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孟加拉工作的这几年里,我拍摄的范围基本是在首都达卡、赛尔铺村和第二大城市西莱特范围之内,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这个国家的了解。一条河、一个山村、一座城,那里生活着一些普通人,甚至最底层的人。我把镜头对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记录下他们最真实,最朴素的生活情景。
赛尔铺村的太阳,是在村庄大喇叭传出的一阵阵《古兰经》的吟诵中冉冉升起的。当金色的晨光穿过椰林的缝隙洒落在乡村校园的时候,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便会在古朴的村庄里回荡。我自然是听不懂孟加拉语的,后来才知道,原来孩子们每天在正式上课之前,朗读的是一首由泰戈尔于1906年写的诗歌《我的金色的孟加拉》。在泰戈尔眼里,每当丰收的季节来临时,成熟的稻谷使孟加拉幻化出一片诱人的金色,没有什么能与这眼前的一切相媲美,他为这片古老的土地自豪,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写下许多诗歌和小说,孟加拉国1971年独立后的国歌便采用了这首诗: “我的金色的孟加拉,我的母亲,我爱您。我心里永远歌唱着您的蓝天,您的空气。噢,母亲,我就像笛子永远歌唱着您。在那春天里,芒果林中清香扑鼻,使我心醉,使我神迷。哦,那是多么抒情,在那秋天里,稻谷一片金黄,无比温柔。它长得无比温柔,无比甜美……”
可以这样说,在孟加拉独立之前,没有任何人曾像泰戈尔那样出色地讴歌和描绘过孟加拉。那么泰戈尔的诗句为什么会如此深情动人?其实他原本就是孟加拉人。泰戈尔曾于19世纪90年代在孟加拉的帕布纳县和拉杰沙希市经管家族的田产。在此期间,他写了大量文学性书简和数十篇短篇小说,而且大部分作品都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孟加拉乡间秀美的田园风光,记录下当时的社会生活。
轰鸣的机器声打破了寂静的赛尔铺乡村。村里的人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铿锵有力又具有节奏感的声音,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由于库斯亚娜河的地理位置处于恒河三角洲上,是典型的冲积平原结构,十分不利于发电厂基础建设。我们到来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要在河滩上打下几千根24米长的钢筋混凝土桩柱,简单地说,最终整个发电厂是建在这些桩柱上的。这浩大的施工场面,川流不息的运输车辆的突然出现,在村民看来都非常新鲜,好奇地围观也就在所难免。
赛尔铺村大概有3000多村民,小镇上虽然也有长途公共汽车,但是如果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村民不会轻易出行,因为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好多人自出生后就没有离开过村庄,过着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生活。赛尔铺村自古以来就是个聚族而居的村落,亲属关系错综复杂,家族观念很强,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和劳作方式都非常简朴又古老。房屋建筑大多是用竹竿做支撑,然后用镀锡薄铁皮围拢搭建而成,只有富裕一些的人家才住得起砖房。室内除了用木板床搭起的床铺以外,再就是一些简易的生活用品,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更谈不上厨房之类的设施。生火做饭都在院子里,炉具是用泥土垒砌而成,燃料是由牛粪掺杂稻壳后,拍成扁圆,再用竹木穿在一起晾干而成,真是既环保又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资源。由于孟加拉国实行生育自由制度,所以每到一个村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孩子众多,而且都比较调皮活泼又喜欢围观,所以我每次去村里都会带一些糖果之类的分发给他们。
尽管在孟加拉离婚和一夫多妻制都是合法的,但是,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男子娶二房妻子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了,不过在村子里还能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族长仍然过着一夫多妻的生活,他们在村里还有一定的威望和权利,村里有什么事情新族长都要向他们汇报商讨。
