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高生由于其自身文化基础的薄弱和过去失败的经历,难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为他们搭建一个平等学习的平台,用“知识的本身吸引学生”就成了激发他们重塑自我、体验成功之快乐的关键举措。本文作者采用“小教员”做法,创造了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生生互动”式教学方法。
关键词: 职高生 小教员 生生互动 学习平台
相信没有哪一个职业学校的教师反对这样一个说法:职业学校的教育可说是一种对“失败者的教育”。职校生正是屡次考试中成绩上的失败者,心理上的遇挫者。失败再不可能是他们的“成功之母”,挫折再不可能是他们的“宝贵财富”。多次失败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学习缺少最起码的信心,对老师缺乏应有的亲近感,对考试更是充满着畏惧。因而,升上职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方法欠佳,学科成绩不平衡的缺点(据调查,我校近两年新生入学总成绩合格率不足50%,各科均合格者仅为26%,由此可见一斑)。但升上职校以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机遇,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对职校的学习生活既充满期待又满怀畏惧——期待一种新的学习生活,期待获得一张职校毕业文凭,也期待学到一门现代技术,开始一种新的生活;害怕一次又一次重温考试失败的噩梦,害怕在新的环境中又被老师歧视,害怕成绩不合格拿不到毕业文凭。期待是需要长期等待的、充满不定性的,但学习、考试却是要时时面对的。因此,对学习、考试的畏惧往往使学生初入校门时的那一点热切期望迅速地化为乌有,使他们在学习中重新遇到挫折,遇到失败,从而失去重新塑造自我的信心。
如何让学生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重新树立起对学习对生活的信心,这是职校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教学过程是一种复合活动。这种“复合”性表现在它把学习的主要途径定义为“教学是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当我们片面地把教学理解为“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把师生互动一次一次推向高处时,却冷落了合作学习中最具潜力的“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D.W.Johnson)说:“成人——儿童双边活动的观点低估了课堂上学生——学生相互作用和关系的重要作用。”“生生互动”使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作为教学中急待开发的宝贵人力资源,它以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增加人际间交往为主要优势,能使学生在彼此最近的发展区内协作活动。但目前基于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依然停留在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表层上,仅仅是为了追求气氛而缺乏具体目标和内容。如何才能落实真正的有内容、有情景的生生互动,而使“认知、情感与技能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可以均衡达成”不再是一句空话呢?麦克利兰把“人本身具有向好的、强的方向发展的愿望”归结为人在学习与工作情景中的“成就需要”,这种需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的源泉。学习者适当的动机水平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皮连生),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冯忠良),是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是学习得以维持、发生、发展、完成的重要条件。因此,我在近年来担任新生班主任时,通过理论学习和对家长、用人单位的调研后,基本确立了“成人和成才并重,品德与学业共进”、“每课有所得、每日有进步”、“拇指教育、扬其所长”等教育教学理念,并把部队中“兵教兵”的做法引入了班级学习管理,成立了各科“小教员组”,由小教员们负责全班同学的课余学习。因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没有一个学生是绝对的庸才。”《圣经》中说:“上帝关上一扇门,必然会打开一扇窗。”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高职生,总有某门学科或某些方面优于其他人,而在其它学科或方面存在不足。因此,为学生搭建一个平等的学习平台,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并藉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就显得尤为必要。基于以上认识,该班各科“小教员组”应运而生。
具体做法是:1.“语文小教员组”由语文课代表和另外五名语文爱好者组成,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负责为全班同学梳理课文知识点、讲述文人轶事、领读诗文名篇、开展“辩论赛”和“朗诵会”等语文活动、进行命题测试等;“数学小教员组”由数学课代表和另外五名数学爱好者组成,也是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负责为全班同学讲解概念、搜集疑问请教老师再个别辅导、设计数学游戏、开展各章节的小型数学竞赛等;“英语小教员组”由英语课代表和另外五名英语爱好者组成,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负责为全班同学纠正发音、领唱英文歌曲、领看原版外文电影、搜集疑问请教老师再个别辅导、设计英语游戏、举办班级“英语角”等;“文体小教员组”则由声乐爱好者、器乐爱好者和棋类爱好者共八人组成,各自负责把有兴趣者“领进门”、举办各项文体活动、和其他班级PK等;“会计专业课程小教员组”由会计课代表和另外五名会计爱好者组成,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负责为全班同学珠算及点钞的测试竞赛、搜集会计实务疑问请教老师再个别辅导、开展各章节的小型会计实务竞赛等。2.小教员的授课时间安排在晚自习和周末。3.小教员们每周定期和相关任课老师交流,做沟通师生的桥梁。
