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力先生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a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失學凄凉娃,矢志求知也无涯。
  寒来暑往数十载,苦读豆灯独月下。
  功夫不负寒门子,龙虫并雕集百家。
  了报沧桑辞世客,一代宗师耀中华。
  每谈论到王力先生,每读到关于王力先生的文章或传记,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抗战时期那一群被视为中华民族文化脊梁的西南联大的名师学子们的伟岸身影——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器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之间,他们身上没有媚骨,有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浩然正气!这一群“中华民族文化脊梁”当中,就有王力先生.,
  王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近百年来最伟大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为我国的汉语和语言学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学术思想影响遍及海内外。每每说到王力,人们就会肃然起敬。作为王力先生的同乡晚辈,深受他的学识、思想和品德的影响和启迪,因而对王力先生更是崇拜有加,在王力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写下此诗,藉此深切怀念王力先生。
  王力先生出生和求学的年代,正值外敌侵略、国家战乱、民族危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灾难时代。此诗以王力先生少年失学之痛苦起笔,述说其自强不息,矢志求学之心不灭,面对极度贫困,在一灯如豆的微光下,甚至常常在莹莹月光之下,不怕留下终身眼疾之痛,发奋学习,历经十几载寒秋自学苦读一以深厚才学功底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并赴法国留学。在异国他乡,他博览群书、苦研各国语言,孜孜以求、融会贯通,终于成为一位学贯东西、集多国语言于一身的语言学大师。学业大成后,他却放弃优越的生活环境,义无反顾回归祖国,报效中华。他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7所高等学府从事教书育才和语言科研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光,仍只争朝夕不舍昼夜“写千篇”,将他的坚毅人生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和语言学事业,他卓著的学术成就、严谨的治学思想和无私的育才情怀,赢得了业界、同行、学子及国人尊崇,堪为一代宗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并谆谆教导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我一直这样认为,民族是由众多的人构成的,在众多的人当中必定有敢于担当,奋勇前行,走在前面引路的人,王力先生就是我们近百年来中国语言学领域的领路人之一,他的生平经历就是有血有肉的中国故事之一。所以,这首《忆王力先生》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情怀直白深切,深深她把了一的名字嵌入诗的结局。是我“诗言志”“歌咏言”的心声坦露,心灵告诉我:讲好王力故事,向王力先生学习。愿以此诗深切怀念王力先生!
  (作者为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其他文献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想,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
1927年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古老的石头城逐渐地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不少社团组织、行(專)业协会。其中具有官方背景和俱乐部性质的,有以黄埔军人为对象的励志社(旧址在今钟山宾馆内)、以公务员为主体的公余联欢社、以联络国际人士情感为目的的国际联欢社(旧址在今南京饭店内)等。  据1937年刊行的《公余联欢社三周年特刊》等载:该社秉持以提倡公务员正当娱乐、联络相互感情及促进下作效能等为宗旨,系民
丛林,坟墓,疯女人。  坟墓里,埋着疯女人的儿子。
被摧残的第一次婚姻    1930年6月的一天,金色的阳光涂抹在湖南平江古镇的城楼上,一片辉煌。街上挤满了赶集的老百姓,个个喜形于色,他们兴奋地谈论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彭德怀率领的红军又占领平江了!  这时,石板街上走着一群年轻的农民,他们均是十八九岁的年纪,衣衫破旧,光着脚丫,脸上荡漾着喜气,大步向红军的驻地走去,他们是去报名参加红军的。领头的青年名叫苏七生。苏七生是1912年出生的,18岁,家住
寻找自己的记忆规律    人的脑袋真的很奇妙,由许多不同组织构成、控制人体的行动、思考、记忆,让人能自在地做出一连串的活动,并把它存留下来,成为习惯和知识的累积。  那么,人在什么时候记忆力最好呢?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要弄清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人的大脑在一天中有一定的活动规律:一般来说,上午8时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3时思考能力最敏捷;晚上8时记忆力最强;推理能力在白天12小时内
阿尔卡第一次见到甄妮,是在姑妈家的葡萄园里。在那个温暖的黄昏,这个有着一头瀑布般黑发的姑娘,穿着长长的粉红棉布裙子,正光着脚,弓着身子挑选着运往城里的葡萄。这个背影瞬间对阿尔卡产生了一种难言的吸引力,19岁的男孩心里升腾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悸动。   当阿尔卡懵懂的绕到姑娘面前时,他看到的是一张无比澄澈美丽的脸庞。姑妈热情的介绍到,姑娘来自法国,是在葡萄园打工的大学生,17岁。阿尔卡迫不及待地跟甄妮作
女儿今年11岁了,她曾有过很斑斓的童年。她幸福极了,就像轻轻飞在天空的无忧无虑的天使。可她对此却不以为然。她认为她不幸福,因为她太忙了,以至于忙到她都没有了玩的时间。玩就那么重要吗?我问她。她生气不理我。在她看来,生活是应当由一连串的玩来组成的,那样才是真正的幸福。  我愤怒了,我说我如果不真正疼你爱你,你就可以整天玩。  没想到她比我还愤怒,她流着眼泪对我说,你为什么总是让我弹琴,学英语,让我写
李花花的花花楼  李花花可不是小姑娘哟,他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之所以叫花花,是因为李花花的爹娘都特别喜欢花,所以就给他取名叫李花花。  李花花在淄川城开了一家专做南方菜的酒楼——花花楼,他还在饭桌旁摆了许多好看又好闻的花,顾客边吃饭边赏花,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所以花花楼的生意特别好。  陶小淘、齐灵儿和丁甲也去花花楼吃饭了,他们吃的是鸡丝炒饭,丁甲足足吃了三碗炒饭。但就在他们吃完饭的第二天,花花
有同学说,现在的学生们更喜欢看图,读图时代嘛!  图本来就好看,看起来轻松、养眼呀。而且看图时,想像力不受限制,可以得到极大的发挥,天马行空一般,痛快呀痛快!  左面是我们为同学们选的一幅图,请读图高手们来为它写上一两句评语。爱写诗的同学,更可以为它配上你的诗作。  不论你想说什么,都请发来哟。  来函请注明你点题的这幅图的编号。否则张冠李戴了,不合适概不负责哟。  来稿一经发表,即付稿酬。  地
以我并不十分开阔的阅读视野来看,国内描写中学生生活的小说似乎并不多见。这可能有着诸多复杂或不那么复杂的因素。比如,中学生准备中考或高考忙昏了头,加上家长在一旁虎视眈眈,根本没有时间去关注这些尽管有益,但与分数了无关系的课外书籍。此外,作家们也往往不屑于去写这类作品,或是想写却不了解这方面的生活。即使间或出现一些这类作品,而作者脑袋里教育意义这根弦往往又会绷得过紧,写出来不免概念化,里面的孩子成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