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上购物,“看”得见摸不着,店家累积起的“信誉度”成为顾客买东西的重要依据。可最近,国内大型购物网站淘宝网推出的信用评价体系似乎遭遇了困境:围绕着“差评”那点儿事,卖家频频被敲诈,更衍生出“职业差评师”这个灰色产业。
又到年底销售旺季,许多网店卖家通过“秒采”“打折”“赠礼”等各种促销手段希望在年底商战中有更好的斩获。与此同时,“职业差评师”也同样看中年底“商机”更加猖狂泛滥,甚至“组团”敲诈。
淘宝卖家妥协 引来差评师“组团”敲诈
祁小姐今年4月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卖婴儿用品的小店,经过大半年的诚信经营,一直维持着100%好评率的良好信用。
11月2日,一位旺旺号为“etlaxx”的买家在她的店中买了两件热销商品,一件是价值8元的婴儿润肤乳液试用装、一件是10元钱的婴儿沐浴液试用装。祁小姐按时发了货。几天后,祁小姐惊讶地发现,自己网店的信用记录上出现了两个差评,而差评的理由是“不像是正品,宝宝用了过敏还脱皮”。
次日,祁小姐的手机收到一条来自于陌生号码的短信,称“加QQxxxx,差评有得谈”。祁小姐加上QQ,一位网名为“只活在黑夜”的网友提出解决办法,只要祁小姐愿意出500元医药费,就可以修改差评。
开始,祁小姐拒绝了对方的要求,称愿意接受退货,但对方却称“没有这样的行规”。接下来几天,对方勒索的话也越来越露骨——“都年底了为了这个小事影响你的生意,不划算,对吧”“一人退一步,你赔300我就改(差评)”……
最后祁小姐还是选择了花钱消灾:给对方指定的支付宝充值200元。当天晚上,对方将“差评”修改为“好评”。
让祁小姐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无奈妥协让她成为“职业差评师”继续勒索的目标。“11月24曰,一位旺旺号为‘爱××猫’的顾客在我的店里拍了总价值78元的三件商品。两天后,我又得到了两个中评和一个差评,理由是‘和专柜买的不一样’。”接下来的招数,祁小姐已经非常熟悉了……更让祁小姐惊讶的是,经调查,这次勒索她的QQ显示的IP地址与上一次网名为“只活在黑夜”QQ的IP地址均来自同一个城市。
月入上万“职业删差评师”与“职业差评师”竟是同一人
刘强(化名)曾是沈阳市某私企职员,半年前成为以“差评”要挟网店卖家的差评师,收入十分可观。
刘强先在淘宝网上注册了ID名为“dashanxx”的买家,然后很豪爽地拍下了6件、总价值近3000元的大衣,并且立即付了款。
拍下商品前,刘强进行了踩点,这家网店几个月来,卖出了518件衣服,获得了518个“好评”,积累了2个钻的信用。在淘宝“心、钻、皇冠”的信用级别中,这还是一只“小虾”。而一旦有一个中评或者差评,对店铺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根据淘宝网的规定,差评在6个月以内是可以修改成好评的。在得到刘强的差评后,卖家立即通过淘宝聊天软件“旺旺”与他沟通,“这样吧,也怪我买的时候没有问清楚,我们一人承担一半责任,你退一半的款给我吧”。“其实,我发现这个来钱道儿纯属偶然。”他有些得意。去年5月,刘强在一家网站为女朋友购买了一个价值三百元的沙漏,收货并确认后,刘强这才发现与图片的颜色有些差异,一气之下,刘强给了这家网店“差评”。接下来的事情,让刘强有了“上帝”的感觉。很快,对方把电话打过来,希望刘强能将差评改为好评,并表示可以退给他五十元钱当补偿,一番讨价还价后,对方退给了刘强一百元钱。刘强也随后给了对方好评。
此后,刘强成了职业差评师,他只要需要什么东西,就上网购买,收到货后,二话不说就给差评,接下来,便会接到商家要改差评的电话,因此,刘强买到了很多“便宜货”。
刘强的操作越来越专业,其本做法是:用刚刚注册的“小号”买东西,收货后立即给差评,然后通过QQ和电话要卖家给钱。同时刘强还用信誉高的“大号”卖东西,将买来的货物套现。“如果1个月能敲上10个小店,收入便轻松上万了。”
刘强还有一招杀手锏,被他认为是最得意的一招。一般情况下,商家遇到刘强这样的差评师,都会怒火在心里燃烧,宁可找人花钱删除差评,也不给刘强退款。这时候刘强换一个ID在淘宝上给对方发一条消息,自称是“职业删差评师”,删一个差评300元,事成之后再确认给钱。卖家做梦也想不到,“职业删差刑币”与“职业差评师”居然是同一个人。网购体系存漏洞如何避免成为冤大头?