“小教员组”活动的开展,在为我班同学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而且做到了“用知识本身吸引学生”(郑杰语)。由此,我班學生在各科学习中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质疑激趣、举一反三,获得了各科老师的一致好评。由于这是“学生教学生,学生考学生”,且全班大多数学生都扬其所长加入了相应的“小教员组”,有的还参加了不只一个,因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自身的信心和荣誉感都普遍大为增强,体味到了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的快乐。
这种做法的可借鉴性、可操作性很强,且能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所以这种做法极具普遍意义。现在,我校的其他一些班级也已积极行动起来,整个校园勤学好问、“好为人师”已蔚然成风,令家长为之欣慰、教师为之兴奋。在以师生互动为主的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的评价为主,而对于主要生活在同伴中的学生而言,同伴的钦佩、赞赏、鼓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能给他们以成就感。我目前正在尝试的“生生互教互考”式的教学,可能更有利于维系和加强学生的学习激情。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应是评价的主体。并且,学生的评价,语言是个性化的、情感是真切的,尽管有时不一定很准确,但总是实事求是的。同伴的肯定与鼓励的评价更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否定或不认同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向好的方向改善自己,使自己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人所具有的“与人亲近”的需要,也有利于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同伴。
在教学中,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生生互动”学习,小组成员间总是处于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的相互激励状态,使教学既充满了浓厚的情意色彩,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带有竞赛和赶超,能够完善和弥补仅由师生相互作用发展学生的不足,让师生相互作用和生生相互作用共同成就学生的发展。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头,只是一种尝试,需改进和完善之处甚多,但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对事业追求的激情,永不懈怠地钻研,就一定会培养出有益于现代经济发展、有益于创建和谐社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职高生 小教员 生生互动 学习平台
相信没有哪一个职业学校的教师反对这样一个说法:职业学校的教育可说是一种对“失败者的教育”。职校生正是屡次考试中成绩上的失败者,心理上的遇挫者。失败再不可能是他们的“成功之母”,挫折再不可能是他们的“宝贵财富”。多次失败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学习缺少最起码的信心,对老师缺乏应有的亲近感,对考试更是充满着畏惧。因而,升上职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方法欠佳,学科成绩不平衡的缺点(据调查,我校近两年新生入学总成绩合格率不足50%,各科均合格者仅为26%,由此可见一斑)。但升上职校以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机遇,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对职校的学习生活既充满期待又满怀畏惧——期待一种新的学习生活,期待获得一张职校毕业文凭,也期待学到一门现代技术,开始一种新的生活;害怕一次又一次重温考试失败的噩梦,害怕在新的环境中又被老师歧视,害怕成绩不合格拿不到毕业文凭。期待是需要长期等待的、充满不定性的,但学习、考试却是要时时面对的。因此,对学习、考试的畏惧往往使学生初入校门时的那一点热切期望迅速地化为乌有,使他们在学习中重新遇到挫折,遇到失败,从而失去重新塑造自我的信心。
如何让学生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重新树立起对学习对生活的信心,这是职校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生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教学过程是一种复合活动。这种“复合”性表现在它把学习的主要途径定义为“教学是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当我们片面地把教学理解为“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把师生互动一次一次推向高处时,却冷落了合作学习中最具潜力的“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D.W.Johnson)说:“成人——儿童双边活动的观点低估了课堂上学生——学生相互作用和关系的重要作用。”“生生互动”使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作为教学中急待开发的宝贵人力资源,它以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增加人际间交往为主要优势,能使学生在彼此最近的发展区内协作活动。但目前基于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依然停留在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表层上,仅仅是为了追求气氛而缺乏具体目标和内容。