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少年时代,故乡鱼虫鸟兽很多,仅在山路上徜徉观察,就能领略许多野趣,令你兴致盎然,俨然在阅读一部精彩的童话。
大雨过后,雨水顺路而流,在低洼处淤下一些细沙,蚁狮捷足先登,在上面弄出漏斗状的小窝儿,这是它精心设置的陷阱。它就潜伏在下面,专等蚂蚁或其他小虫儿落入圈套,一旦猎物中计,便暗自窃喜,将其猎获。自古以来,蚁狮家族就是依靠这种“请君入瓮”的狩猎方式繁衍生息。你若想见其尊容,可用草茎拨开“漏斗”下端,它便暴露无遗。它不足豆粒大,头顶上有两只触角,那便是它的武器。蚁狮不会前行,只能蠕动屁股向后退,要是把它置于掌中,会弄得你怪痒痒的,人们还为它编了一则谜语——头顶双叉六条腿儿,东西不大会闹鬼儿。
还有一种昆虫,长不盈寸,浑身油光光的,乡亲们管它叫“小油匠”。它在山野甚觉寂寞,见有人来,喜出望外,落在你面前定定地端详你,见你走近,再飞一程。它有些憨诚,很容易被捉住,但尾部极滑,捏不牢实,自会抽身逃脱。它不计前嫌,依旧在前面恭候你。
有一种甲虫,大如蚕豆,不知它的尊姓大名,颈红背绿,佐以金黄,让人联想到刚过门的俊俏少妇,故称之为“媳妇”。它嫌“生在深山人未识”,见你前来,便在前面落定,含情脉脉地与你对视,你不走,它也不飞,索性让你大饱眼福。如此这般,待你意兴阑珊,方知趣地离去。
“翻身虫”也是一种甲虫,形如葵花籽。你想戏弄它,可将它仰面放倒,它就会首尾一屈,嘎巴一声,竟然平地跃起,旋即转身,要是再将它摁住,它会故伎重演,确实身手不凡。
“磕头虫”一向谨小慎微,胆小怕事,一旦被人攥住后腿,便以前腿作揖,连连磕头求饶,样子好滑稽。
蜣螂终生与牛粪打交道,是出名的“清道夫”。蜣螂夫妇在清理路上的牛粪时,总是将粪球做得圆圆的,这样搬运起来极为省力。滚动时,一个撅着屁股用后腿蹬,另一个则直立身子用前腿往怀里扒,若遇上坡,自然吃力,下坡时,双双抱定粪球,借惯性滚出老远,节省好多气力。你若想捉弄它们,可趁其小憩,将粪球滚到一边,它俩等体力恢复,却见粪球不翼而飞,不免顿生疑窦,刚才明明在这里,怎么转眼不见了,究竟是咋回事?于是分头在原地苦苦寻找。你再将粪球滚回原处,它俩见粪球失而复得,好生欢喜,赶忙滚动。小读者们可能不晓得,粪球里可是大有奥妙哩。蜣螂把卵藏在粪球里,冬天再冷,也冻不坏的。蜣螂就是靠这种方式传宗接代,粪球可说是蜣螂孩子的襁褓呢。还有一种比蜣螂大得多的甲虫,有点像“独角仙”,浑身乌黑,头顶有怪怪的犄角,如同剑戟,同类格斗,犄角相抵,咔嚓有声,好不威武,乡亲们称之为“把门将军”。
蜥蜴在山路上举目可见。它们不怕人,见了你先是打个愣怔,很友好地望着你,然后为你让路。有时农活撵人,需在山里吃饭,届时,有些蜥蜴嗅味而来,在食者身边转悠,倘若扔点食物给它们,它们大喜过望,竞相品尝。栽地瓜秧时,有的老是缠人,要是把它埋在秧窝里,自会挣扎着爬出来。
在山路上时常碰见小花蛇,它天生怕人,见有人来,赶紧逃窜。有一次,我发现了一条“白带子蛇”,故意撵它,它慌不择路,居然爬上路边一棵海棠树,我赶上前寻找了许久,怎么也没找到它,当我站在高处察看,见它趴在树梢的叶子上面。这家伙真乖!我并非要加害于它,只不過想逗它玩玩而已,见此情状,便适可而止,弃树而去。
山路上的蚂蚱较多。有一种红蹬儿小蚂蚱,一蹦老远,倘若昆虫们举办运动会,跳远冠军非它莫属。“沙打虫”也是一种蚂蚱,每当日暮西山岚气升腾,它便开始飞行,双翅振动时,透出黄绿相间的颜色,如同在跳彩扇舞,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名字缘此而得。大油蚂蚱通体碧绿,身强力壮,两只大腿蹬力特强,故别号“蹬大山”。它喜欢在山路上晒太阳,于是就有了歇后语,大油蚂蚱蹦到大道上——混充大洋马。
螳螂是有名的侠客,擅使两把带齿的砍刀,武功十分了得,甭说那些体质羸弱的虫儿,就连体形比它大得多的蚱蝉都做了它的刀下之鬼。雌螳螂堪称冷面杀手,能将自己的丈夫活活啃噬,何况其他小昆虫!
蝈蝈是久负盛名的琴师,通体如碧玉,两枚大牙锋利如剑。它生性乖巧,喜欢在棘子上弹唱,棘针扎人,要想捕捉,必费周折。
故乡的环境似大自然的原创之作,情节离奇,引人入胜。山路虫趣是其中的一章,细细品读,令人愉悦!
