能和思政教育融合起来。
《规范汉字书写》课程,主要内容就是汉字,作为汉字本身而言,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其地位可以说是主体的文化根系。中国的汉字书写,可以说不仅仅代表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是异于其他任何国家而更具有艺术表现性的文字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汉字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书体上从篆隶演变到楷行草,书写方式上从毛笔发展到现在的铅笔、钢笔等。作为书体而言,秦篆汉隶都可以说是秦汉时代的规范汉字,作为今人而言,规范汉字就是我们当今时代通用的简体文字,可以说属于硬笔书法范畴。作为硬笔书法同样可以上升到书法艺术的角度去研究和探讨。
当今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早已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书写方式,通过纸张为媒介的书写也是逐渐被被忽视,当下教育部门对于书法教育也是较以往更加重视起来,但是书法在中小学乃至高校的普及还远远不够。书法艺术的普及同时,也包括中小学以及高校规范汉字书写相关课程的重视和推广,那么我们在书写汉字的本质上,不仅仅停留在书写汉字的本身,而更重要的是书写汉字的意义。汉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中的经典文化就是我们当代人所该去挖掘的,作为高校的书法相关的教育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教育部印发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①在当下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挖掘和传承经典文化,就是在当下教育教学中所要做的,在课程思政这一背景下,普及和改革高校规范汉字书写课程也是就弘扬和传承书法艺术,同样也是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的體现,因为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也是我们建设文化事业的根底,从而才能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三、课程改革的举措和实践路径
《规范汉字书写》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技能课,课程在改革过程中,结合该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对应相应的思政教学内容融入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其灵活运用到教学当中去,教学效果相对较好。作为该课程的改革举措和实践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注重教学内容的引导。在教育教学中,本着育人的目的, 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②作为实践技能课,通过融合德育、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来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引导作用。规范汉字书写训练的主体是汉字,基础训练环节是以汉字基本笔画笔法、字形结构为主。而在临摹和创作阶段就要考虑通篇的章法和创作的内容主题了,作为规范汉字书写可以理解为硬笔楷书的书写,需要通过对名家字帖的临摹继而再到自主的主题创作。那么,在学生创作书写作品中,就可以丰富其创作内容,结合思政进课程,以爱国主义诗词、名人励志名言和文集的选抄为书写对象。在书写过程中,不仅仅体现的是书写汉字本身,而同样也是对于经典爱国主义诗词的理解和认知,侧面了解家国情怀,了解爱国主义诗人的内心世界,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进行引导,从而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人格,同时更重要的也是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