如何才能落实真正的有内容、有情景的生生互动,而使“认知、情感与技能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可以均衡达成”不再是一句空话呢?麦克利兰把“人本身具有向好的、强的方向发展的愿望”归结为人在学习与工作情景中的“成就需要”,这种需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的源泉。学习者适当的动机水平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皮连生),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冯忠良),是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是学习得以维持、发生、发展、完成的重要条件。因此,我在近年来担任新生班主任时,通过理论学习和对家长、用人单位的调研后,基本确立了“成人和成才并重,品德与学业共进”、“每课有所得、每日有进步”、“拇指教育、扬其所长”等教育教学理念,并把部队中“兵教兵”的做法引入了班级学习管理,成立了各科“小教员组”,由小教员们负责全班同学的课余学习。因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没有一个学生是绝对的庸才。”《圣经》中说:“上帝关上一扇门,必然会打开一扇窗。”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高职生,总有某门学科或某些方面优于其他人,而在其它学科或方面存在不足。因此,为学生搭建一个平等的学习平台,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并藉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就显得尤为必要。基于以上认识,该班各科“小教员组”应运而生。
具体做法是:1.“语文小教员组”由语文课代表和另外五名语文爱好者组成,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负责为全班同学梳理课文知识点、讲述文人轶事、领读诗文名篇、开展“辩论赛”和“朗诵会”等语文活动、进行命题测试等;“数学小教员组”由数学课代表和另外五名数学爱好者组成,也是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负责为全班同学讲解概念、搜集疑问请教老师再个别辅导、设计数学游戏、开展各章节的小型数学竞赛等;“英语小教员组”由英语课代表和另外五名英语爱好者组成,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负责为全班同学纠正发音、领唱英文歌曲、领看原版外文电影、搜集疑问请教老师再个别辅导、设计英语游戏、举办班级“英语角”等;“文体小教员组”则由声乐爱好者、器乐爱好者和棋类爱好者共八人组成,各自负责把有兴趣者“领进门”、举办各项文体活动、和其他班级PK等;“会计专业课程小教员组”由会计课代表和另外五名会计爱好者组成,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负责为全班同学珠算及点钞的测试竞赛、搜集会计实务疑问请教老师再个别辅导、开展各章节的小型会计实务竞赛等。2.小教员的授课时间安排在晚自习和周末。3.小教员们每周定期和相关任课老师交流,做沟通师生的桥梁。
“小教员组”活动的开展,在为我班同学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主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而且做到了“用知识本身吸引学生”(郑杰语)。由此,我班學生在各科学习中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质疑激趣、举一反三,获得了各科老师的一致好评。由于这是“学生教学生,学生考学生”,且全班大多数学生都扬其所长加入了相应的“小教员组”,有的还参加了不只一个,因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自身的信心和荣誉感都普遍大为增强,体味到了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的快乐。
这种做法的可借鉴性、可操作性很强,且能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所以这种做法极具普遍意义。现在,我校的其他一些班级也已积极行动起来,整个校园勤学好问、“好为人师”已蔚然成风,令家长为之欣慰、教师为之兴奋。在以师生互动为主的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的评价为主,而对于主要生活在同伴中的学生而言,同伴的钦佩、赞赏、鼓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能给他们以成就感。我目前正在尝试的“生生互教互考”式的教学,可能更有利于维系和加强学生的学习激情。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应是评价的主体。并且,学生的评价,语言是个性化的、情感是真切的,尽管有时不一定很准确,但总是实事求是的。同伴的肯定与鼓励的评价更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否定或不认同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向好的方向改善自己,使自己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人所具有的“与人亲近”的需要,也有利于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同伴。
在教学中,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生生互动”学习,小组成员间总是处于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的相互激励状态,使教学既充满了浓厚的情意色彩,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带有竞赛和赶超,能够完善和弥补仅由师生相互作用发展学生的不足,让师生相互作用和生生相互作用共同成就学生的发展。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头,只是一种尝试,需改进和完善之处甚多,但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对事业追求的激情,永不懈怠地钻研,就一定会培养出有益于现代经济发展、有益于创建和谐社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