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苏联马卡洛夫9mm手枪,又称马卡洛夫校官手枪,简称ⅡM(马卡洛夫手枪的俄文缩写,英文为PM),由苏联枪械设计师马卡洛夫设计,1951年被苏军选作制式手枪装备部队。后来签署《华沙条约》的许多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大都采用了马卡洛夫手枪,甚至当时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越南等国,也广泛采用马卡洛夫手枪。我国于1959年向苏联取得生产权,仿制马卡洛夫手枪,将其命名为1959年式手枪,简称59式。后来,保加利亚、民主德国也取得了该枪的生产许可权,仿制生产马卡洛夫手枪。没有授权许可生产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则是从苏联直接进口马卡洛夫手枪。由于应用广泛,生产量大,马卡洛夫手枪从而成为一代世界名枪。至今,俄罗斯仍在开发马卡洛夫手枪的变型枪,包括军用和民用多种型式。由于中国、保加利亚、民主德国特许生产马卡洛夫手枪,使得该枪出现了4种文字的枪身铭文以及握把塑胶护片上的多种标识,这些都成为欧美枪械收藏家的抢手货。与此相对应,马卡洛夫手枪在服役50多年间,由十几个国家设计的不同制式、款式的枪套,更是不胜枚举。笔者将近年来收集的各国制作的马卡洛夫手枪套作一介绍,以飨读者。
标准马卡洛夫手枪套
由于马卡洛夫手枪采用9×18mm手枪弹,装药量仅为0.25g,弹头质量6.2g,枪管长93.5mm,故套筒较短。该枪的弹匣为单排装设计,内装8发弹壳底缘直径为9.95mm的枪弹后,弹匣长于其他手枪,导致该枪的握把较长,而该枪全枪高为127mm,所以从侧面看,马卡洛夫手枪属于“横宽体型”,加上马卡洛夫手枪宽30.5mm,与较短的套筒相比,显得厚实多了。俗语讲就是一支“胖枪”。既然体形偏胖,自然“衣服”也得穿大号的。所以人们看到的马卡洛夫手枪套都是“横宽厚实型”的。
苏联生产的马卡洛夫手枪套,外形和著名的7,62mm托卡列夫手枪(我国的54式手枪仿制于此)枪套大致相同,都是在枪套右侧缝制弹匣套,侧面缝有两个放置擦枪用通条的皮圈。枪套盖和盖扣也采用相同样式,只不过托卡列夫手枪套是“瘦身型”,而马卡洛夫手枪套属“肥胖型”。在此需要说明一点,由于马卡洛夫手枪是校官手枪,故枪套没有背带,携带时直接穿在腰带上(见题图)。马卡洛夫手枪套上方的窄条皮带是防止枪支丢失的保险带。题图中,持枪射击军官的马卡洛夫手枪握把下延伸到腰带的就是这种皮革保险带。
我国的59式手枪是马卡洛夫手枪的仿制型,其枪套的样式、尺寸都严格按马卡洛夫手枪套的标准制造。故当59式枪套和马卡洛夫手枪套放在一起时,若不看枪套盖内的戳记,是很难分出哪个是中国的,哪个是苏联的。下图中的中国59式枪套内部戳印标明是1964年生产的,该枪套的弹匣套上省略了U形压痕。注意,该枪的绿色尼龙保险带是当时我国制造的,替代了原来的59式手枪仿前苏联的皮制保险带,下图中的右图显示的是该尼龙保险带末端加工的圆环穿在腰带上的情形,这种保险带也配装在国产54式、64式、77式手枪上,成为我国手枪保险带的一大特色。
与苏联枪套相比,保加利亚仿马卡洛夫手枪套的弹匣部位没有U型框印记,枪套的外观整形也不如苏联的精致。
民主德国生产的马卡洛夫手枪套,除了皮革标准型的,还制作了一种表面为雨点状迷彩的帆布枪套,看上去更有现代感。这种枪套,民主德国军队一直使用到1989年德国统一。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民主德国仿制的马卡洛夫手枪,其握把使用的是黑色塑胶护片,使它区别于各国普遍采用的桔红色的塑胶护片,成为一大特色。
其他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都是进口马卡洛夫手枪和枪套,如越南人民军使用的马卡洛夫手枪套就是苏联的原装枪套。本文所附的越南人民军使用的马卡洛夫手枪套的上盖左侧被人为地加上了一枚金星徽章,这可能是个别越南军人的爱好,请读者不要被误导。
非标准马卡洛夫手枪套
除了马卡洛夫标准手枪套,一些装备该枪的部队还自制过非标准的马卡洛夫手枪套。如当年柬埔寨“红色高棉”部队就用过一种自制的马卡洛夫手枪套,该枪套侧面没有安放通条的两个皮圈,最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个外形接近马卡洛夫手枪套样式的枪套,枪套盖的扣竟然是向下扣的。该枪套的下端是开口的,想必是为了适应柬埔寨雨季降水多的气候条件,便于淋雨时枪套内的水下泄。
