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木戳航空票、封、剪片的真伪研究(下)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521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对"航空"字体的研究
  
  40年代,前辈邮人天津已故集邮家孙宏琳先生,在天津邮票会会员活动会上,对"新疆木戳航空"邮票的研究,曾作过两次演讲,后来整理成文发表在《天津邮刊》第一卷第二期上(现转载《津话邮坛》第116页)。他对"航空"的字体,有一段研究体会。他说:"已于剪下之暂作票,则非考查其字体及印色而不可。暂作票加盖字因系手戳,难免有粗细不同。然而其字体,当以三·斜一隶···为原则。三斜者即航·字右边一····横,而往右····上斜··。其·空字之宝····盖,及其工····字上横,亦····向右上···斜·。一隶··者·,即航字··之乙··,为隶··字体是也····(重点号是笔者所加)。"我以此为准则,鉴别过一些封、票、剪片,深深感觉到孙宏琳先生这种宝贵的经验,非常切合实际。


  读者无妨借助这个辨别要点,再去对照图10至12的"航空"两字,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为进一步说明问题,且再看图13,其中A系"航空"盖于"歪头"3角票上,对此前者已经描述过,不再赘述。B、C图中的1角和5分票,"航空"二字,就不是"三斜一隶"。据我判断,所盖的"迪化"邮戳全是伪造的。类似这样的"剪片",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偶有失察就会上当。图14是盖得比较清晰的真票,现附录于后,或许对分辨"新疆木戳航空",有所帮助。
  总之,对"新疆木戳航空"邮票、实寄封、剪片的鉴定,难度很大。但如我上述的几个基本条件,应该加以了解和推敲研究,而且还要多接触实物(包括清晰的图片),才能慢慢悟出道理来。