婚俗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我们刚进驻施工现场的时候,在赛尔铺小镇上的一个私家宾馆租了一层楼作为办公场所,恰好二层是由当地人经营的专门举办结婚典礼用的宴会大厅,真是天赐良机,这为我了解、拍摄孟加拉婚礼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便利条件。
这个结婚庆典场所位于赛尔铺村镇中心,由于是镇上唯一的一家,所以如果要办婚礼一般都要提前预订,几乎每周都要举行一到两个婚礼。别看礼堂设施简陋,只有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才能来这里办喜宴,一般的村民大多是在自家院落操办。
在孟加拉国,特别是在偏僻的农村,许多女子一般在年满18岁就出嫁了,男子则在完成学业或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之后娶妻。在举行婚礼时,新郎和新娘两家都会张灯结彩。人们会把饰以吉祥的红色为主的彩布的竹子做成大门,安放在婚礼场所的入口处。同时,还会将饰以香蕉树的装饰放在大门两侧,以祝愿一對新人多生孩子。当支持人宣布婚礼开始的那一刻,亲朋好友和来宾会欢呼呐喊并用铃铛等响器摇晃出很大声响。新郎入门时会有人将水轻洒在台阶上,寓意为河神也到此参加新人的婚礼。新娘大多身披一袭红色纱丽,佩戴各种首饰,并戴上面纱;新郎则身穿齐膝长的大衣,戴民族传统小帽,穿翘头皮鞋。仪式一般由神职人员主持。这期间,新人要互换花环,也会有亲朋好友向新娘赠送各种配饰等。婚礼之后,新娘会被迎接回新郎家。以上只是一般人家的结婚仪式,如果是有钱人家,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我曾受孟加拉朋友邀请去达卡参加过两个富家子弟的结婚典礼仪式,那排场非常奢华,气氛也十分优雅惬意。仪式地点当然是达卡最好的酒店了,来宾也都是很有绅士风度的,男士大多穿考究的西装,女士则身披色彩鲜艳的各种高档纱丽,皮肤白净,大大的眼睛,濃妆艳抹,感觉个个都是新娘。婚礼上送给新娘的礼物基本都是价格不菲的镶满珠宝的金银首饰。婚礼过程既隆重热闹又保持着孟加拉传统婚俗文化习俗。但要提醒的是,穆斯林国家戒律很多,一般是不允许陌生人拍照的,特别是不能随便拍戴着面纱的女人。孟加拉现在也有专门拍婚礼的婚庆公司,如果你不是特邀人员,拍摄之前必须要事先征得同意,否则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没有卖鱼的,那一定不是孟加拉乡村菜市场。
孟加拉国是著名的水泽之乡,河流纵横,盛产淡水鱼,而且村落密集又大多沿河而居。鱼,是孟加拉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物。
从我们的办公大厅窗口放眼望去,马路的对面便是赛尔铺小镇上的鱼市,直线距离大概也就是300米左右。这个鱼市紧挨着库斯亚娜河南岸,平日里看起来并不是十分热闹,可是每逢周五便会看到河面上满载活鱼的大小船只,陆续涌向岸边。渔民们搭起跳板,光着脚丫,挑着一筐筐鲜活的鱼从船上齐聚这里,买鱼的卖鱼的人拥挤在一起,人头攒动,喧闹杂沓,混乱喧闹,大人小孩齐上阵,为的是抢购到质量上乘的活鱼。有的是自己吃,更多的是一些大小鱼贩子来这里批发后再零售。虽然这个小镇鱼市的火爆程度不如每年7月各地举办的“大鱼节”规模大,但也不失民俗特色。
孟加拉人大多信封伊斯兰教和印度教,是不吃螃蟹一类的奇形怪状的动物和无鳞鱼的。所以,除了牛羊肉之外,淡水鱼是他们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如果仅从看热闹的角度说,这里还是很好玩的。可是要是拍起照片来就有些不便了,因为孟加拉乡村里的人普遍看什么都好奇,有围观的习惯,这一点我早已深有体会。试想,一个外国人在人群里来回走动本来就很显眼,如果再举个大相机,定会把你围个水泄不通。故此,我只好戴个大草帽用手机作为拍摄工具,东躲西藏,找准时机见缝插针,在泛着鱼腥味儿且四处流淌着污水的人群中,小心翼翼地抓拍。
行走在孟加拉的乡村小镇上,如果你饿了想找个像样一点的饭店,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你可以在任何一个村庄轻而易举地找到茶馆。在我看来,与其说是茶馆倒不如说是孟加拉人的饭馆,这里随时都有一边喝着奶茶,一边吃着烙饼的当地村民。一杯奶茶5塔卡,一张烙饼10塔卡(孟加拉币)折合人民币1.2元左右,还可以不限时间地免费看电视。奶茶一般由红茶加牛奶和糖混兑而成,喝起来味道还是蛮不错的,只是这里的卫生状况不佳,有些茶馆就建在污水横流的垃圾点附近。在我看来,孟加拉贫困群体似乎不怎么正经吃饭,比如经常和我一起外出的一位年轻的当地司机,到了吃饭的时候随便在街边小店买几块饼干一瓶水就当一顿饭,很少见到他吃正餐。我偶尔在这样的茶馆中请他吃上一顿,便会在他感激的目光中看出满足和惬意感。
