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宝藏极其丰富,佳词美诗多如天上璀璨的明星。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内容的一部分,学习这些诗歌,不仅能开阔视野,而且在含英咀华的过程中,感受五千年深厚文化的熏陶,丰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古诗词教学设计要贯穿新课程改革新的理念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基本理念是我们课改的核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理念,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我们束缚。
二、在古诗词教案的目标设计中一定要体现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①初步了解诗歌的常识。②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及写作背景。③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④能体会、理解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⑤了解诗歌的一些写作手法。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读诵,理解赏析内容,体悟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热爱中国语言文字的热情。②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为了达到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热情
各种多媒体手段已进入课堂,可播放相关的配乐朗读,有的还有相关的视频画面,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意境的体会。教师也可有表情的范读,主要让学生来读,由此考察学生对诗的感受和理解的程度。学生朗读可采用集体和个人交替进行的方法,还可以小组来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学期内还可适时举办一个赛诗会只能有一个主题。可以是某一个作者的诗,可以是某一类的诗,如革命烈士诗赛诗会;可以是写某一个季节的诗,如咏夏诗赛诗会;可以是写某一个节日的诗,如端午诗赛诗会;也可以是写某一个物或某一件的诗,如咏梅诗赛诗会。有了一个明确的主题,赛诗才有了比较明确的范围。还要确定比赛的内容。可以是比背诵,可以是比朗诵,也可以是比对诗的理解和赏析。)通过这诸多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借助有效资源,培养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作為初中生,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查《新华字典》,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新课改理念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语文教师要懂得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到图书室里看看报刊杂志或者利用网络资源等查找有关古诗词的资料,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苏东坡、辛弃疾……这些大诗人的很多资料学生自己可以查到的。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这些做法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习惯,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应该提倡。
(三)深入剖析语言,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教师剖析语言,不必字字咬嚼,而要以一当十,抓住诗句中蕴含深意的字词评解即可,如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里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抓住“乱”字体会雨珠繁杂、众多、拥挤、无秩序的意味,使学生对乌云满天,大雨倾盆、雨珠飞溅的形象有直接的感受。其次抓住关键性的语句来分析。诗,首先是情,然后才是理。
(四)在教学中用比较的方法加深理解,加强记忆,增加积累
学习一首新诗时,注意和学过的诗篇进行比较,以新代旧,从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是两首送别诗,都表现了送别诗两位作者对远行朋友真挚的情谊,让人感动。但前者表现的是送别时那种乐观、豁达的情感,给人以鼓舞、激励。二后者送别时的惆怅、凄凉伤感之情溢于纸上。通过这样的对照比较,特征鲜明,学生更易记得牢固。再如杜甫的《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对照起来学,国破的忧愁和收复失地的喜悦形成鲜明的对比,读前一首是带后一首,读后一首带着背前一首,既巩固了学生的记忆,又扩大了学习的容量,加深了学习内容的理解。
(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一些表达技巧
如从抒情方式上有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直接胸臆,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便是借物抒怀;从修辞手法上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等;还可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衬托、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借景抒情等,更易增强学生赏析、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感受诗歌独特的魅力。
(六)在写作实践中借鉴、创造。读是吸收,写是表达
读了一定数量的好诗,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吸收到了不少词汇,学到了多种表达方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都达到了发展,那么就要在写作实践中大胆的鼓励吸收运用在诗歌中所学到的这些知识,会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作文中最常见的就是根据内容需要恰当的引用诗句,如表明坚持不懈勇于战胜困难时,常引用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示对未来充满希望时,会引用李白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表达思乡之情引用的诗句更多,给文章增色不少。读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首,学生会模仿诗中写景的方法从动物、植物两方面描绘家乡春天的景象,在实写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想象。学了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里以声衬静的写法,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夜深了,透过窗户看,眨眼的繁星似乎也累了,只听见远处传来几声或高或低的狗叫声和隔壁房间父亲打字时手指敲击键盘是的嗒嗒声……。学生把所学内容化为己用,诗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们。
读诗是很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诗的情趣、形象、意境、语言感染了他们,能激励他们深深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我们五千年古老的文化,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在以后的教学中国,还要不断摸索、总结教学诗歌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古诗词教学设计要贯穿新课程改革新的理念