大雨过后,雨水顺路而流,在低洼处淤下一些细沙,蚁狮捷足先登,在上面弄出漏斗状的小窝儿,这是它精心设置的陷阱。它就潜伏在下面,专等蚂蚁或其他小虫儿落入圈套,一旦猎物中计,便暗自窃喜,将其猎获。自古以来,蚁狮家族就是依靠这种“请君入瓮”的狩猎方式繁衍生息。你若想见其尊容,可用草茎拨开“漏斗”下端,它便暴露无遗。它不足豆粒大,头顶上有两只触角,那便是它的武器。蚁狮不会前行,只能蠕动屁股向后退,要是把它置于掌中,会弄得你怪痒痒的,人们还为它编了一则谜语——头顶双叉六条腿儿,东西不大会闹鬼儿。
还有一种昆虫,长不盈寸,浑身油光光的,乡亲们管它叫“小油匠”。它在山野甚觉寂寞,见有人来,喜出望外,落在你面前定定地端详你,见你走近,再飞一程。它有些憨诚,很容易被捉住,但尾部极滑,捏不牢实,自会抽身逃脱。它不计前嫌,依旧在前面恭候你。
有一种甲虫,大如蚕豆,不知它的尊姓大名,颈红背绿,佐以金黄,让人联想到刚过门的俊俏少妇,故称之为“媳妇”。它嫌“生在深山人未识”,见你前来,便在前面落定,含情脉脉地与你对视,你不走,它也不飞,索性让你大饱眼福。如此这般,待你意兴阑珊,方知趣地离去。
“翻身虫”也是一种甲虫,形如葵花籽。你想戏弄它,可将它仰面放倒,它就会首尾一屈,嘎巴一声,竟然平地跃起,旋即转身,要是再将它摁住,它会故伎重演,确实身手不凡。
“磕头虫”一向谨小慎微,胆小怕事,一旦被人攥住后腿,便以前腿作揖,连连磕头求饶,样子好滑稽。
蜣螂终生与牛粪打交道,是出名的“清道夫”。蜣螂夫妇在清理路上的牛粪时,总是将粪球做得圆圆的,这样搬运起来极为省力。滚动时,一个撅着屁股用后腿蹬,另一个则直立身子用前腿往怀里扒,若遇上坡,自然吃力,下坡时,双双抱定粪球,借惯性滚出老远,节省好多气力。你若想捉弄它们,可趁其小憩,将粪球滚到一边,它俩等体力恢复,却见粪球不翼而飞,不免顿生疑窦,刚才明明在这里,怎么转眼不见了,究竟是咋回事?于是分头在原地苦苦寻找。你再将粪球滚回原处,它俩见粪球失而复得,好生欢喜,赶忙滚动。小读者们可能不晓得,粪球里可是大有奥妙哩。蜣螂把卵藏在粪球里,冬天再冷,也冻不坏的。蜣螂就是靠这种方式传宗接代,粪球可说是蜣螂孩子的襁褓呢。还有一种比蜣螂大得多的甲虫,有点像“独角仙”,浑身乌黑,头顶有怪怪的犄角,如同剑戟,同类格斗,犄角相抵,咔嚓有声,好不威武,乡亲们称之为“把门将军”。
蜥蜴在山路上举目可见。它们不怕人,见了你先是打个愣怔,很友好地望着你,然后为你让路。有时农活撵人,需在山里吃饭,届时,有些蜥蜴嗅味而来,在食者身边转悠,倘若扔点食物给它们,它们大喜过望,竞相品尝。栽地瓜秧时,有的老是缠人,要是把它埋在秧窝里,自会挣扎着爬出来。
在山路上时常碰见小花蛇,它天生怕人,见有人来,赶紧逃窜。有一次,我发现了一条“白带子蛇”,故意撵它,它慌不择路,居然爬上路边一棵海棠树,我赶上前寻找了许久,怎么也没找到它,当我站在高处察看,见它趴在树梢的叶子上面。这家伙真乖!我并非要加害于它,只不過想逗它玩玩而已,见此情状,便适可而止,弃树而去。
山路上的蚂蚱较多。有一种红蹬儿小蚂蚱,一蹦老远,倘若昆虫们举办运动会,跳远冠军非它莫属。“沙打虫”也是一种蚂蚱,每当日暮西山岚气升腾,它便开始飞行,双翅振动时,透出黄绿相间的颜色,如同在跳彩扇舞,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名字缘此而得。大油蚂蚱通体碧绿,身强力壮,两只大腿蹬力特强,故别号“蹬大山”。它喜欢在山路上晒太阳,于是就有了歇后语,大油蚂蚱蹦到大道上——混充大洋马。
螳螂是有名的侠客,擅使两把带齿的砍刀,武功十分了得,甭说那些体质羸弱的虫儿,就连体形比它大得多的蚱蝉都做了它的刀下之鬼。雌螳螂堪称冷面杀手,能将自己的丈夫活活啃噬,何况其他小昆虫!
蝈蝈是久负盛名的琴师,通体如碧玉,两枚大牙锋利如剑。它生性乖巧,喜欢在棘子上弹唱,棘针扎人,要想捕捉,必费周折。
故乡的环境似大自然的原创之作,情节离奇,引人入胜。山路虫趣是其中的一章,细细品读,令人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