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当前,在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问题上,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了新课程教育的开展,“放大”了课堂教学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一谈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
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宽预习渠道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预习,我们一般会对学生作以下要求:自己读准读通课文,利用工具书或联系课文、生活理解词语,扫除阅读障碍,初步读懂课文。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布置学生预习,除了完成以上要求之外,教师尤其应该有这样的观念:让网络上丰富的资料帮助学生预习课文。可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一些课外搜集资料的预习作业。例如,三年级的《长城和运河》,在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一些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资料;四年级的《三顾茅庐》,在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一些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资料。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都是有一定帮助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课外资料的能力。而这也仅仅是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收集了一些文字资料,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时收集相关的图片、音乐,甚至可以是影视资料。如四年级的《天安门广场》,在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天安门广场的一些图片和“开国大典”影视资料,学生就能很直观地欣赏到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观,并且感受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一刻的震撼人心。再如,五年级的《二泉映月》,在预习时布置学生上网查找二胡曲《二泉映月》,通过欣赏这首曲子,去感悟阿炳那坎坷、苦难的一生以及他内心深处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些网络上的资料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相关资料背景下更透彻、更深刻地学习课文。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教师还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网站。另外,因为网络上的资料是纷繁复杂的,因此,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整理筛选资料,把与课文学习最相关的资料记住或者带到课堂上来。这种整合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它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投入课堂,让他们充满自信、热情。而巧妙运用多媒体软件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就能使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地进入教学的探索过程。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设计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找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
例如,教学《小露珠》一课,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跟小露珠打招呼的动画,让学生思考“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这样,学生看到小动物们活泼可爱的形象,听到他们发自内心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
我们还可以借助媒体导入新课,营造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时,学文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的MTV让学生欣赏。用学生喜爱的歌曲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在美丽动人的画面中身临其境,不知不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自然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充满了兴趣。
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重难点,往往不能靠语言的描述讲明白,这时,恰当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将会变难为易,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天鹅的故事》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老天鹅的勇敢顽强,特别是文中描写老天鹅一次又一次地“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一场面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轻易地掌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电教手段,通过动画画面,向学生展示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的场面,让学生从那沉重有力的撞击声中,从那羽毛散落、鲜血四溅的画面中,去感受和体会老天鹅的奋不顾身、勇于献身的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种教学活动自始至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还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再如《春到梅花山》,通过图片展示“梅花一朵挨着一朵、晶莹透亮”,录像放映“欢乐的海洋”,使学生对梅花的多而美,人们看梅花时欢乐的情景有了具体的认识。多媒体技术声、图、形并茂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启发激活想象
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提高教学艺术的手段之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了宽广的思维空间,它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演示、动听的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想象力的因子,开拓思维。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想象的训练,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谈迁第二次撰写《国榷》时艰苦的条件和坚定的信念,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三个语境(①那是一个黄沙漫天的清晨,谈迁……②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谈迁……③也许这一天劳累过度,谈迁病倒了,他又在做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语言文字的抽象性带来的困难,同时我还播放了《汉宫秋月》这首曲子,凄凉婉转的曲调与课文内容和语境内容紧紧相连,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仿佛来到了谈迁撰写《国榷》的茅屋前,学生的情绪被感染了,一段段生动形象又极富情感的想象便应运而生了。
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则能更快地帮助学生架起想象、联想的桥梁,顺利将学生带入情境。如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我配上了轻缓抒情的《摇篮曲》,再辅之以课文插图,很好地营造了一个人鸟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结合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珍珠鸟不停地咂着嘴,可能会说些什么样的梦话。学生在语言文字、画面、乐曲交汇的海洋中入迷了,陶醉了,仿佛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延伸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除了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外,还要引导学生运用网络作课外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教学《麋鹿》一课后,开展“我了解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主题活动,让学生上网查阅我国的珍惜动物,如大熊猫、丹顶鹤、金丝猴、东北虎、扬子鳄、白鳍豚、中华鲟等知识,了解它们独特的外形、生活习性、传闻趣事和目前的生活状况等,再介绍给自己的同学。再如,教学《大自然的文字》一课后,让学生上网查找大自然中的“文字”,然后出一张科普电子小报发到班级博客中,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评比。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得到无限延伸,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并拓宽了学生视野。