谈到非标准枪套,苏联还有一个特例。苏军特种部队曾装备能安装可卸式消声器的马卡洛夫微声手枪,为了将手枪和消声器一起携带,苏军特制了一种加宽型的枪套。该枪套的右侧加了一个消声器套,专门容纳马卡洛夫微声手枪的可卸式消声器。这使得本来就“横宽”的枪套变得宽度超过枪套长度了,看上去很不协调。该枪套虽不中看却很中用,能方便地将微声手枪和消声器装在一起携带。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特种部队仍使用马卡洛夫手枪作为自卫武器,如今各国特种兵上身穿上战术背心后,都将手枪套转移到大腿上。俄罗斯特种兵除了使用软帆布的迷彩大腿枪套外,还使用一种较硬的黑色尼龙大腿枪套携带该枪。
俄罗斯警方采用马卡洛夫手枪作为警用手枪后,追随欧美各国警方研制快拔枪套的潮流,专门设计制作出马卡洛夫手枪快拔枪套和快拔双联弹匣套。这两种快拔套不仅携带方便,而且由于没有套盖,拔枪、拔弹匣时非常迅速。
马卡洛夫手枪的简易便携式枪套属于非标准制作的,制作者可以自行设计枪套的样式,故这种便携式枪套的种类较多。马卡洛夫手枪的简易便携式枪套没有上盖,枪套底部开口,枪套侧面缝有两个安放通条的皮圈,枪套右侧缝有带盖扣的弹匣套,请读者注意,弹匣套上用线缝出的鱼形纹很有特点。
谈到马卡洛夫手枪便携枪套,笔者1976年在陆军第十一军警卫连服役时,曾佩带配发给赵福顺副军长的59式手枪留影。当年,59式手枪只配发给解放军师以上的首长使用,因此该枪只能在师以上机关才能见到,配发给首长的59式手枪都由警卫员保管。和平时期,首长在公开场合一般都不用枪套佩带59式手枪。笔者在野战军警卫连工作了8年,从未看到过首长公开用标准枪套佩带59式手枪的情形。故不论是59式标准枪套或便携式枪套都是一般军人难得一见的。照片上的便携枪套,缝有两个放置通条的皮圈,为了携带时隐蔽,减薄枪套,没有在枪套右侧缝弹匣套,而是横方向缝了能插5发枪弹的皮革插孔,这样枪套在上衣内携带就不会“鼓”出来。
三千年弹指一挥间,这张佩带59式手枪及便携枪套的照片,寄托着笔者对我军轻武器的深厚情感。
编辑/郑双雁
苏联马卡洛夫9mm手枪,又称马卡洛夫校官手枪,简称ⅡM(马卡洛夫手枪的俄文缩写,英文为PM),由苏联枪械设计师马卡洛夫设计,1951年被苏军选作制式手枪装备部队。后来签署《华沙条约》的许多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大都采用了马卡洛夫手枪,甚至当时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越南等国,也广泛采用马卡洛夫手枪。我国于1959年向苏联取得生产权,仿制马卡洛夫手枪,将其命名为1959年式手枪,简称59式。后来,保加利亚、民主德国也取得了该枪的生产许可权,仿制生产马卡洛夫手枪。没有授权许可生产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则是从苏联直接进口马卡洛夫手枪。由于应用广泛,生产量大,马卡洛夫手枪从而成为一代世界名枪。至今,俄罗斯仍在开发马卡洛夫手枪的变型枪,包括军用和民用多种型式。由于中国、保加利亚、民主德国特许生产马卡洛夫手枪,使得该枪出现了4种文字的枪身铭文以及握把塑胶护片上的多种标识,这些都成为欧美枪械收藏家的抢手货。与此相对应,马卡洛夫手枪在服役50多年间,由十几个国家设计的不同制式、款式的枪套,更是不胜枚举。笔者将近年来收集的各国制作的马卡洛夫手枪套作一介绍,以飨读者。
标准马卡洛夫手枪套
由于马卡洛夫手枪采用9×18mm手枪弹,装药量仅为0.25g,弹头质量6.2g,枪管长93.5mm,故套筒较短。该枪的弹匣为单排装设计,内装8发弹壳底缘直径为9.95mm的枪弹后,弹匣长于其他手枪,导致该枪的握把较长,而该枪全枪高为127mm,所以从侧面看,马卡洛夫手枪属于“横宽体型”,加上马卡洛夫手枪宽30.5mm,与较短的套筒相比,显得厚实多了。俗语讲就是一支“胖枪”。既然体形偏胖,自然“衣服”也得穿大号的。所以人们看到的马卡洛夫手枪套都是“横宽厚实型”的。
苏联生产的马卡洛夫手枪套,外形和著名的7,62mm托卡列夫手枪(我国的54式手枪仿制于此)枪套大致相同,都是在枪套右侧缝制弹匣套,侧面缝有两个放置擦枪用通条的皮圈。枪套盖和盖扣也采用相同样式,只不过托卡列夫手枪套是“瘦身型”,而马卡洛夫手枪套属“肥胖型”。在此需要说明一点,由于马卡洛夫手枪是校官手枪,故枪套没有背带,携带时直接穿在腰带上(见题图)。马卡洛夫手枪套上方的窄条皮带是防止枪支丢失的保险带。题图中,持枪射击军官的马卡洛夫手枪握把下延伸到腰带的就是这种皮革保险带。