“中差评制度本来是约束卖家行为的一种合法合理的手段,现在却使买家权力过大,成为一些不良买家用来谋黑心钱的‘职业’,真是可悲!”一位署名为“捆捆扔自河”的资深淘宝商家在和无数个“职业差评师”斗智斗勇后,对职业差评师选择的目标进行了总结:“第一,信誉不是很高的,一般在3钻以下的新店铺;第二,卖家没有或者很少有中差评;第三,卖家经营的商品符合价格不高、容易损坏等特点;第四,职业差评师一般会选择离自己所在城市比较远的卖家。”
据观察,卖电话充值卡、Q币等虚拟商品的卖家更容易“被差评”。“因为购买这些商品的买家大多都把其他买家对该店铺的评价作为是否交易的重要参考,因此若有一两个差评,再加上评语写得恶毒—点,对卖家的生意是致命的打击。”
如何避免被“职业差评师”相中成为冤大头?一些资深卖家也给出建议。
“交易前,我习惯查看买家的信誉度以及是否经过实名认证、是否喜欢匿名购物和评价、是不是新注册的用户等等,再根据对方买的东西进行综合评判。”现在也有不少卖家会将“职业差评师”的用户名在网上曝光,遇到可疑买家让大家便对照名单,以防中招。
目前淘宝官网也设置了“恶意评价”投诉渠道,只要买家的评价被确认为“恶意评价”,淘宝网的客服就能帮店主删除评价内容及对应的评价积分。但由于取证难,还是让很多被敲诈的卖家觉得“投诉无门”。
“职业差评师”的出现暴露出网购行业自身的漏洞。淘宝的评分系统本来是为给买家带来保障,但也因此使卖家信用评价成为判断其诚信度的最大标准——既然一个“差评”可能让卖家失去不少潜在客户,整个网上交易市场衍生的灰色产业链就有了很多可乘之机。这也是职业差评师、刷信用、刷等级、删差评等个人及公司层出不穷的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虚拟经济不同于实体经济,就现状而言管太严会约束其发展,太宽松就会像现在这样产生不可估量的恶果,所以把握监管力度是对相关部门的最大考验。
尽管是这样,不少人对网络购物还是持乐观态度。有资料显示,2009年的中国网购市场规模达2680亿元,2010年增长至4640亿元。
诚信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这几年的发展看来,网络购物的诚信体系正在逐渐完善。然而,对于买家来说,应该意识到虚拟购物也是建立在传统的消费模式之上的,没有完全满意的消费,有个别差评的商家不代表商品质量不好;而对于卖家来说,真正的购买行为还是建立在良好的质量、服务形成的口碑之上,不必畸形地追求好评率。
又到年底销售旺季,许多网店卖家通过“秒采”“打折”“赠礼”等各种促销手段希望在年底商战中有更好的斩获。与此同时,“职业差评师”也同样看中年底“商机”更加猖狂泛滥,甚至“组团”敲诈。
淘宝卖家妥协 引来差评师“组团”敲诈
祁小姐今年4月在淘宝上开了一家卖婴儿用品的小店,经过大半年的诚信经营,一直维持着100%好评率的良好信用。
11月2日,一位旺旺号为“etlaxx”的买家在她的店中买了两件热销商品,一件是价值8元的婴儿润肤乳液试用装、一件是10元钱的婴儿沐浴液试用装。祁小姐按时发了货。几天后,祁小姐惊讶地发现,自己网店的信用记录上出现了两个差评,而差评的理由是“不像是正品,宝宝用了过敏还脱皮”。
次日,祁小姐的手机收到一条来自于陌生号码的短信,称“加QQxxxx,差评有得谈”。祁小姐加上QQ,一位网名为“只活在黑夜”的网友提出解决办法,只要祁小姐愿意出500元医药费,就可以修改差评。
开始,祁小姐拒绝了对方的要求,称愿意接受退货,但对方却称“没有这样的行规”。接下来几天,对方勒索的话也越来越露骨——“都年底了为了这个小事影响你的生意,不划算,对吧”“一人退一步,你赔300我就改(差评)”……
最后祁小姐还是选择了花钱消灾:给对方指定的支付宝充值200元。当天晚上,对方将“差评”修改为“好评”。
让祁小姐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无奈妥协让她成为“职业差评师”继续勒索的目标。“11月24曰,一位旺旺号为‘爱××猫’的顾客在我的店里拍了总价值78元的三件商品。两天后,我又得到了两个中评和一个差评,理由是‘和专柜买的不一样’。”接下来的招数,祁小姐已经非常熟悉了……更让祁小姐惊讶的是,经调查,这次勒索她的QQ显示的IP地址与上一次网名为“只活在黑夜”QQ的IP地址均来自同一个城市。
月入上万“职业删差评师”与“职业差评师”竟是同一人
刘强(化名)曾是沈阳市某私企职员,半年前成为以“差评”要挟网店卖家的差评师,收入十分可观。