我之前还真不太了解茶叶对于孟加拉人来说有多么重要。都说入乡随俗,为此我专门去了一趟位于东北部的希尔赫特山区拍摄茶园,进而了解到,孟加拉国共有156个茶园,其中有138个茶园位于希尔赫特,这里因而成为全国茶叶种植的主要地区,也是最富有的地区。孟加拉国的茶与中国茶有着很大的不同,茶叶经过采集后被运至工厂加工,经过数道工序之后,变成深褐色的颗粒,颗粒有大有小,颗粒大的茶喝后会感觉比较清淡,颗粒小的会感觉味道浓厚。孟加拉人冲茶先将一小勺茶放到茶杯里,倒入开水,5分钟后用筛子将颗粒滤出,一杯清茶就备好了。但人们一般不喜欢喝清茶,他们喜欢在茶中加入牛奶和糖。对于生活在贫困乡村的老百姓来说,在田地里辛苦劳作之后,能够坐在简易的茶馆中聊聊天,还能看电视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便是他们简单生活中最悠闲自得的享受了。
孟加拉国在教育事业上也是肯投资的。据了解,孟加拉国的教育经费一直高于其军费支出。宪法也明确规定,所有6-10岁的儿童都应接受免费的基本教育。因而,每个村落至少都设有一到两所小学校,一些学校虽然注册为非政府学校,但仍然能得到政府的资助。小学教育为五年制,教材课程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统一制定。在赛尔铺以及附近几所乡村小学校中我看到,教学条件都十分简陋,师资力量也有限,教师大多为本村受过初中教育的女性,她们同时承担着教学与看护孩子的双重任务。尽管每月只有相当于400元人民币的工资收入,但她们仍然尽职尽责毫无怨言。孟加拉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乡村小学,才有效地减轻了贫困人口的负担,减少了学龄儿童因经济原因而辍学的现象。
我曾經遇到过一次由孟加拉全国各党派参与的大选活动,那段时间里,大量写有竞选者名字的宣传头像挂满市区和乡村街头的各个角落,让人觉得这里完全被飘舞的“旗帜”所覆盖,那景象和喧嚣的气氛可谓空前“壮观”!但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每个竞选者名字的旁边都画有各自不同的水果和其他易于识别的生活用品,如香蕉、菠萝等。起初我猜想这些竞选者的参选费用大概是由这些水果公司等单位赞助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为了方便那些不识字的人给竞选者投票,专门设计的一种代替人名字的符号,而且这种投票方式自古一直延续到现在。我相信,这种现象在孟加拉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进程中,必将渐渐远离。
在孟加拉工作的日子里,最让我们犯愁的是这个国家节日太多,每年有30几个大小节日。因为我们雇佣的劳务工基本都是在赛尔铺以及周边乡村的,每逢节日民工们都会回家过节。尽管我们会给在节日里不回家的民工发放比平时多二到三倍的工资,但也很少有人愿意留下来继续工作,这对我们如期完成工程任务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这时候我们很无奈但同时也会感觉到金钱的多少与幸福指数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虽然贫困,但物质却取代不了他们对精神生活的固守与追求,更阻止不住回家的脚步。
在众多的节日中,春节、开斋节和宰牲节,是孟加拉国最为重要的节日。4月14日,为孟加拉历正月初一,标志着新的一年开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一天,人们会身穿色彩艳丽的新衣,手掌和手臂上还要画满吉祥图案,各种商业店铺全部歇业,特别是在达卡等大城市,人们往往会竟日举行色彩缤纷的盛大集会,在一些广场组织各种文化活动,达卡和乡镇以及乡村也会举办许多庙会,人们也会走亲访友互道吉祥。开斋节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节日,每年的9月为斋月,10月1日为开斋节。每逢开斋节,人们就会在各地的清真寺举行盛大的宴会。宰牲节,在开斋节过后的12月10日。在节前一周,露天市场的牛羊交易每天从清晨一直持续到晚上。过节那天人们载歌载舞,尽情欢乐,杀牛宰羊。屠宰牛羊的情景会让人看得心惊胆战。屠宰大都是在大街上进行。由于孟加拉人是不吃动物血的,所以屠宰现场可谓血流成河,人们用自来水长管子冲洗街面,血水顺着路边的排水沟流向各个河流。每年几个重大节日前后,由于人们同时返程,交通就会拥挤不堪,特别是各个火车站,就连车厢顶部都坐满了人,那场面非常壮观,也成为孟加拉国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