我国的59式手枪是马卡洛夫手枪的仿制型,其枪套的样式、尺寸都严格按马卡洛夫手枪套的标准制造。故当59式枪套和马卡洛夫手枪套放在一起时,若不看枪套盖内的戳记,是很难分出哪个是中国的,哪个是苏联的。下图中的中国59式枪套内部戳印标明是1964年生产的,该枪套的弹匣套上省略了U形压痕。注意,该枪的绿色尼龙保险带是当时我国制造的,替代了原来的59式手枪仿前苏联的皮制保险带,下图中的右图显示的是该尼龙保险带末端加工的圆环穿在腰带上的情形,这种保险带也配装在国产54式、64式、77式手枪上,成为我国手枪保险带的一大特色。
与苏联枪套相比,保加利亚仿马卡洛夫手枪套的弹匣部位没有U型框印记,枪套的外观整形也不如苏联的精致。
民主德国生产的马卡洛夫手枪套,除了皮革标准型的,还制作了一种表面为雨点状迷彩的帆布枪套,看上去更有现代感。这种枪套,民主德国军队一直使用到1989年德国统一。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民主德国仿制的马卡洛夫手枪,其握把使用的是黑色塑胶护片,使它区别于各国普遍采用的桔红色的塑胶护片,成为一大特色。
其他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都是进口马卡洛夫手枪和枪套,如越南人民军使用的马卡洛夫手枪套就是苏联的原装枪套。本文所附的越南人民军使用的马卡洛夫手枪套的上盖左侧被人为地加上了一枚金星徽章,这可能是个别越南军人的爱好,请读者不要被误导。
非标准马卡洛夫手枪套
除了马卡洛夫标准手枪套,一些装备该枪的部队还自制过非标准的马卡洛夫手枪套。如当年柬埔寨“红色高棉”部队就用过一种自制的马卡洛夫手枪套,该枪套侧面没有安放通条的两个皮圈,最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个外形接近马卡洛夫手枪套样式的枪套,枪套盖的扣竟然是向下扣的。该枪套的下端是开口的,想必是为了适应柬埔寨雨季降水多的气候条件,便于淋雨时枪套内的水下泄。
谈到非标准枪套,苏联还有一个特例。苏军特种部队曾装备能安装可卸式消声器的马卡洛夫微声手枪,为了将手枪和消声器一起携带,苏军特制了一种加宽型的枪套。该枪套的右侧加了一个消声器套,专门容纳马卡洛夫微声手枪的可卸式消声器。这使得本来就“横宽”的枪套变得宽度超过枪套长度了,看上去很不协调。该枪套虽不中看却很中用,能方便地将微声手枪和消声器装在一起携带。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特种部队仍使用马卡洛夫手枪作为自卫武器,如今各国特种兵上身穿上战术背心后,都将手枪套转移到大腿上。俄罗斯特种兵除了使用软帆布的迷彩大腿枪套外,还使用一种较硬的黑色尼龙大腿枪套携带该枪。
俄罗斯警方采用马卡洛夫手枪作为警用手枪后,追随欧美各国警方研制快拔枪套的潮流,专门设计制作出马卡洛夫手枪快拔枪套和快拔双联弹匣套。这两种快拔套不仅携带方便,而且由于没有套盖,拔枪、拔弹匣时非常迅速。
马卡洛夫手枪的简易便携式枪套属于非标准制作的,制作者可以自行设计枪套的样式,故这种便携式枪套的种类较多。马卡洛夫手枪的简易便携式枪套没有上盖,枪套底部开口,枪套侧面缝有两个安放通条的皮圈,枪套右侧缝有带盖扣的弹匣套,请读者注意,弹匣套上用线缝出的鱼形纹很有特点。
谈到马卡洛夫手枪便携枪套,笔者1976年在陆军第十一军警卫连服役时,曾佩带配发给赵福顺副军长的59式手枪留影。当年,59式手枪只配发给解放军师以上的首长使用,因此该枪只能在师以上机关才能见到,配发给首长的59式手枪都由警卫员保管。和平时期,首长在公开场合一般都不用枪套佩带59式手枪。笔者在野战军警卫连工作了8年,从未看到过首长公开用标准枪套佩带59式手枪的情形。故不论是59式标准枪套或便携式枪套都是一般军人难得一见的。照片上的便携枪套,缝有两个放置通条的皮圈,为了携带时隐蔽,减薄枪套,没有在枪套右侧缝弹匣套,而是横方向缝了能插5发枪弹的皮革插孔,这样枪套在上衣内携带就不会“鼓”出来。
三千年弹指一挥间,这张佩带59式手枪及便携枪套的照片,寄托着笔者对我军轻武器的深厚情感。
编辑/郑双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