  最后声明,这只是个人的研究心得,不一定全都正确,希请读者有分析地采用。
  
  四、结语
  
  陆游先生文中提出一个有趣问题:"六枚信封的寄件者虽多有不同,唯迪化销票日戳戳号皆相同(笔者按:为迪化甲),说明原由同一邮局寄出。而收件者虽不尽相同,天津到达戳号者都均为十一甲,似应理解为由一个投递局投递,不知具体情况是否属实。昔年天津曾否确有如此商号,也有待当地集邮家进一步查证。"对迪化情况我并不了解,但对天津在1933年前邮政支局分布情况,多少还知道一些。
  天津11支局座落于旧英祖界中街(即今解放北路)。当时并不负责受理航空邮件总包接收事务。该业务是由东站总局办理。六件信封的收件者已无法查对,但可以肯定一点,信封上的地址确实都有。如:陆文封一的"北门西东远里",投递范围属北马路西头第三邮政支局;封二的"英租界385号"属11邮政支局;封三的"特二区大马路"(即今建国道),属特二区永安街第8邮政支局;封四及封五"××大街"(笔者:应为河北大街),属河北大街第6邮政支局;封六"北门外茶店口"(笔者按陆文漏掉一个口字),实有其名,与笔者旧居隔南运河相对,属北马路西头等二邮政支局。
  按当时的邮局规章制度,即或总包在11支局分发,投递局不盖邮戳是不可能的。对此,我有个大胆的猜想:在利益所驱的情况下,迪化邮局的某个邮员,将伪盖"航空"邮票制成实寄封,利用职权之便,盖上"迪化甲"邮戳(注三),然后装入一个信封,再按正常航空邮件寄给天津11支局的某个邮员(这个人自然是同谋者)。东站邮局收到航空邮件,加盖分拣邮戳后,将属于11支局投递的发往该局。而这个职员是收件人,自有权利拆信,随即在每个信封上盖上11支局邮戳,于是大功告成。
  由于当时作伪者并无多高邮识,所以对邮票的贴用、邮资的不符、邮戳的雷同等等,缺乏考虑才会留下这么多的疑点。
  这个猜想似乎有点荒唐。读者可以姑妄听之,视为笑谈轻松一下脑子。
  (注三)从目前存世的真"木戳航空"实寄封,多盖销"迪化乙或丙"字戳。盖"甲"字戳极少。(完)
  责编/王建
其他文献
集邮是一项需要投资的活动,笔者小时候刚开始集邮时,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不花钱或少花钱也能集邮",说的是小学生可以通过收集信销票来开展集邮活动。不花钱或少花钱固然可以开展集邮活动,但少花钱却无法组织成一部能到世界邮展上去夺金揽银的高标准的邮集。  需要哪些条件才能组织一部能参加世界邮展的邮集呢?首先他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作为后盾,其次要有相当的邮识,再就是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邮识、
期刊
传统集邮的基础是"集",面对汪洋大海的邮票,拼命朝自己的小湖里舀水。有个美国人曾立志收集10万枚邮票,后来只完成了7万枚。现在,世界邮票总数超过40万种,几乎没有人再决心收齐它了。传统集邮家逐渐界定了自己的范围,拼命地在自己的范围里收罗珍品。邮票多,不稀奇;贵在质量!只有外行才老是问:"你有多少邮票?"数量几乎已不受重视,重要的是孤品或5件、10件以下的罕品,拍卖中一件要付出几百万的代价。譬如《中
期刊
新中国建立前后,邮政业务除解放区邮政继续开展外,并大量接管旧中华邮政的机构,由中华邮政改为中国人民邮政,为适应通信业务对普票的需要,除设计赶印出普1天安门图的新邮票外,为了应急,还利用旧中华邮政邮票和解放区的邮票,加字改值后应用。从1950年5月5日起,到1951年8月22日先后共计发行10套。《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编为改1---改10。这10套改值票除了改值外,都加有"中国人民邮政"的国铭,
期刊
1932年6月3日,中华邮政发行了一套《西北科学考查团》纪念邮票,全套4枚。该票雕刻版印刷,1分为桔黄色,4分为橄榄绿,5分为玫瑰紫,1角为深绿色,白洋纸,无水印,北京政府财政部印刷厂印刷。该票图案采用我国元代名画《平沙卓歇图》为图案,是我国第一套名画邮票。这套邮票因其印制发行特殊,引起了集邮界的非议和关注,那么,该票究竟是怎样印制和发行的呢?  广袤的新疆,北盘阿尔泰山,南踞昆仑山,中卧天山,将
期刊
票中票是将以往发行过的邮票,按比例缩小或放大,作为新发行邮票的主图。这样可以让更多的集邮者欣赏和了解早期珍贵邮票。  我国最早发行票中票是中华邮政于1948年3月20日和5月19日,为纪念"邮政纪念日和邮票展览",发行了一套两组票中票,共4枚,图案和面值都一样,其中有齿和无齿各两枚。邮票主图采用1912年发行的"光复纪念"邮票的壹角面值孙中山像。另一枚是1947年发行的"中华邮政总局成立五十周年"
期刊
今年四月,几位邮友例行聚会时,叶季戎老先生携广东江流先生一报值挂号封复印件求证。该复印件不甚清晰,但仍可清楚判定其为赝品。制假者以不足20元之成本,骗得了1200元。  该封(见图)为重庆江北统景寄江北悦来乡之"江北县法院"即地方法院,贴重庆中央加盖之20元(于纽约版8分票上)票19枚,计380元。寄出销票时间为1947年4月10日,有当日之重庆中转戳和到达戳一枚于封之正面。另在其上中部有一长方形
期刊
我的《邮政日戳与风景日戳功能区别》一文在《集邮》杂志第9期发表后,没想到受到集邮联展外部彭济彬、国家级评审员李明、国际评审员张巍巍、中国邮票博物馆关鹤舞、承德市田允登5位的高度重视,并联名著文《也谈邮政日戳与风景日戳》,严肃指出我的文章"逻辑混乱,概念错误"、"认识是错误的"、"结论是错误的"、不要"误人子弟"等等。在《也谈》中,作者运用了逻辑学,逻辑学与邮政规章的关系。拜读之后,谈点看法。  邮
期刊
文革邮票从开始发行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关于文革邮票的研究,从《集邮》杂志和有关的报刊也见到不少,我从中得到不少教益,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翻阅了文革时期的报纸,看到了当时报纸上的历史记载,以及后来出版的有关历年的邮票目录,参考了国外相关的邮票目录,便产生了许多疑问,提出来供爱好者研究。    一、邮票的票名    这个问题也许是老生常谈,但毕竟是一个问题。1967年5月1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上登载
期刊
对于长城古北口邮票的版式及版型的研究,我在今年第3期《集邮》杂志上载文作了初探。3月1日国家邮政资费又进行新的调整,信函分本、外埠,资费(普函)由原来的50分调至60分和80分。自此,50分面值的长城古北口邮票便失去了独立使用之功能,古北口邮票印制工作也便停止。但广大普票爱好者对其研究的情趣越来越浓厚,对其探讨的文章越来越深入。笔者试就古北口邮票的子模特征、变体票等方面作一再探,为拙文初探之补充。
期刊
四.胶印网点在防伪中的应用    胶印印制的邮品,邮票图案采用网点印制,铭记采用专版实线印制。网点除了点的形状,还有密度、排列角度等特点。造假者如果利用原票、原大翻版复制,便会出现以下的特征:网点密度小,色点杂乱无章,图案模糊;原票实线印制的内容全部变成网点,原纯黑色会混杂红、蓝、黄色点;文字发虚、模糊,甚至不成字等。  1.网点的形状、密度和排列角度  胶印网点与影写版网点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为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