孟加拉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国家,每年可以种三季水稻,为全球第四大稻米生产国。孟加拉国乡村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方式都还停留在我国五六十年代甚至更远的年代,古老的木犁杖和老黄牛仍然是乡村的主要劳动工具,农业生产从种植、收割、打场等各道工序还都主要靠人工完成。如果说还有比较先进的机械化工具,也是从我国进口的小型农用拖拉机。除此而外,你可以在农村见到很多稀奇古怪的劳动工具,你的思绪便会跟随那些古老的工具,回到遥远的年代。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说孟加拉村庄是一个活着的农耕文明博物馆也不为过。
孟加拉的太阳总是那么炙热,一年三季的轮回种植,难分四季,农民几乎没有清闲的时候。每逢丰收季节,整个大地是艳阳高照,酷暑难当。金黄色的田地里,到处都是一身汗水、两脚泥水的农民忙碌的身影。陆地上,老黄牛拉着载满稻谷的木车,行走在乡间小路上;河道上,运送粮食的船只不停地往返穿梭,最忙碌的应该是妇女们,她们手里拖着簸箕随风扬撒着稻谷,衣裙飘舞,劳作中她们的身姿更显妩媚动人。
在整个秋收过程中,最令我感兴趣的莫过于稻谷“蒸汽脱壳法”。打下的稻谷要装在铝制的容器里,然后加上适量的水,用麦秆烧火慢慢蒸煮,一直蒸到稻壳与米粒分离开来,整个过程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这是孟加拉一种非常古老的脱壳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秋收期间,田间地头炊烟袅袅,空气中充满了稻谷的芬芳。各村除了老人和小孩子以外,都齐上阵,一派忙碌景象。到了晚上即便是没有电灯照明,你也会在家家户户的院落里,看到笼罩在煤油灯微弱光线下的劳作身影。或许是我从小喜欢绘画的缘故,在我眼里,这一切,既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又是18世纪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代表画家米勒笔下的油画。
经过我们两年多的建设,一座现代化燃气发电厂屹立在库斯亚娜河岸边。当输电线路架设到各个村庄的时候,当一盏盏电灯照亮农家小院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地登上了回国的航班。透过飞机窗口,俯瞰孟加拉大地,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波光闪耀。这又是一个金色的秋天,一片片呈几何状的稻田像一块块金砖,镶嵌在田野之上,金色的稻浪随风翻滚,一直延伸到天际。耀眼的阳光穿过云层,照亮了这个处于丝绸之路沿线上古老国家的每一寸土地。
习俗与禁忌:孟加拉人绝大多数都信奉宗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与基督教是该国的四个主要宗教,因此去旅游之前最好提前了解一下相关民俗与禁忌。人们互相交往时,往往彬彬有礼地摇头,他们的表达习惯是:向左摇头则表示赞同、尊重或认可,点头则表示不同意。这恰恰与中国的“摇头不算点头算”相反。男子被介绍给一位女子时,不得与她握手,但应向她表示善意与祝福。孟加拉是较为保守的伊斯兰国家,建议女士上街时避免穿过透过露的服装。男士在公共场合聚餐不能饮白酒,去村庄里也不能边走边吸烟,不要主动与妇女搭讪,更不能在对方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拍摄她们,特别是戴着面纱的妇女。
交通:交通状况较差,公路设施落后,司机素质低下,行人和三轮车经常混行,交通十分混乱,事故频发。近年来机动车数量成倍上升,95%系从国外进口的二手车,更加剧了交通的混乱状况。交通工具主要有三种:人力三轮车、三轮摩托车、公共汽车。建议慎用上述交通工具,最好使用较正规的出租车,发生意外要及时报警并与使馆联系以寻求保护和帮助。
时间:冬季(11月-2月),有时候气温会低于10度左右,穿一件薄羊绒衫加外套即可;夏季(3月-6月),非常炎热,平均温度可达摄氏25度以上,建议带短裤和T恤,另外,注意防蚊虫,外出游玩时,最好穿长袖,防止晒伤;雨季(7月-10月),注意防止淋雨,如生病比较麻烦。这里卫生状况较差,出门时最好带一些常用药品。