刘强先在淘宝网上注册了ID名为“dashanxx”的买家,然后很豪爽地拍下了6件、总价值近3000元的大衣,并且立即付了款。
拍下商品前,刘强进行了踩点,这家网店几个月来,卖出了518件衣服,获得了518个“好评”,积累了2个钻的信用。在淘宝“心、钻、皇冠”的信用级别中,这还是一只“小虾”。而一旦有一个中评或者差评,对店铺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根据淘宝网的规定,差评在6个月以内是可以修改成好评的。在得到刘强的差评后,卖家立即通过淘宝聊天软件“旺旺”与他沟通,“这样吧,也怪我买的时候没有问清楚,我们一人承担一半责任,你退一半的款给我吧”。“其实,我发现这个来钱道儿纯属偶然。”他有些得意。去年5月,刘强在一家网站为女朋友购买了一个价值三百元的沙漏,收货并确认后,刘强这才发现与图片的颜色有些差异,一气之下,刘强给了这家网店“差评”。接下来的事情,让刘强有了“上帝”的感觉。很快,对方把电话打过来,希望刘强能将差评改为好评,并表示可以退给他五十元钱当补偿,一番讨价还价后,对方退给了刘强一百元钱。刘强也随后给了对方好评。
此后,刘强成了职业差评师,他只要需要什么东西,就上网购买,收到货后,二话不说就给差评,接下来,便会接到商家要改差评的电话,因此,刘强买到了很多“便宜货”。
刘强的操作越来越专业,其本做法是:用刚刚注册的“小号”买东西,收货后立即给差评,然后通过QQ和电话要卖家给钱。同时刘强还用信誉高的“大号”卖东西,将买来的货物套现。“如果1个月能敲上10个小店,收入便轻松上万了。”
刘强还有一招杀手锏,被他认为是最得意的一招。一般情况下,商家遇到刘强这样的差评师,都会怒火在心里燃烧,宁可找人花钱删除差评,也不给刘强退款。这时候刘强换一个ID在淘宝上给对方发一条消息,自称是“职业删差评师”,删一个差评300元,事成之后再确认给钱。卖家做梦也想不到,“职业删差刑币”与“职业差评师”居然是同一个人。网购体系存漏洞如何避免成为冤大头?
“中差评制度本来是约束卖家行为的一种合法合理的手段,现在却使买家权力过大,成为一些不良买家用来谋黑心钱的‘职业’,真是可悲!”一位署名为“捆捆扔自河”的资深淘宝商家在和无数个“职业差评师”斗智斗勇后,对职业差评师选择的目标进行了总结:“第一,信誉不是很高的,一般在3钻以下的新店铺;第二,卖家没有或者很少有中差评;第三,卖家经营的商品符合价格不高、容易损坏等特点;第四,职业差评师一般会选择离自己所在城市比较远的卖家。”
据观察,卖电话充值卡、Q币等虚拟商品的卖家更容易“被差评”。“因为购买这些商品的买家大多都把其他买家对该店铺的评价作为是否交易的重要参考,因此若有一两个差评,再加上评语写得恶毒—点,对卖家的生意是致命的打击。”
如何避免被“职业差评师”相中成为冤大头?一些资深卖家也给出建议。
“交易前,我习惯查看买家的信誉度以及是否经过实名认证、是否喜欢匿名购物和评价、是不是新注册的用户等等,再根据对方买的东西进行综合评判。”现在也有不少卖家会将“职业差评师”的用户名在网上曝光,遇到可疑买家让大家便对照名单,以防中招。
目前淘宝官网也设置了“恶意评价”投诉渠道,只要买家的评价被确认为“恶意评价”,淘宝网的客服就能帮店主删除评价内容及对应的评价积分。但由于取证难,还是让很多被敲诈的卖家觉得“投诉无门”。
“职业差评师”的出现暴露出网购行业自身的漏洞。淘宝的评分系统本来是为给买家带来保障,但也因此使卖家信用评价成为判断其诚信度的最大标准——既然一个“差评”可能让卖家失去不少潜在客户,整个网上交易市场衍生的灰色产业链就有了很多可乘之机。这也是职业差评师、刷信用、刷等级、删差评等个人及公司层出不穷的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虚拟经济不同于实体经济,就现状而言管太严会约束其发展,太宽松就会像现在这样产生不可估量的恶果,所以把握监管力度是对相关部门的最大考验。
尽管是这样,不少人对网络购物还是持乐观态度。有资料显示,2009年的中国网购市场规模达2680亿元,2010年增长至4640亿元。
诚信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这几年的发展看来,网络购物的诚信体系正在逐渐完善。然而,对于买家来说,应该意识到虚拟购物也是建立在传统的消费模式之上的,没有完全满意的消费,有个别差评的商家不代表商品质量不好;而对于卖家来说,真正的购买行为还是建立在良好的质量、服务形成的口碑之上,不必畸形地追求好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