我们都知道,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基本理念是我们课改的核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只有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些理念,才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我们束缚。
二、在古诗词教案的目标设计中一定要体现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①初步了解诗歌的常识。②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及写作背景。③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④能体会、理解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⑤了解诗歌的一些写作手法。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读诵,理解赏析内容,体悟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热爱中国语言文字的热情。②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为了达到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热情
各种多媒体手段已进入课堂,可播放相关的配乐朗读,有的还有相关的视频画面,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意境的体会。教师也可有表情的范读,主要让学生来读,由此考察学生对诗的感受和理解的程度。学生朗读可采用集体和个人交替进行的方法,还可以小组来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学期内还可适时举办一个赛诗会只能有一个主题。可以是某一个作者的诗,可以是某一类的诗,如革命烈士诗赛诗会;可以是写某一个季节的诗,如咏夏诗赛诗会;可以是写某一个节日的诗,如端午诗赛诗会;也可以是写某一个物或某一件的诗,如咏梅诗赛诗会。有了一个明确的主题,赛诗才有了比较明确的范围。还要确定比赛的内容。可以是比背诵,可以是比朗诵,也可以是比对诗的理解和赏析。)通过这诸多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借助有效资源,培养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
作為初中生,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查《新华字典》,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新课改理念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语文教师要懂得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到图书室里看看报刊杂志或者利用网络资源等查找有关古诗词的资料,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苏东坡、辛弃疾……这些大诗人的很多资料学生自己可以查到的。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这些做法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习惯,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应该提倡。
(三)深入剖析语言,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教师剖析语言,不必字字咬嚼,而要以一当十,抓住诗句中蕴含深意的字词评解即可,如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里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抓住“乱”字体会雨珠繁杂、众多、拥挤、无秩序的意味,使学生对乌云满天,大雨倾盆、雨珠飞溅的形象有直接的感受。其次抓住关键性的语句来分析。诗,首先是情,然后才是理。
(四)在教学中用比较的方法加深理解,加强记忆,增加积累
学习一首新诗时,注意和学过的诗篇进行比较,以新代旧,从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是两首送别诗,都表现了送别诗两位作者对远行朋友真挚的情谊,让人感动。但前者表现的是送别时那种乐观、豁达的情感,给人以鼓舞、激励。二后者送别时的惆怅、凄凉伤感之情溢于纸上。通过这样的对照比较,特征鲜明,学生更易记得牢固。再如杜甫的《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对照起来学,国破的忧愁和收复失地的喜悦形成鲜明的对比,读前一首是带后一首,读后一首带着背前一首,既巩固了学生的记忆,又扩大了学习的容量,加深了学习内容的理解。
(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一些表达技巧
如从抒情方式上有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直接胸臆,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便是借物抒怀;从修辞手法上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等;还可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衬托、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借景抒情等,更易增强学生赏析、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感受诗歌独特的魅力。
(六)在写作实践中借鉴、创造。读是吸收,写是表达
读了一定数量的好诗,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吸收到了不少词汇,学到了多种表达方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都达到了发展,那么就要在写作实践中大胆的鼓励吸收运用在诗歌中所学到的这些知识,会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作文中最常见的就是根据内容需要恰当的引用诗句,如表明坚持不懈勇于战胜困难时,常引用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示对未来充满希望时,会引用李白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表达思乡之情引用的诗句更多,给文章增色不少。读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首,学生会模仿诗中写景的方法从动物、植物两方面描绘家乡春天的景象,在实写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想象。学了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里以声衬静的写法,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夜深了,透过窗户看,眨眼的繁星似乎也累了,只听见远处传来几声或高或低的狗叫声和隔壁房间父亲打字时手指敲击键盘是的嗒嗒声……。学生把所学内容化为己用,诗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们。
读诗是很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诗的情趣、形象、意境、语言感染了他们,能激励他们深深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我们五千年古老的文化,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在以后的教学中国,还要不断摸索、总结教学诗歌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