饮食:不要随便在大街上的饭店吃饭,要选择正规的饭店,卫生有保证,可以品尝到孟加拉风味饮食,最好给服务员付点小费。生水含汞量超标且污浊发黄不可饮用,必须要买矿泉水喝。
泰戈尔与沐浴在如诗般阳光下的村庄
赛尔铺村的太阳,是在村庄大喇叭传出的一阵阵《古兰经》的吟诵中冉冉升起的。当金色的晨光穿过椰林的缝隙洒落在乡村校园的时候,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便会在古朴的村庄里回荡。我自然是听不懂孟加拉语的,后来才知道,原来孩子们每天在正式上课之前,朗读的是一首由泰戈尔于1906年写的诗歌《我的金色的孟加拉》。在泰戈尔眼里,每当丰收的季节来临时,成熟的稻谷使孟加拉幻化出一片诱人的金色,没有什么能与这眼前的一切相媲美,他为这片古老的土地自豪,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写下许多诗歌和小说,孟加拉国1971年独立后的国歌便采用了这首诗: “我的金色的孟加拉,我的母亲,我爱您。我心里永远歌唱着您的蓝天,您的空气。噢,母亲,我就像笛子永远歌唱着您。在那春天里,芒果林中清香扑鼻,使我心醉,使我神迷。哦,那是多么抒情,在那秋天里,稻谷一片金黄,无比温柔。它长得无比温柔,无比甜美……”
可以这样说,在孟加拉独立之前,没有任何人曾像泰戈尔那样出色地讴歌和描绘过孟加拉。那么泰戈尔的诗句为什么会如此深情动人?其实他原本就是孟加拉人。泰戈尔曾于19世纪90年代在孟加拉的帕布纳县和拉杰沙希市经管家族的田产。在此期间,他写了大量文学性书简和数十篇短篇小说,而且大部分作品都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孟加拉乡间秀美的田园风光,记录下当时的社会生活。
这里的黎明不再寂静
轰鸣的机器声打破了寂静的赛尔铺乡村。村里的人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铿锵有力又具有节奏感的声音,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由于库斯亚娜河的地理位置处于恒河三角洲上,是典型的冲积平原结构,十分不利于发电厂基础建设。我们到来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要在河滩上打下几千根24米长的钢筋混凝土桩柱,简单地说,最终整个发电厂是建在这些桩柱上的。这浩大的施工场面,川流不息的运输车辆的突然出现,在村民看来都非常新鲜,好奇地围观也就在所难免。
赛尔铺村大概有3000多村民,小镇上虽然也有长途公共汽车,但是如果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村民不会轻易出行,因为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好多人自出生后就没有离开过村庄,过着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生活。赛尔铺村自古以来就是个聚族而居的村落,亲属关系错综复杂,家族观念很强,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和劳作方式都非常简朴又古老。房屋建筑大多是用竹竿做支撑,然后用镀锡薄铁皮围拢搭建而成,只有富裕一些的人家才住得起砖房。室内除了用木板床搭起的床铺以外,再就是一些简易的生活用品,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更谈不上厨房之类的设施。生火做饭都在院子里,炉具是用泥土垒砌而成,燃料是由牛粪掺杂稻壳后,拍成扁圆,再用竹木穿在一起晾干而成,真是既环保又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资源。由于孟加拉国实行生育自由制度,所以每到一个村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孩子众多,而且都比较调皮活泼又喜欢围观,所以我每次去村里都会带一些糖果之类的分发给他们。
尽管在孟加拉离婚和一夫多妻制都是合法的,但是,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男子娶二房妻子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了,不过在村子里还能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族长仍然过着一夫多妻的生活,他们在村里还有一定的威望和权利,村里有什么事情新族长都要向他们汇报商讨。
