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影像记忆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20060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征北战》(1952年)
  导演:汤晓丹
  主演:穆宏、冯喆等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走出,受苏联战争电影的影响以及朝鲜战争等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拍“描写重大题材”的电影成为大家的共识,《南征北战》正是诞生于这一背景之下。影片是新中国第一部“史诗大片”,奠定了新中国初期电影的雏形,也为后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电影的发展确定了方向。
  
  
  《林家铺子》(1959年)
  导演:水华
  主演:谢添
  
  
  《林则徐》(1959年)
  导演:郑君里、岑范
  主演:赵丹、韩非、邓楠
  
  1959年被公认为新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高峰,这个高峰既是因为经过10年的发展,电影工作者在思想、业务、创作等各方面都趋于成熟,又由于恰逢向国庆10周年献礼,因而涌现了以《林则徐》《青春之歌》《林家铺子》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优秀影片。其中,最巅峰的莫过于夏衍根据茅盾原作改编、水华导演、谢添等人出演的《林家铺子》。
  
  
  《小兵张嘎》(1963年)
  导演:崔嵬、欧阳红樱
  主演:安吉斯
  
  一个率真机灵、人小鬼大的孩子,性格倔强,淘气任性,摔跤输了会咬人,堵人家烟囱……这就是《小兵张嘎》里的主人公形象。这部电影是当时所有孩子心中的绝对经典。
  
  
  《英雄儿女》(1964年)
  导演:武兆堤
  主演:刘世龙、郭振清、刘尚娴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台词。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不会忘记这句决然的呼喊,它集中反映了当时人们为了国家、为了理想甘愿奉献、牺牲的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豪情,影响了几代青少年的成长。
  
  
  《闪闪的红星》(1974年)
  导演:李昂
  主演:祝新运
  
  《闪闪的红星》拍摄于“文革”时期,与《小兵张嘎》摄制年代相对宽松的创作氛围相比,这部电影更强调政治性。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潘冬子”清澈透明的大眼睛和胖乎乎的脸蛋或许更能吸引人走进电影院。
  
  
  《小花》(1979年)
  导演:张铮、黄健中
  主演:唐国强、刘晓庆、陈冲
  
  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小花》的出现无论如何都有点横空出世的味道。影片中,讲故事的顺序被不时的回忆和梦境所打断,从内容到形式的探索与“叛逆”意识,使当时看惯了传统故事片的观众耳目一新,也符合了当时人们对刚刚结束的“文革”的一种心理反抗。该片无论主演唐国强、刘晓庆、陈冲还是主题歌演唱者李谷一,后来都成为了演艺界的重要人物。
  
  
  《少林寺》(1982年)
  导演:张鑫炎
  主演:李连杰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影在功夫片、戏曲片、儿童片、喜剧片等多种类型上均进行了尝试。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
  
  
  《红高粱》(1987年)
  导演:张艺谋
  主演:巩俐、姜文
  
  现今,张艺谋、巩俐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这一切大概都可以追溯到电影《红高粱》。1988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它为中国人第一次捧回了“金熊奖”。影片中如火似血的大红正是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的个人标志,从此以后,张艺谋的每部电影都以强有力的色彩冲击着人们的视觉。
  
  
  《大决战》(1991年)
  导演:李俊、杨光远、翟俊杰等
  主演:古月、卢奇等
  
  199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三部六集的《大决战》,分别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成为了中国国产军事大片的标本、真正的史诗。
  
  
  《霸王别姬》(1993年)
  导演:陈凯歌
  主演:张国荣、巩俐、张丰毅
  
  1993年,陈凯歌凭借一部《霸王别姬》获得了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这是迄今为止大陆电影在世界上获得的最高荣誉。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也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形象之一。
  