实践证明,让语文教学插上现代信息技术的翅膀,确实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全面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拓宽预习渠道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预习,我们一般会对学生作以下要求:自己读准读通课文,利用工具书或联系课文、生活理解词语,扫除阅读障碍,初步读懂课文。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布置学生预习,除了完成以上要求之外,教师尤其应该有这样的观念:让网络上丰富的资料帮助学生预习课文。可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一些课外搜集资料的预习作业。例如,三年级的《长城和运河》,在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一些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资料;四年级的《三顾茅庐》,在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一些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资料。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都是有一定帮助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课外资料的能力。而这也仅仅是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收集了一些文字资料,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时收集相关的图片、音乐,甚至可以是影视资料。如四年级的《天安门广场》,在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天安门广场的一些图片和“开国大典”影视资料,学生就能很直观地欣赏到天安门广场的雄伟壮观,并且感受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一刻的震撼人心。再如,五年级的《二泉映月》,在预习时布置学生上网查找二胡曲《二泉映月》,通过欣赏这首曲子,去感悟阿炳那坎坷、苦难的一生以及他内心深处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些网络上的资料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大量的相关资料背景下更透彻、更深刻地学习课文。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教师还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网站。另外,因为网络上的资料是纷繁复杂的,因此,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整理筛选资料,把与课文学习最相关的资料记住或者带到课堂上来。这种整合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它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投入课堂,让他们充满自信、热情。而巧妙运用多媒体软件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就能使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地进入教学的探索过程。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设计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找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
例如,教学《小露珠》一课,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跟小露珠打招呼的动画,让学生思考“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这样,学生看到小动物们活泼可爱的形象,听到他们发自内心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
我们还可以借助媒体导入新课,营造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时,学文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的MTV让学生欣赏。用学生喜爱的歌曲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在美丽动人的画面中身临其境,不知不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自然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充满了兴趣。
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重难点,往往不能靠语言的描述讲明白,这时,恰当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将会变难为易,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天鹅的故事》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老天鹅的勇敢顽强,特别是文中描写老天鹅一次又一次地“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一场面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轻易地掌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电教手段,通过动画画面,向学生展示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的场面,让学生从那沉重有力的撞击声中,从那羽毛散落、鲜血四溅的画面中,去感受和体会老天鹅的奋不顾身、勇于献身的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种教学活动自始至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还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再如《春到梅花山》,通过图片展示“梅花一朵挨着一朵、晶莹透亮”,录像放映“欢乐的海洋”,使学生对梅花的多而美,人们看梅花时欢乐的情景有了具体的认识。多媒体技术声、图、形并茂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启发激活想象
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提高教学艺术的手段之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了宽广的思维空间,它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演示、动听的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想象力的因子,开拓思维。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想象的训练,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谈迁第二次撰写《国榷》时艰苦的条件和坚定的信念,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三个语境(①那是一个黄沙漫天的清晨,谈迁……②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谈迁……③也许这一天劳累过度,谈迁病倒了,他又在做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语言文字的抽象性带来的困难,同时我还播放了《汉宫秋月》这首曲子,凄凉婉转的曲调与课文内容和语境内容紧紧相连,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仿佛来到了谈迁撰写《国榷》的茅屋前,学生的情绪被感染了,一段段生动形象又极富情感的想象便应运而生了。
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则能更快地帮助学生架起想象、联想的桥梁,顺利将学生带入情境。如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我配上了轻缓抒情的《摇篮曲》,再辅之以课文插图,很好地营造了一个人鸟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结合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珍珠鸟不停地咂着嘴,可能会说些什么样的梦话。学生在语言文字、画面、乐曲交汇的海洋中入迷了,陶醉了,仿佛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延伸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上,除了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外,还要引导学生运用网络作课外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教学《麋鹿》一课后,开展“我了解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主题活动,让学生上网查阅我国的珍惜动物,如大熊猫、丹顶鹤、金丝猴、东北虎、扬子鳄、白鳍豚、中华鲟等知识,了解它们独特的外形、生活习性、传闻趣事和目前的生活状况等,再介绍给自己的同学。再如,教学《大自然的文字》一课后,让学生上网查找大自然中的“文字”,然后出一张科普电子小报发到班级博客中,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评比。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得到无限延伸,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强化,并拓宽了学生视野。
实践证明,让语文教学插上现代信息技术的翅膀,确实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全面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