贫富悬殊的结婚庆典仪式
婚俗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我们刚进驻施工现场的时候,在赛尔铺小镇上的一个私家宾馆租了一层楼作为办公场所,恰好二层是由当地人经营的专门举办结婚典礼用的宴会大厅,真是天赐良机,这为我了解、拍摄孟加拉婚礼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便利条件。
这个结婚庆典场所位于赛尔铺村镇中心,由于是镇上唯一的一家,所以如果要办婚礼一般都要提前预订,几乎每周都要举行一到两个婚礼。别看礼堂设施简陋,只有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才能来这里办喜宴,一般的村民大多是在自家院落操办。
在孟加拉国,特别是在偏僻的农村,许多女子一般在年满18岁就出嫁了,男子则在完成学业或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之后娶妻。在举行婚礼时,新郎和新娘两家都会张灯结彩。人们会把饰以吉祥的红色为主的彩布的竹子做成大门,安放在婚礼场所的入口处。同时,还会将饰以香蕉树的装饰放在大门两侧,以祝愿一對新人多生孩子。当支持人宣布婚礼开始的那一刻,亲朋好友和来宾会欢呼呐喊并用铃铛等响器摇晃出很大声响。新郎入门时会有人将水轻洒在台阶上,寓意为河神也到此参加新人的婚礼。新娘大多身披一袭红色纱丽,佩戴各种首饰,并戴上面纱;新郎则身穿齐膝长的大衣,戴民族传统小帽,穿翘头皮鞋。仪式一般由神职人员主持。这期间,新人要互换花环,也会有亲朋好友向新娘赠送各种配饰等。婚礼之后,新娘会被迎接回新郎家。以上只是一般人家的结婚仪式,如果是有钱人家,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我曾受孟加拉朋友邀请去达卡参加过两个富家子弟的结婚典礼仪式,那排场非常奢华,气氛也十分优雅惬意。仪式地点当然是达卡最好的酒店了,来宾也都是很有绅士风度的,男士大多穿考究的西装,女士则身披色彩鲜艳的各种高档纱丽,皮肤白净,大大的眼睛,濃妆艳抹,感觉个个都是新娘。婚礼上送给新娘的礼物基本都是价格不菲的镶满珠宝的金银首饰。婚礼过程既隆重热闹又保持着孟加拉传统婚俗文化习俗。但要提醒的是,穆斯林国家戒律很多,一般是不允许陌生人拍照的,特别是不能随便拍戴着面纱的女人。孟加拉现在也有专门拍婚礼的婚庆公司,如果你不是特邀人员,拍摄之前必须要事先征得同意,否则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热闹的小镇鱼市
如果没有卖鱼的,那一定不是孟加拉乡村菜市场。
孟加拉国是著名的水泽之乡,河流纵横,盛产淡水鱼,而且村落密集又大多沿河而居。鱼,是孟加拉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物。
从我们的办公大厅窗口放眼望去,马路的对面便是赛尔铺小镇上的鱼市,直线距离大概也就是300米左右。这个鱼市紧挨着库斯亚娜河南岸,平日里看起来并不是十分热闹,可是每逢周五便会看到河面上满载活鱼的大小船只,陆续涌向岸边。渔民们搭起跳板,光着脚丫,挑着一筐筐鲜活的鱼从船上齐聚这里,买鱼的卖鱼的人拥挤在一起,人头攒动,喧闹杂沓,混乱喧闹,大人小孩齐上阵,为的是抢购到质量上乘的活鱼。有的是自己吃,更多的是一些大小鱼贩子来这里批发后再零售。虽然这个小镇鱼市的火爆程度不如每年7月各地举办的“大鱼节”规模大,但也不失民俗特色。
孟加拉人大多信封伊斯兰教和印度教,是不吃螃蟹一类的奇形怪状的动物和无鳞鱼的。所以,除了牛羊肉之外,淡水鱼是他们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如果仅从看热闹的角度说,这里还是很好玩的。可是要是拍起照片来就有些不便了,因为孟加拉乡村里的人普遍看什么都好奇,有围观的习惯,这一点我早已深有体会。试想,一个外国人在人群里来回走动本来就很显眼,如果再举个大相机,定会把你围个水泄不通。故此,我只好戴个大草帽用手机作为拍摄工具,东躲西藏,找准时机见缝插针,在泛着鱼腥味儿且四处流淌着污水的人群中,小心翼翼地抓拍。
简陋的茶馆也惬意
行走在孟加拉的乡村小镇上,如果你饿了想找个像样一点的饭店,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你可以在任何一个村庄轻而易举地找到茶馆。在我看来,与其说是茶馆倒不如说是孟加拉人的饭馆,这里随时都有一边喝着奶茶,一边吃着烙饼的当地村民。一杯奶茶5塔卡,一张烙饼10塔卡(孟加拉币)折合人民币1.2元左右,还可以不限时间地免费看电视。奶茶一般由红茶加牛奶和糖混兑而成,喝起来味道还是蛮不错的,只是这里的卫生状况不佳,有些茶馆就建在污水横流的垃圾点附近。在我看来,孟加拉贫困群体似乎不怎么正经吃饭,比如经常和我一起外出的一位年轻的当地司机,到了吃饭的时候随便在街边小店买几块饼干一瓶水就当一顿饭,很少见到他吃正餐。我偶尔在这样的茶馆中请他吃上一顿,便会在他感激的目光中看出满足和惬意感。