  
  《集结号》(2007年)
  导演:冯小刚
  主演:张涵予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和审美也在变化着。电影《集结号》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一点。它不像以往国产战争电影那样直接歌颂先烈的光荣,而是真实地反映了战场上每个士兵的真实感受和鲜活的人物性格,让观众感到战争的残酷,感受到先烈的伟大精神。
其他文献
我梦中的学校,是一所天堂学校,它与现实中的学校完全不一样。  在我的天堂学校,学生不再患“考试综合征”,教育模式不再是“一张试卷决定命运”。相反,学生学习一阶段后,可以八人一组,联合出一张试卷要求老师做题,根据学生所出试卷的质量,老师给各小组成员评分,学生拿到规定的学分后,即可毕业。  在我的天堂学校,学生轮流做校长,管理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每个人都可在自己的任职期限内,指出学校教育的弊端,并提
丙申七月,携子攀华山。立于华山之巅,叹华山之险、万峰低头,不禁生起傲视天下之心,想当年论剑华山之英豪,今在何方?忽思《笑傲江湖》中華山派的转型升级之途,能否一统江湖?近来偶得空闲,独宿长沙南城某地。因秋蚊轮番轰鸣,于暗中比武不休,难以成眠,枯坐之下,遂成此文。一  那一年岳不群执掌华山时,其实很年轻,估计尚未有君子剑称号。凭推测,宁中则十八至二十岁时嫁人,这符合那时的婚恋年龄,而岳比宁女侠大七至十
“卅六年前小女郎,今天来写旧厨房。油烟气味须臾尽,只有书香更久长”。  九月八日早上,钟叔河先生从长沙打来电话,一字一句地让我记下了上面这四句诗。他说:“原来那首诗是临时写的,不太妥当。这样改符合平仄,也更能表达交往的意义,因为你也读书、编书、写文章,才有了我们后面的往来。”  钟先生提到的原诗为:“卅六年前小姑娘,今天来写旧厨房。世事苍黄难自料,人间正道是沧桑。”是去年暑假我去钟先生家时,先生在
鲜红色的血把年味冲走的时候,我给小羊松了绑。那一刻,我的心也似乎伴随着绳子的松弛同小羊一起接受了松绑。但我知道,那解决不了问题,而只能让心灵得到一点安慰。  刚见到小羊的时候,它温顺的天性和温和的模样,轻松地得到了我的喜欢。或许是因为小吧,它对什么都好奇,看到我来了,仿佛见到久未谋面的好友一样,直冲我奔了过来。但,母羊的一声呼唤,它就乖乖地慢跑着回到母羊的身边。它似乎很不情愿,因为它的脚步是那样地
淮水之滨,盱眙城畔,一山耸立,状如巨人,名曰“东南第一山”。名之者谁?宋之米芾也。芾驾舟由洛至淮,见此山,大奇之,故题曰“第一山”也。复游之,题数诗于石上,为后人传颂。  风萧萧,雨淅沥,余与父同游此山。登青石,仰孔殿,见芾、东坡像立于院中。父叹曰:“东坡,无人伴汝,汝寂寞乎?孤独乎?汝生前潇洒,死后不过一泥塑尔!悲哉,悲哉!”余辩之曰:“人过留影,雁过留声。有此伟绩,虽死犹生,何悲之有?”父笑而
这部文集,收录了我的十八篇文章。从时间上看,大部分文章是近年写作和发表的,少量几篇成文稍早些,考虑仍不违时,略加修改后列入其中。从内容上看,主题有些分散,第四次产业革命、经济学、经济生活,以及人与社会,都有涉及。在给书命名时,我就颇有几分犯难,选择时下的这个书名,怕也是概括不了这里多元的言说。好在所有文章,均较充分地展示了我看、我思、我想,从“我”的视角展开来,就可以得到所有文章共有的“主线”。 
一  睡前读《阅微草堂笔记》。此书读过多次,先前上海古籍的一本,读到散页,封面也破烂,画有记号,写有批语,仍被一朋友讨走。现在有的是南京凤凰出版社的纸面精装本,字略扁,甚精美,断续也读过不止一遍。觉得有意思的条目,以红蓝笔加圈,加星号,或加一简单斜划,星号者最好。以后读,见到有记号的,必定重温,其他则随意读上几条几十条。不同的时间读,看法不一样。有些从前没留意的,发现其实特别好,反之,以前作了记号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在物质层面上,资本主义全球化空前高涨,伴随着便捷的交通与物流,人与物的流动无远弗届。如果说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伊始阶段“资产阶级争得自己的阶级统治地位还不到一百年,它所造成的生产力却比过去世世代代总共造成的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那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全球化的资本、信息、人口流动比资本主义初期更甚。互联网使全球日渐成为一个信息化的整体,即时性的跨文化交往成为现实,“侨易
李俨(1892~1963),福建省福州市人,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史家和铁路工程师,李俨早年就读于唐山矿路学堂,与我国著名桥梁学专家茅以升同窗,1913年考入陇海铁路局,工作了加多年,为我国铁路建设特别是陇海铁路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工作之余,他对中国数学史进行了深入研究,50多年坚持不懈,著作等身,成为我国数学史研究领域内的学科奠基人之一。  陇海铁路建设过程中,有一次需要开凿一条1760米长的大隧道,
春天,风轻,云淡,老树在发芽。  我修剪着老去的石榴树上最后的枯枝,把它们埋在树下。做这些的时候,想起很久以前,我把这些细小的枝斜插在地上,点燃了,对我最好的朋友说“生日快乐”。那时的天气也是这么好。我站起来,忽然发现我已经有老树高了,我的影子,也早已长过了它。  我去河里打水,把水桶按入水里时已不用费很大的力气。水安静地涌进来,载着晕头转向的小鱼。它们在水桶里依旧自由地呼吸。我敲了敲水桶,它们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