我之前还真不太了解茶叶对于孟加拉人来说有多么重要。都说入乡随俗,为此我专门去了一趟位于东北部的希尔赫特山区拍摄茶园,进而了解到,孟加拉国共有156个茶园,其中有138个茶园位于希尔赫特,这里因而成为全国茶叶种植的主要地区,也是最富有的地区。孟加拉国的茶与中国茶有着很大的不同,茶叶经过采集后被运至工厂加工,经过数道工序之后,变成深褐色的颗粒,颗粒有大有小,颗粒大的茶喝后会感觉比较清淡,颗粒小的会感觉味道浓厚。孟加拉人冲茶先将一小勺茶放到茶杯里,倒入开水,5分钟后用筛子将颗粒滤出,一杯清茶就备好了。但人们一般不喜欢喝清茶,他们喜欢在茶中加入牛奶和糖。对于生活在贫困乡村的老百姓来说,在田地里辛苦劳作之后,能够坐在简易的茶馆中聊聊天,还能看电视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便是他们简单生活中最悠闲自得的享受了。
乡村学校
孟加拉国在教育事业上也是肯投资的。据了解,孟加拉国的教育经费一直高于其军费支出。宪法也明确规定,所有6-10岁的儿童都应接受免费的基本教育。因而,每个村落至少都设有一到两所小学校,一些学校虽然注册为非政府学校,但仍然能得到政府的资助。小学教育为五年制,教材课程由国家教材委员会统一制定。在赛尔铺以及附近几所乡村小学校中我看到,教学条件都十分简陋,师资力量也有限,教师大多为本村受过初中教育的女性,她们同时承担着教学与看护孩子的双重任务。尽管每月只有相当于400元人民币的工资收入,但她们仍然尽职尽责毫无怨言。孟加拉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乡村小学,才有效地减轻了贫困人口的负担,减少了学龄儿童因经济原因而辍学的现象。
我曾經遇到过一次由孟加拉全国各党派参与的大选活动,那段时间里,大量写有竞选者名字的宣传头像挂满市区和乡村街头的各个角落,让人觉得这里完全被飘舞的“旗帜”所覆盖,那景象和喧嚣的气氛可谓空前“壮观”!但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每个竞选者名字的旁边都画有各自不同的水果和其他易于识别的生活用品,如香蕉、菠萝等。起初我猜想这些竞选者的参选费用大概是由这些水果公司等单位赞助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为了方便那些不识字的人给竞选者投票,专门设计的一种代替人名字的符号,而且这种投票方式自古一直延续到现在。我相信,这种现象在孟加拉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进程中,必将渐渐远离。
节日里的孟加拉人
在孟加拉工作的日子里,最让我们犯愁的是这个国家节日太多,每年有30几个大小节日。因为我们雇佣的劳务工基本都是在赛尔铺以及周边乡村的,每逢节日民工们都会回家过节。尽管我们会给在节日里不回家的民工发放比平时多二到三倍的工资,但也很少有人愿意留下来继续工作,这对我们如期完成工程任务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这时候我们很无奈但同时也会感觉到金钱的多少与幸福指数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虽然贫困,但物质却取代不了他们对精神生活的固守与追求,更阻止不住回家的脚步。
在众多的节日中,春节、开斋节和宰牲节,是孟加拉国最为重要的节日。4月14日,为孟加拉历正月初一,标志着新的一年开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一天,人们会身穿色彩艳丽的新衣,手掌和手臂上还要画满吉祥图案,各种商业店铺全部歇业,特别是在达卡等大城市,人们往往会竟日举行色彩缤纷的盛大集会,在一些广场组织各种文化活动,达卡和乡镇以及乡村也会举办许多庙会,人们也会走亲访友互道吉祥。开斋节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节日,每年的9月为斋月,10月1日为开斋节。每逢开斋节,人们就会在各地的清真寺举行盛大的宴会。宰牲节,在开斋节过后的12月10日。在节前一周,露天市场的牛羊交易每天从清晨一直持续到晚上。过节那天人们载歌载舞,尽情欢乐,杀牛宰羊。屠宰牛羊的情景会让人看得心惊胆战。屠宰大都是在大街上进行。由于孟加拉人是不吃动物血的,所以屠宰现场可谓血流成河,人们用自来水长管子冲洗街面,血水顺着路边的排水沟流向各个河流。每年几个重大节日前后,由于人们同时返程,交通就会拥挤不堪,特别是各个火车站,就连车厢顶部都坐满了人,那场面非常壮观,也成为孟加拉国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
丰收时节
孟加拉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国家,每年可以种三季水稻,为全球第四大稻米生产国。孟加拉国乡村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方式都还停留在我国五六十年代甚至更远的年代,古老的木犁杖和老黄牛仍然是乡村的主要劳动工具,农业生产从种植、收割、打场等各道工序还都主要靠人工完成。如果说还有比较先进的机械化工具,也是从我国进口的小型农用拖拉机。除此而外,你可以在农村见到很多稀奇古怪的劳动工具,你的思绪便会跟随那些古老的工具,回到遥远的年代。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说孟加拉村庄是一个活着的农耕文明博物馆也不为过。
孟加拉的太阳总是那么炙热,一年三季的轮回种植,难分四季,农民几乎没有清闲的时候。每逢丰收季节,整个大地是艳阳高照,酷暑难当。金黄色的田地里,到处都是一身汗水、两脚泥水的农民忙碌的身影。陆地上,老黄牛拉着载满稻谷的木车,行走在乡间小路上;河道上,运送粮食的船只不停地往返穿梭,最忙碌的应该是妇女们,她们手里拖着簸箕随风扬撒着稻谷,衣裙飘舞,劳作中她们的身姿更显妩媚动人。
在整个秋收过程中,最令我感兴趣的莫过于稻谷“蒸汽脱壳法”。打下的稻谷要装在铝制的容器里,然后加上适量的水,用麦秆烧火慢慢蒸煮,一直蒸到稻壳与米粒分离开来,整个过程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这是孟加拉一种非常古老的脱壳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秋收期间,田间地头炊烟袅袅,空气中充满了稻谷的芬芳。各村除了老人和小孩子以外,都齐上阵,一派忙碌景象。到了晚上即便是没有电灯照明,你也会在家家户户的院落里,看到笼罩在煤油灯微弱光线下的劳作身影。或许是我从小喜欢绘画的缘故,在我眼里,这一切,既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又是18世纪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代表画家米勒笔下的油画。
经过我们两年多的建设,一座现代化燃气发电厂屹立在库斯亚娜河岸边。当输电线路架设到各个村庄的时候,当一盏盏电灯照亮农家小院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地登上了回国的航班。透过飞机窗口,俯瞰孟加拉大地,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波光闪耀。这又是一个金色的秋天,一片片呈几何状的稻田像一块块金砖,镶嵌在田野之上,金色的稻浪随风翻滚,一直延伸到天际。耀眼的阳光穿过云层,照亮了这个处于丝绸之路沿线上古老国家的每一寸土地。
TIPS
习俗与禁忌:孟加拉人绝大多数都信奉宗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与基督教是该国的四个主要宗教,因此去旅游之前最好提前了解一下相关民俗与禁忌。人们互相交往时,往往彬彬有礼地摇头,他们的表达习惯是:向左摇头则表示赞同、尊重或认可,点头则表示不同意。这恰恰与中国的“摇头不算点头算”相反。男子被介绍给一位女子时,不得与她握手,但应向她表示善意与祝福。孟加拉是较为保守的伊斯兰国家,建议女士上街时避免穿过透过露的服装。男士在公共场合聚餐不能饮白酒,去村庄里也不能边走边吸烟,不要主动与妇女搭讪,更不能在对方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拍摄她们,特别是戴着面纱的妇女。
交通:交通状况较差,公路设施落后,司机素质低下,行人和三轮车经常混行,交通十分混乱,事故频发。近年来机动车数量成倍上升,95%系从国外进口的二手车,更加剧了交通的混乱状况。交通工具主要有三种:人力三轮车、三轮摩托车、公共汽车。建议慎用上述交通工具,最好使用较正规的出租车,发生意外要及时报警并与使馆联系以寻求保护和帮助。
时间:冬季(11月-2月),有时候气温会低于10度左右,穿一件薄羊绒衫加外套即可;夏季(3月-6月),非常炎热,平均温度可达摄氏25度以上,建议带短裤和T恤,另外,注意防蚊虫,外出游玩时,最好穿长袖,防止晒伤;雨季(7月-10月),注意防止淋雨,如生病比较麻烦。这里卫生状况较差,出门时最好带一些常用药品。
饮食:不要随便在大街上的饭店吃饭,要选择正规的饭店,卫生有保证,可以品尝到孟加拉风味饮食,最好给服务员付点小费。生水含汞量超标且污浊发黄不可饮用,必须要买矿泉水喝。